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特幣是一種什麼貨幣能與人民幣流通嗎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首次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中本聰設計並發布了基於開源軟體的P2P網路,比特幣因此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虛擬加密數字貨幣。它的流通不依賴於特定的貨幣機構,而是通過特定演算法,利用大量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利用整個P2P網路中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確保交易的安全性。比特幣的P2P特性與密碼學設計共同確保了幣值無法被人為操控,同時使比特幣只能由真正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保障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的最大特點是其總數量有限,最初四年中,比特幣的總量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這一稀缺性使得比特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收藏價值。比特幣的歷史價格波動極大,2017年1月24日,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開始收取交易費。同年9月4日,七部委發布公告,禁止虛擬貨幣交易。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了歷史最高價19850美元。2018年11月25日,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此後穩定在3000多美元。2019年4月,比特幣再次站上5000美元大關,創下年內新高。
盡管比特幣不能直接與人民幣流通,但其價格波動對市場有一定的影響。投資者在考慮投資比特幣時,需充分了解其特性和風險。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具有較高的匿名性和抗審查能力,但同時也存在監管風險和市場波動風險。對於普通人而言,比特幣更像是一個投資標的而非日常流通的貨幣。
雖然比特幣不能直接與人民幣流通,但它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比特幣的出現和發展,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比特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也為數字貨幣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② 比特幣最直白的解釋
比特幣最直白的解釋——比特幣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P2P。
1.通俗的講,比特幣是一種虛擬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 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比特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
2.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3.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4.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5.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