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特幣區 > 梅特卡夫比特幣

梅特卡夫比特幣

發布時間:2025-01-08 16:16:02

1. 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種網路技術發展規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路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Metcalfe)法則:是指網路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網路中總人數是n,網路價值是n×n=n²。理論上最小的網路是點,一個人,即自己和自己連接;兩個人的網路,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對方連接,兩條連線。同理對方也是兩條連線。即兩個人的網路是四條連線;五個人的網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其他四人連接,五條連線。同理其他四人也分別是五條連線。即五人網路共二十五條連線;以此類推。

定律表示:

網路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路使用者越多,價值就越大。換句話說,某種網路,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現在如日中天的電子商務網站eBay就是最好的例證。

即網路的價值V=K×N²;(K為價值系數,N為用戶數量。)

網路的價值與網路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具體表現是網路價值與網路節點數的平方,與聯網用戶的數量的平方成正比。

90年代以來,互聯網路不僅呈現了這種超乎尋常的指數增長趨勢,而且爆炸性地向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和擴張。計算機網路的數目越多,它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就越大。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結點數目的平方。梅特卡夫法則揭示了互聯網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呈算術級數增長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長的規則。

2. 什麼是梅特卡夫定理

這條定律是用乙太網絡的發明人羅伯特·梅特卡夫的名字命名的。定律表示,網路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換句話說,某種網路,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路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定律認為,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梅特卡夫定律決定了新科技推廣的速度。梅特卡夫定律常常與摩爾定律相提並論。這是一條關於網上資源的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新技術只有在有許多人使用它時才會變得有價值。使用網路的人越多,這些產品才變得越有價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來使用,最終提高整個網路的總價值。一部電話沒有任何價值,幾部電話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成千上萬部電話組成的通訊網路才把通訊技術的價值極大化了。當一項技術已建立必要的用戶規模,它的價值將會呈爆炸性增長。一項技術多快才能達到必要的用戶規模,這取決於用戶進入網路的代價,代價越低,達到必要用戶規模的速度也越快。有趣的是,一旦形成必要用戶規模,新技術開發者在理論上可以提高對用戶的價格,因為這項技術的應用價值比以前增加了。進而衍生為某項商業產品的價值隨使用人數而增加的定律。

信息資源的奇特性不僅在於它是可以被無損耗地消費的(如一部古書從古到今都在"被消費",但不可能"被消費掉"),而且信息的消費過程可能同時就是信息的生產過程,它所包含的知識或感受在消費者那裡催生出更多的知識和感受,消費它的人越多,它所包含的資源總量就越大。 互聯網的威力不僅在於它能使信息的消費者數量增加到最大限度(全人類),更在於它是一種傳播與反饋同時進行的交互性媒介(這是它與報紙,收音機和電視最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梅特卡夫斷定,隨著上網人數的增長,網上資源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梅特卡夫法則是基於每一個新上網的用戶都因為別人的聯網而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機會。指出了網路具有極強的外部性和正反饋性:聯網的用戶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聯網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從總體上看消費方面存在效用遞增-即需求創造了新的需求。

科斯定律:交易費用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1910年生於倫敦,1931年取得倫敦經濟學院商學學士學位。1932年,科斯來到美國,研究產業的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問題,目的是發現產業為什麼以不同方式組織起來。通過對美國許多企業的調查,他形成了一個新的概念--交易費用,而且運用這個概念對企業為何存在及企業的規模應該有多大作出了解釋。他的這一理論在50年後獲得諾貝爾獎。

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是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可以說,他是產生企業的根本原因。企業組織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即用費用較低的企業內部交易替代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企業在決定他們做生意的方式和生產什麼的時候必須計算交易費用。如果做一筆交易的費用大於交易所帶來的利益,那筆交易就不會發生或實現。企業的最優規模由企業內部交易的邊際費用等於市場交易的邊際費用的那一點決定。事實上,決定建立企業是否有利可圖的正是這些費用和那些企業運行必將帶來的費用的對比。為了確定企業規模,必須考慮市場成本和不同企業的組織成本,而後才能確定每一個企業生產多少種產品和每一種產品生產多少,也就是企業的規模有多大。

網路的出現正是從多方面降低了交易費用。當交易費用為零時,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即使在數字革命之前,科技在公司的演進過程中也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通過大量採用先進科技成果,公司大大降低了運作成本,數字科技繼續承擔了這一任務。但有些不同的是,它在極大地降低了公司運作成本的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市場自身的成本。在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共同作用下的新型市場已經形成。而在這個新型市場中交易費用是成指數比例下降的。

由此而來的影響是雙方向的:幾乎所用產品和服務的交易費用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它在開放市場里下降的速度遠勝於在公司里下降的速度。我們完全可以預測:通過降低交易費用可以使市場變得更有效率。如果公司擴展到它的下一筆交易和在公司外完成一樣廉價,如果外部世界的成本更加便宜了會怎麼樣?自然的想法是公司的規模會萎縮。如果科斯先生關於市場和交易費用關系的理論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更令人驚異的結論:公司規模縮減法則:隨著在開放市場交易成本趨向於零,公司的規模也會趨向於零。

我們並不是說這樣的事即將發生或可能發生。對於大部分的復雜交易來說,還是需要很多的交易費用。但是,公司性質肯定會發生變化,或者說已經在變化中了。公司的概念從一個由員工和固定資產組成的物理實體逐漸讓步給所謂的虛擬組織。在這種組織形式里員工可能是部分時間工作或者是合同工,資產可能被多家組織共同擁有,公司內、外的分野越來越模糊。個人可能參加多家企業,正如當今的大企業家一樣。企業的組成將更加圍繞與交易密切相關的事件而不再是注重傳統意義上的永存不朽了。

在過去十年間發生的外包熱和很多的公司規模縮減,其本質原因都是對在開放市場中交易成本下降做出的反應。正如公司規模縮減法則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勞工部已經預測:未來幾年,美國最大的僱主將是"個人"。

3. 如何給比特幣估值

給比特幣估計,具體的方法有以下三種:1.梅特卡夫估值法:可以用此方法結合Odlyzko定律一起來估算比特幣網路的上、下限。但是用這種方法來給比特幣估值實際是高估了,比實際價值價值高出30倍左右。2.貨幣估值法:從比特幣的支付功能上看,如果把全世界的法幣總量按M1算,其價值大概是30~36萬億美元,假設BTC的使用規模能達到法幣的10%,那麼就可以估算出BTC總體價值規模約是3~3.6萬億美元,再除以2100萬,大約在14~17萬美元/BTC。如果對標全世界的M2,全世界M2總量大約是$90.4萬億,同樣按10%的比例算,那BTC價格大約是$43萬。3.黃金估值法:比特幣的具體價格取決於比特幣的對標的黃金儲備額。假設把比特幣總市值對標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部分市值,單個比特幣價格大概是7.5萬美元。如果把比特幣價值對標民間流動資本,那麼比特幣價格能達到16萬美金,如果再對標藝術品(珠寶),那麼比特幣價格甚至可以達到令人驚訝的40萬美金。
我們通過以上關於如何給比特幣估值內容介紹後,相信大家會對如何給比特幣估值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4. 比特幣為什麼價格這么高

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2021年1月8日,比特幣價格突破40000美元。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01-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比特幣會不會漲到100萬人民幣一枚呢

最終得到如下比特幣價格和用戶數之間的關系,這正是邏輯斯蒂關系。和生物學上描述物種數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是一類方程,因此論文標題為「比特幣向病毒一樣傳播」(Bitcoin Spreads Like a Virus)。

研究還發現,這一關系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背後規律的,這就是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

20世紀80年代,以太坊發明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評估互聯網網路價值的方法。他認為,網路的價值與網路節點(用戶)的平方成正比。 這也就是所謂的「網路效應」,用戶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

在一個具有n個用戶的網路中,每個用戶和其他用戶發生的鏈接數為n(n-1)/2,在n很大時,n(n-1)/2約等於n²。這樣,梅特卡夫定律形式如下:Network Value等於常數C乘以n的平方。

但是如果n隨著時間線性增長,則網路價值會隨著時間指數增長,沒有邊界,顯然不符合現實。因此,2013年梅特卡夫修正認為,n應該是邏輯斯蒂增長(logistic growth),也就是人們熟知的「S」形增長。

這一規律不僅僅適用於比特幣, Peterson同樣研究了Facebook價格隨時間的變化,發現Facebook的價格也適用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

6. 區塊鏈加密網路效應是什麼(區塊鏈加密解密)

【深度知識】區塊鏈之加密原理圖示(加密,簽名)

先放一張以太坊的架構圖:

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採用單個模塊了學習了解的,包括P2P,密碼學,網路,協議等。直接開始總結:

秘鑰分配問題也就是秘鑰的傳輸問題,如果對稱秘鑰,那麼只能在線下進行秘鑰的交換。如果在線上傳輸秘鑰,那就有可能被攔截。所以採用非對稱加密,兩把鑰匙,一把私鑰自留,一把公鑰公開。公鑰可以在網上傳輸。不用線下交易。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如上圖,A節點發送數據到B節點,此時採用公鑰加密。A節點從自己的公鑰中獲取到B節點的公鑰對明文數據加密,得到密文發送給B節點。而B節點採用自己的私鑰解密。

2、無法解決消息篡改。

如上圖,A節點採用B的公鑰進行加密,然後將密文傳輸給B節點。B節點拿A節點的公鑰將密文解密。

1、由於A的公鑰是公開的,一旦網上黑客攔截消息,密文形同虛設。說白了,這種加密方式,只要攔截消息,就都能解開。

2、同樣存在無法確定消息來源的問題,和消息篡改的問題。

如上圖,A節點在發送數據前,先用B的公鑰加密,得到密文1,再用A的私鑰對密文1加密得到密文2。而B節點得到密文後,先用A的公鑰解密,得到密文1,之後用B的私鑰解密得到明文。

1、當網路上攔截到數據密文2時,由於A的公鑰是公開的,故可以用A的公鑰對密文2解密,就得到了密文1。所以這樣看起來是雙重加密,其實最後一層的私鑰簽名是無效的。一般來講,我們都希望簽名是簽在最原始的數據上。如果簽名放在後面,由於公鑰是公開的,簽名就缺乏安全性。

2、存在性能問題,非對稱加密本身效率就很低下,還進行了兩次加密過程。

如上圖,A節點先用A的私鑰加密,之後用B的公鑰加密。B節點收到消息後,先採用B的私鑰解密,然後再利用A的公鑰解密。

1、當密文數據2被黑客攔截後,由於密文2隻能採用B的私鑰解密,而B的私鑰只有B節點有,其他人無法機密。故安全性最高。

2、當B節點解密得到密文1後,只能採用A的公鑰來解密。而只有經過A的私鑰加密的數據才能用A的公鑰解密成功,A的私鑰只有A節點有,所以可以確定數據是由A節點傳輸過來的。

經兩次非對稱加密,性能問題比較嚴重。

基於以上篡改數據的問題,我們引入了消息認證。經過消息認證後的加密流程如下:

當A節點發送消息前,先對明文數據做一次散列計算。得到一個摘要,之後將照耀與原始數據同時發送給B節點。當B節點接收到消息後,對消息解密。解析出其中的散列摘要和原始數據,然後再對原始數據進行一次同樣的散列計算得到摘要1,比較摘要與摘要1。如果相同則未被篡改,如果不同則表示已經被篡改。

在傳輸過程中,密文2隻要被篡改,最後導致的hash與hash1就會產生不同。

無法解決簽名問題,也就是雙方相互攻擊。A對於自己發送的消息始終不承認。比如A對B發送了一條錯誤消息,導致B有損失。但A抵賴不是自己發送的。

在(三)的過程中,沒有辦法解決交互雙方相互攻擊。什麼意思呢?有可能是因為A發送的消息,對A節點不利,後來A就抵賴這消息不是它發送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引入了簽名。這里我們將(二)-4中的加密方式,與消息簽名合並設計在一起。

在上圖中,我們利用A節點的私鑰對其發送的摘要信息進行簽名,然後將簽名+原文,再利用B的公鑰進行加密。而B得到密文後,先用B的私鑰解密,然後對摘要再用A的公鑰解密,只有比較兩次摘要的內容是否相同。這既避免了防篡改問題,有規避了雙方攻擊問題。因為A對信息進行了簽名,故是無法抵賴的。

為了解決非對稱加密數據時的性能問題,故往往採用混合加密。這里就需要引入對稱加密,如下圖:

在對數據加密時,我們採用了雙方共享的對稱秘鑰來加密。而對稱秘鑰盡量不要在網路上傳輸,以免丟失。這里的共享對稱秘鑰是根據自己的私鑰和對方的公鑰計算出的,然後適用對稱秘鑰對數據加密。而對方接收到數據時,也計算出對稱秘鑰然後對密文解密。

以上這種對稱秘鑰是不安全的,因為A的私鑰和B的公鑰一般短期內固定,所以共享對稱秘鑰也是固定不變的。為了增強安全性,最好的方式是每次交互都生成一個臨時的共享對稱秘鑰。那麼如何才能在每次交互過程中生成一個隨機的對稱秘鑰,且不需要傳輸呢?

那麼如何生成隨機的共享秘鑰進行加密呢?

對於發送方A節點,在每次發送時,都生成一個臨時非對稱秘鑰對,然後根據B節點的公鑰和臨時的非對稱私鑰可以計算出一個對稱秘鑰(KA演算法-KeyAgreement)。然後利用該對稱秘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針對共享秘鑰這里的流程如下:

對於B節點,當接收到傳輸過來的數據時,解析出其中A節點的隨機公鑰,之後利用A節點的隨機公鑰與B節點自身的私鑰計算出對稱秘鑰(KA演算法)。之後利用對稱秘鑰機密數據。

對於以上加密方式,其實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避免重放攻擊(在消息中加入Nonce),再比如彩虹表(參考KDF機制解決)之類的問題。由於時間及能力有限,故暫時忽略。

那麼究竟應該採用何種加密呢?

主要還是基於要傳輸的數據的安全等級來考量。不重要的數據其實做好認證和簽名就可以,但是很重要的數據就需要採用安全等級比較高的加密方案了。

密碼套件是一個網路協議的概念。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加密、消息認證(MAC)、秘鑰交換的演算法組成。

在整個網路的傳輸過程中,根據密碼套件主要分如下幾大類演算法:

秘鑰交換演算法:比如ECDHE、RSA。主要用於客戶端和服務端握手時如何進行身份驗證。

消息認證演算法:比如SHA1、SHA2、SHA3。主要用於消息摘要。

批量加密演算法:比如AES,主要用於加密信息流。

偽隨機數演算法:例如TLS1.2的偽隨機函數使用MAC演算法的散列函數來創建一個主密鑰——連接雙方共享的一個48位元組的私鑰。主密鑰在創建會話密鑰(例如創建MAC)時作為一個熵來源。

在網路中,一次消息的傳輸一般需要在如下4個階段分別進行加密,才能保證消息安全、可靠的傳輸。

握手/網路協商階段:

在雙方進行握手階段,需要進行鏈接的協商。主要的加密演算法包括RSA、DH、ECDH等

身份認證階段:

身份認證階段,需要確定發送的消息的來源來源。主要採用的加密方式包括RSA、DSA、ECDSA(ECC加密,DSA簽名)等。

消息加密階段:

消息加密指對發送的信息流進行加密。主要採用的加密方式包括DES、RC4、AES等。

消息身份認證階段/防篡改階段:

主要是保證消息在傳輸過程中確保沒有被篡改過。主要的加密方式包括MD5、SHA1、SHA2、SHA3等。

ECC:EllipticCurvesCryptography,橢圓曲線密碼編碼學。是一種根據橢圓上點倍積生成公鑰、私鑰的演算法。用於生成公私秘鑰。

ECDSA:用於數字簽名,是一種數字簽名演算法。一種有效的數字簽名使接收者有理由相信消息是由已知的發送者創建的,從而發送者不能否認已經發送了消息(身份驗證和不可否認),並且消息在運輸過程中沒有改變。ECDSA簽名演算法是ECC與DSA的結合,整個簽名過程與DSA類似,所不一樣的是簽名中採取的演算法為ECC,最後簽名出來的值也是分為r,s。主要用於身份認證階段。

ECDH:也是基於ECC演算法的霍夫曼樹秘鑰,通過ECDH,雙方可以在不共享任何秘密的前提下協商出一個共享秘密,並且是這種共享秘鑰是為當前的通信暫時性的隨機生成的,通信一旦中斷秘鑰就消失。主要用於握手磋商階段。

ECIES:是一種集成加密方案,也可稱為一種混合加密方案,它提供了對所選擇的明文和選擇的密碼文本攻擊的語義安全性。ECIES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函數:秘鑰協商函數(KA),秘鑰推導函數(KDF),對稱加密方案(ENC),哈希函數(HASH),H-MAC函數(MAC)。

ECC是橢圓加密演算法,主要講述了按照公私鑰怎麼在橢圓上產生,並且不可逆。ECDSA則主要是採用ECC演算法怎麼來做簽名,ECDH則是採用ECC演算法怎麼生成對稱秘鑰。以上三者都是對ECC加密演算法的應用。而現實場景中,我們往往會採用混合加密(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結合使用,簽名技術等一起使用)。ECIES就是底層利用ECC演算法提供的一套集成(混合)加密方案。其中包括了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和簽名的功能。

metacharset="utf-8"

這個先訂條件是為了保證曲線不包含奇點。

所以,隨著曲線參數a和b的不斷變化,曲線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狀。比如:

所有的非對稱加密的基本原理基本都是基於一個公式K=kG。其中K代表公鑰,k代表私鑰,G代表某一個選取的基點。非對稱加密的演算法就是要保證該公式不可進行逆運算(也就是說G/K是無法計算的)。*

ECC是如何計算出公私鑰呢?這里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來描述。

我理解,ECC的核心思想就是:選擇曲線上的一個基點G,之後隨機在ECC曲線上取一個點k(作為私鑰),然後根據kG計算出我們的公鑰K。並且保證公鑰K也要在曲線上。*

那麼kG怎麼計算呢?如何計算kG才能保證最後的結果不可逆呢?這就是ECC演算法要解決的。

首先,我們先隨便選擇一條ECC曲線,a=-3,b=7得到如下曲線:

在這個曲線上,我隨機選取兩個點,這兩個點的乘法怎麼算呢?我們可以簡化下問題,乘法是都可以用加法表示的,比如22=2+2,35=5+5+5。那麼我們只要能在曲線上計算出加法,理論上就能算乘法。所以,只要能在這個曲線上進行加法計算,理論上就可以來計算乘法,理論上也就可以計算k*G這種表達式的值。

曲線上兩點的加法又怎麼算呢?這里ECC為了保證不可逆性,在曲線上自定義了加法體系。

現實中,1+1=2,2+2=4,但在ECC演算法里,我們理解的這種加法體系是不可能。故需要自定義一套適用於該曲線的加法體系。

ECC定義,在圖形中隨機找一條直線,與ECC曲線相交於三個點(也有可能是兩個點),這三點分別是P、Q、R。

那麼P+Q+R=0。其中0不是坐標軸上的0點,而是ECC中的無窮遠點。也就是說定義了無窮遠點為0點。

同樣,我們就能得出P+Q=-R。由於R與-R是關於X軸對稱的,所以我們就能在曲線上找到其坐標。

P+R+Q=0,故P+R=-Q,如上圖。

以上就描述了ECC曲線的世界裡是如何進行加法運算的。

從上圖可看出,直線與曲線只有兩個交點,也就是說直線是曲線的切線。此時P,R重合了。

也就是P=R,根據上述ECC的加法體系,P+R+Q=0,就可以得出P+R+Q=2P+Q=2R+Q=0

於是乎得到2P=-Q(是不是與我們非對稱演算法的公式K=kG越來越近了)。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可以算乘法,不過只有在切點的時候才能算乘法,而且只能算2的乘法。

假若2可以變成任意個數進行想乘,那麼就能代表在ECC曲線里可以進行乘法運算,那麼ECC演算法就能滿足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要求了。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隨機任何一個數的乘法都可以算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點倍積計算方式。

選一個隨機數k,那麼k*P等於多少呢?

我們知道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所有的都是二進制的,ECC既然能算2的乘法,那麼我們可以將隨機數k描述成二進制然後計算。假若k=151=10010111

由於2P=-Q所以這樣就計算出了kP。這就是點倍積演算法。所以在ECC的曲線體系下是可以來計算乘法,那麼以為這非對稱加密的方式是可行的。

至於為什麼這樣計算是不可逆的。這需要大量的推演,我也不了解。但是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的手錶上,一般都有時間刻度。現在如果把1990年01月01日0點0分0秒作為起始點,如果告訴你至起始點為止時間流逝了整1年,那麼我們是可以計算出現在的時間的,也就是能在手錶上將時分秒指針應該指向00:00:00。但是反過來,我說現在手錶上的時分秒指針指向了00:00:00,你能告訴我至起始點算過了有幾年了么?

ECDSA簽名演算法和其他DSA、RSA基本相似,都是採用私鑰簽名,公鑰驗證。只不過演算法體系採用的是ECC的演算法。交互的雙方要採用同一套參數體系。簽名原理如下:

在曲線上選取一個無窮遠點為基點G=(x,y)。隨機在曲線上取一點k作為私鑰,K=k*G計算出公鑰。

簽名過程:

生成隨機數R,計算出RG.

根據隨機數R,消息M的HASH值H,以及私鑰k,計算出簽名S=(H+kx)/R.

將消息M,RG,S發送給接收方。

簽名驗證過程:

接收到消息M,RG,S

根據消息計算出HASH值H

根據發送方的公鑰K,計算HG/S+xK/S,將計算的結果與RG比較。如果相等則驗證成功。

公式推論:

HG/S+xK/S=HG/S+x(kG)/S=(H+xk)/GS=RG

在介紹原理前,說明一下ECC是滿足結合律和交換律的,也就是說A+B+C=A+C+B=(A+C)+B。

這里舉一個WIKI上的例子說明如何生成共享秘鑰,也可以參考AliceAndBob的例子。

Alice與Bob要進行通信,雙方前提都是基於同一參數體系的ECC生成的公鑰和私鑰。所以有ECC有共同的基點G。

生成秘鑰階段:

Alice採用公鑰演算法KA=ka*G,生成了公鑰KA和私鑰ka,並公開公鑰KA。

Bob採用公鑰演算法KB=kb*G,生成了公鑰KB和私鑰kb,並公開公鑰KB。

計算ECDH階段:

Alice利用計算公式Q=ka*KB計算出一個秘鑰Q。

Bob利用計算公式Q'=kb*KA計算出一個秘鑰Q'。

共享秘鑰驗證:

Q=kaKB=ka*kb*G=ka*G*kb=KA*kb=kb*KA=Q'

故雙方分別計算出的共享秘鑰不需要進行公開就可採用Q進行加密。我們將Q稱為共享秘鑰。

在以太坊中,採用的ECIEC的加密套件中的其他內容:

1、其中HASH演算法採用的是最安全的SHA3演算法Keccak。

2、簽名演算法採用的是ECDSA

3、認證方式採用的是H-MAC

4、ECC的參數體系採用了secp256k1,其他參數體系參考這里

H-MAC全程叫做Hash-.其模型如下:

在以太坊的UDP通信時(RPC通信加密方式不同),則採用了以上的實現方式,並擴展化了。

首先,以太坊的UDP通信的結構如下:

其中,sig是經過私鑰加密的簽名信息。mac是可以理解為整個消息的摘要,ptype是消息的事件類型,data則是經過RLP編碼後的傳輸數據。

其UDP的整個的加密,認證,簽名模型如下:

區塊鏈以什麼方式保證網路中數據的安全性

區塊鏈保證網路中數據的安全性的方式:

在區塊鏈技術中,數字加密技術是其關鍵之處,一般運用的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即加密時的密碼與解鎖時的密碼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有專屬的私鑰,只要把自己的私鑰保護好,把公鑰給對方,對方用公鑰加密文件生成密文,再將密文傳給你,我們再用私鑰解密得到明文,就能夠保障傳輸內容不被別人看到,這樣子,加密數據就傳輸完畢啦!

同時,還有數字簽名為我們加多一重保障,用來證明文件發給對方過程中沒有被篡改。由此可見區塊鏈的加密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數據流通共享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可謂是大有施展之處。

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網路效應/規模效應的影響力

引言

一年一度的勞動節又到了,各大熱門景點一如既往的人氣爆炸,這種人氣聚集的效應是不是一種規模效應呢?身在幣圈的我不由想到:規模效應和網路效應有什麼關系?那麼區塊鏈的價值網路的網路效應如何呢?

一網路效應無處不在

網路效應指:某種產品(服務)給每位用戶帶來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服務)的用戶數量。

網路效應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用卡、社交網路等服務中廣泛存在。比特幣區塊鏈經過數年的發展也被越來越多的大眾熟知,網路效應在區塊鏈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這些產品存在用戶彼此互聯的剛需,生產和

使用這類產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

舉例說明:

電話服務:電話網路只有一個用戶的價值是零,擁有兩個用戶就可以彼此聯系,三個用戶就可以兩兩聯系了(兩條連接),四個用戶就可以有六條連接,N個人就可以N×(N-1)/2條連接。

貨幣:世界是創造出來的產品,剛開始推出的時候也沒人認可,時間推移相信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貨幣。2017年有一項數據統計,比特幣活躍錢包數為300萬~600萬,持有者約1000~1200萬人,而這些數字在2009年之前都還是零,都是空氣。股票、古玩、房子等所有物品和服務的價值,都是外部賦予的,取決於他人的價值觀而不是自己的價值觀。

三多種量化定律選擇

關於如何量化網路效應的價值,常見的定律有

一、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二、里得定律:大型網路尤其是社交網路的價值與網路用戶數的指數成正比。

三、貝克斯通定律:一個網路的價值取決於其所有用戶交易價值的總和。

四、規模效應和網路效應疊加

現代信息業主要由硬體、軟體和服務業組成。計算機硬體的製造更像傳統工業品,受益於規模效應而受限於反向規模效應,因此行業會出現巨頭但難以贏家通吃。

軟體與硬體業不同,企業研發第一個版本的成本非常高,但從第二個版本開始成本就接近於零了,而不是像硬體那樣緩慢下降的,因此可以說軟體是「極限版」的規模效應。

同時軟體用戶為了兼容性和保持已有的使用習慣等,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網路效應」。

如微軟公司,以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為核心,構建了由眾多應用軟體開發者、硬體廠家、銷售代理、出版商和培訓機構等組成的龐大生態網路。到後來億萬名用戶和開發者選擇微軟的產品,核心原因已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網路效應,因為其他用戶也在使用微軟的產品。極限版的規模效應與網路效應的疊加,使軟體業贏家通吃的現象非常多。

五、弱連接轉向強連接

軟體業發展到以App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應用時代,軟體不再是單機的和本地的,而是網路化和移動化的了。用戶可以通過論壇、即時通信和社交網路等直接建立聯系,依託互聯網和該應用,用戶之間形成了分布式對等網路。

如果說傳統軟體產品的網路效應還是離線版,雖然還很弱,但有總比沒有強。那麼App和雲計算應用的網路效應就是在線版的,用戶之間直接建立了強連接。

互聯網應用符合「極限版」的規模效應,又有在線版網路效應的全面加持,使App和雲服務市場贏家通吃的現象急劇增多。

結語

區塊鏈以比特幣為代表,經過數年的發展,既有規模效應,又有網路效應,雙重疊加的效果不容忽視。

如何去判斷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網路效應

終於看到有人把區塊鏈和比特幣分開的。

其實比特幣和區塊鏈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很多人只是俠義的理解了。

摘一篇36K的文章說的就是這一點,我覺得寫的很客觀。

在比特幣和區塊鏈中,「網路效應」是一個被誤解的概念,因為它內在的要素很難被清晰地刻畫出來。網路效應的內在因素是多維度的,並沒有那麼多人能夠直接經歷很大的網路效應。作為消費者,我們更多隻是這種網路效應的用戶,我們認為可以從外部去理解網路效應,但這並不足以去判斷網路效應是否存在。

當我們討論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生態系統時,總會觸及「網路效應」這個話題。對此很多人都會有誤解,甚至宣稱比特幣的網路效應是最強大的,因為它的流動性和一直進行的挖礦活動。所以,就讓我們反過頭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網路效應」。

就我所知,風投機構USV對「網路效應」的總結是最完整的:

規模:必須很大;

相互聯通性:在一個網路里,各個群體或系統之間必須擁有互通性(這是基本要求);

用戶參與度:至少每天(或者每周),有一定比率(30%)的用戶會回來重復使用;

用戶體驗:必須獨特、原創,並且當用戶使用時能夠創造一些新的價值;

網路效應:當新增用戶時,每一位原有用戶獲得的服務價值會增加,並且網路本身的價值能進一步增加;

防禦性:隨著服務本身的成長,新用戶帶來的價值增加,准入門檻也會逐漸加強;

可盈利化:當整個網路成熟運轉起來的時候,某一個或幾個部分能夠變成可持續的經濟基礎。

網路效應的生態系統是什麼?

為了正確地評估網路效應,我們須要從三個維度來看看這個生態系統:

1.網路效應的標准;

2.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

3.參與者和行動者。

我總結的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

貨幣流動性,包括穩定性和低變化度;

能激發一致性(consensus),包括管理或支撐整個系統的基礎協議;

區塊鏈平台服務,包括軟體工具和外部鏈接的能力;

終端用戶應用,包括錢包、特別的瀏覽器、智能契約和掛鉤服務等;

第三個維度是指有各種各樣的「參與者和行動者」,你可以按照下面這個矩陣圖來思考改善這個系統的機會,目前有很多方面正在建設中:

不過,如果你要創造更多的網路效應,你還須要考慮:

app和服務的數量

使用app的用戶數量

市場的資本總額

開發者的數量

安全性

規模化的能力

可依賴性

市場營銷

如果你正確地評價比特幣的話,你就會發現,作為加密貨幣它還是領先的,它的一致性在穩步提升,區塊鏈平台也在逐步發展。但是它的未來依然存在很多盲點,比如規模化的能力,日活躍用戶數量還不夠多。現在去判斷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網路效應還為時過早。

不要忘了:

沒有用戶,就沒有網路效應。

什麼是區塊鏈加密演算法?

區塊鏈加密演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是一個函數,通過使用一個加密鑰匙,將原來的明文文件或數據轉化成一串不可讀的密文代碼。加密流程是不可逆的,只有持有對應的解密鑰匙才能將該加密信息解密成可閱讀的明文。加密使得私密數據可以在低風險的情況下,通過公共網路進行傳輸,並保護數據不被第三方竊取、閱讀。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

7. 江卓爾的投資之道

江卓爾,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計算機和工商管理學雙學位。畢業後在上海移動做數據倉庫和大數據分析工作。江卓爾第一次聽到比特幣是在2011年,和很多人一樣,最初聽到並沒有把它當回事,等再次聽到的時候基本都是比特幣下一次快速上漲的時候。比特幣再一次進入江卓爾的視野是在2013年,那時候他還在上海活動,帶領十幾個人的團隊做大數據分析。這一次,他沒有再錯過機會,而是認准了比特幣是未來的一個趨勢。2013年10月,江卓爾毅然辭職,從兩台顯卡礦機起步,從挖萊特幣等山寨幣開始,經過4—5年的時間,締造了一個礦業巨頭。

對自己在區塊鏈行業做的事情,總結為兩點:第一就是科普,江卓爾在知乎上寫的科普長文《比特幣是什麼》,是中文社區中最廣為流傳的比特幣科普文章,瀏覽量近600萬次,是很多人入門區塊鏈的必讀文章,甚至還有不少區塊鏈公司拿它作為新員工入職培訓教材。

除了科普,江卓爾的另一個標簽就是礦工,挖礦是江卓爾在區塊鏈行業的最大業務。江卓爾創辦的萊比特幣礦池是全球頭部比特幣礦池之一,而這一切起源於2013年底的兩台顯卡礦機。2013年牛市過後,在整個漫長的2014—2015熊市中,江卓爾堅定地長期看好比特幣,並通過挖山寨幣然後換成比特幣的方式,把所有利潤都轉換為比特幣囤積起來。在2015年10月,一是在漫長無聊的熊市中,江卓爾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知乎上寫完了長達6萬字的著名科普《比特幣是什麼》,並預言隨著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持續增加,牛市即將到來。二是比特幣的擴容之爭,從比特幣開發人員內部,擴散到整個社區都參與爭論,這讓江卓爾意識到「想要保護自己的比特幣必須要有比特幣算力」。於是,在2016年初,江卓爾建立了自己的比特幣礦池——BTC.TOP。在2017年牛市末期,BTC.TOP還一度成為全網算力最大的礦池。2017年「九四」期間和2018年底的礦難期間,很多礦場關停,礦機論斤賣,恐慌情緒在整個挖礦行業蔓延。出人意料的是,江卓爾卻在這個時間點大量抄底市場上被賤賣的礦機。 江卓爾在業內還有個礦機黑洞"的外號,因為他從來只大量買礦機,而沒有賣出哪怕是一台礦機。 江卓爾的邏輯是:"對區塊鏈和比特幣長期看好,買了礦機就老老實實挖到報廢,把長期的超額回報從魚頭吃到魚尾,沒必要做短線的折騰」。 而比特幣每一次,超過市場預期的長期持續上漲,也讓長持礦機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讓短線玩波段的人後悔不迭。

和許多剛進入幣圈的人不同,許多剛進入幣圈的人都是通過買幣,而江卓爾的做法是買礦機挖礦。為什麼江卓爾要選擇挖礦的方式呢?我們分析,相對於炒幣,挖礦對於長期的價值投資,優勢是多方面的。

1、從成本上,挖礦是成本更低、也是更穩定地獲得比特幣的方法。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有兩種,從二級市場購入和挖礦獲得。通過二級市場購入的比特幣,也就是常說的炒幣,帶著市場情緒溢價。這個溢價可能是正溢價,也可能是負溢價。最近幣價瀑布式下跌,就是因為這裡面含有市場情緒的負溢價。

有了礦機成本、電費、其他固定運營費用及全網算力等數據,可以大致計算出挖礦獲取比特幣的成本。在行業發展早期,很多有信仰的礦工,獲得了巨量的財富積累。

隨著行業迅速發展,挖礦難度、全網算力都顯著提升,礦機關機價越來越高,挖礦獲取比特幣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漸降低甚至消失。但同時,這也促進了行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大型礦場、礦池逐漸出現,這大幅度降低了挖礦的邊際成本,在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挖礦仍然有利可圖。

2、挖礦是良好的風險對沖手段。區塊鏈行業跌宕起伏,這幾天的市場行情就是很好的印證。幣價漲跌的波動性巨大,大部分人面對暴漲暴跌的行情,很難平靜面對。在比特幣的發展過程中,多次上演過幣價下跌 75% 甚至 90% 的極端行情,極端行情引發的恐慌情緒導致很多人賣幣清倉,心態的變化導致這批人從此失去了上車的機會。當幣價達到漲跌近 30% 的震盪幅度時,任何短線操作尤其是杠桿交易,都是有巨大風險的。持續產出幣的挖礦,就成了一種降低平均獲幣成本的風險對沖手段。

3、盈利模式清晰,挖礦獲得大量傳統資本的青睞。對於傳統行業的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的劇烈波動幅度,雖能帶來投機交易大量獲利的可能,但其風險也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同時,很多傳統資本並不理解比特幣的價值,因此不願意貿然投入炒幣。挖礦的經濟模型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礦場規模會給人一種很壯觀和踏實的感覺:礦機巨大的轟鳴聲、一眼望不到頭的廠房,都會給人一種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沖擊力。挖礦的回本周期,基本也在一年左右,回本周期和利潤率都可以量化預估出來。通過挖礦這種方式,更容易融到錢,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加杠桿也更安全。因此,沒錢買幣很好的解決方案是借錢挖礦!所以,挖礦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行為。

4、挖礦可以構建以幣為核心的業務體系。幣價的巨大波動和周期性變化的過往歷史,讓圈內的老用戶都有逃頂抄底的想法。無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如果按照之前的「數據規律」進行抄底和逃頂,都可能因為幣價沒有按照預設的劇本上演,而做出錯誤的操作。一旦在錯誤的地方下車,心態很可能就崩了,就難再有機會上車了。挖礦每天都有幣本位的現金流,可以讓自己一直在車上。從這個角度看,挖礦可以規避下車的風險。

當然,挖礦並不是進入幣圈的唯一選擇或必經之路。

江卓爾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數千倍的收益,直接原因是多次成功的逃頂和抄底,江卓爾對大趨勢的判斷有自己的方法論,而且敢於為自己的判斷下注。 他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以前奏效不代表未來也奏效,任何人都需要獨立思考。就那最近的這一波2017年的行情來說,江卓爾成功在2017年末逃頂,還成功預測了比特幣這波的底部在3000美金左右。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就是跟他的三個泡沫指數有關。

我們先說,第一個泡沫指數是「用戶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總市值」除以「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根號二次方。 這個指數的底層邏輯是梅特卡夫定律,即網路的價值和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在這個模型中,如果幣價持續上漲,而用戶數卻長期沒有跟上,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這樣的網路價值是沒有實際用戶支撐的,泡沫就出現了。藍色是比特幣的總市值,單位是100億;橙色線是比特幣的活躍地址,以10萬為單位。 泡沫指數就是把總市值除以活躍地址的根號二次方。

第二個泡沫指數是「漲幅泡沫指數」,方法是計算比特幣60日累計漲幅,把最近60天每一天的漲幅相加得到(不是用第60日的價格除以第一天的價格)。 第一天的漲幅加上第二天的漲幅,累計+60天。 幅度越高越接近頂部。這個指標的邏輯是:熊市是牛市製造的,幣價上漲需要持續的新人、新入場資金來支撐,新進資金一般是隨著新聞和牛市致富效應的擴散而穩定流入,但如果市場狂熱到一定程度,市場存量用戶窮盡一切資金、甚至大幅加入杠桿投入,那價格短期大幅上漲,速度就超過了新資金的入場速度。 新進資金無法撐住過快上漲的價格,幣價最終會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帶著巨大的勢能崩下來,結束牛市、開啟熊市。

從圖里我們可以看到,在2011年和2013年牛市結束之前,都出現了60日漲幅達到300%~200%的情況。2017年底崩盤前,也出現了60日漲幅達到120%的巔峰。

第三個泡沫指數是"礦機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礦機的靜態回本天數(礦機價格除以每天凈收益)。如果多數主流礦機的回本天數大幅下降,就是見頂信號。 這個指標的邏輯是如果工業化生產礦機的速度都遠遠趕不上幣價上漲的速度,那麼說明幣價上漲太快,難以為繼。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16~2017年牛市期間,S9的靜態回本周期穩定在200~250天,每天利潤穩定在5元。 但在2017年12月,S9的回本周期快速下降到100天附近,每天的利潤從5元飆升到20元,這就是出現了明顯的礦機泡沫指數。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泡沫指數需要綜合參考,並結合市場情緒做判斷,而且即使綜合參考了這些情況,依然很難做到准確逃頂,這些指標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知道現在大概處於大周期的哪一個階段。

閱讀全文

與梅特卡夫比特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梅特卡夫比特幣 瀏覽:598
以太坊經典如何提取 瀏覽:37
小白買數字貨幣 瀏覽:990
比特幣隱匿資產 瀏覽:876
btc錢包丟失 瀏覽:378
芯動礦機t2t26t比特幣礦機 瀏覽:711
如何測顯卡算力 瀏覽:735
區塊鏈共識對比 瀏覽:667
區塊與比特幣關系 瀏覽:956
算力押金 瀏覽:368
歐陸戰爭4防禦力怎麼算 瀏覽:897
杭州場景區塊鏈科技 瀏覽:384
比特幣是作品 瀏覽:835
現在挖以太坊可以嗎 瀏覽:889
做任務怎麼的比特幣 瀏覽:480
比特幣注冊怎麼沒反應 瀏覽:963
央視新聞講數字貨幣 瀏覽:818
2020年比特幣的價值 瀏覽:611
數字貨幣買美股 瀏覽:162
區塊鏈智能推廣小程序什麼價格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