A. 虛擬貨幣「挖礦」違法!蘇州發布行業內首個虛擬幣犯罪偵查指引
虛擬幣交易自去年9月被央行等多部委列為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動以來,國內各地公安、檢察機關等披露了一批涉虛擬幣交易、結算等非法案件,而近期,除了將虛擬幣交易、結算等活動視為非法行為之外,與之相關的挖礦行為也被列為違法犯罪行為。
4月28日,浙江湖州相關執法部門公布的一起案例中了解到,湖州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協同吳興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湖州市公安局吳興分局於近期查處了一起價值百萬元的重大虛擬貨幣「挖礦」案件,該案也成為湖州市推進「大綜合一體化」改革以來破獲的首起要案。
據了解,在此前的4月12日,浙江省發改委通過日常監測平台監測到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存在部分異常IP地址登錄情況,疑似為非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並立即將相關情況告知吳興區發改經信局。隨後,吳興區發改經信局聯合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和吳興公安分局組成專門行動小組,在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開展逐一排查工作,最終在上強村南園自然村一間簡陋的出租民房內查獲上百台礦機。
無獨有偶,在4月27日,江蘇蘇州相城區檢察院官微「相城檢察發布」發布一則消息顯示,該區檢察院近日制發了《涉虛擬貨幣犯罪偵查指引》(下稱「指引」),針對虛擬貨幣隱匿性強、跨境流通快、價值兌換多元等特點,為規范偵查工作提供全流程指導。
「從今年3月上海公安發布首例超億元虛擬貨幣網路投資詐騙案,到江浙等地陸續公布的相關案例,對於該領域的犯罪查處頻率明顯增加。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以前虛擬幣挖礦被列為淘汰項目,浙江最新公布的指引則直接將其連帶定性為虛擬幣交易違法行為,可見國家對虛擬幣領域的清理整頓力度加大,勢頭不減。」
「挖礦」交易同樣違法
從湖州官方發布的案情獲悉,在4月15日,當地執法隊員通過調查詢問,當事人承認在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的出租民房內從事虛擬貨幣「挖礦」行為,並進行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境外網路兌換。
其後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趕赴杭州,與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浙江分中心合作,首次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技術鑒定和證據固定,經鑒定確認當事人所持有的網路設備屬於虛擬貨幣挖礦設備;
4月18日,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隊隊員、吳興區發改經信局工作人員和湖州深藍計算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前往埭溪鎮對剩餘設備(包括U盤、移動硬碟)進行現場核驗。經核驗其中121套設備存在虛擬貨幣「挖礦」數據(總價值近300萬元),執法隊員現場製作設備數量清單,交由當事人簽字確認,目前該案行政處罰告知書已送達當事人。據悉,湖州吳興區已查處相應違法案件4起,查獲挖礦設備132台,涉及金額350萬元,可以騰出用能空間約330噸標准煤。
「從該案中透露出一個訊息,『挖礦』交易已被視為違法活動。這幾年針對『挖礦』產業國家的政策是逐步收緊的,從鼓勵到淘汰,再到限制違法,挖礦後即使不交易,它本身高耗能的性質也不符合我國碳中和的總目標,因此可以預見國內『挖礦』將被嚴控。」
而在上海資深加密貨幣市場研究員王恆看來,當前虛擬幣交易的違法犯罪風險越來越高,以前只是針對ICO現場嚴厲打擊整頓,這一行為對於社會的危害性特別高,因此監管及公安部門也將其列為與傳銷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樣的罪名。而現在『挖礦』交易也同樣違法,雖然不一定受到刑事處罰,但從交易金額來定性,經濟處罰必不可少。
業內現首個虛擬幣犯罪偵查指引
長三角地區近年來關於虛擬幣交易犯罪案的數量和金額都不小,其中不乏涉案金額過億元的案件。
今年315期間,上海市公安局對外正式披露所偵破的上海首例利用虛擬貨幣實施網路傳銷犯罪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0餘名,涉案金額達1億余元;
2020年11月,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了一起涉案金額超77億元的 WoToken 特大網路傳銷案的二審刑事裁定書,駁回對一審結果不服的上訴人的上訴,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分別判處高玉東等多個犯罪嫌疑人刑期以及經濟處罰,該案也成為國內迄今最大的一起虛擬幣交易大案。
4月17日江蘇蘇州相城區檢察院所公布的指引中也表示,該院近年來辦理了多起涉虛擬貨幣刑事案件,涉及虛擬幣的組織領導傳銷案、電信網路詐騙案,涉案資金高達數十億元。
據了解,該指引共十四條,對虛擬貨幣案件財物的查扣,證據的調取,財物的處分進行分析歸納,引入第三方技術公司解決虛擬貨幣資金流向等技術性問題,力求規范和完善公安機關的取證行為。將電子數據作為涉虛擬貨幣案件的偵查重點,立足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對保存原始存儲介質、現場提取電子數據、遠程勘驗、電子數據檢驗與鑒定等辦案流程進行了詳盡規定,並從線索收集、證據提取、金額認定等全鏈條、精細化引導偵查,破解偵查難題,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與此同時,指引還加大了追贓挽損和反洗錢力度,秉持決不讓犯罪人員在經濟上獲利理念,要求對涉案贓款應追盡追,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損失。如針對犯罪嫌疑人通過這種平台轉移虛擬貨幣、從事洗錢犯罪等行為,指引建議偵查機關對資金流實時監控,鎖定資金最終去向,准確認定涉案金額。
對此,相城區檢察院檢察長壽櫻表示,虛擬貨幣洗錢黑灰產業鏈不斷演變,逐步呈現規模化、專業化趨勢,數字經濟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和公民的生活消費方式產生了極大影響,應當聚焦企業所盼、群眾所需重點發力,提升檢察履職的精準度。指引的制發偏重於社會效果,也是從保護公民權益角度作出的努力。
「這份針對虛擬幣犯罪偵查的指引,可能是業內首次成體系的文件,因為虛擬幣犯罪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其隱蔽性和跨境交易的特點都比一般的經偵、刑偵案耗費精力要大,能夠將案件偵辦經驗具體化,對於我國公檢法部門在此領域內進行犯罪偵查會提供便利。」
B. Plus Token是什麼
PlusToken平台是由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通過架設搭建並開發相關應用程序,開始從事互聯網傳銷網路傳銷平台。2020年3月,公安部將PlusToken平台相關的主要嫌疑人全部抓捕歸案。
2018年5月,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開始架設搭建「PlusToken平台」。該平台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打著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的幌子,承諾高額返利,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其實質便是傳銷。
(2)首個虛擬貨幣傳銷安擴展閱讀:
2019年2月份長沙市天心區文源派出所和有關部門對「Plus token」宣傳窩點進行了查處。經現場檢查發現,該宣傳窩點無任何相關資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打著「區塊鏈」的牌子從事虛擬貨幣等相關宣傳培訓,疑似通過此方式引誘群眾投。假借「區塊鏈」名義,收取門檻費、發展下線。
2019年3月份Plustoken操盤手之一谷智江被列入在逃人員,原因是:谷智江與陳波、谷智江、丁贊青、陸萬龍、彭一軒等人夥同「王仁虎」操盤Plustoken平台,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2019年6月份多位Plustoken投資者表示,從27日晚開始Plustoken錢包已無法提現。
2019年7月份部分受害者通過鹽城市公安局110報警電話,咨詢了關於Plustoken詐騙團伙被抓的消息,得知PlusToken項目已經在鹽城以「組織和領導傳銷罪」被立案,部分犯罪嫌疑人已經被鹽城警方關押。如果被騙了,可以上當地所管轄的派出所進行報案。
C. 首起比特幣跨國網路傳銷案告破,繳獲資金應當如何處理
近日,按照公安部部署,公安機關立案偵辦“Plus Token平台”網路傳銷案,先後將潛逃境外的全部2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和該案82名骨幹成員抓捕歸案,徹底摧毀了這一盤踞境內外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組織。該案系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網路傳銷案,涉及參與人員200餘萬人,層級關系多達3000餘層,涉案數字貨幣總值逾400億元。
D. 首起比特幣跨國網路傳銷案告破,為什麼涉案金額那麼大
這一起比特幣網路傳銷案件,在今年7月30日正式破案,這是一個盤踞在境內外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組織,涉及參與人員200餘萬人,層級關系復雜,上下層級多達3000餘層。涉案金額總數高達400多億元,算得上是所有破獲的傳銷案件中涉及地域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犯案金額最大的一起案件。這起案件相對於以往的傳銷詐騙有著很大的不同,幾乎可以算是一種新型的傳銷方式。它的最大的特徵就是藉助了互聯網進行傳銷,把隱藏在暗處的傳銷組織從地下搬到了大眾的目光當中。
E. 瘋狂的比特幣傳銷!層級3000,案值超500億,兩百萬人捲入
文 | 華商韜略 楊揚
這是中國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交易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犯罪案。
案件案值超500億,涉及31萬余個比特幣、917萬余個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200多萬人參與,傳銷層級竟然高達3000多個。
老套的作案手法,不同的交易媒介。這個「價值連城」的案件,就是由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破獲的「Plus Token」網路傳銷案。
該案目前已進入審理階段,這是我國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交易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犯罪案。
2019年初,鹽城市公安局首次發現Plus Token平台涉嫌從事互聯網傳銷犯罪。同年6月,專案組民警分赴多個國家和地區,配合當地警方成功抓獲躲藏到境內外的28名主犯。隔年3月又一舉將涉案的82名骨幹成員全部抓獲。
這個曾被業內稱之為「幣圈第一大資金盤」的Plus Token平台來頭確實不小。據悉,當該平台主犯被抓時,一度使得比特幣價格狂跌30%。
據鹽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梅繼軍介紹,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這一年多時間里,Plus Token平台共發展會員200餘萬人,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境外會員,層級關系錯綜復雜最高可達3000餘層。
為了掩人耳目,Plus Token不接受現金交易,會員必須通過比特幣、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入會。但收益和傭金卻是以「Plus幣」的方式支付給會員,而所謂的「Plus幣」是由犯罪嫌疑人自創的「虛擬貨幣」,根本不受市場認可。
據悉,該平台收取的會員比特幣達31萬余個,另外還有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917萬余個。按案發時市場行情計算,這些數字貨幣摺合人民幣總值500多億元。
和以往的各種傳銷案件相似,此案也是通過製造一個「高大上」的概念來掩蓋背後的騙局:犯罪嫌疑人們將Plus Token包裝成一個集 科技 與夢想的錢包。讓這個國內的傳銷平台成了披著羊皮的狼,搖身變成國外知名品牌開發的數字貨幣增值平台。
不過要想加入這個「高大上」的平台,必須要獲得平台的「智能搬磚收益」,也就是必須要交出至少500美元的數字貨幣「門檻費」。而會員後續為了多賺錢,則必須發展更多層級的下線。
外人看來如此明顯的騙局,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上當?事實上還是人們的防範意識不夠強,總幻想著「不勞而獲」和「一夜暴富」,最終理想破碎,還落得個害人害己。
近年來通過創新與實踐,經偵信息化建設的成果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盡管我們已經在此類新型涉網經濟犯罪中取得了進展,但警方也特別提醒,在各大傳銷活動中,除組織者和少數等級較高的骨幹成員外,絕大多數人都是血本無歸。
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投資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對此有網友呼籲:「炒幣的,炒區塊鏈的,炒通證的都差不多是這種模式,監管部門和民眾都要擦亮眼睛,繼續嚴抓打數字貨幣擦邊球的不法分子。」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F. 廣西破獲一起虛擬貨幣網路傳銷案,涉案資金超2.3億,他們是如何作案的
2022年7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關部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百日行動的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並且發布了典型案例。從新聞發布會中,人們得知廣西破獲了一起虛擬貨幣網路傳銷案,共抓捕犯罪嫌疑人17人。公安局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有一個團伙涉嫌參與一個名為TR的外匯平台,進行網路傳銷活動,這個平台以保險對沖的模式來炒外匯。
該地區的行動無疑是非常快速的,在2022年6月28日全區開展了整治行動,並且抓捕了許多犯罪人員。對打著高息吸資,養老服務,民族資產解凍等名義的犯罪行為,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精準打擊。在行動的過程中,公安機關一直積極的與民眾建立溝通渠道,以一種多元化的方式來化解矛盾,讓一些隱患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
G. 首起比特幣跨國網路傳銷案告破,繳獲資金應當如何處理
網路詐騙層出不窮,手段不斷翻新,對於這樣的情況,公安部門堅決打擊,堅決打擊不法行為的發生,對於在逃案犯堅決不容姑息!
近期涉及參與人員200餘萬人、層級關系多達3000餘層、涉案虛擬幣總值逾400億元,首起以虛擬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案正式告破。
希望大家在理財方面可以更加謹慎的去選擇一些比較合理的理財方式!
H. 首起虛擬幣跨國傳銷大案告破!手段翻新不斷,大眾如何避坑
涉及參與人員200餘萬人、層級關系多達3000餘層、涉案虛擬幣總值逾400億元,首起以虛擬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路傳銷案正式告破。據了解,該平台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以比特幣等虛擬幣為交易媒介,打著提供虛擬幣增值服務的幌子,承諾高額返利,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值得注意的是,此類虛擬幣詐騙案例在當前市場上並不少見,在犯罪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大眾該如何避坑?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強調,近年來,傳銷犯罪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不斷增強,公安機關將積極適應此類犯罪形勢的新特點新變化,進一步創新思路、提高能力,始終保持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態勢,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源頭管控和綜合治理。
以虛擬幣為交易媒介的詐騙案緣何屢禁不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指出,一方面是詐騙組織的不斷「進階」,原本的傳銷詐騙組織在利用新技術不斷包裝、行騙。另一方面則是一些投資者存在信息差,由於不了解新技術,在詐騙者明顯偏離合理的收益回報誘導下,更容易上當受騙。
劉峰進一步介紹,目前傳銷詐騙手段仍是以比特幣、以太坊等作為交易媒介進行違法傳銷行騙,例如給出近十年超高的收益率來勸投資者購買一些不知名的「山寨幣」,而這些「山寨幣」絕大部分都是虛構;另外,也有通過並購技術團隊進行虛擬幣的開發和維護,盡管表面上看不出問題,但突然某天網站和軟體打不開、員工失聯、團隊跑路等現象也大有人在。
「前者詐騙方式更容易出現在比特幣價格牛市,而後者情況更容易出現在比特幣價格熊市。」劉峰稱。
如何避坑?
針對不斷翻新的資金盤項目,應如何從源頭進行治理?在劉峰看來,一方面,從治理層面來看,在原有打擊傳銷和詐騙的基礎上,要提升執法隊伍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新技術容易隱蔽讓執法人員看不懂,因此執法隊伍需要有技術專家加入一起配合執法。
同時,針對虛擬幣中介市場,劉峰稱,如果是國內的,需要適用於我國法律進行處理,要注意的是,盡管我國保護個人虛擬資產,但是不保護代幣的交易行為。可讓執法隊伍進駐交易市場進行技術勘探,從變現交易環節對傳銷詐騙者進行治理。此外,對於投資者教育,一方面需要有對應的機構多進行一些區塊鏈技術和防傳銷、詐騙的市場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自身能更自主地識別交易投資風險。
針對虛擬幣傳銷大案,公安機關提示廣大群眾,參與傳銷活動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切勿相信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陷阱。
劉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般來說,大眾首先要在意識上建立「天上不會掉餡餅」的意識,用以防止常見的虛擬幣詐騙帶單套路。同時大眾應該有基礎性的常識,拉人頭分利潤的做法是違法的傳銷行為,需要時刻謹記;此外,還要有適當的財富觀,回報率明顯高於行業或者銀行理財、投資利息的,大多是超高風險甚至詐騙行為。
「現在很多傳銷詐騙模式開始從城市逐漸也走到了農村。形式上也融合了原有的『送雞蛋+上課』的形式,而且往往還會借用政府大力推進區塊鏈發展等變相為他們銷售的『山寨幣』、『空氣幣』作勢。」劉峰建議,投資者尤其是老年投資者需要謹慎看待,不懂的投資產品千萬注意識別風險,如一定需要,可請咨詢公司來進行風險和產品識別,避免入坑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