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了比特幣的人現在生活怎麼樣
那些人現在過著非常好的生活。在早期,他們通過玩比特幣賺了很多錢。
先是中本聰發現了比特幣,現在又淡出了比特幣圈子。
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機後,美國人中本聰在互聯網演算法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數字貨幣,那就是比特幣,一種由一串數字組成的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價值體現在區塊鏈,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信息傳輸方式。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中本聰做了一份比特幣白皮書,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比特幣的中本聰,他隨後成立了一個團隊開始挖掘比特幣,即利用演算法尋找節點之間的數字密碼,這就是所謂的比特幣。
被稱為無政府主義者的中本聰,自然在比特幣交易中獲得了不少中間價。畢竟現在的比特幣每枚都有1萬美元的溢價。不過,他已經看淡比特幣市場了。不久前,中本聰僥幸逃脫,將比特幣交易業務交給了他的繼任者。他已經退出江湖了。
第二,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創建了中國的比特幣交易平台。
楊可,浙江溫州人,從小就有經商天賦,眼光極其精準。當他第一次接觸比特幣時,他就預感到它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財富,於是他與合夥人黃小瑜合作,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國內接觸比特幣的人很多,但苦於國內沒有正規的交易渠道。大部分會在國外平台交易或者私下買賣。楊創辦平台後,正好填補了需求,一時間大量比特幣玩家湧入。在他之後,比特幣交易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創建起來。當時比特幣迎來了一次「升值」。當初一塊錢的比特幣現在要三十塊錢,楊當然賺了不少錢。
第三,貨幣背後是國家威望的背書,比特幣終究不會在市場上流通。
現在很多論壇對比特幣的討論已經不再局限於「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是擴大到「比特幣能否成為全球貨幣」。在我看來,比特幣是徹頭徹尾的數字泡沫,是由演算法構建的虛擬貨幣,沒有國力支撐,而比特幣的稀缺性必然導致其快速升值,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各國日常使用的貨幣背後是國家威望的背書,就像美元之所以在全球流通,並不是因為美國強大的國力保證了美元的流通能力。當初,中本聰讓比特幣取代各國貨幣,成為全球流通對象的簡單想法,是各國權力斗爭中的一個笑話。
//www.xqs360.com/bits_1f178a82b9014a90ba31dbc2b9773912b31bee4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貳』 比特幣和摩根幣有什麼區別
1、兩種貨幣的性質不同:比特幣是一種加密數字貨幣,摩根幣就是一種典型的傳銷幣。
2、兩種貨幣的運行模式不同:
(1)比特幣是一個共識網路,促成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系統和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它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支付網路,由其用戶自己掌控而無須中央管理機構或中間人。
(2)摩根幣是一種典型的傳銷幣,他們往往承諾高收益,創始運營團隊的信息不公開,具有國際大公司背景,提出了一套貌似很合理的經濟學理論。
(2)比特幣2b擴展閱讀:
網路貨幣的危害:
1、虛擬貨幣的廣泛應用,也正加速網路大盜的猖獗
(1)2006年12月深圳市公安局宣告破獲了全國最大的盜竊網路虛擬財產案,11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該團伙利用木馬病毒的方式,非法盜取上萬QQ號以及Q幣等虛擬財產,並在網路上銷贓獲利70多萬元。
(2)在此案中虛擬貨幣Q幣被作為定罪量刑的標准,警方以涉嫌盜竊罪逮捕不法分子算是特例,原因是騰訊公司已在廣東省物價局備案,1個Q幣等值於1元人民幣。
(3)網路貨幣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比如可用於在線購買殺毒軟體、為超女投票等,一些網站甚至用網幣給版主發工資。
2、營商的體系之外
因為個別虛擬貨幣成了人民幣的「等價物」,甚至是「網上人民幣」,顯示出「網路硬通貨的角色」,才使得非法賭博的非法所得可以兌現成人民幣,進一步滋長了網路賭博行為。
『叄』 比特幣挖礦一定要用計算機嚒我們為什麼不能用紙和筆來計算呢
比特幣其實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一串數字,但是被大家公認為有用,它就像鑽石、古董、字畫、游戲皮膚等被賦予了價值。既不能吃,也不能用,但我們還是會認可它們的價值。
「挖礦」僅僅只是讓更多的人參與進區塊鏈網路的建設中來,這么多的電費用來「計算」一串虛擬的數值這樣真的好嗎?比特幣並不是一個保值的東西,價格浮動較大,炒比特幣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變成窮光蛋。比特幣也並非宣稱那樣安全,2014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被黑客入侵導致破產,價值4.67億美元的比特幣瞬間蒸發。犯罪分子用它來洗錢、逃稅等等,政府想去調查也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肆』 區塊鏈代幣怎麼發行,dai區塊鏈
手把手教你發行代幣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代幣(區塊鏈貨幣)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的ERC20代幣。ERC20可以看做是一個智能合約。這個智能合約能追蹤誰擁有多少該代幣,並包含一些代幣轉移函數。如果你寫的代幣智能合約符合ERC20的標准,你的代幣則被稱之為ERC20代幣。
很多類似的ERC20的概念,當你只聽人們談論它們的時候,會覺得很復雜。其實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你自己來實現它。
一個ERC20代幣是一個智能合約,合約里記錄了賬戶代幣余額數據和轉移代幣的方法函數。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之前,可以在測試環境中測試智能合約。有一些以太坊測試網路可以使用,我們這次發幣實驗選擇Rinkeby網路。
1、在Chorme瀏覽器的metemask錢包中,選擇rinkeby測試網路。
在Facebook中發一條Post,內容為收幣地址,也就是metamask錢包的賬戶地址。post設置為公開。右擊發文時間,復制鏈接,填入RinkebyFaucet中。選擇借3個ETH,使用期8小時,等待一會就可得到這3ETH。
在metamask錢包中也可以看到這筆ETH到賬了。
3、錢和錢包都有了,下面開始編寫發幣智能合約,我們選擇Remix在線開發平台。ERC20代幣有大量案例可以參考,直接借用嘛。
編譯智能合約後,Run讓它飛起來。
這里要填寫一些配置信息,Environment運行環境選「Web3」,因為我們用的是metamask錢包;Account賬戶填寫metamask錢包賬戶;Gaslimit交易費上限,這個多填寫一點沒關系,測試網路里不消耗真實費用;Value合約轉賬金額,這里是0Wei;選擇HayekToken智能合約;填寫發幣信息(合約構造函數的輸入參數),發幣數量21000000(和比特幣一樣,向中本聰致敬),貨幣名稱HayekToken,最小貨幣單位0(decimaUnits),貨幣簡稱HYT。
填完了配置信息,點「Create」,合約就跑起來了。接著metamask錢包跳出來了,需要我們確認「交易」,點擊「Submit」。
4、驗證
智能合約發布後,Remix中出現了智能合約地址:
也可以查看賬戶余額,注意賬戶輸入時要加「」,點擊「balanceOf」
可以看到2100萬的HYT在我的賬戶中。
在metamask錢包中添加Token,也可以看到這筆代幣。
發幣成功!
區塊鏈代幣發行很簡單,和其他代幣,比如Q幣有什麼不同呢?
代幣充當的是專有領域的流通媒介。Q幣可以購買騰訊的虛擬服務,游戲幣可以抓娃娃,食堂餐牌可以打飯打菜。普通代幣(Q幣、游戲幣、餐牌)和區塊鏈代幣(ERC20)有什麼區別呢?核心的區別其實不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而是能否自由兌換的區別。Q幣只能在騰訊的平台用法幣充值,但不能把Q幣兌換成法幣。游戲幣只能抓娃娃,不能買零食。餐牌只能在食堂內使用。而區塊鏈代幣可以在交易所兌換成另外一種代幣,也能在場外兌換成法幣。
這一點區別就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區塊鏈代幣能自由交易,就形成了交易市場,就有波動,有金融屬性。莊家幣、傳銷等騙局利用區塊鏈代幣金融屬性大肆斂財。各國為了保護小投資者(不合格投資者),對區塊鏈代幣採取不同程度的監管。
這些類比其實非常不準確,因為引入了區塊鏈代幣,引入了激勵機制,這些應用中投資者和用戶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引入代幣激勵後,持有代幣就成為股東,股東當然期望這款應用廣泛普及,甚至為應用做出貢獻,待代幣升值獲得利益。同時,持有token也是用戶,可以使用代幣購買應用服務,甚至租賃代幣給別人。這就讓引入代幣激勵的應用和普通應用截然不同,雖然普通應用也可能有積分獎勵,但積分不能自由流通,不能隨意換錢。
建立在區塊鏈代幣上新的生產關系正在產生,你也發個幣試試。
區塊鏈項目如何發幣?看這篇就夠了
對於Token,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用法,我們通常是以區塊鏈技術來思考
Token,在初級區塊鏈發展的階段,你可以簡單的將Token理解為現實生活當中
的「積分」或「虛擬貨幣」比如加油站洗車店會員卡積分,樓下理發店讓你辦的
沖2000送1000的美發會員卡,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的小紅花……主要是以激勵為?
主的一種虛擬的、在某一范圍內普遍承認的虛擬貨幣,你可以用當時我給你的
Token來置換我的某些物品或等價貨幣。
在以太坊ERC20出現後,Token進入了第二階段。作為募集以太幣的憑證,可以在
交易所交易,實現實現ICO流程的自動化。
在通證這個翻譯誕生後,我們對Token的認知進入了第三階段。Token的內涵被進
一步擴大化,Token不再局限於令牌或者ICO代幣,還具有使用權、收益權等多種
屬性,區塊鏈加密技術可以保障所有不可篡改的符號都可以作為通證,即:具有
了專屬使用權,當它的專屬使用權放在價值網路當中兌換成通用使用權後,才可
進一步流通;也就是在該階段Token經濟才有發展的可能。
現在,國內Token的發展階段普遍在第二階段,虛擬幣的一級市場已經被玩爛,很
多人爭先恐後的去發區塊鏈項目,找人才,建團隊,撰寫區塊鏈項目白皮書,找
行業大佬站台,做社群活動,組建社群,然後去交易所發自己的Token。而做個幣
只要0.2ETH,在交易所發行後,只要有足夠多的人認購你的Token,瞬間就變成了
成千上萬的ETH,韭菜也就輕松收割了。
溫馨提示:發幣本身不屬於融資行為,幣可以單純作為一個項目生態內
循環的存在。只有發幣後公開ICO才屬於融資行為,我國明確禁止ICO,
發幣融資(ico)已經是非法行為。
那麼,具體的發幣流程有哪些呢?今天我就帶來一個干貨!教你如何用智能合約
發行自己的虛擬幣,也就是Token。
現在我們發一個幣相對比較容易,這一切就要歸功於ERC20協議,作為以太坊的
協議之一規定了代幣合約的基本架構,遵守ERC20協議的任意一種代幣都可以在其
他應用(錢包,交易所等)中使用。有了ERC20協議,我們就不需要重復開發代幣
基礎功能,極大降低代幣開發的門檻,讓開發者可以將代幣應用到更多領域,發
起更多ICO項目;更方便的是,由於不同ERC20代幣都兼容ERC20協議,這樣
兩個ERC20代幣之間就能夠進行交易。
幣安鏈上怎麼發幣1、進入區塊鏈瀏覽器:
2、輸入合約地址,搜索目標合約
該tab頁下的Code、ReadContract都不需要連接錢包,只有WriteContract需要連接錢包。
3、選項WriteContract頁簽,連接metamask錢包
metamask錢包連接成功後:
點擊Write按鈕後會彈出metamask錢包,提示需要消耗BNB,授權確認消耗BNB即可。
執行完成後,區塊鏈瀏覽器上可以查詢到執行結果。
發幣完成後必須開源合約,並且驗證合約代碼完全匹配ABI和bytecode。因此需要上傳代幣的相關信息到BSC區塊鏈瀏覽器上,包括:合約名稱、編譯器版本、license、構造函數參數等。
以下為開源合約代碼的操作步驟:
1、發幣完成後記錄合約的transactionhash:
在BSC區塊鏈瀏覽器上查詢該hash詳情:
代碼的合約地址為:
2、BSC區塊鏈瀏覽器上查看合約詳情
進入合約詳情頁面,選擇contractTAB頁簽
3、點擊「VerifyandPublish」上傳代幣信息到BSC區塊鏈瀏覽器
4、選擇合約創建時相關的信息,填寫如下表單
I、合約地址是自動帶出來的
II、編譯器類型選擇:如果合約代碼是由多個文件組成的就選擇:Solidity(Multi-Partfiles),如果是單個文件的合約就選擇:Solidity(Singlefile)
III、編譯器版本:要根據合約代碼中的編譯器版本確定,必須和合約代碼編譯時的版本保持一致。本示例合約編譯時版本為:pragmasolidity^0.6.12,因此此處選擇V0.6.12+commit.27d51765
IIIV、license授權類型:合約代碼中是MIT授權,此處選擇MIT即可,這個地方實際上可以隨便選擇。
5、以上信息配置完成後,上傳合約代碼文件
選擇組成合約代碼的所有文件,點擊「ClicktoUploadselectedfiles」
點擊「ClicktoUploadselectedfiles」上傳合約代碼文件到區塊鏈瀏覽器,上傳完成後截圖如下:
6、繼續選擇後面的配置信息,完成合約代碼開源
構造函數傳入參數是合約部署時輸入的,確認沒有問題即可。
本示例沒有調用合約類庫,因此合約類庫地址可以不填。
『伍』 忘不了,2018活得最累的一群人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對於一些行業、企業和業內公眾人物來說,2018年過得相當不舒心,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被置於生死存亡的關口。
這一年,比特幣狂跌、P2P平台密集炸雷,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這一年,業內公人物負面消息不斷,甚至被「桃色丑聞」纏身。
2019年到來,希望更多企業更多人能行穩致遠,踏歌江湖。
比特幣崩盤 「韭菜」被割得差不多了
殺傷式
瘋魔棍法
《射鵰英雄傳》中的武功,套路極為威猛,殺傷面巨大。加密數字貨幣泡沫破滅,將小礦主、購幣者、相關創業公司都裹挾進去,無一倖免。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交易平台Bitstamp的價格定格為19664美元的那一刻,是被無數人重放的鏡頭。一年之後,2018年12月17日,比特幣的價格只為3700美元,此前,它甚至跌破了3200美元。
郭宇(化名)的小礦場賣不出去了。2017年中,他花30多萬元人民幣買了30台礦機,「殺」入比特幣挖礦大軍。然而好日子只過了半年,2018年初,比特幣價格開始一路下行, 6月24日,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這是一條公認的礦場「生死線」,低於它,礦工將連電費都支付不起。郭宇摁下了「關機鍵」,但他仍有一絲期待,或許哪天比特幣能起死回生,礦場還能繼續開下去。直到不久前比特幣跌破3200美元,他徹底「涼涼」,但當初炙手可熱的礦機,如今卻無人問津。
比特大陸上市前景不明。9月26日,比特大陸正式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說明書。比特幣一路下行的2018年,對於這家全球第一大比特幣挖礦設備供應商而言,顯然不是上市好時機。3個月過去了,港交所並未給出聆訊時間,距離上市申請失效,還有3個月時間。所謂「失效」,是指公司在提交上市資料之後,未能在6個月有效審核時間內通過聆訊。從招股書信息來看,其90%的收入依然來自礦機業務。
當像郭宇這樣的礦主越來越多時,礦機業務能否支撐起比特大陸的估值,上市是否合適,上市後的業務可持續性,都被打上重重的問號。最新「傳言」是,港交所認為,在適當的監管框架到位之前,任何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或與該行業相關的業務通過在香港進行IPO籌集資金都為 時尚 早。
彭大媽的幣都砸手裡了。作為廣場上活躍的「領舞大媽」,彭大媽從年輕時便站在潮流最前端,2017年彭大媽開始炒幣,因為比特幣太貴,她便買那些「山寨幣」。盡管國內ICO被禁,但QQ群里不知名的項目還是很多,彭大媽混跡其中,各種幣買了一堆,不知不覺中,幾十萬投了下去,一度賬面價值超過兩百萬,可經過2018年「血洗」之後,只變現了幾萬元和一大堆沒有交易量的「死幣」。
比「比特幣」更大的泡沫是什麼?其他加密虛擬貨幣。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如此分析群體心理:擁有獨立見解的高智商者,一旦加入群體就會喪失思考能力,變得沖動、急躁、狂熱、極端,完全被無意識控制,失去道德的判斷,但卻獲得極大的力量。「區塊鏈韭菜」是烏合之眾在2018年最適合的註解。那些2018年初喊著讓大家趕緊上車的「大佬」們悄悄地下車了,Bitcointalk 統計顯示,4 年前全球擁有 10 萬個比特幣以上的地址賬戶數量為 70 個,現在只剩下了 5 個。截至2018年上半年,失敗的區塊鏈ICO項目超過1000個,狂熱過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誕生10年,比特幣跌落信仰神壇。被投機狂熱推高的每一分幣價,被某個礦機廠商主導的每一次硬分叉,都是對中本聰「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無國界貨幣平權」理想的背離,「改變世界」的初心,說穿了,是對「一幣一別墅」的信仰。
但,泡沫破滅之後,依然不能輕視比特幣的力量,尤其是區塊鏈。
人類的未來,在人工智慧出現後,出現了轉折的可能,演算法帶來的最大不同是,數據將成為認知和管理世界的唯一要素,即使所謂的人類理性,依然可能被演算法掌握,這便是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提到的「數據霸權」,而區塊鏈,是數據保證安全、不可篡改的重要手段。
可預見的是,在21世紀剩下的80多年時間里,點對點的區塊鏈網路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仍將沖擊傳統的貨幣體系,比特幣「泡沫」或許還會再次被吹大,不管你接不接受,它已經在 歷史 書上預留了自己的位置。
互聯網金融 爆雷跑路讓萬億市場「涼涼」
殺傷式
千蛛萬毒手
一種凶險萬分的武功,修煉者痛苦難當,對自身帶來極大傷害。無論是P2P,還是現金貸,互金行業2018年問題不斷,在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後,2018年受傷更深。
2017年下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甚至一個月時間內有4家互金企業登陸美股市場,之後更多互金公司表示要赴美IPO,好像上市如同逛自家的後花園一樣容易,可惜好景不長。
2018年5月,網貸爆雷潮開始,平台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家接著一家倒下。6月,爆出的問題平台是13家,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陸續爆雷,恐慌情緒蔓延。到8月底,爆雷、失聯、跑路的平台達到264家。
爆雷潮給P2P網貸業帶來極大沖擊,各地互金協會密集發聲,要求各P2P平台做好與平台出借人的溝通,有效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鑒於當時有借款人趁火打劫,故意逾期不還款,借機逃脫還款義務,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互金專項整治辦)專門發文,要求平台將P2P「老賴」上報徵信,之後又發文表示,會從嚴從重打擊惡意退出的網貸平台,緝捕外逃人員,嚴禁新增網貸機構。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網貸行業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達到5245家,問題平台 歷史 累計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200.9萬人,涉及貸款余額約為1612.5億元。
短短一年時間,P2P網貸從創新典型變成了「過街老鼠」,原因很多,比如:平台風控能力差,互金法律體系不健全,導致平台逾期風險大;平台違規發展,投資人亦非應該匹配的合格投資人等。
行業的混亂,讓之前蜂擁上市的互金類中概股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佳。2018年P2P風險集中爆發時,多家P2P公司股價集體「跳水」,在2018年7月近10個交易日,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市值蒸發逾32億美元。據不完全統計,到12月中旬,在美國上市的13家互金公司里,有9家公司都已經跌破發行價,其中多家平台的股價跌幅較年初已超70%。
互金行業中概股的持續低迷,讓多家上市平台祭出回購股權的護盤大招,包括趣店、和信貸、拍拍貸、宜人貸、信而富等。
互金平台的回購計劃也許能在短期內提振投資者信心,但從長遠來看,互金行業的根本出路還是合規發展。
現在不少平台在進行轉型,「轉戰」大額分期、線上分期商場、線下消費金融等領域,但是其中仍存在亂象,比如隱形收費、徵信混亂的情況,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套現的工具。對平台來說,舊事不忘,才能更好面向未來。
資本寒冬 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口袋癟癟」
殺傷式
無邊落木
令狐沖之武術招式,無數的落木伴著劍影舞成一股強烈的旋風,席捲之處盡是滿目蒼涼。這一年無論是對於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來說,都處於缺錢的境地,無處話凄涼!
2018年,一個資本寒冬,所有的投資機構都選擇了「現金為王」的戰略,宏觀市場缺錢,細分市場也缺錢。大多數創業公司處於「余額不足」的狀態,位於食物鏈最末端的創業者,可能是2018年過得最辛苦的一群人,大家都陷入了一個怪圈:窮忙,越忙越「窮」。
歸根結底,盲目追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是大部分創業公司倒下的原因。年初,最火的風口莫過於區塊鏈,區塊鏈 游戲 、區塊鏈媒體,甚至區塊鏈火鍋店都開始燎原,但是這個泡沫破碎得太快,德勤調查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編程及代碼託管網站Github網站上將近86000個區塊鏈項目,如今存活的項目大約只有5%。設局跑路、內訌而亡,區塊鏈圈的裸泳者紛紛浮現,死亡企業不計其數。緊接著,P2P現暴雷潮、長租公寓爆倉、在線教育並購潮、互聯網家裝洗牌、共享單車遭遇困境等等事件發生,創業風口變成了「生死關口」。
但是,投資機構的日子也不好過,以往他們「錢袋子鼓鼓」,2018年卻遭遇了募資難,因為LP(有限合夥人)手裡也缺錢,實控人及大股東因股權質押最終被平倉,2018年A股江湖裡,充斥著這類故事。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額約3800億,同比下降55.8%,差不多攔腰砍一半。
為何2018年的募資環境如此艱難?P2P像多米諾骨牌一般掀起暴雷潮,私募基金備案難,整個投資市場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信心,開始崇尚「現金為王」。再往裡看,中國沒有形成長線LP市場,目前LP主要由民營企業和個人組成,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對其影響很大。資本市場的大環境就是退出困難,收益率低,幾年前投資的本金都收不回來。
投資機構開始尋求更長線的錢,包括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資金入場,可以忍受更長的投資期和退出期。
那些曾在春天裡狂奔的企業,在冬天裡選擇閉門修煉,瑞雪兆豐年,害蟲與泡沫在漫長的寒冬里被冰封。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科創版的設立和注冊制試點的落地,為寒冬中的中國 科技 企業帶來了一絲春意。
這一年,供給端的結構在悄然生變,2C經濟退潮,2B經濟卻漲潮。看向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網路等公司全面擁抱2B,參與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
投資者手裡握著的錢遠離了商業模式創新,去向了硬核 科技 ,這也給創業者指了一條路。
用《神鵰俠侶》里小龍女的一句話來告別這個冬天,再合適不過。「這些雪花落下來,多麼白,多麼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不過已不是2018年這些雪花罷了。」
劉強東「致命邂逅」 京東「雪上加霜」
殺傷式
冰魄銀針
李莫愁所使暗器,針身相當漂亮,鏤刻花紋、打造精緻,卻是劇毒無比。面對美女,劉強東未能控制住自己,最終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傷害了自己的家人和京東。
但是,出軌這件事給劉強東家庭和京東帶來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劉強東的勵志企業家形象以及他與奶茶妹妹的感情生活給京東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帶來不小助力。也許是受到此事影響,首屆進博會、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天津達沃斯論壇上都沒有出現劉強東的身影,「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的名單中,劉強東也榜上無名。
劉強東和京東緊密捆綁在一起,一損俱損。京東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劉強東持有京東集團15.5%股權,擁有79.5%的投票權。
劉強東事件給京東帶來的傷害明顯體現在股價上。從8月31日事件發生開始,京東股價一路下跌。8月31日到12月21日,京東股價下跌了32.7%,市值蒸發了1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7億人民幣,損失慘重。
從數字來看,京東的第三季度財報還是亮眼的。但背後隱憂重重:連續9個季度以來,季度營收增幅首次低於30%;活躍用戶數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滑,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052億,比上一季度少了860萬。
對於一家平台型企業,用戶流失是致命性打擊。在京東出現活躍用戶流失的同時,新老對手的活躍用戶卻在迅速增加。同期,阿里巴巴的活躍用戶數達6.01億人,較上季新增2500萬人。作為新對手,拼多多雖然2018年也深陷輿論漩渦,但活躍買家數量增長相當快,根據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其活躍買家數已達3.855億,同比增長144%,新增4200萬。
就用戶規模而言,京東不僅被老對手阿里巴巴遠遠甩在身後,也被新對手拼多多超越。而且,從市值的角度而言,拼多多和京東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截至美東時間12月21日,京東的市值在304.98億美元,拼多多在234.08億美元。拼多多正在追趕京東,京東努力在BAT後書寫的「J」逐漸模糊。
互聯網世界的競爭早已不僅僅是公司與公司、平台與平台、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企業領導人的形象也間接影響著公司的發展。
當然,京東依然有被稱道的地方。這兩年,京東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讓公眾看到了 科技 企業的影子,其專注智慧物流的X事業部和專注智慧供應鏈的Y事業部也都在幫助京東構築優勢。雖然對技術的持續投入會拉低京東的盈利,但若看看亞馬遜的模式,會發現一家真正技術驅動的世界級互聯網企業的魅力。
網約車安全之殤 解除「性命之憂」才能上岸
殺傷式
七傷拳
七傷拳威力巨大,但是倘由內力未臻化境的人來使用,對自己有極大傷害。要練好七傷拳,內功境界一定要非常高。對於網約車而言也是如此,保障好司乘安全,才能 健康 發展。
如果要問現在誰沒有叫過網約車,恐怕沒有人會舉手;如果要問對網約車有什麼要求,恐怕所有人都會把「安全」列在第一位。
自6年前網約車誕生起,補貼高、方便是它的標簽,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網約車的野蠻生長。隨著各種政策的出台,2018年的網約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瘋狂,進入平穩發展期。如果沒有發生在滴滴平台上的兩起順風車乘客遇害事件,或許2018年的網約車市場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
2018年5月6日凌晨,雲南祥鵬航空公司21歲的空姐李某珠在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搭乘滴滴順風車前往鄭州火車站途中被害。3個月後,類似的事件重演,8月24日,浙江溫州女孩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遇害。
相較而言,遇害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碰上,對受害人及其家庭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有乘客說,現在離不開網約車了,所以要有適當防備,比如確認車牌號、不和司機有過多交談、行車途中和家人朋友打電話,直到下車,更誇張一點的是隨身攜帶報警器。
這兩起事件不僅對於當事企業滴滴,對於整個網約車市場來說都是一拳重擊。首當其沖,滴滴自然免不了自我嚴查以及接受外部的審查,除了一鍵報警、全程錄音/錄像等各種功能齊上線,架構上也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調整,包括升級安全管理體系、設立首席出行安全官一職等。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嘀嗒順風車等平台也對安全方面的規則進行了調整,比如深夜停止接單等;美團打車新增「安全中心」入口;曹操專車增加了一鍵報警裝置;首汽約車上線了類似的安全功能。哪怕是剛剛加入網約車「戰局」的享道出行,其賣點之一就是安全,包括對司機背景的深度調查、雙重CPS檢驗、司乘雙方SOS報警機制等。
出了安全事件後,服務和補貼都是「浮雲」。任何行業都難免經歷陣痛,關鍵在於面臨陣痛如何及時做出調整。
最初的網約車入行要求低,審核把關不嚴格,直接導致安全性問題遭受重大考驗,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早期的快速擴張掩蓋了背後的安全隱患。
不管平台能提供哪些個性化的服務,只要安全不到位,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安全,永遠是網約車的生命線,也是網約車市場的競爭點。誰更安全,誰就贏了。
共享單車危機 在敗局中期待重生
殺傷式
嫁衣神功
這種功夫太過猛烈,所以練到後來想要有突破時,需將原先的功力全都散去,再從頭練過。共享單車也是如此,從快速擴展到做好服務,才能真正為用戶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
以ofo和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行業,曾是資本的寵兒。但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我造血」能力,再加上前期的無序擴張,ofo和摩拜在2018年都迎來了「至暗時刻」。最終,摩拜單車放棄獨立運營,以27億美元「賣身」美團;堅持獨立發展的ofo,則繼續在死亡邊緣痛苦掙扎。
ofo嚴重缺錢,人盡皆知,現在ofo猶如一頭困獸,艱難求生。2018年第二季度,ofo和摩拜走上了不同的發展之路,摩拜被美團以27億美元收購,而ofo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
ofo曾經試圖尋求廣告變現,但並沒有堵上資金窟窿。2018年6月,媒體報道稱ofo欠款達15億元。而後,ofo的負面消息密集傳來:總部大規模裁員、高管離職、拖欠數億元欠款被供應商起訴、多地辦公室「人去樓空」。而從11月份開始,押金難退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焦點。無人接盤的ofo成為「燙手山芋」,11月23日,ofo宣布與PPmoney合作,但是遭遇閃電下線。目前來看,如果沒有金主出手,ofo危局難破。
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用戶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但在「瘋狂燒錢」的1.0時代,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共享單車野蠻生長,卻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企業無法「自我造血」,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現在,共享單車的「群眾基礎」仍在,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全國每天共享單車的使用量仍然在1000萬人次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市場需求的巨大,這也有助於整個共享單車行業走進2.0時代,拼服務、重體驗,平穩有序發展。
無人便利店 潰敗離場?
殺傷式
凌波微步
這種步法,踏出一步,都與內力息息相關,決非簡單邁步行走。無人便利店便是如此,站上風口,但如果沒有內力,會造成自絕經脈的危境。
2017年,無人零售撞上了風口,智能貨櫃、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紛至沓來。
無人的成本並不低,無人便利店要回收落地成本的周期通常在一年以上。2018年,無人便利店很有可能成了那隻飛不動的「豬」。
「我們已做好大規模量產的准備,一年5000家的目標是根據自身運營情況的合理規劃,現在看來還有點保守。」2017年7月,繽果盒子CEO陳子林對外宣布了一年內開設5000個盒子的宏大目標。然而,臨近2018年7月的大限之時,繽果盒子在全國40個城市的門店數量僅為400家左右,高溫暫停運營、涉嫌違建遭城管上門檢查、門店撤退等風波,無不拉扯著繽果盒子加速布點的腳步。
同樣的尷尬情形在其他品牌的無人便利店身上亦有浮現,居然之家推出的第一個無人便利店怡食盒子EATBOX開在了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可有媒體報道2018年年初路過時店內空空如也;1月,開業三個多月的猩便利上海天鑰橋路店也被證實關店;無人便利店裡的「黑馬」鄰家便利店2018年8月更是由於背後資金方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銀行賬戶凍結,一夜之間168家店鋪全部關門。
借著風口起飛,被資本炒得火熱的無人便利店,最終竟然真的落得以「無人」收場。
早在2017年年底,熊貓資本合夥人毛聖博就對集中於無人便利店的「投機迷醉」發出了反對聲「這個風口不對,我們堅決不投。」
以收銀服務為例,根據識別技術不同,無人便利店分為RFID(俗稱電子標簽)和基於視覺分析兩類,後者門檻更高。以RFID的方式取代人工,一個標簽的成本為3~7毛錢,但人工平均完成一件商品的收銀成本僅為7分錢,成本優勢立見高下。況且,VC(風險投資)更偏好市場規模較大且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爆發、形成規模的創業項目,便利店講究規模效應,只有規模很大才能按照某一個特定路線去做。
無人便利店究竟是真需求還是偽命題,但是免排隊、自助結賬的無人便利店還是直擊了傳統便利店的痛點。對於投資機構來說,時間是他們的敵人,開辟新城市意味著開辟一條完整的、全新的供應鏈生態體系,營收遠遠跟不上,就會出現惡性的負現金流。
「裸奔」的酒店數據,誰來拯救?
殺傷式
玄冥神掌
玄冥是神話中北方的神,給人黑暗、陰冷的感覺,鶴筆翁和鹿杖客的這套掌法也是陰寒之極,留在對身體內的寒毒,非得純陽至剛的九陽神功才能驅除。而信息頻頻遭「竊」也是留在酒店業內的「毒瘤」,要靠什麼才能驅除?
2018年,酒店行業安全丑聞不斷,從華住、洲際、希爾頓,一直到臨近年末時,酒店業「領頭兵」萬豪國際集團在其官網通報的5億用戶信息泄露,預示著整個酒店行業的資料庫安全面臨全面淪陷。
酒店業涉及數據量大,但信息化程度弱,近幾年來,頻頻成為黑客攻擊的重災區。
2015年2月,據漏洞盒子白帽子提交報告顯示,知名連鎖酒店桔子、錦江之星、速八、布丁,高端酒店萬豪、喜達屋、洲際的房客開房信息遭大量泄露,部分連鎖酒店甚至可以實現任意取消訂單以及修改用戶注冊密碼;2015年11月,希爾頓與喜達屋集團宣布他們的支付處理系統遭受不明來歷黑客攻擊;2016年1月,凱越集團的支付卡數據外泄事件波及全球約50個國家的250家酒店;2017年4月,洲際酒店集團超過1000家旗下酒店遭遇支付卡信息泄露……
遺憾的是,2018年,酒店業數據安全危機並未得到遏制。8月28日,華住酒店集團旗下酒店涉及5億用戶信息在「暗網」售賣;12月,萬豪國際集團主動通報一起持續了4年之久的同樣涉及5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這起案件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大多數國內酒店並沒有綳緊信息安全這根弦,國內不少酒店系統維護都交由外包人員完成,而他們往往擁有直接訪問資料庫的許可權,其有意無意的操作都會對數據造成破壞,加上酒店內部安全防禦能力偏低,一旦出現攻擊,很容易導致全面失控。
一位酒店業內人士對此也十分無奈,在他看來,這和酒店業天生對外介面多且業務復雜有關,「國內的酒店業由於業務需要,有大量通往內網的介面,出於安全考量,也對其中重要介面設置身份認證的關卡,但這套安全體系程序繁瑣,對IT體系運作效率造成影響,因此在實際運行中,很難全面鋪開,這也給黑客留下了更多攻擊機會。」在效益與安全之間,國內外酒店業都在面臨拷問。
2018年5月,歐盟正式推行《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簡稱GDPR),GDPR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條例,對包括歐盟內部企業、在歐盟開展業務的跨國企業以及為歐盟公民提供業務服務的海外企業,在數據採集、數據保護以及數據應用上都進行了規范。GDPR規定,涉事公司需在72小時內通報數據泄露事件,否則會面臨罰款,最高可罰公司去年全球總營收的4%。萬豪之所以在今年披露這起大規模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與這一規定的出台有關,如果按照萬豪去年總營收170多億美元計算,萬豪則將面臨高達6.8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2018年是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的第一年,強壓之下,能否對酒店業為首的互聯網數據安全保護危機帶來轉機?但願如此!
作者:郝俊慧、吳雨欣、孫妍、潘少穎、李丹琦、李蘊坤、章蔚瑋
圖片:圖蟲、網路
『陸』 bgh比特經典合約地址
您好,bgh比特經典合約地址是。比特幣經典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健全的貨幣,實現了比特幣作為「點對點電子現金」的初衷。為企業和用戶帶來低成本、可靠、可靠的收付方式。它具有無限的增長潛力、全_球應用、創新的無執照支付方式、去中心化的發展。總發行量2100萬枚,永不再發行,其中流通量900萬枚。 比特幣經典版延續了中本聰的思路(區塊發展可以遵循摩爾定律),考慮到目前的網路狀況(尤其是中國沒有工作的防火牆),將原來的1m區塊限制增加到2m。增加網路可以支持的交易總量。
拓展資料:
1、比特幣經典的由來:核心團隊(主要是blockstream公司成員)堅持1m上限不應該修改 ,Gavin等人希望在區塊嚴重阻塞之前擴大區塊容量以增加網路支持的交易量,中國礦池認為Gavin早期方案對網路要求過高,不適合國內網路條件,開發者Jonathan來到中國,根據區塊大小進行了一系列現場網路性能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中文網支持2-3m大小的塊沒有問題。他的測試結果在香港會議上分享,但被忽略。
2、是原比特幣鏈的優化升級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特幣分叉硬幣。與原有的比特幣鏈相比,比特幣經典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手續費。在區塊大小和容量方面,Bit classic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擴大了單位區塊大小,支持每個區塊大小為動態值,將原來的1m區塊限制增加到8m,大大增加了網路可以支持的交易量,並且可以靈活地處理每個區塊中的交易。
3、此外,比特經典區塊的生成速度也得到了提升。每分鍾生成一個區塊。每個區塊獎勵50BGH,在 210 萬個區塊的高度獎勵減半。比特經典BGH對比特幣的創新:記錄交易信息的區塊容量不同;比特幣的區塊容量為1MB,而比特經典BGH中的segwit已被刪除,1m區塊大小限制已被取消。可支持最大區塊大小8m,堅持擴鏈路線。它是一種由比特幣產生的區塊鏈資產,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它還可以在特定時間支持更多事務。兩種演算法的難度不同 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隨著挖掘的越來越多,演算法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比特經典BGH採用動態難度調整模式,生產難度會隨著整個比特經典BGH網路的算力進行調整。添加的節點越多,難度越高,反之亦然。
4、起初,比特幣設定的出塊時間約為10分鍾,但隨著比特幣交易量的增加,出現了大規模的交易擁堵,交易確認時間變得不可預測,交易成本也變得不可預測。比特幣經典BGH或許能夠解決比特幣不可預知的交易成本和不可預知的交易確認時間兩大問題。總體而言,比特幣和bitclassic BGH高度重合,堪稱孿生兄弟。另外,bitclassic BGH誕生之初,也是基於「糖果」分發給比特幣用戶,所以原本比特幣經典BGH用戶也是比特幣用戶,只不過是支持比特幣經典BGH的用戶 GH更提倡大區塊,而支持比特幣的則是小區塊的倡導者。在這個區塊鏈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或許創新者比特經典BGH會向我們解釋一種新的加密貨幣。 更大的區塊容量、更快的傳輸速度和更低的手續費將有助於比特經典BGH成為一種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新型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