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區塊鏈信息越來越大怎麼辦
數年來,隨著比特幣的蓬勃發展,比特幣交易數量越來越多,而單個區塊體積有1MB的最大值限制,因此區塊空餘空間顯得越來越小。如圖所示,區塊體積中位數在2015年裡得到了翻番,從1月份的292KB快速增長至12月份的749KB。
比特幣區塊體積大小
擴容問題在2015年得到了充分的重視與討論,在2015年06月左右陸續推出了諸多擴容方案,代表有BIP100,BIP101,BIP102,BIP109,BIP248 等若干方案(表X)。
雖然提出來各種方案,但基本可以劃分為兩類:長期規則派與短期擱置派。長期派偏理想、規則型,一口氣敲定便不再折騰,典型代表BIP101/103,設定一個增長規則,便不再調整。短期派則認為未來不可預測,固定的規則過於簡單暴力的解決問題,希望設置一個短期數年方案暫時先避開,擱置至未來解決,代表為BIP100,但由於投票過程復雜,後簡化為BIP102/109等,而BIP248則一口推遲至2020年,近幾年就簡單採取翻番增長。
自2015年06月以來,經過了大半年來的大范圍的反復討論,目前長期規則派基本完敗。2015 年12月比特幣香港擴容會議由Pieter Wuille提出了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之後,擴容問題甚至已經簡化為僅升級至2MB,但陷入了關於實施時間點的爭論之中。
一個看似簡單的擴容技術問題,卻引發比特幣社區花了大半年時間,開了數次全球技術會議、私下打無數口水仗,卻依然未有明確定論。其背後深刻原因是,區塊限制值上調是無法真正解決比特幣擴容問題的。 擴容問題
總的來說,根據對比特幣網路的理解,有兩個劃分:清算系統,現金系統。
清算系統
比特幣區塊鏈是全球的、分布式的、有限容量的、代價昂貴的系統。每一筆交易的價值含量是不一樣的,當塊容量不夠用時,我們應該保障高價值的交易進塊。高價值的交易有意願有能力支付足夠高的網路手續費,從而獲得足夠高的優先順序進塊。
隨著比特幣的繁榮,交易數量會越來越大,有限的塊容量會使得低價值的交易(例如發送1分錢)永遠無法進塊,因為低價值的交易不可能支付高網路手續費。進而網路退化為清算系統,低價值含量交易被趕出,這些交易由第三方記賬系統進行代替完成。
在閃電網路出現之前,第三方記賬系統主要是鏈外錢包提供商。用戶信任某第三方錢包平台,把比特幣存入其中,同一平台用戶之間轉賬僅帶來賬戶余額變更,並不會產生比特幣交易。
現金系統
現金系統意味著所有交易均應該進入區塊,那麼當塊容量不夠用時,則應該及時提高塊體積限制,對系統進行擴容。短時間可能發生交易入塊堵塞,但長期來看所有交易應該均可以入塊。人人都享有比特幣系統帶來的巨大便利和優勢。
⑵ 區塊鏈技術是什麼未來可能用於哪些方面
區塊鏈本質是一種點對點的分布式資料庫,以某種共識演算法保障節點間數據的一致性。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成功運用,比特幣區塊鏈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區塊鏈,存儲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的數據極其不容易丟失和篡改。比特幣區塊鏈大約每10分鍾產生1個新的區塊,每個區塊的數據容量上限是1MB,比特幣網路支持最高每秒7筆的交易量。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深度加密固化電子數據的技術,加密固化的電子數據不可篡改,不可丟失。除了平台自己的數據中心之外,同時接通了司法鑒定中心和公證處,增強了電子數據的公信力和數據的保護。
保全網是一家一站式區塊鏈數據保全平台。保全網利用區塊鏈底層架構在隱私保護、防篡改、抗攻擊方面的特點,首次在技術上實現了對電子數據真實性、唯一性與完整性的還原。通過與司法鑒定中心,公證處的深度合作,保全網首次使得區塊鏈數據保全技術獲得了司法實踐的認可,打通了技術與實踐的通道。
⑶ 姣旂壒甯佺殑TPS鏄濡備綍璁$畻鐨勫憿
TPS灝辨槸鎸囩郴緇熸瘡縐掗挓鑳藉熷勭悊鐨勪氦鏄撴暟錛岀畻娉曞備笅錛氭瘮鐗瑰竵姣忎釜鍖哄潡瀹歸噺鏄1MB錛堜篃灝辨槸1024kb錛夛紝濮胯滀簭姣10鍒嗛挓鍑轟竴涓鍖哄潡錛堜篃灝辨槸600縐掞級錛屾瘮鐗瑰竵姣忕瑪浜ゆ槗鍗250瀛楄妭宸﹀彸錛屽氨鎸250瀛楄妭鏉ョ畻錛堜篃灝辨槸 0.25KB錛夈傞偅涔堟瘡涓鍖哄潡姣忕掑鉤鍧囨墦鍖呰抗紲炲氨鏄錛1024/600/0.25錛6.8266666666667錛屽ぇ姒傛槸7絎斾氦鏄撱傛瘮鐗瑰竵鐨凾PS浜ゆ槗鏁幫紝鐩鍓嶆槸7絎斿乏鍙籌紝榪欎釜涓嶇畻楂橈紝鉶界劧鐜板湪姣旂壒甯佸凡鏀鎸侀棯鐢電綉緇滐紝閫熷害澶уぇ鎻愬崌錛屼絾鏄榪樻病鏈夎騫挎硾閲囧ソ鑰愮敤錛屽緢澶氶挶鍖呬笉鏀鎸侊紝浠嶅勪簬鏃╂湡闃舵碉紝涓嶈繃涔熶笉鐢ㄦワ紝鐩鍓嶆瘮鐗瑰竵鏈鏉ユ渶澶х殑搴旂敤搴旇ユ槸浠峰煎瓨鍌錛屽畨鍏ㄦф墠鏄鏈閲嶈佺殑銆
鎴戜滑閫氳繃浠ヤ笂鍏充簬姣旂壒甯佺殑TPS鏄濡備綍璁$畻鐨勫憿鍐呭逛粙緇嶅悗,鐩鎬俊澶у朵細瀵規瘮鐗瑰竵鐨凾PS鏄濡備綍璁$畻鐨勫憿鏈変竴瀹氱殑浜嗚В,鏇村笇鏈涘彲浠ュ逛綘鏈夋墍甯鍔┿
⑷ 比特幣免費挖了幾年才上主網
1.2年。據了解,比特幣主網上線的時間是在2009年,名為創世紀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被啟動,中本聰通過挖礦的方式獲得首批50個比特幣,標志著比特幣網路開始出現,比特幣正式誕生。
拓展資料:比特幣挖礦有兩種方式:
1.購買礦機自建礦場,這需要較高的成本,主要是一些打算大規模投入挖礦的大戶,由於目前國家對礦場的監管政策,所以自建礦場的難度也就增加,一些小型的礦場已經關停。
2.尋找專業的挖礦公司購買礦機進行託管業務,此類公司主要是以礦場託管來作為盈利點,但礦機所有的管理維護,場地電源都是他們所提供,只需要購買礦機與繳納相應的電費即可,這相對於第一點來說受眾群體較廣,畢竟大戶佔少數,這就相當於是散戶集中挖礦,同時雙方分攤風險,有一定的可行性。
挖礦前注意事項:
一.有的礦工會遇到這種情況,他找別人買礦機,別人告訴他可以挖Yotta,機器是可以挖的,但是沒有超級節點的授權,你挖不了,所以想挖Yotta,首先去找126個超級節點談,因為這是合作挖Yotta的前提。
二、126個超級節點礦工的收益情況,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礦工不管是選擇主超級節點還超級節點參與挖礦,礦工權益都是平等的,所以說誰告訴你他們節點的收益高,這人一定不可信。在YTA挖礦過程中,礦工需要用YTA作為抵押換取存儲空間,才能獲得挖礦資格。
三、有些人以為YTA挖礦的收益一定是跟硬碟容量直接相關,其實這說法是錯誤的。Yotta是做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存儲的,YTA挖礦的收益多少具體是跟伺服器礦機存儲數據的多少有關系;也就是你存儲的數據越多,收益越高,存儲時間越長,收益也越高。
⑸ 1P相當於幾個G
1P=1048576G
⑹ crust區塊鏈有哪些幣(區塊鏈cspr)
1. 比特幣(BTC):被稱為數字貨幣的鼻祖,是價值互聯網的核心,具備高價值的虛擬貨幣屬性。
2. 以太坊(ETH):一個開源的公共區塊鏈平台,支持智能合約功能,使用以太幣作為平台內的支付貨幣。
3. 比特幣現金(BCH):比特幣的一個分叉,旨在提供一種更快的交易確認時間和更高的交易容量。
4. Namecoin:其貨幣價值和域名存儲都在用戶的區塊鏈記錄中,總量限制在2100萬。
5. 瑞波幣(Ripple):旨在解決跨境支付速度的問題,由Ripple Labs開發。
6. ComputeCoin(CCN):元宇宙的基石,是一個分布式雲計算平台,旨在打造元宇宙的底層設施。
7. CRU幣(CRU):一種新興的數字貨幣,近期市場表現波動,價格有所上漲。
8. CRUST:提供去中心化存儲解決方案的Web3平台,支持包括IPFS在內的多種存儲層協議。
9. 萊特幣(LTC):與比特幣相似,是一種P2P的開源數字貨幣,被視為比特幣的一個分支。
10. 泰達幣(USDT)和USDC:由受監管的金融機構發行,擁有與美元1:1兌換權的代幣,用於穩定幣交易和支付。
11. 盤古公鏈:也稱為公有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通過代幣機制鼓勵參與者維護網路安全。
12. 世貿元公鏈(WTB):一條多鏈共識、多鏈並行的高速跨鏈資產流通公鏈。
13. 其他數字貨幣:包括但不限於Litecoin、EOS幣、比特幣黃金(BTC)、Dash等。
以上是部分主流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和公鏈幣種,數字貨幣市場波動較大,投資者應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