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比特幣真的崩了嗎
可能會崩潰。
第一個風險應該是雙花攻擊,但是這個需要足夠的計算能力,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和費用。目前最大的可能是量子計算機的大規模應用。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避免的。比特幣目前的重點之所以不是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發展重點不在這里。如果有一天量子計算機出來了,那麼可能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第二個風險是項目實驗失敗,即比特幣最終未能解決實際問題。
其實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我覺得很多項目已經很成功了,比如以太坊。它的定位和比特幣不一樣。以太坊的主要定位是成為超級計算機,即實現可編程應用。我認為以太坊是目前最成功的公鏈,也是最有可能超越比特幣的公鏈。當然,這里的一切都沒有絕對,因為需要很多因素共同決定。
『貳』 區塊鏈51攻擊是什麼
51%攻擊是什麼?當有一組礦工控制超過Token哈希算力(計算能力)的50%時,可能會發生51%的攻擊(也稱為「多數攻擊」)。實際上,「51%」其實用詞不當;一個成功的攻擊實際上僅需要50%+1的哈希算力。
簡單解釋下,51%攻擊又叫大多數攻擊,是指惡意礦工控制了區塊鏈網路50%以上的哈希率(hashrate,即算力),隨後對網路發動攻擊,接管區塊鏈網路讓不法分子得以逆轉交易、停止支付或者防止新交易予以確認。
因此,51%攻擊成本巨大,收益卻很小,僅能實現「雙重支付」而已,所以51%攻擊很多時候又被稱為「雙花攻擊」。「雙花」是數字貨幣要解決的第一個核心問題,比特幣通過共享賬本和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比較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謂51%的攻擊,就是利用比特幣網路採用PoW競爭記賬權和「最長鏈共識」的特點,使用算力優勢生成一條更長的鏈「回滾」已經發生的「交易行為」。
比特幣百分之51什麼意思1、憑空生成比特幣;修改每個區塊產生的比特幣數量。因此,51%攻擊成本巨大,收益卻很小,僅能實現「雙重支付」而已,所以51%攻擊很多時候又被稱為「雙花攻擊」。
2、%是指算力佔全網算力的51%,比特幣網路需要通過哈希碰撞來匹配隨機數從而獲得記賬權,算力衡量的是一台計算機每秒鍾能進行哈希碰撞的次數。算力越高,意味著每秒鍾能進行越多次的哈希碰撞,即獲得記賬權的幾率越高。
3、一提到對比特幣的攻擊,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51%攻擊。所謂51%攻擊,就是利用比特幣使用算力作為競爭條件的特點,使用算力優勢撤銷自己已經發生的付款交易。
簡單解釋何為51%攻擊
1、當有一組礦工控制超過Token哈希算力(計算能力)的50%時,可能會發生51%的攻擊(也稱為「多數攻擊」)。實際上,「51%」其實用詞不當;一個成功的攻擊實際上僅需要50%+1的哈希算力。
2、發動算力攻擊也是為了有利可圖,但從經濟角度來看,51%算力攻擊的成本太高,利潤太少,無法產生大量資金,並且會有受到重大損失的風險。由於所涉及的成本和風險,進行51%攻擊確實沒有任何意義,而誠實挖礦則有利可圖的多。
3、簡單解釋下,51%攻擊又叫大多數攻擊,是指惡意礦工控制了區塊鏈網路50%以上的哈希率(hashrate,即算力),隨後對網路發動攻擊,接管區塊鏈網路讓不法分子得以逆轉交易、停止支付或者防止新交易予以確認。
4、%攻擊能帶來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只能做到:修改自己的交易記錄,如雙重支付;阻止確認部分或全部交易。而下面這些即使是51%攻擊也沒法做到的:憑空生成比特幣;修改每個區塊產生的比特幣數量。
5、雙花(DoubleSpending)。雙花的意思是一份錢花了兩次甚至多次。51%算力攻擊是如何做到雙花的呢?假設小黑有666BTC,他把這些幣支付的大白同時,也把這些幣發到自己的另一錢包地址上。
『叄』 女巫攻擊與雙花攻擊
女巫攻擊 的名字源於1973年由小說《Sybil》改編的同名電影。電影中的女主人公Sybil Dorsett患有分離性身份認同障礙,本身兼有16種人格。
區塊鏈底層是 P2P網路 。網路中各個節點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為了維持網路的有效性,一般一份數據常常需要部署在若干個分布式節點上。如果一個惡意節點偽裝有多個身份就存在可獲得全部數據的幾率,下面我打個比方:
假設神龍造出了七顆龍珠,並且要將它們分別投放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於是神龍昭告天下,讓每個洲來一個人領取龍珠。此時,精通喬裝易容術的我分別假扮出七個不同地域的人來神龍這拿到了龍珠。本來神龍將龍珠放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就是為了平衡各地方力量,但是由於我偽造了身份,成功地拿到了全部龍珠,控制了地球。
以上比喻就是女巫攻擊的本質體現。
雙花攻擊是大多區塊鏈加密數字貨幣都要面對的一種攻擊手段。顧名思義,雙花攻擊就是一筆有效的錢被先後花了兩次。
雙花攻擊的可行性完全是由於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導致。拿比特幣舉例,由於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屬於最終一致性共識,一筆交易從發布到全網所有節點都達成統一確認需要一定時間,而攻擊者就是利用這個時間間隙進行攻擊。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假如銀行A有兩個支行B和C。但是,這個銀行的賬目系統比較低效,支行B和C每過1個小時才會去主行A那裡同步賬本。我在主行A中存了100塊錢,過了一個小時後支行B和C同步了賬本,於是我在B和C中都可以查到我擁有100塊錢。之後,我通過支行B用我的賬戶買了100塊錢的好吃的,隨即又通過支行C用我的賬戶買了100塊錢好玩的。由於支行B和C之間做不到賬目的隨時同步,所以支行C在我去買好玩的時候依然認為我擁有100塊錢。
以上就是雙花攻擊,並且「雙花」永遠是一種 流通貨幣 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肆』 比特幣出現漏洞,手把手帶你發起攻擊,萬一暴富了呢
針對所有的支付系統,有一種攻擊方式叫作 雙花攻擊 。所謂雙花攻擊就是指一筆資金被花費多次,攻擊者先將資金轉出,獲得收益後通過攻擊的手段撤銷該筆轉賬,讓資金重新回到攻擊者的賬戶上。那麼我們能否對比特幣發起雙花攻擊並從中獲利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讓我帶你一起對比特幣系統發起攻擊。
在帶領大家發起攻擊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比特幣的轉賬原理,這是我們發起攻擊的預備知識。
在比特幣系統中,用戶想要發起一筆轉賬,首先要把轉賬信息組裝好,就像填寫銀行支票一樣,寫好付款方賬戶,收款方賬戶,轉賬金額,然後使用加密技術對轉賬信息簽名,我們把這種簽名好的轉賬請求叫作交易。交易被比特幣系統處理以後,付款方的賬戶就會被扣除指定金額,收款方的賬戶就會增加指定金額。
用戶的交易會被發送給比特幣系統中的節點,節點收到交易後將其放在一個新的區塊中,然後對這個區塊進行哈希計算,也就是之前文章所說的計算數學題。哪一個節點優先計算出了這個區塊的數學題答案,就獲得了這個區塊的打包權,被這個節點打包進區塊的交易就相當於成交了,然後所有的節點會在新區塊的基礎上開始計算下一個區塊的數學題。
知道了比特幣的轉賬原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比特幣的漏洞到底在哪裡!
剛才我們說誰先算出答案誰負責打包區塊,那如果有兩個節點同時做出了同一個區塊的答案該怎麼辦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系統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機制,叫作最長鏈原則。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比特幣的這條鏈是有可能分叉的,分叉以後會以最長的鏈為准,那麼在較短的分叉上的區塊就被廢棄了。 這不正為我們攻擊比特幣系統帶來了可能性嗎!
你可能已經想到了,既然比特幣系統只認最長的那條鏈,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比特幣進行雙花攻擊:
至此,你之前轉出的比特幣還在你的賬戶上,並且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的攻擊成功了。
對比特幣的攻擊真的這么簡單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我們說可以通過上述方法對比特幣發起攻擊,但是攻擊是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創建一個新的分叉,並且超過主鏈的區塊長度,那麼你需要比主鏈上所有節點的計算速度加在一起都要快。要想實現這樣的結果,唯一的做法就是你要收買比特幣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算力,這就是比特幣的51%攻擊原理。
想要攻擊比特幣系統並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遠遠超過作惡所獲得的收益。在比特幣系統中,節點越多,算力越強,攻擊比特幣系統的成本就越高,比特幣系統就越安全。比特幣越安全,它的價值就越高,就會吸引更多的節點加入來競爭比特幣獎勵。更多的節點進一步促進了系統的安全性,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51%攻擊不只是針對比特幣的,所有採用 工作量證明共識演算法 的區塊鏈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對於已經日趨成熟的比特幣系統來說,攻擊比特幣確實是不劃算的,而且隨著系統節點的越來越多,攻擊比特幣幾乎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一些新的鏈,在其剛起步的時候節點和算力還不多,這種攻擊確實是真實有效的,並且這種攻擊事件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