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虛擬貨幣 > 虛擬貨幣有關研究論文

虛擬貨幣有關研究論文

發布時間:2023-08-23 19:54:17

1. 網路虛擬貨幣給微觀經濟帶來的影響探究論文

網路虛擬貨幣給微觀經濟帶來的影響探究論文

現如今,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網路虛擬貨幣給微觀經濟帶來的影響探究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

虛擬貨幣是一種新推出的貨幣形式,和傳統的貨幣有很大不同,虛擬貨幣的流通僅僅存在於網路系統,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流通使用,最常見的形式是游戲幣。由於使用傳統支付方式所需要的交易費用較高,為了滿足人類需求,虛擬貨幣開始流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有一定影響,所以,對於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進行了解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

互聯網;虛擬貨幣;微觀經濟;影響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遍及,越來越多的網友出現,在2007年,我國網友已經超過兩億人,如此龐大的數量為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前提環境下,虛擬貨幣作為新推出的貨幣形式,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傳統貨幣對商品進行買賣的過程麻煩,並且交易成本較高,所以間接為虛擬貨幣的流行提供了機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銀行的事後處理模式也推動了虛擬貨幣的發展。互聯網虛擬貨幣能避免電子支付的漏洞和風險,為人們消費提供保障。有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慢慢接受虛擬貨幣,允許虛擬貨幣對商品進行購買。互聯網虛擬貨幣得到人們的認同,自然發展比較順利。之前發行虛擬貨幣是企業行為,但是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且日趨成熟,使得虛擬貨幣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微觀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本文將講述什麼是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有哪些類型,虛擬貨幣的發展背景,還有對於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繼續了解。

一、互聯網虛擬貨幣的概述

要想了解分析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就要明確知道什麼是虛擬貨幣,對虛擬貨幣有一個明確的區分。根據虛擬貨幣的發行狀況來看,虛擬貨幣主要包括游戲幣、京豆、網路貨幣、點卡等表現形式,這些貨幣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性,但是對其的具體定義並未統一。一般情況下,虛擬貨幣是指在網路世界裡通用的貨幣,在交易的過程中常常作為等價替代品使用。以游戲幣為例,游戲幣在游戲中可以充當現金,但是它的使用范圍極其小,只能用於游戲內部,在其他地方不能使用。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打破了不少虛擬貨幣自身的限制,在將來,虛擬貨幣的使用和發展都是有很大空間的。

二、互聯網虛擬貨幣的發展

在虛擬貨幣出現時期,利用虛擬貨幣能進行物品買賣,也可以將虛擬貨幣兌換成人民幣進行使用。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和遍及,電子商務的出現,虛擬貨幣得以發展。它能滿足人民在網路平台上進行購物的需求,逐漸得到人們的依賴和支持。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得世界上網友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進行商品交換,一些企業發行了互聯網虛擬貨幣,互聯網虛擬貨幣的正常發行有利於網友對所需物品的購買,省了不少麻煩。可以將人民幣兌換成虛擬貨幣進行交易。根據調查,2008年,我國國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數額占總的交易數額的百分比不高,但是在2016年,這一數據增加了十多個百分點。就當前虛擬貨幣的發展狀況來看,虛擬貨幣有游戲幣、京豆、網路貨幣和點卡等形式,用戶可以通過充值人民幣,將其兌換成相應額度的虛擬貨幣,使用虛擬貨幣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這種兌換方式,很大程度促進了企業有關工作的開展,使現實貨幣和虛擬貨幣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對企業的經濟收入有很大提升。

三、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盡管當前虛擬貨幣主要受限於網路系統,但是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不但對網路虛擬經濟有作用,而且還會對網路虛擬經濟的真實存在的部分有作用。所以所以,根據目前網路虛擬經濟的真實情況,虛擬經濟要不斷增強自身意識,並實施相應的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本文將從對互聯網虛擬貨幣發行者、第三方商家和互聯網虛擬貨幣的投資者三個方面著重分析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一)互聯網虛擬貨幣對發行者的影響

創造以及發行虛擬貨幣是需要資本的,包括硬體、軟體、日常維護、發布和突發損失等多個方面。硬體成本是最基本並且必不可少的,主要指計算機在使用網路虛擬貨幣時所要用到的網路配置、計算機伺服器等相關設施的成本。由於計算機的各方面性能、儲存能力、運行速度和實用程度不同,所以價錢也不盡相同。計算機伺服器的種類不同以及需要的數量都對發行成本有一定影響。軟體成本是指計算機在使用虛擬貨幣的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資料庫管理體系和操作功能的軟體應用成本。日常修護成本是指在使用虛擬貨幣時對硬體、軟體、資料庫管理體系和操作功能進行修護的成本。發布成本是指發布虛擬貨幣這個過程中所有成本,包括宣傳費用。突發損失是指有人惡意攻擊虛擬貨幣發行和售賣系統時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發行互聯網虛擬貨幣也是有收益的。在發行互聯網虛擬貨幣時,對於發行者來說,這個項目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如果有環節出現失誤,不僅影響互聯網虛擬貨幣的正常發行,還會對我國微觀經濟的發展造成阻礙。所以,在互聯網虛擬貨幣的發行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要小心謹慎,注重細節。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遍及,微觀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盤踞的比重大,所以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他們想根據其影響進而判斷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二)互聯網虛擬貨幣對第三方商家的影響

第三方商家是指負責轉賣互聯網虛擬貨幣的商家或單位。互聯網虛擬貨幣的支付成本主要包含包括發行者辦事需要的費用、收入損失以及對於發行者倒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收入損失等費用。按照相關要求,發行者的辦事所需要的費用要由發行者與第三方商家一起商量,共同簽訂相關協議,這樣才能確保互聯網虛擬貨幣的作用實現。

在最早開始過程期間,第三方商家往往需要進行大力宣傳,激發消費者的了解慾望,促使他們使用這種支付方式。但是,在貨幣經濟的你來我往中,中間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手續費是基本的費用。對於第三方商家,他們回收回來的貨幣依舊是虛擬貨幣,最終控制權依舊在虛擬貨幣發行者的手中。等兌換時間到了,第三方商家就可以將手裡的虛擬貨幣轉換成人民幣,這個過程中沒有利潤可談,所以會造成第三方商家收入減少。虛擬貨幣是企業為了賺錢謀求自身發展而創造的,與金融機構無關。作為互聯網虛擬貨幣的發行者,勢必要與同行競爭,越掙錢,所面臨的風險也越大。假如在兌換時間到來之前互聯網虛擬貨幣發行者就已經破產了,第三方商家還沒有將虛擬貨幣兌換成人民幣,這筆爛賬只能按照法律要求進行賠償。因此,只要虛擬貨幣在第三方商家手中堆積而沒有兌換成人民幣,那麼所面臨的風險是挺大的。碰到企業破產的情況時,第三方商家的損失比較大,對微觀經濟的發展造成阻礙。另外,按照合作協議,當第三方商家擁有售賣虛擬貨幣的權利後,可以通過對互聯網虛擬貨幣的宣傳,提高銷售量來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也體現在第三方商家。

(三)互聯網虛擬貨幣對投資者的影響

互聯網虛擬貨幣發展成數字貨幣後,對微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投資方面,不管是對個人投資者還是單位投資者,沒有人會對互聯網虛擬貨幣的價格變化無動於衷。因為互聯網虛擬貨幣的價格變化對投資者的資產分配有極大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投資的結構,也改變了投資者之間的收入安排。

四、結語

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有一定的作用,既提高了第三方商家的營業成本,又增加了第三方商家的銷售量,有效增加了第三方商家的經濟收入。互聯網虛擬貨幣在實際流通過程中,我們要對其能帶來的好的與壞的影響都要進行分析,根據日常生活中經濟的發展狀況,對互聯網虛擬貨幣進行有效控制,充分利用,發揮其最大優勢。從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造成的影響來看,這種新推出的貨幣形式對人們傳統的思維模式造成了沖擊,微觀經濟要想穩定長久地發展,就要跟隨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虛擬貨幣,將其最大優勢體現出來,從而實現微觀經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艷.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15(22):77-78.

[2]趙銳基於互聯網的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影響的分析[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3]王信,任哲虛擬貨幣及其監管應對J].中國金融2016(17)-22-23.

[4]張文佳.試論虛擬貨幣的風險和監管策略[J]武漢金融2016(04)-33-35.

[5]劉正翌.基於互聯網的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影響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289-290.

;

2. 如何看待虛擬貨幣的未來發展前景

這里說說比特幣吧!!
比特幣價格被腰斬
區塊鏈如何落地應用仍是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難題。除比特幣以外,區塊鏈在其他場景的大規模應用還未到商用階段,回溯2017年下半年,比特幣價格幾乎每天創出新高,最終在全球溢價最高的韓國交易所達到巔峰——每枚約14萬元人民幣。2018年6月3日,截至發稿時,Coinbase比特幣交易平台則報價49688元,比特幣價格已被腰斬。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已經鮮有令人瞠目的暴漲暴跌,並且整體呈現逐月下跌的趨勢。
比特幣發展現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比特幣價格呈下行走勢,總體市值由月初的1573億美元跌至月末的1274億美元,跌幅19%;此外,日均活躍地址44.4萬個,日均轉賬19.7萬筆。從走勢上看,活躍地址數和每日轉賬數與交易價格呈較大的正相關,5月份,整體呈現震盪下行走勢已經十分明顯。
比特幣近半年的平穩下跌原因
應當如何理解比特幣近半年的「平穩下跌」?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機構投資者以及積累了大量「獲利盤」的投機贏家兌現利潤,正在離開這個市場;其次,在區塊鏈行業沒有實質的應用和盈利模式出現之前,比特幣價格上漲只能算投機性的炒作。此外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央行果斷出手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在阻止比特幣投機方面成效顯著。
目前國內的比特幣交易所已經基本遷到境外了,與國內沒有任何關系。投資者在那些平台操作,風險需要自擔。
目前行情不是很好,只有行情好的時候,才會有投資者想方設法找渠道參與比特幣投資。由於目前幣圈總市值依然較小,隨著區塊鏈應用更多,未來仍有潛力。
被過度消費的區塊鏈
由於比特幣價格「不溫不火」,區塊鏈作為其底層技術,反而達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甚至近期熱度一度超過比特幣。
近期,一系列相關報道頗有濫竽充數、充滿炒作的嫌疑,區塊鏈已經有明顯被過度消費的傾向。除比特幣以外,區塊鏈在其他場景的大規模應用還未到商用階段。
隨著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逐漸深入,國內各大企業紛紛布局區塊鏈技術、平台和應用,包括網路、騰訊、阿里、京東、網易等互聯網企業,各大銀行、中國平安等金融企業以及華為等。在應用方面,國內積極探索和推動聯盟鏈、私有鏈等形式的區塊鏈+應用,輔助解決相關行業的痛點問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3. 求論文「我眼中的貨幣」800字左右

主要從貨幣的本質出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世界貨幣、貯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而貨幣也不只有現實的貨幣,也有虛擬的貨幣(比如游戲幣),這就要看個人從什麼方面看了,例如從虛擬貨幣的兌換比率,從貨幣的兌換率影響到本國的經濟等等。

參考:加入WTO後,我國在參加自由貿易協定方面邁出新的步伐。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啟動,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順利進展,以及我國與一些國家商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雙邊FTA)的節奏加快,從此我國步入區域經濟合作的新階段。回顧世界雙邊FTA的發展歷程,疏理其內在的原因和特點,通過已有雙邊FTA文本的比較,無疑有助於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勢而推動與有關國家地區進行雙邊FTA談判的決策。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為標志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迅猛。然而,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信息通訊技術為支撐的新經濟,為生產銷售的國際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子商務、無紙貿易等新手段的運用使傳統的國際貿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率。在這種條件下,WTO成員的關注焦點轉向了雙邊FTA,其特點是兩個經濟體商簽雙邊FTA,它不僅僅是局限於貿易和投資等經濟層面自由化的區域貿易協定。
簽署雙邊FTA是我國多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入WTO後,在雙邊FTA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最近幾年,有關雙邊FTA的研究文獻也較多。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證部門,都對雙邊FTA進行了探討,但它們中的多數沒有認識到把國內與國際、政治與經濟分開的方法帶來的問題。
在學術界,在方法論上對雙邊FTA強調關稅效應的靜態分析。從經濟效應看,雙邊FTA通過相互間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特殊優惠安排,促進成員方有利自身的貿易轉移,使成員方貨物進入彼此市場的機會大為增加,從而促進成員方的貿易和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雙邊FTA推行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優惠措施,減少了相互間的投資障礙,降低投資成本,鼓勵公平競爭,提高彼此的工業化程度與水平,發揮一體化市場的規模效益;雙邊FTA促進成員方技術和人才流動,彌補各自技術和管理人才的不足,提高彼此的科學技術水平,增強成員方的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能力等。
在實證部門,圍繞雙邊FTA利弊的爭論此起彼伏。支持者認為,雙邊FTA將消除各國間貿易和投資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強WTO功能、完善其多邊規則,從而有利於各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消除壁壘、實施投資管理及市場監管等政策創新方面,雙邊FTA要比繁瑣的WTO談判快得多。反對者認為,在多邊談判中提出雙邊安排是偏離主題的危險行為,會損害多邊貿易體制。WTO現任總幹事素帕猜在2002年的悉尼部長級峰會上,曾警告區域主義正在抬頭,提醒各成員「通過歧視第三方來創建復雜的貿易體系網路,將會增加全球貿易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美國緊急貿易委員會負責人卡爾曼·科恩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提供了貿易和投資不斷擴大的前景,另一方面各協定間的差異有可能使貿易環境惡化。」

二、世界雙邊FTA活動和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情況
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包括特惠貿易區、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等。它們依次構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同階段。在特惠貿易區中,成員之間實行部分特惠關稅減讓。在自由貿易區中,成員之間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但每個成員有權對非成員設定各自的關稅稅率。關稅同盟也是自由貿易區,但成員對所有非成員採取共同的對外關稅。共同市場則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高級形式,除拆除成員之間所有貿易和投資障礙外,還允許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經濟同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它包括各成員國家經濟政策的一體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一體化。最後甚至可能導致政治一體化,出現經濟政治同盟。包括雙邊FTA在內的區域經濟合作並非新事物,早在20世紀50年代便已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半個多世紀以來,區域經濟合作在全球產生過三次浪潮。
區域經濟合作的第一個浪潮發生在20世紀50—60年代,它以1956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為標志。構成歐洲區域經濟合作浪潮的另一個主角是由英 國提議並於1960年成立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其成員除英國外,還包括一些西歐小國。這是一個純貿易集團,不具備歐洲共同體那樣的超國家特性。今天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雖然還存在,但成員只限冰島等4個國家。除此之外,在拉丁美洲也出現了一些由發展中國家參加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大部分最終都失敗了,其原因與美國的強烈反對有關。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美國最初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它主張通過多邊貿易談判來實現自由貿易。
區域經濟合作的第二個浪潮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其標志是歐洲統一市場的形式,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的誕生。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美加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標志著美國對區域經濟合作的態度發生了重要的轉折,它放棄了反對區域經濟合作的立場,轉向參與和主導地區自由貿易協定,以獲取更多經濟和政治利益。這一時期,歐共體迅速擴大,並向歐盟過渡。接著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告成立。這直接帶動了拉美和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興起。一些舊的自由貿易協定重新生效,並形成新的區域貿易協定,如南錐體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西非經濟和貨幣聯盟等。亞太地區晚於世界其他地區,直到1989年才出現亞太經合組織(當時僅12個成員),1992年成立了東盟自由貿易區。
區域經濟合作的第三個浪潮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一直延續至今。這次浪潮的特點是區域貿易協定特別是雙邊FTA在全球各地涌現。據WTO統計,到2003年5月,通知WTO/GATT的區域貿易協議已經超過265個。在這些協議中,有超過190個目前已生效,有138個是1995年1月1日後通知的,其中大部分是雙邊FTA性質的;另外有60個雖然還未做出通知,但也是可操作的。根據已報告的數字來判斷,到2005年生效的區域貿易協議可能達到300個。這次浪潮包括歐盟與非洲、拉丁美洲、歐洲、中亞等地區的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數十個雙邊FTA的實施,以及亞太地區正在商簽的大批雙邊FTA。
1、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最早的雙邊FTA是1983年簽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緊密經濟關系協定,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亞太地區唯一的雙邊FTA。至於東亞地區, 尚沒有一個雙邊FTA出現。1997年,全球GDP排名前3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唯有日本、韓國、中國、中國台灣及香港特區沒有加入任何雙邊FTA,它們都在東亞。但是,1997年以後,東亞各類雙邊FTA大量涌現,構成區域經濟合作第三次浪潮在亞太舞台上的主角。據不完全統計,亞太地區處於不同階級的雙邊FTA已超過50個。
2、美洲地區。近年來,加拿大與智利達成了雙邊FTA,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雙邊FTA談判也已經接近尾聲,與南錐體共同市場的談判正在進行中;2000年7月墨西哥與歐盟達成了雙邊FTA;美國在2000年與約旦達成了雙邊FTA,與智利、韓國、新加坡和土耳其的雙邊FTA也以「快車道授權」正在談判。在加勒比地區,有13個成員的加勒比共同體與多米尼加和古巴達成了雙邊FTA。
3、歐洲地區。歐盟與中東歐國家通過雙邊協議聯系在一起,還有中歐自由貿易協定成員為: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波羅地自由貿易區成員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隨著歐盟東擴進程的加快,歐洲地區的雙邊FTA將更加向外伸展。

4、非洲地區。西非國家共同體成員國:貝南、布基納法所、迦納、馬里、尼日、納爾及利亞和多哥同意在2001年統一稅則。包括了10個國家的南非發展共同體預計在2004年形成自由貿易區。有20個國家參加的東南非共同市場於2000年10月啟動。可以預見,非洲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將以自由貿易區為主,雙邊FTA的商簽還有待一段時間才能成熟。

5、中東地區。海灣合作理事會於1999年1月同意到2005年實現同一稅則。在眾多中東國家中,以色列和約旦已經與美國簽署雙邊FTA。2003年5月9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擬在今後10年內與中東各國建立一個雙邊FTA,以促使中東經濟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WTO第五屆部長會議在坎昆的無果而終對商簽雙邊FTA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多邊途徑失敗,出於各自國家利益或戰略目標,許多成員已紛紛表示將努力通過雙邊或多邊方式來達到在坎昆沒有達到的目標。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佐立克稱,「當WTO成員思考其將來時,美國不會等待」,將通過雙邊FTA談判來推進開放全球市場的計劃。而新加坡也決定通過雙邊FTA協議來追求自己的自由貿易利益。新加坡貿工部長楊榮文稱「在坎昆談判失敗的情況下,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們來說已變得更加重要」。坎昆會議挫敗給亞洲地區帶來的後果可能不如非洲或拉丁美洲那麼嚴重,但可能促使亞洲國家加緊對外雙邊FTA談判。就連一直對區域貿易協議缺乏熱情的歐盟也開始討論要把商簽雙邊FTA提上議事日程。
總之,雙邊FTA和多邊貿易體制所追求的目標都是貿易自由化,但由於所推動的層面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大不一樣。從某個角度來說,雙邊FTA是追求貿易自由化的一個階段性選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全球貿易自由化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方向,盡管各國由於發展水平不同、資源差異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國家貿易利益,但在WTO的積極推動和各成員的努力配合下,從雙邊FTA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道路將逐漸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4. 高耗能的虛擬貨幣挖礦究竟價值在哪

由於疫情全球中央銀行「大量釋放水」,虛擬貨硬幣進入了「群魔亂舞」風格的狂歡節。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加密貨幣,比特幣的價格已經從2020年的最低水平超過3,000美元飆升至最高超過64,000美元,目前仍徘徊在58,000美元左右。此外還有許多小貨幣的收益更加難以理解。 作為虛擬貨硬幣的「生產者」,采礦圈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比特幣的采礦設施-采礦機的價格翻了一番,而且「仍然很難找到一台機器」。 在利益的驅使下,機構和散戶投資者不斷「追隨潮流」,並湧入虛擬貨硬幣采礦業。

一般來說小型礦山有數千台采礦機,大型礦山有數萬台,而超大型礦山有數十萬台。一位礦主告訴《報紙新聞》記者:「由於火力發電可以控制負荷,因此沒有消耗和廢棄,無法儲存水力發電,如果不出售水力發電,這將被浪費,」水力發電廠對它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歐克雲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連軒認為,西南地區水力資源豐富,尤其是在高水時期,水力發電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比特幣采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上,一些虛擬貨硬幣開采公司也被列為當地水力消耗公司,以幫助當地電力部門解決水資源浪費問題。 一位礦工向《 The Paper》透露,今年,四川省已經批准了5家消費公司進行虛擬貨硬幣開采。

5.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寫什麼好,最好有題目

1、基於P2P網貸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研究

2、當前我國P2P網貸內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3、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抵押物風險探究

4、中信銀行對公信貸貸後風險管理研究

5、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6、××省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

7、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8、在中國推行以房養老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9、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管理分析

10、××省農村信用社操作風險研究

11、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策略研究

12、P2P平台與小微企業融資合作可持續性的探討

13、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研究

14、我國商業銀行汽車金融業務的發展路徑分析

15、中小企業私募債信用風險及對策分析

(以上選題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6. 最近在寫關於虛擬商品的論文,求一些關於中國虛擬市場發展以及虛擬產品交易規模的一些數據。

最近虛擬貨幣「比特幣」引人關注。你可以上網關注一下它的數據。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
在經歷了今年1月的最新一輪上漲後,目前一比特幣的網路交易售價接近140美元,整個比特幣交易市場的價值更是超過了10億美元。這一里程碑似的市場價值促使一度界限模糊的網路貨幣成為轟動一時的媒體焦點問題。如果當初哪怕僅僅投資100美元購買比特幣的話,那麼今天的投資回報也將異常豐厚。

7. 8000字以上的金融相關論文

相關範文:

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僭越的動力機制與表現

[摘要] 虛擬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滲透與發展,貫穿著金融虛擬化的自我膨脹和擴張。貨幣虛擬化和信用創造為金融的虛擬化趨勢提供了正向的內在動力,而以金融衍生品為特徵的金融創新則為金融虛擬性不斷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規避動力。當前,金融虛擬化擴張正在國際信用體系架構、信用貨幣發行和信用對象規制等過程中不斷踐履著對信用制度的僭越。

[關鍵詞] 金融虛擬化 信用制度 動力機制 表現

一、引言

伴隨著貨幣虛擬化的發展,虛擬經濟已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緯度。以貨幣虛擬化為基礎的金融虛擬化以及對金融虛擬化正負功能影響的探討層出不窮,盡管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各執一詞,但不可迴避的是,虛擬經濟作為脫離傳統「實體經濟」范疇的新範式,在整體經濟中的比例膨脹與金融虛擬化的不斷擴張息息相關。金融虛擬性作為當代金融的一個突出特徵,其演變歷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發展態勢,在經濟虛擬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由弱變強、以幾何級數膨脹的趨勢和規律。
從人類經濟發展史的脈絡看,任何經濟邏輯中都留有人類的烙印,人們不僅參與經濟活動,而且干預甚至掌控經濟的內生過程,這個過程也匹配著人類經濟制度的衍生過程。諾思認為:「制度變遷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因此是理解歷史變遷的關鍵」。(諾思,2000,第110頁)經濟是一種復雜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會使經濟偏離正常的軌道。貨幣虛擬化發展趨勢和信用的不斷創設為金融虛擬化擴張提供了內在動力本源,而當前國際經濟體系中金融規避行為所引發的金融創新則為金融虛擬化擴張提供了外在制度條件。下面我們將從金融虛擬性擴張與廣義信用制度關系角度探討當前金融虛擬化如何從不同層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動力: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

金融活動依託貨幣運動與信用創新實現對實體財富和虛擬財富的優化配置。貨幣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態和萌芽,也是金融產生的內在本原,信用則為二者的過渡創造權利與義務的外在制度保障。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的伴生與互動共同構建了金融虛擬化的正向動力激勵。
金融虛擬性的擴張過程內始於貨幣虛擬性的內在特性外化,貨幣虛擬化的趨勢是在商品的內在矛盾外化為商品與貨幣的矛盾,並使貨幣在表現商品價值的材質上不斷與實物背離的過程中實現的。「用一種象徵性的貨幣來代替另一種象徵性的貨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馬克思,1976,第95頁)貨幣起源於商品之間的聯系,使直接物物交換的自然過程轉向了以貨幣為媒介進行間接交換的社會過程,這個過程本身也孕育著信用。信用從一開始就具有替代貨幣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沖動。
貴金屬貨幣的出現是價值形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它出現之前,商品交易是單純的物物交換,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臨諸多交易「瓶頸」。貨幣虛擬性無論內在特質還是外在表現都受到貨幣形式原始狀態的制約。此時,人與人之間交換的延續更多依賴於一種社會契約。「盡管這些條款也許從來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過,然而它們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樣的,在普天之下都是為人所默認或者公認的。」(盧梭,2002,第39頁)貴金屬貨幣的出現雖然緩解了商品內在矛盾,並使後者外在的表現為商品和貨幣的矛盾,卻只是為貨幣虛擬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實物貨幣自身價值的存在限制了價值虛擬表現外,不成熟的信用關系也從外部環境上制約著貨幣虛擬化的發生。這種可以與之結合並內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貨幣條件下才使貨幣虛擬化外溢成為可能。
信用貨幣(銀行券、法幣等)對貴金屬貨幣的替代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貨幣虛擬化受貨幣材質的限制。盡管金本位、銀本位或雙本位制度是信用貨幣得以流通的基礎,但公眾對信用貨幣的認可度和信譽性仍存疑問,這種疑問在國家權威性和銀行信用性的雙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時,公眾對信用貨幣的認可,已經超脫了實物商品或服務范疇,轉而將前者提升到了國家和銀行的信用層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敘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行紙鈔(隨後被稱為通貨)的權利被轉移給政府,……或者可以這么說,通貨僅有名義價值,而且它的供給完全由政府決定。」(考夫曼,1998,第15頁)銀行信用可以創造貨幣,從而使貨幣數量實現多倍增長,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及非現金結算制度的建立,為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貨幣增長並不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長,而是通過銀行信用擴張來實現的,這使得原本看得見、摸得著的紙幣演化為純粹的價值符號,貨幣實現了虛擬化的外溢。
經濟信用化使經濟過程逐步擺脫了經濟主體自身積累的依賴,轉而依託外部資金來源的融資。由此,資本支付手段的職能被部分貨幣所有者創新為價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資本,進而虛擬資本開始登上經濟舞台。客觀地講,虛擬資本的產生是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雙重作用的結果,它亦成為金融虛擬化的開端。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能夠帶來預期收入的資本。它是由債券(匯票)、國家證券(它代表過去的資本)和股票(對未來收益的支取憑證)構成的。「它們所代表資本的貨幣價值也完全是虛擬的,是不以它們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為轉移的;既然它們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權利,並不是代表資本,那麼,取得同一收益的權利就會表現在不斷變動的虛擬貨幣資本上。」(馬克思,2004,第451頁)對資本增值無限制的追求與自有資本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限制了擴大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從而抑制了虛擬經濟的發展。此時,為虛擬資本發展保駕護航的信用制度應運而生,「還有一種促進集中的力量,這就是信用制度。」(齊威格,1997,第280頁)通過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閑置的貨幣資本就可以由貨幣資本家貸給企業經營,使虛擬資本的積累大大超過了實體資本的積累,從而也就推動了金融虛擬化的蓬勃發展。
無論是貴金屬貨幣還是信用貨幣,他們均是在一國內部以貴金屬作為儲備而介入金融活動的。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核算也仍然以國際公認的世界貨幣——黃金作為交易的貨幣匯兌基礎,可以說,此時的貨幣虛擬化仍然提留在一國母體內部,還沒有具備佔領全球金融貿易活動的能力。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維持著黃金的國際貨幣地位,這成為虛擬資本跨越國界進行世界范圍資本配置的障礙。隨著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貨膨脹以及美國黃金儲備的大量流失,布雷頓森林體系受到了嚴重的沖擊。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使國際虛擬化能力終於裝備在貨幣身上,金融虛擬性也隨之超越國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圍內來發揮其強大的虛擬化功能。

三、逆反動力: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的規避動力

金融虛擬化過程隨著對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斷提出而發展,兩者存在著緊密的辯證聯系。虛擬資本產生之前,金融虛擬化相對獨立於信用制度之外,它的運行更多的是一種基於貨幣內生虛擬性突破各種束縛發展壯大的自然發展過程;虛擬資本產生之後,金融虛擬化一方面得到了實現虛擬性外溢的強大信用保證,另一方面自身的獨立性又始終成為突破制度設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圍實施虛擬性擴張的內在沖動。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約束。諾思(North)認為:「制度提供了人類相互關聯影響的框架,它們確定了構成一個社會或更確切地講,一種經濟秩序的合作與競爭關系。」盡管金融虛擬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發展過程中起著制度保障作用,但這種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著將金融創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內,客觀上又為金融虛擬性的擴張套上了一副無形的「鎖鏈」。畢竟金融虛擬化源於貨幣虛擬化所表現的商品經濟(或者說市場經濟)內在矛盾的作用與外化,是一個主觀意志無法控制的客觀過程,制度的衍生則是人類尋求自身價值實現得以保證的外在表現形式,它是人類主觀意志對客觀規律遵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辯證地講,信用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落後於金融虛擬擴張的,這就決定了早期金融虛擬化所推動的信用生成在虛擬性膨脹後又反過來成為制約其內在發展的桎梏。由此可見,金融的內在虛擬性僅僅表徵著金融具有虛擬化的傾向與能力,而其虛擬化程度是否顯著則受到不同歷史階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環境的影響與制約,這也為金融機構規避信用約束,實現虛擬創新提供了動力來源。
美國經濟學家凱恩(E.J.kane)於1984年提出規避型金融創新理論。規避創新就是指迴避各種金融規章制度的管制以期達到理論最大化的目標模式。規制型金融創新意味著內在市場自發力量與外在市場機制相結合共同迴避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所尋求的金融創新行為。凱恩的理論實際也為我們詮釋當前金融虛擬化的全球性擴張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借鑒。金融市場的微觀行為主體——金融企業或機構與宏觀規制主體——政府和銀行之間,存在著自由與管制的博弈。金融企業或機構作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體,其尋求的是以市場力量的自發運動來維系其價值創作、增值過程,實質上是金融虛擬化得以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企業或組織制度層面的體現。而以金融穩定為宏觀目標的政府和銀行則必須兼顧雙面責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場的活力和動力,為金融企業或機構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對這種動力實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調節的范圍內,即設定並實施的規章制度框架。金融企業或機構通過創新來規避管制,一旦危機金融穩定,政府又會加以管制,這種管制將導致新一輪的規避行為。管制和規避引起的創新總是不斷交替,形成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
從當前全球虛擬經濟發展的態勢看,金融虛擬性的規避創新主要通過金融衍生品的不斷創設與泛化表現出來。廣義的金融衍生品不僅僅涉及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合約,而且應當涵蓋基於實體標的產權證券化或債權證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組合型衍生產品。這種寬口徑金融衍生品的市場交易是對既定製度規范圈設框架的突破,它使國家決策和信用規制的對象「進化」得虛無化,從而為金融虛擬化的膨脹與擴張提供了一種逆反動力。

四、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的僭越

從理論上講,當前金融虛擬化的擴張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結果。當貴金屬非貨幣化之後,所有的貨幣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場中流通的數量機制,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面對貨幣的不斷虛擬化顯得力不從心。此時,各國的貨幣發行主體必須依靠國家制定的信用制度來控制各國信用貨幣的供給量,約束金融虛擬化的擴張。然而,20世紀後半葉的全球化和虛擬經濟的強勢發展使得任何一個進入世界經濟大家庭的國家和地區都失去了獨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給的能力。金融虛擬性擴張使國別信用制度一方面無法再為金融虛擬性提供強有力的信用保證,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金融虛擬化在全球的擴張。因此,實現對信用制度多方位、全形度的僭越越來越成為金融虛擬化在全球擴張的必然要求。當前,金融虛擬化擴張對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一國虛擬化貨幣主導國際信用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所設定的是以美國為中心國家,歐洲和日本為邊緣國家的世界經濟格局。在這個框架內,經濟貨幣格局表面上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但實質卻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單極貨幣體系。因為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發達國家都在試圖維持兩個固定比率,即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與各國貨幣的固定比率。盡管1973年固定匯率制度的解體使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比率「脫鉤」,但各國與美元之間的匯率關系卻固定下來,並且成為當今全球國際匯兌的主體,「美元金本位」成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現行國際金融秩序。例如,從美元在國際貿易中貨幣計價的比例來看,美國的國際貿易只佔全球國際貿易的13.5%,而以美元計價的國家貿易卻佔全球國際貿易的近半數,政府部門的國際資本流動基本上是以美元計價的,有的國家甚至國內也採用美元計價。在國際匯兌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個國家的貨幣採用釘住美元或釘住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
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的獨霸地位使這種一國的虛擬化貨幣支配著國際金融體系。各國儲備的不再是黃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資產(以美元計價的外債)。這就使美國政府或企業可以憑空創造出各種金融虛擬工具來實現以前「金本位」下無法平衡的國際收支逆差。從下表所表現的美國從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到2005年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看,2005年的7915.08億美元的經常項目逆差與1973年的71.40億美元的經常項目順差相比,32年的經常項目逆差增長了大約112倍。在這些經常項目中,除了美元外還存在著大量以美元計價的外債。另外,與1973年44.86億美元的金融項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國7854.49億美元的金融項目順差較之1973年增長了近176倍,從而實現了美元的巨額「出口」。盡管美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債務人」,但他卻成功的使美元觸角伸入到世界各個角落。這表明一國在擁有國際「鑄幣權」的條件下,可以使一國虛擬化貨幣不再受到任何國別信用制度的約束,彰顯了金融虛擬化擴張對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國際信用制度的嚴重缺失。
資料來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發各國信用貨幣的膨脹
美元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決定了各國在外匯儲備中主要以美元儲備為主。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32年裡,經常項目逆差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元大量無節制的外流,貿易順差國獲得美元貨款,除留在各國商業銀行境外金融機構的美元頭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國按照美元與本國貨幣的匯兌比率兌換成本國貨幣。大量美元的湧入必然促使本國貨幣管理當局增加本國貨幣的供給,從而使本國信用貨幣出現膨脹。這一點對於國際經常項目順差的國家顯得尤為明顯。以中國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53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新華網)。按照1美元兌換6.8元人民幣的比率計算,中國累計發行了近10.4萬億人民幣,即使中央銀行用短期債券對增發的人民幣進行對沖,也會導致銀行間市場的擴張。作為僅次於現金的流動性非常強的資產,短期債券使銀行市場只有通過不斷地對沖才能使這部分現金始終停留在銀行間而不擴散到民間市場上。另外,各國滯留下的大量美元則作為國家的外匯儲備通常以購買美國等貨幣開放國家的政府或大企業債券保存下來。(劉駿民,2007,2)這些債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虛擬資產,這無形中又加大了外匯儲備國的金融風險。比如我國經濟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國次貸款危機的影響就是一個極其明顯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國的信用制度在外來國際貨幣的沖擊下不僅顯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為國外虛擬化貨幣在本國的擴張提供了信用服務。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規制對象虛無化
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主要是各種信用行為和關系,其藉助的工具就是對信用貨幣供求機制的有效管理來保證信用的維系。然而,隨著金融虛擬化的不斷擴展,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變得逐漸虛擬化、縹緲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則使信用規制的箭頭更加無所適從。在以往貨幣金融工具和普通證券階段,由於金融交易是以實體經濟的存量作為交易基礎的,盡管具有一定虛擬性,但它仍然受到實體經濟的制約。期貨與期權、指數期貨與期權等從出現就是十足的虛擬資產或產品,不僅其質是虛擬的,而且從量上也是交易者想像的結果,具有絕對的虛擬的特點。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變得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帶著眾多投機者對未來虛無縹緲的預期沖擊著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穩定。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已有較長的歷史。1849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遠期和期貨交易。當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長,據美國《福布斯》雜志1995年載文稱,國際金融市場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種,並且還將不斷增加。2004年有組織金融衍生合約交易總額為1143.9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0.7%。貨幣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7.2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62.7%。利率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1043.2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1.3%。股票指數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93.5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23.4%。場外衍生市場交易未清償合約名義金額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長11.6%,達220萬億美元(2004年世界統計年鑒)。以上數據說明,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壯大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幾乎可以無限設計,只要符合人們短期牟利的投機心理,人們就可以不斷地實現金融創新的泛化。

五、結語

虛擬經濟的最本質特徵在於其虛擬性,它可以憑空創造、無中生有,基於它脫離實體經濟的特性給予國家經濟表面的繁榮或泡沫,使國家信用在調控國別信用行為和規避風險方面變得軟弱無力。金融虛擬化擴張表現出巨大的投機性,而這種投機性背後卻隱含著無法估量的危機。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虛擬化已經在宏觀領域支配著國家乃至全球的經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也不可避免的被捲入其中,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中國外匯儲備的巨幅增加都說明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任何國家都可能成為金融虛擬化支配或犧牲的對象,誰也不能逃脫。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對。所以我們應當通過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加速國家金融、信用體系的成熟,完善對金融產品和工具的信用規制等措施,保障我國金融環境的安全和穩定。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2002
[4](英)喬治·考夫曼:現代金融體系:貨幣、市場和金融機構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5](美)保羅·齊威格:資本主義發展論[M].商務印書館,1997
[6](美)D·C·諾思:制度、意識形態和經濟績效.發展經濟學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劉駿民李曙軍:全球流動性膨脹與經濟虛擬化[J].開放導報,2007年(2)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8. 虛擬貨幣是否有未來

首先我們探討第一個問題,虛擬貨幣究竟從何而來?

虛擬貨幣最早可以追溯到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學者Friedrich von Hayek所提出的觀點:利用計算機來建立比依靠國家信用更加可靠的貨幣體系。直到2008年1月,中本聰發表了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那篇短短九頁的白皮書,在現在看來,幾乎改變了數百年來世界的金融運作。所以我認為大家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這個中本聰到底長啥樣。

關於 比特幣

2009年1月,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

2010年5月,第一次比特幣交易:佛羅里達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萬BTC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

2019年10月,比特幣已被開采數量達1784.5萬枚,區塊總數達60.09萬個,價格達8675.61美元,總市值已超過1548億美元。當年用1萬btc買披薩的兄弟是不是要哭了?

如今站在地球村風口的男人-musk,就在前段時間 僅通過一條推特,就迅速讓這個誕生不到一年的 APP Clubhouse ,從矽谷走向全球。而如今在各種幣之前來回遊走的他,又帶來了不小的風波。這個風波直接導致了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幣安發布公告稱,暫停以太坊和ERC20的提款,幣安沒過多久再次宣布,已暫停BTCUP、BTCDOWN、ETHUP等之外的所有杠桿代幣的交易,並暫停所有杠桿代幣的申購和贖回功能,恢復時間將另行通知。在大漲大跌的背後,資金如果全部撤出肯定是不合適的,也許也是幕後黑手策劃的一場大戲,讓人們認為無論市場行情如何震盪,這個虛擬幣的盤子,規則和原則還是堅挺的、可信的!

虛擬幣有未來嗎?

如果虛擬幣有未來, 它一定有它的消費場景 ,而不是一味地炒作,因為某人的觀點,瞬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虛擬幣是不 健康 也不健全的,甚至可以說有危害地球和平、穩定的功效。 它能穩定的基礎一定是有共識的 ,什麼是共識?就是只要有一部分信仰虔誠的人,它就是有價值的。

其實在探討研究虛擬幣是否有未來的同時,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為什麼現在的地球村需要虛擬幣?你確定不是投機者的把戲?你確定它能夠讓人類更美好?環境更美好?其實每天當新聞看,還是挺熱鬧的。別搞得和曾經的股市一樣,一蹶不振就跳樓,就去馬路上害人。阿門~各位 游戲 者,自重!

9. 比特幣作為一種大熱的虛擬貨幣,它是誰創造的呢創始人有多少呢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紙幣的使用已經成為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法定貨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隨著高科技時代的飛速發展,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的比特幣現在已經在各種網站的虛擬游戲中流通。在網路游戲中,玩家可以用比特幣購買喜歡的游戲物品,也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購買實物。據估計,中本聰持有多達100萬枚比特幣,換算成美元價值約30億美元。那麼中本聰有多少比特幣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Quest邊肖來揭開比特幣的神秘面紗吧!

比特幣是一種什麼樣的貨幣?

實際上,貨幣是國家和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普遍等價物」。想像一下,一個人帶著100塊人民幣去糧油店買麵粉。買家自然喜歡錢,想擁有錢,但很明顯,買家不可能僅憑一紙票子做出一鍋饅頭。在這種情況下,賣家願意把這一百塊錢換成糧油店的一袋麵粉。交易成功後,買家開心,賣家也很開心。作為一種具有流通能力的貨幣,它需要做的就是讓大家喜歡,滿足「稀缺性」的屬性。那麼比特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再舉個小例子,假設你是來自火星的外星人,你的世界使用來自火星的獨特石頭作為貨幣;結果有一天你餓了,去一家糧油店買麵粉,想做一種火星常見的奇怪食物。想像一下,當你把火星里的石頭拿出來的時候,糧油店老闆會用什麼樣的眼神看著你。其實這就是「認可度」和「稀缺性」的重要性。試想一下,如果你去糧油店的時候拿出了一塊金子,會是怎樣的情況?

10. 一篇金融危機1000至4000字的議論文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講了很多,可能大家還是沒有搞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了解到的實際是,一個美國窮人本來一輩子都不會買到房子,但是他交了大概不到10%的房款(實際可能更低,據說有貸款比例甚至低到5%以下),比如10萬美圓,然後他就住進了價值100萬美圓的別墅。然後銀行(持著借據的人)為了分擔風險,就把這個房子的摺合成了次級債券,再發按揭出去給第三者發行了出去,收回了90萬美圓的資金。更可怕的是什麼呢?這個美國窮人他以同一房子向幾處借貸,這樣本來支付的10萬美圓,他通過幾次再抵押,把他換成了50萬美圓的現金,自己消費掉了,這時流通中的貨幣無形多了多少錢呢?美國窮人通過再抵押自己得到了50-10=40萬,這樣實際上以10萬貨幣造出了虛擬貨幣40萬。當房價上漲,利率很低時,這個美國人可以找得到工作,繼續還款,所以這個流程不會存在什麼問題,但是當美國利率提高到很高,導致美國經濟下滑,窮人失業了,他無法還款時問題就來了。這時你去拍賣窮抵押的房子,每個債權人都突然發現窮人抵押的房子是不值那麼多錢的。

如果僅僅美國窮人出了問題,政府財政替窮人還款也就可以制止房地產危機,但是為什麼最近美國的很多投行要倒閉呢?讓我們看看雷曼兄弟倒閉的過程,也許會發現點什麼。

2007年的時候,雷曼兄弟還沒遭遇到任何流動性的問題,直到今年的9月10日,即公司宣布破產前五天,公司仍有410億美元的資本金。

摩根大通是雷曼最大的債權人之一,擁有約230億美元的債權。雷曼在摩根大通存放了大量證券作為抵押,但隨著次貸危機不斷惡化,這些抵押品的價值也在縮水。所以摩根大通要求雷曼提供更多的資產進行抵壓,到了今年的9月10日,雷曼的對沖基金客戶大量撤資,摩根大通也要求提供50億美元抵押品進行 「釜底抽薪」,由於兩家公司並未達成一致,作為雷曼兄弟的「好夥伴」也是雷曼兄弟的「清算行」,最終凍結了雷曼的資金賬戶,雷曼剩餘的現金在日常交易活動中迅速消耗,令這家有著158年歷史的華爾街老店最終倒閉。

在雷曼倒閉之後,由於資產的縮水,投行間都要求更多的資產進行抵押,在沒有提供足夠的抵押物品之後,資本市場已形成「恐慌傳遞鏈條」,由於銀行間的互相凍結資金賬戶而停止支付,所以市場的流動性一下被凍結了,所以那些沒有足夠現金應對流動性凍結的投行都面臨支付危機,所以美林被買,AIG被接管就毫不奇怪的。想像一下,如果美國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接連互相凍結帳戶,是不是意味著整個金融體系的徹底崩潰,美國人將難以避免經濟大蕭條。

雷曼倒閉的過程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給美國窮人貸款的機構,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了債券,假設剛才美國窮人價值100萬美圓的房子,機構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回收貸款90萬,這樣機構又製造出了90萬美圓的虛擬貨幣。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由於抵押的資產縮水,所以投行間互相要求提供更多的資產進行抵押來抵禦風險,因為銀行間本來不存在那麼多的實際貨幣,所以必然無法支付幾倍的貨幣,就造成了流動性一下被凍結。

看到這里,可能大家會說,美國政府直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不就可以救銀行,解決美國的金融危機了嗎?可是實際上呢?美國政府出台7000億美圓之後,全球股市仍然暴跌。為什麼還要跌呢?其實這裡面還隱藏者更大的問題。就是美國的人把這些次級債的又進行了再抵押保險,再次放大了金融風險,就是信用違約掉期(CDS)。

什麼是信用違約掉期(CDS)

信用違約掉期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創的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長久以來,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始終面臨一種潛在的危險,這就是債務方可能出於種種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債務的利息,如此一來,持有債權的機構就會發現自己所持的金融資產價格貶值。如何「剝離」和「轉讓」這種違約風險一直是美國金融界的一大挑戰。

信用違約掉期的出現滿足了這種市場需求。作為一種高度標准化的合約,信用違約掉期使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能夠找到願意為這些資產承擔違約風險的擔保人,其中,購買信用違約保險的一方被稱為買家,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家。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違約情況,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承擔損失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實物交割」,一旦違約事件發生,賣保險的一方承諾按票面價值全額購買買家的違約金融資產。第二種方式是「現金交割」,違約發生時,賣保險的一方以現金補齊買家的資產損失。信用違約事件是雙方均事先認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資產的債務方破產清償、債務方無法按期支付利息、債務方違規招致的債權方要求召回債務本金和要求提前還款、債務重組。一般而言,買保險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資產的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而賣信用違約保險的是保險公司、對沖基金,也包括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合約持有雙方都可以自由轉讓這種保險合約。

信用違約掉期這種信用衍生品滿足了持有金融資產方對違約風險的擔心,同時也為願意和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的保險公司或對沖基金提供了一個新的利潤來源。所以信用違約掉期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熱烈追捧,其規模從2000年的1萬億美元,暴漲到2008年3月的62萬億美元。其中,這一數字只包括了商業銀行向美聯儲報告的數據,並未涵蓋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的數據。據統計,僅對沖基金就發行了31%的信用違約掉期合約。

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的風險在哪裡呢?風險在於金融杠桿的放大效應,他可以把美國的次貸危機放大10倍。如果美國的次級債券有60萬億美圓,那麼信用違約掉期可以把他放大到10倍,就是600萬億美圓。

所以你看到的世界是什麼呢?美國的股市市值是11萬多億美圓,美國的GDP也大致接近這個數字,他們的創造的虛擬貨幣是他們GDP的幾十倍,中國就是投資2萬億美圓外匯去救美國,能救得了嗎?

那麼美國最簡單的解決本次危機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大量的印美圓紙幣,為市場增加足夠的流動性。但是美國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美圓的大幅度貶值,讓美圓、歐元都成為過街老鼠,直到有一天,國家之間停止紙幣兌換,世界金融體系崩潰。

如果美國真的大量發行紙幣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美圓的瘋狂貶值,那麼損失最大的是誰呢?是美圓債權人,持有美圓外匯儲備的國家中國、日本。

雖然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但是我們國家必須要提高警惕,對此要有應對的對策。我們想到了一些應對美圓大幅度貶值的辦法,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首先是讓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也遇到了困難,國內經濟風險主要包括: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國的經濟中存在的問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為中國現在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這種環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憑借關系弄個牌照,給塊地,弄個貸款什麼的,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創造財富上來。中國的競爭體制不是一個創造財富的競爭體制。真正的競爭應該是誰能盈利、誰能創造品牌,誰有技術。改革就要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我們要改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從審批制轉換成登記制,煥發企業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準基金,發展國內股市。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個提法和美圓大幅度貶值絲毫沒有關系。其實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損失最大的是誰?難道不是國有資產的瘋狂貶值!由於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我們國家的財富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一種是外匯儲備,一種是國內的資產。目前中國的兩種財富面臨的是在一年中同時被大量消滅的風險。因為國家對外支付美圓,就必然在國內換成人民幣,當然大部分人民幣就進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國內財富的損失,國內股市市值下降了20萬億人民幣,約等於2.9萬億美圓。

如果今天這20萬億人民幣市值沒有被消滅,那中國企業手中必定有大量資產去搶購全球低價資源。所以,如果美國以發行美圓來應對本次金融危機,中國的辦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考慮成立平準基金,把外匯儲備換人民幣資產,對國內市場注入流動性,以股權換美圓,鼓勵中國的上市公司企業通過股市,把資產抵押換成美圓,讓中國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購資源類上市公司。雖然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問題,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資源類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只不過因為流動性匱乏,導致他們缺乏發展的資金,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比主權投資基金去收購要好的多,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可以藉此次機會走出去,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國家要藉此改變審批制度為備案制度,只要企業的並購方案行為合理,真實,並非藉此讓資金流出,那麼我們都要鼓勵走出去,購買高科技、資源品,一舉讓我國的科學技術上一個新的台階。

我們企業並購的目標是什麼呢?全球的兩大鐵礦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黃金公司、飛機機械等製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網路公司。我國是缺少資源的製造業大國,中國股市上漲,那麼企業就有足夠的錢去收購全球資源重要企業。我們站上了全球上游產品的定價權,全球定價權必定是最終在我們手裡。

第三,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

美國有外匯儲備嗎?沒有,為什麼世界其他都要有外匯儲備,為什麼美國沒有呢?因為他有鑄幣權,本次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影響這么大,就在於美元是儲備貨幣,美國有鑄幣權,所以我們國家可以考慮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其實人民幣已經可以在中國周邊半流通,成為儲備貨幣已經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體的實行辦法中應當考慮如何防止美圓的外逃沖擊。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無限發行美圓,讓美圓崩潰,全世界不再兌換美元,那麼人民幣儲備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慮織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我們認為,應當探討建立世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參考歐元模式,也可以參考GDP資產抵押模式,誰抵押的資產多,那麼你的發言權就大,貨幣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可以立即讓這個國家要麼提供更多的資金抵押,要麼凍結這個國家的貨幣交易。

第五,把外匯儲備變成實質財富.

中國必須消化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增長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冒投資失敗的風險,把手中的美元儲備和美國政府債券轉化為真實資產,無論是黃金還是其他資源,都是我國下一輪經濟高速發展所必須的,一定要想辦法讓外匯儲備變成國人可以享有的國民財富,讓中國人擁有更多的世界財富.

閱讀全文

與虛擬貨幣有關研究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太坊erc20交易記錄 瀏覽:25
虛擬貨幣的插針是什麼意思 瀏覽:579
以太坊etl怎樣購買 瀏覽:27
比特幣大漲大跌的年份 瀏覽:827
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獲批了嗎 瀏覽:556
以太坊上傳圖片hash值 瀏覽:10
如何連接礦池挖礦 瀏覽:894
比特幣節點確認多久 瀏覽:207
數字貨幣共同體 瀏覽:863
p開頭的全球區塊鏈 瀏覽:657
區塊鏈金融風暴 瀏覽:916
比特幣轉賬網路確認多久 瀏覽:676
比特幣分布記賬 瀏覽:767
機械設計中如何算各種力 瀏覽:120
比特幣屬於網路虛擬財產嗎 瀏覽:922
主網上線的數字貨幣 瀏覽:285
web3以太坊錢包 瀏覽:35
5月27日日韓比特幣價格 瀏覽:353
申購數字貨幣 瀏覽:691
未來比特幣會超過8000美元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