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錢包地址大小寫有影響嗎
錢包地址大小寫是沒有影響的。只要需要確保正確就行。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錢包地址
錢包地址是我們最常見的,它們是一串數字和字母的組合,看起來有點像亂碼。錢包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代表了你的比特幣賬戶。通過交易所、比特幣客戶端和在線錢包都可以獲得錢包地址。
1、錢包地址可以看成是銀行卡賬號
2、不會重復
3、不會反推出私鑰
通過拋硬幣將正面向上計為0,反面向上計為1,連續拋256次,就隨機得到一個256位的二進制數字,這個數字就是私鑰,然後通過加密函數來生成地址,以16進制顯示。
二、什麼是私鑰/助記詞
助記詞 = 私鑰 = 銀行卡 + 密碼
助記詞 = 用人類語言描述的私鑰
這兩者都是最高許可權,任何人拿到,就可以直接轉走你錢包里的一切財產,就像拿著你的銀行卡和密碼直接去atm取錢一樣。
舉個形象的例子:
私鑰:x12Nedx3edsrEdfh
助記詞:love can play games tomorrow money
私鑰完全沒有意義,而助記詞則是由一個個單片語成,雖然意義也不大,但記憶難度小了很多,且不容易錯。
三、什麼是KEYSTORE/錢包密碼
因為對於數字貨幣的錢包來說,地址和keystore職責分開了,地址只負責轉賬,keystore則負責安全。
因此,只有keystore需要配合密碼使用,而助記詞和私鑰都不需要密碼,這是和銀行卡在安全性方面極大不同。
Keystore = 銀行卡
keystore = 加密的私鑰
eystore+密碼 = 銀行卡+銀行卡密碼 = 私鑰/助記詞
從技術上說,keystore是一段結構化的內容,裡麵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例如地址、密碼、id、編碼、加密方式等等,和銀行卡比較類似。拿著銀行卡,沒有密碼也是用處不大的。
四、關於備份
建議備份優先順序
最好是備份keystore,因為錢包密碼存在用戶腦子里,不存在直接的隱患問題。
其次是備份助記詞,建議抄在物理介質上,比如紙上,並放在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放在例如微信、郵箱里,這等於是給別人送錢。
最次是備份私鑰,同樣也應該備份在物理介質上。
養個好習慣
1、如果3組信息全部丟失,錢包絕對不可能找回!
2、備份完,自己驗證一下有效性,然後再找地方保存,血的教訓。
五、關於信息泄露
地址泄露,完全無影響。
錢包密碼泄露,只要手機不丟失,無影響。(keystore存儲在手機上)
地址+密碼,只要手機不丟,無影響。(keystore存儲在手機上)
keystore泄露,只要密碼不丟,無影響。(密碼存儲在用戶腦子里)
keystore+密碼泄露,趕快把資產轉到其他錢包,並重新生成keystore+密碼,原先的賬戶不再使用。(錢包地址還可以使用)
助記詞、私鑰泄露,同上面,轉移資產,並不再使用泄露的錢包。(錢包地址還可以使用)
B. 比特幣是否具備貨幣本身的價值
嚴格來說是有的,因為在某些場合甚至某些國家,都可以用比特幣進行通用結算,可以用比特幣來購買商品,別人也可以用比特幣來購買你的商品,它具有交換的價值,可以充當交換的媒介。但貨幣的價值是取決於政府、社會對其認可程度的,例如我國不承認比特幣作為合法貨幣,在我國轄區內比特幣就不具備貨幣的價值,這種價值是有邊界的。
如有用請採納。
C. 小巴成長記-比特幣的技術來源
我們經常說比特幣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等特點。這是為什麼呢?當然下面的文字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嚇人,姑且從三個方面來講講,你也要耐著性子聽聽吧。
1、非對稱加密是比特幣去中心化的來源
中心化是需要一個類似銀行的中心機構來驗證交易的。去中心化本質上是讓所有的節點都能驗證交易的真偽,中本聰用了非對稱加密的技術來解決中心化的問題。
非對稱加密技術是什麼?是指加密和解密的時候使用不同的密鑰的加密演算法。比如:A要向B發送信息,A和B都要產生一對用於加密的公鑰和私鑰顧名思義,私鑰就是不能公開的,公鑰就是要公開的。A發送信息給B時,A就用B的公鑰對信息加密,B收到後,B用B的私鑰解密A的消息,而其他所有收到這個信息的人都無法解密,因為只有B才擁有這個私鑰。
簡單的說,公鑰和私鑰在非對稱加密機制里是成對存在的,公鑰和私鑰可以去相互驗證對方,我們可以把地址理解為公鑰,把簽名輸密碼的過程理解為私鑰的簽名。每個礦工在拿到一筆轉賬交易時,都可以時都可以驗證公鑰和私鑰到底是不是匹配的,如果是匹配的,這筆交易就合法。這樣,我們每個人只需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鑰,自己的公鑰和對方的公鑰就可以安全地進行轉賬,不需要中心的機構來驗證對方發來的比特幣是不是真的。
2、工作量證明機制是比特幣不可篡改的技術來源
工作量證明 機制,是一種對在差不多時間內發生的事物的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一種演算法。監測工作的整個過程通常是效率非常低的,而通過對工作的結果進行認證來證明完成了一定工作的工作量,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比如我們日常中的各種證 駕駛證 學位證 結婚證就是這樣一種有結果獲悉完成工作量的證明。
工作量證明 的特點,對於執行方來說難度是適中的,對於驗證方來說是非常容易被驗證的。礦工們通過哈希計算,最先算出結果,獲得記賬權,其他節點經過非常簡單的驗證之後,就可以同樣其記賬,並同步賬本。打上時間戳後,緊接著進行下一輪計算。
如果這時候有人想把某個信息進行修改,他需要做什麼呢?他需要從這個區塊開始把之後所有的區塊都重新計算一遍,把賬本再同步給其他人。而在他進行計算的同時,其他礦工們已經在原來的的鏈上繼續往前進行計算了。因為在比特幣的網路里,大家認為最長的鏈才是正確的鏈。所以,這個惡意篡改的人,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現有區塊的高度度,讓自己的這條鏈成為最長的鏈,並讓其他礦工誤以為自己的這條鏈是正確的,這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這個惡意篡改的人擁有超強的算力,至少超過全網的50%。那麼我們來算算,現在全網的算力是8億哈希每秒,也就是每秒進行8乘10的18次方計算,現在市場上流行的主流礦機每台的算力是10T左右,如果你想擁有全網51%的算力,你最少需要40萬台最新礦機,如果按1萬元每台礦機計算,僅設備就需投入40億元人民幣,加上礦機的供不應求,老礦機算力下降,全網算力的不斷上漲等因素,如果不是為了60億以上的利潤回報並有強大的技術做支撐,一般人很難有這個動機和能力。
3、「UTXO」結構是比特幣不可偽造的技術來源
先問個問題,如果我發給你1個比特幣,你怎麼知道這個比特幣是真的而不是我偽造出來的,或者我已經同時轉給了其他人了呢,這就要說到UTXO結構了。
UTXO(Unspend Transaction Output)是個什麼鬼?意思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來個栗子,假設我要給你100元,其中有兩張張50元紙鈔,一張是隔壁老王給我的,另外一張是小賣部小麗找零給我的,拿到這兩張張鈔票我需要拿在手上並還未花出去時才能交易給你,這就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而通過這兩張鈔票往前追溯可以知道是誰交給了老王和小麗,並最終追溯到是由哪家銀行發行,什麼時候央行批准發行的源頭,比特幣里也有這樣一個原理。在比特幣世界裡的每一筆轉賬,都能夠追溯到上一筆交易。每一筆付款,都可以追溯到上一筆的收款。一直往上追溯到它誕生時礦工挖出來的那個區塊。
這個機制就保證了在比特幣網路里,比特幣是不可以偽造和重復交易的。在比特幣世界裡,重復支付被叫做「雙花」,就是花費了兩次的意思。
D. 比特幣私鑰為什麼不可能重復
理論上是有可能的,只是目前人類的計算機技術未達到如此高的性能,因此,目前使用傳統技術破解幾乎是不可能的。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現在的加密技術都有可能完全被破解,包括比特幣的演算法,RSA加密等。
E.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嗎為什麼
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的,2100萬枚,但聰明的人類卻發明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分割,將一枚分割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們知道,一塊錢人民幣是由十個一角組成的,一百個一分組成的,一千個一毫組成的……而這其中任何不管是一毫一分一角一圓都可再次無限分割,而總量有限的比特幣也可這樣無限分割下去,無窮無盡,就像你用菜刀切香腸,直切到死那一天,也沒切到最小單位。所以說,總量有限的比特幣,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巨大黑洞,把整個宇宙扔進去它都能容納。所以我的觀點是,比特幣等於黑洞。
大白話,撈干貨!
比特幣是一種天才的想法,分布式記賬系統。
解一個數學題,做一次記賬,等比數列的和。
比特幣價值的來源,安全,共識,資產,技術
關鍵詞:記賬,方程,收斂,共識,技術
第一,比特幣白皮書,天才的想法 。
11年前,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論文叫做比特幣白皮書,裡面詳細介紹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我經常說,引領這個世界的是人的思想。
過去人們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過去認為很扯淡的東西,在後來往往被證明是非常有遠見的。比特幣就是這樣。
過去我們的記賬往往是中心式的,總要有一個人管著你。公司里有一個財務部,有一個會計,你轉的每一筆賬會計總要記一記。
銀行里總有一個記賬的中心,有一套系統,每天轉了多少賬,最後都要對一對賬,想想辦法。
我舉個例子吧,最早的信託誕生於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時很多人要出去打仗了,帶著命出去,不知道還有沒有命回來,於是就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一幫人打理。這幫人給你經營你的財產,有了收益,他就從中抽一點兒份子。
就好比說你家有100頭羊,你要走啦,兒子還在,你放不了羊了,你就把這些羊交給一些職業放羊人,羊下了小羊,它也可以從中分到。
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誰來監督這個事情呢?怎麼知道他是安安心心給你放羊了呢?或者說他如果把你的羊給你咪了,你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一套會計記賬規則,也就是我們現在整個的審計系統,用一套借貸的方式。復式記賬法來保證他不要迷你迷的太多,當然財務也可以作假,這就相當於100頭羊,他能眯一點,眯個5隻,你別眯95隻,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但是這種中心式的記賬總歸是有問題的,他知道你不知道,信息不對稱。有人掌握了全部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掌握信息,這就非常麻煩了。
而中本聰就設想了一種分布式的記賬。所有人都可以記賬,大家在一個網路中記賬,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記賬。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記一次賬,我就把他對全網公布。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確認了我的信息呢,就有新的人來記賬,然後把這個賬再對全文公布。一串兒一串兒的鏈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區塊鏈。
這種想法很好地解決了有人咪掉你的羊這種事情,因為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也防止了有人作假,你一旦作假,那下一次記賬的人就跟這一次對不上了。而且你這個事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家都覺得你記錯了,或者你故意作假,你就失去了信用,下次你就在沒記賬資格。大概就是這么一種想法。
當然這其中牽扯的有密碼學,有共識機制,有泊松分布等等,很多人詬病說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什麼呢?比特幣又沒有政府背書,我還是那句話,你信高等數學,你信牛頓,你信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他們有政府背書。而是因為他們的技術高超。比特幣的價值真正來源其實就是技術。
第二,什麼是比特幣?就是記一次賬,做一個數學題。等比數列的和
那到底什麼是比特幣呢?為什麼它的總數能夠被框算在2100萬枚,而且還能被推算出來?
我簡單介紹一下,比特幣是一種獎勵機制。大概就是說,當你有了記賬的資格,你就把賬記下來,記下來之後打包你的賬,記得無誤,於是你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勵。
比特幣的規定是這樣的,當一個人都有權利記錄在這十分鍾內發生的所有的交易賬目,比如說張三給李40個比特幣,李子給王50個比特幣,那你就把它們都記錄下來。然後打成包。你就能夠獲得比特幣的獎勵,比如說40個20個。
那什麼人有資格記錄呢?這就需要一種篩選的方式,那就是算力。什麼意思?你要想獲得記賬的資格,首先你要去算一個數學方程,解一道數學題。這個方程就叫做哈希方程,簡單理解這種方程式可以正算,不能反算,你知道x可以求出y,但是你知道y不能求出x。
這怎麼辦?那你就只有一個一個數帶進去試,試對了,你就解出來了,這種事的方式是不斷的重復運作,就像是拿鍬一鍬一鍬地的挖礦,這就是挖礦的意思,它是一種比喻,是說你拿一個一個數去試,而並不是說你真的在那兒匡幾匡幾挖礦。
同時呢,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記賬每四年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是減半的。也就是說,本來你第一次這樣可以獲得十個,四年以後你就只能獲得五個,再過四年你就只能獲得2.5個。
長此以往,如果你算這個總數的話,比特幣總數就會變成一個收斂的等比數列的和。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一個數學公式算出它的總數。如果按照既定的規則,那總數就是2100萬枚,當然它可以繼續細分到小數點後面,好像是八位。這就把他的總數給限定下來了。
第三,比特幣的價值來源。
最後,我們談一談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在前面我已經說過了,比特幣真正的價值來源於技術,來源於數學,來源於密碼學,來源於天才的想法,來源於他的安全。
先說安全,我之前已經介紹了比特幣的運行機制,你在記賬的時候要對全網公布,那麼一旦全網的人都收到了你的信息,那相當於你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裸奔,你身上有什麼大家看的一清二楚,你想干壞事兒,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時呢,比特幣曾經受過多次的攻擊,但是依然沒有打垮他,依然非常的安全,他的數據不能被篡改。如果一次又一次證明他是安全的,他就會越來越有信用。
那為什麼比特幣越來越值錢?以前就不值錢了呢?它的價格能夠漲一千多萬倍2000萬倍呢?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信他,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他,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他。如果所有人都認可比特幣,所有人都認為比特幣是重要的,比特幣是合理的,比特幣是安全的,那麼這種共識就會變成一種信仰。當一個東西變成信仰的時候,它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最後,比特幣具有資產的特點,嚴格來說它應該算作一種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特點是它基本不會折舊。你想想他本來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一種虛擬的東西,他放一年跟放十年是一模一樣的,它只存在於人們的腦子中。
我之前已經多次介紹過資產的特點,資產可以長久的放著,他是一個耐用品,那麼人們購買它其實就是為了博一個更高的收益, 明天買它比今天更貴,後天買它比明天更貴,越來越高,資產就是這樣,越貴越想買,只要他在持續的上漲,人們形成共同的預期,它就是有價值的。
結論。那從比特幣白皮書開始,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就有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把中心式的記賬改為分布式的記賬。這種記賬方式不容易被篡改,不容易作假。是一種天才的想法。
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達成共識,在一段時間內計算一個哈希方程,獲得打包記賬的權利。同時把十分鍾內的賬務向全網公布,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獎勵不斷減半。比特幣的總數也就成為了一個等比數列的和,不斷的收斂,總數就是一定的。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其實就是技術,其實就是安全,其實就是共識機制,其實就是資產的特點。 歷史 上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其實都是虛無縹緲的,真正左右人類前進的,其實是人類的思想。
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沒錯,這個是在寫源代碼一開始的時候就限定死的了,可以參考比特幣的白皮書,裡面寫的很清楚,這個1個比特幣是通過挖礦獲取的,但是強調一點,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但是這個1個比特幣是可以細分的。
也就是1個比特幣還可以細分到很小很小。有多小?
現在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為1聰,而1個比特幣就等於 1億聰。
至於這個聰是怎麼來的?是因為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取名而來的。
所以如果你按照個數來說,比特幣的能夠通過挖礦獲取的數量就是2100萬個。 沒錯!
但是如果你通過交易來獲取比特幣來細分。。。那可以細分到1個比特幣可以分為1億聰!!
比特幣的整個運行機制都是模仿的實體黃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比特幣稱之為數字黃金的原因。而我們知道黃金它作為地球上元素的一種它本身是具有稀缺性的,這也導致黃金為首的貴金屬在人類很長的 歷史 中都扮演著貨幣天然是金銀的角色。所以比特幣最初規定的數量同樣也是有限的,總數是2,100萬枚。
2008年10月31日,一個署名為中本聰的人在網路上提出了長達9頁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的交易方式構想,這個構想後來被稱之為比特幣的白皮書。在比特幣的白皮書里有著明確的規定,比特幣的上限數量是限定死的2,100萬枚,並且永遠無法篡改,這是支撐當前比特幣價格的一個基石。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比特幣的數量並不是無限的,總數量它有一個恆定量是2,100萬枚,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數量已經超過了1,800萬枚,但是最後一枚比特幣面世時間將會在2100年以後,也是由它的演算法機制所決定的。你所理解的比特幣數量是無限的,應該是它的最小值,但是目前的流通中的總數量1,800萬枚比特幣,還包括接近400萬枚沉默在 歷史 時間長河中的已經被丟失的比特幣。
所以有空多看看中本聰2008年10月份發表的白皮書在這份長達9頁的論文里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比特幣還有最終的區塊鏈技術,這才是比特幣帶給世界的一份大禮。
首先回答,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這個是比特幣的產生機制決定的,如果不是總量有限,比特幣早都夭折了。
有些同志老是拿著「比特幣可以無限拆分」的理論說事情,這是典型的沒有理解比特幣。
就像一瓶礦泉水標注的是600ml,你可以分0.0001ml喝一滴,喝成千上萬次,也可以一口氣喝光它。
難道這瓶水,會因為你喝了上萬次,而改變它就是總量600ml的事實么?這么簡單的道理不懂么?
至於比特幣的總量,實際上,准確地說,比特幣的總量是2099999.769萬,略低於2100萬。
比特幣生成計劃:
比特幣挖掘的計算方法
比特幣在10分鍾內生成一個區塊,將每小時6個區塊的速度乘以24小時(每天)、365天(一年),最後是4年(一個周期)。結果,在一個周期內總共生成210000個塊。所有區塊的獎勵從50逐漸減少到25,然後逐漸減少到12.5,因此有50+25+12.5+6.25+3.125。。。=100個獎勵,兩個數字相乘可獲得2100萬比特幣。
也就是說,到2140年,比特幣將被完全挖掘出來。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首先,比特幣總量由中本設計。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說清楚原因。所以外界有很多猜測。現在我將向您列出以下8種猜測。
一
猜測一:因為21是最終答案42的一半。
說明:答案是一個笑話。這條線索來自電影《銀河系指南》中最終答案的橋梁:宇宙的最終答案是42。
二
猜測二:因為我們生活在21世紀。
解說:這有點牽強。
三
猜想三:中本設定的原則是每10分鍾生產一個街區,獎勵50枚硬幣,4年內減半。結果很自然。
說明:中本沒有人為干預,而是接受了自然結果。
四
猜想四:世界上所有的黃金都熔化在一起,這是一個邊長約21米的立方體。
註:中本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比特幣是一種虛擬黃金。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五
猜想五:外人認為中本喜歡玩21點。
解釋:我對這個答案沒有任何解釋。
六
猜測6:有32位整數可以存儲2^31-1,即2147483647。如果你取前8位,它是21474836.47比特幣。那是2100萬。
註:我猜本聰在最初的開發中使用了32位精度整數。後來,他發現對於一種全球貨幣來說,精度是不夠的,於是他將小數點後兩位擴展到8位,並將32位存儲改為64位存儲。
七
猜測7:比特幣是用來比較全球經濟總量的,根據目前全球經濟水平,全球經濟總量估計為2100萬上限。
說明:我認為這個猜測更科學。
八
猜想八:根據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的分析,這個值可能與計算機編程語言支持的整數數據范圍有關,與特殊貨幣相比,也便於後續開發者的維護。
註:比特幣使用C++編程語言。
總結與分析
以上八個答案都是外界猜測的。因為中本一直沒有解釋,所以我們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我同意V上帝。那麼你心裡的答案是什麼?
總量是約等於2100萬個,每四年減半,大概到2140年會徹底挖完,此後挖礦不再產出BTC,礦工收入來源為轉賬手續費。
這些邏輯是在代碼里寫死的。
這個問得好,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到了關於數字貨幣的起源。
主權政府具有發幣權,各國央行會不斷發行貨幣,比如我國發行人民幣,美國發行美元。因為主權政府發行貨幣沒有限制,海量貨幣造成通貨膨脹,居民手裡的錢不斷在貶值。
比如小時候饅頭一元四個,現在一元一個,有的地方2元一個。物價上漲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這種情況下,居民辛辛苦苦攢下的財富,永遠在不斷的縮水,人必須永遠忙碌。假如你30歲積累的財富,夠你躺著殷實的度過餘生。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財富增值,你60歲的時候會發現就快沒有餘糧了,同樣數量的貨幣已經買不到什麼東西了。
為了對抗這種貨幣貶值,聰明的創造者就創造出了數量必須有限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開創者,有且只有2100萬枚,並不歸任何政府管理。
數字貨幣就是因為這個被創造出來。至於比特幣怎樣確保總量僅有2100萬枚,這是另一個問題,感興趣可以再討論。
數字貨幣發展方興未艾,體現了居民對自己辛苦積累的財富的珍視。主權政府可以「掠奪」財富於無形,推動了數字貨幣新事物的發展。
拿比特幣無限可分說事的人,是根本沒理解比特幣。我不推薦你買比特幣,但是這個道理必須講清楚,「無限可分」和「總量無限」是兩回事。
先說總量問題,再說為啥無限可分不代表總量無限,比特幣總量確實是2100萬,你可以把比特幣的數量理解成,一個超級難的方程式的解,而這個解一共有2100萬個,這個是可證明的數學定理,所以總量是確定的,你擁有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你擁有一個解,這個解的歸屬權,就在每次計算出結果後,記錄在比特幣的鏈條上,而且是無法篡改的。而且比特幣,是無法更多發行的。
然後很多人說,比特幣不是2100萬個,因為比特幣是無限可分的,你可以擁有0.1個比特幣,0.01個比特幣,0.001個比特幣,所以比特幣是無限的。
說比特幣無限可分這個是對的,但因此說比特幣是總量無限的,就是胡扯了。
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無論你怎麼繼續分,原來有多少,你還是有多少,你原來有10個比特幣,那麼無論剩下的2000多萬怎麼繼續劃分,你永遠都擁有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不會因為有人把自己的1個比特幣分成了100份,他就擁有比你更多的比特幣了。同樣的,也不會因為你把這10個比特幣繼續分成1000分,你就擁有超過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了。
但是傳統貨幣不同,假設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是1000萬,你擁有10萬,那麼你就擁有1/100的貨幣量。
假設你這10萬不動,接著,國家又發行了1000萬的貨幣,那麼你所擁有的貨幣量就變成了1/200了。
那麼在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的貨幣就貶值了。
比特幣被吹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沒有一個這樣的中央銀行,可以隨便發行貨幣,導致手裡的貨幣貶值。
當然了,國家也不是隨便就發,但是比起擁有總量恆定的比特幣,央行在這方面的彈性那就太大了。
另外無限可分充其量也就是個數學 游戲 ,理論上說,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要國家願意發行,0.001元,0.0001, 0.00000000001元......,那麼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不過比特幣通過程序代碼實現,實現起來更容易。
騙局你明白嗎就和當初美元又叫美金一樣,等到價值上來了就可以割全世界韭菜,還是咱們國家厲害。上來就禁止比特幣中國交易了。
F. 哈希函數如何保障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
哈希函數主要通過其不可逆性、抗碰撞性和隱匿性來保障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
1. 不可逆性: 哈希函數具有不可逆性,即從哈希值無法推算出原始數據。 在比特幣系統中,交易信息經過哈希處理後存儲在區塊鏈上。由於這種不可逆性,即使攻擊者獲取了哈希值,也無法還原出原始的交易信息,從而有效保護了用戶的交易隱私和安全。
2. 抗碰撞性: 哈希函數的抗碰撞性指的是對於任意兩個不同的輸入,其哈希值幾乎不可能相同。 比特幣系統中的每個區塊都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區塊鏈。這種設計使得區塊鏈具有極高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如果攻擊者試圖篡改某個區塊的信息,該區塊的哈希值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後續所有區塊的哈希值。由於哈希函數的抗碰撞性,攻擊者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與原始哈希值相同的新哈希值,因此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3. 隱匿性: 哈希函數還具有隱匿性,即用戶的身份和交易細節在區塊鏈上是以哈希值的形式匿名呈現的。 這種隱匿性使得比特幣交易可以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進行公開驗證,從而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綜上所述,哈希函數的這些特性共同確保了比特幣系統中交易信息的隱私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為比特幣成為一種相對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系統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G. 為什麼比特幣永遠不會歸零
首先要知道,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舉個例子,人民幣和美元都是由銀行發行的,但比特幣則是類似於尋寶游戲里的寶藏,每個人都有機會親手「發行」比特幣。
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有很多很多。系統每十分鍾會選擇一個正確答案,誰能搶先在這十分鍾里找出這個正確答案,就能獲得賞金。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個2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以此類推。所以,這種模式下流通的比特幣,是不可能被回收歸零的,因為每個人都是比特幣的發行者,除非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帳號清零而且不再挖掘,比特幣就會一直活躍。
(中間有一小段我自己寫了以後感覺還是網路的比較淺顯易懂,就復制了下來)
H. 比特幣是什麼通俗解釋
比特幣的術語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如果你不理解區塊鏈技術也就無法理解比特幣,如果對區塊鏈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區塊鏈是什麼?怎麼通俗解釋它?看完這三點你就明白了!下面通過一個小故事了解比特幣。
假如有這樣一個環境位,單位每個人都有一個公共賬本,這個賬本詳細記錄單位每一筆資金的明細,如果小王報銷了200塊錢的費用,每個人手裡的賬本都會自動出現小王因公外出單位支出200元的記錄,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出現假賬了,因為信息都是透明的,不可能從中做手腳了。但是有一天每個人的手中的賬本變成了一個軟體,軟體擁有不僅擁有記賬功能,而且這個軟體也可以用於轉賬支付,在這種環境下支付的虛擬貨幣稱為比特幣。這是對比特幣最簡單的解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某些地方說的不嚴謹,真正的比特幣技術要復雜得多。
拓展資料:
比特幣特點
1、不可重復性
例如你只有1比特幣,你支付了別人1比特幣,如果你在試圖支付其他人1比特幣就會失敗,因為你支付完同時周圍的節點會檢查你實際上沒有比特幣了,並拒絕你這筆非法支付。這種不可復制性具有貨幣的屬性,但可以很好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假幣的問題,比特幣不同於現實中的貨幣都是圍繞銀行進行的,而比特幣是點對點交易的沒有中心。
2、安全性
上面通過記賬本比喻生動說明了比特幣別於傳統的貨幣最大特點,比特幣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的控制,數據在多台設備上完整又獨立,安全性更有保證。
3、獨特性
比特幣獨特性在於它是虛擬的貨幣,雖然現在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作承認比特幣是貨幣可用於支付,雖然它現在會不是真正的貨幣,但是毋庸置疑比特幣是首次出現數字貨幣,這是這一點大大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