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塊鏈存在哪些風險(區塊鏈帶來的風險是指哪些)
區塊鏈面臨哪些風險需要解決的?雖然在資本和人才湧入的推動下,區塊鏈行業迎來快速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安全漏洞頻繁示警的狀況引發了人們對區塊鏈風險的擔憂。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對於隱私暴露、數據泄露、信息篡改、網路詐騙等問題,區塊鏈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期望。但區塊鏈的安全問題依然存在諸多的挑戰。
俞克群表示,目前區塊鏈還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著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協議安全性、使用安全性、系統安全性等諸多的挑戰。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運行部主任嚴寒冰也指出,區塊鏈如果要在全球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必須首先解決其面臨的安全問題。
嚴寒冰指出,區塊鏈安全問題包含多個方面。比如說傳統的安全問題,包括私鑰的保護,包括應用層軟體傳統的漏洞等。另外,新的協議層面也有一些新的協議帶來的漏洞。
去中心化漏洞平台(DVP)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區塊鏈安全問題的嚴峻性。DVP負責人吳家志透露,自7月24日來的一周內,DVP就已經收到白帽子所提供的312個漏洞,涉及175個項目方。其中包括智能合約、知名公鏈,交易所等一系列項目。高危漏洞達122個,占所有漏洞的39.1%,中危漏洞53個,占所有漏洞的17%。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主任助理李斌分析說,當前區塊鏈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三種,無論哪一類在演算法、協議、使用、時限和系統等多個方面都面臨安全挑戰。尤為關鍵的是,目前區塊鏈還面臨的是51%的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例就有能力成功的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部惡意攻擊風險,區塊鏈也面臨其內生風險的威脅。俞克群提醒說,如何圍繞著整個區塊鏈的應用系統的設備、數據、應用、加密、認證以及許可權等等方面構築一個完整的安全應用體系,是各方必須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吳家志也分析說,作為新興產業,區塊鏈產業的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較為缺乏,導致目前的區塊鏈相關軟硬體的安全系數不高,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此外,整個區塊鏈生態環節眾多,相較之下,相關的安全從業人員力量分散,難以形成合力來解決問題。迎接上述挑戰需要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內容來源中新網
區塊鏈ICO/私募是什麼?ICO風險在哪裡?如何百倍收益?ICO:initialcoinoffering,也叫代幣的公開發行銷售,對應於股市的IPO。就像區塊鏈技術本身一樣,ICO是一種區塊鏈全新的融資模式,讓所有人都能成為項目的「股東」,持有代幣就相當於持有股權。代幣銷售完畢,一般就會上交易所開啟交易。ETH是第一個用BTC成功ICO的項目,ICO一般的參與方式是ETH或者BTC,早期BTC融資比較多,但是現在基本都是ETH了,ETH是ICO的硬通貨。
私募:一般不參與公開發售的區塊鏈項目,只有少部分機構或者基金有額度。
糖糖從去年3月就開始參與區塊鏈ICO,那時候被大家戲稱為「雲幣娛樂城」,「聚幣大賭場」天天上新幣,幾乎個個都5-100倍,每天的波動都幾倍幾十倍。9.4國家關於ICO的風險,很多ICO都被清退退幣,各大交易所被迫關閉甚至出海,一些項目方甚至被警告。很多ICO的幣價格都幾乎腰斬再腰斬,到ICO的成本價。
但實事證明,那些被退了幣的很多項目,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的大牛市中都基本10-20倍,很多人無疑拍斷了大腿。總體來講,投項目比炒幣要穩很多,因為市場的波動,炒幣很難拿住,比如94,糖糖的很多朋友都割肉,虧損離場了。
迄今為止,糖糖和我的小夥伴們投過幾十個項目至少,經歷了類似於英雄鏈跑路,Mondo騙子,也有Fcoin百倍幣,總體來說踏過很多很多的坑,也獲得過很多很多的回報。2017年整體回報是大概10倍。從2018年1月以來,投資的項目基本零破發,全部取得了至少3倍以上的好成績。
糖糖覺得區塊鏈ICO的主要風險:
1.團隊跑路:很多團隊都是小作坊,知名度很低,甚至根本不存在,白皮書也是東拼西湊,甚至幾百塊就能淘寶代寫
2.代投跑路:很多黑心代投,看這個幣上交易所翻很多倍了就告訴你沒有投上,破發了就給你代幣。一些代投甚至直接拿著ETH跑路的也有,敗壞了行業風氣。
3.白皮書不能兌現:白皮書裡面的路線圖決定了團隊的未來發展方向,很多項目方根本沒有把項目做好的打算,裡面的路線圖基本都是亂寫。另外直接指明上哪個交易所的基本都是騙子項目,很多交易所和項目方有協定,不到上幣公告出來,不許泄露,不然取消上幣資格。
4.區塊鏈技術:普通人不懂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懂得這個項目有沒有用區塊鏈的必要性,也無法鑒別項目的技術水平,比如GitHub不會看。
如何百倍收益:
糖糖發現一級市場(ICO/私募)和二級市場(炒幣)是相互轉化的。當一級市場破發嚴重,大家就會去二級市場炒幣,當二級市場變得越來越難玩,大家也就會回到一級市場來淘金。去年9月以後基本沒有項目在ICO過,大家都在炒幣,結果牛市來以後,這些極少數ICO的項目大都10-20倍以上。去年12月ICO非常火爆,結果1月上線,很多幣破發,很多人又去二級市場炒幣。
所以,其實熊市是投項目的好時機,等到項目上線,大約是小牛市,基本能取得不小的收益。
但是火爆的項目基本都被大機構給包場了,散戶只能能接觸到的一般的項目,而一般的項目風險稍大。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和機構一起來參與投資。
為此,糖糖和小夥伴們開辟了ICO板塊,為大家鑒別和篩選好的區塊鏈項目讓大家一起來參與投資。我們有專業的區塊鏈技術團隊,分析項目的可行性,也會去實地考察區塊鏈項目,如果有區塊鏈幣圈大佬站台的我們也會向他們求證。讓騙子項目無所遁形。對於優質的火爆區塊鏈項目,我們機構會直接和區塊鏈項目方聯系,拿到最好的比例和最多的額度。
現在挖礦炒幣這么火爆,有什麼風險嗎?現在幣圈兒是比較火爆因為火爆,因為比特幣的操作會讓幣圈火一把,至於其他的狗狗幣呀等等等等的必因為炒幣只要投入少量資金,可能會收到大收益,這就是一個貪心人的一個貪心思維。
現在炒幣其實是非常風險的,因為炒的幣他不是法定貨幣,隨之而來的就是隨著不是法定貨幣為背書就會破產,更會一夜之間消失掉。
所以投資其他貨幣其實就是一個陷阱,其實就是一個深坑,我勸大家千萬不要玩兒這種貨幣。
挖礦炒幣也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細分領域,具體有以下幾個風險需要注意的:
1、專業礦機的資金投入風險大。數字加密貨幣,大多都是基於演算法和硬碟存儲的生產方式來獲取收益,所以對機器(礦機)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處理器,像IPFS分布式存儲則是對硬碟要求很高,這些資金投入想當大,一台高端的礦機動則十幾萬呢!
2、所選幣種爆礦率的風險。每個幣種爆礦率是不一樣的,這個和挖礦的競爭業態很有關系,假如你挖礦是比特幣,現在比特幣礦機非常多本來競爭力就大,加之比特幣每四年都在遞減出礦率,如果你的礦機算力不足將很難挖到比特幣。
3、能耗投入的風險。挖礦是一個高能耗的行業,通常礦機都是要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對電能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沒有合理的電價支持,前期挖礦基本上都是虧損的狀態。
4、政策變化的風險,目前世界各國對待數字加密貨幣的態度各不相同,像中國就是嚴厲禁止的,私自挖礦一經發現一律取締。而有些國家態度經常變化,比如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當政策默認的時候你可能就爆賺了,當控制和打擊的時候可能就會有風險。
5、挖礦所需質押幣的投入風險。很多礦幣一旦接入主網,就可以參與挖礦了,假如你的算力和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即使你挖到了礦,你也不可以立刻將挖到的幣拿出去賣的。因為主網基本上都有一個規則就是要部分質押幣,主網也怕你突然無故斷線呀!只有等你挖的幣遠遠大於質押幣時,才會逐步釋放一部分幣給你交易。而這些質押幣就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呀!就算銀行利息就也是風險呀!
6、幣市行情對挖礦的風險。幣圈的行情是上下波動的,這個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所挖的幣行情不好,或者崩盤了,那自然你挖出來的幣也就不值錢了,風險自然就存在。
當然,以上僅僅分析只是挖幣可能會產生的各種風險。但如果只要你挖到的加密貨幣,市場價格足夠的高,一切將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雖然火爆,也正因為火爆,危機風險非常多在幣圈!
往大里講,目前虛擬幣不受法律保護,和國家監管,政策因素風險
小里說就是大家目前基本都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說白了人家是開賭場的,人家說了算,不高興了割你一下很正常,交易所風險!
在就是幣的種類多如牛毛,真假難以分辨!有直接被割的風險!就不講了,要談風險很多很多…
挖礦炒幣都有風險,但是總體來說,挖礦的風險小於炒幣。
顯卡對一些人來說畢竟屬於剛需產品,你最後總能找到接盤俠,但是炒幣就不一定了。
玩現貨,正常漲跌盈虧,跟股票一樣。
玩合約,小投入高回報易爆倉。
高杠桿遇上猛漲猛跌的情況還得面臨平台拔網線的騷操作風險。
最後就是提現風險,易凍卡。
首先說一下虛擬貨幣挖礦的風險。以最典型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挖礦為例,比特幣挖礦需要購買專業的礦機,每台礦機售價都在1萬元左右,以太坊挖礦需要購買顯卡進行挖礦,目前每張顯卡價格在7000左右。就最基礎的挖礦設備來說,對於一般人來說一次購買幾台比特幣礦機或者顯卡都會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在挖礦過程中,礦機會消耗大量的電力,所以電費成本如果過高,極大可能造成虧損。居民用電的收費標准來挖礦,虧損的可能很大。挖礦期間還要考慮礦機的損壞,維護等。
接著是炒幣的風險。虛擬貨幣市場是每時每刻都在交易的,缺乏監管,所以虛擬貨幣的價格操控非常明顯和瘋狂。
第一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價格操控。很多虛擬貨幣的發行成本很低,幾萬塊就可以發行。這種山寨幣一旦上架虛擬貨幣交易所,項目方可能瘋狂出售手中的虛擬貨幣,直至虛擬貨幣價格無限趨於0,最後被交易所下架,無法交易。
第二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交易所捲走用戶的虛擬貨幣資產跑路。所以選擇交易所一定要慎重。
第三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合約交易。虛擬貨幣市場進入門檻低,可以通過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達到小資金撬動大資金的效果。收益非常的大,但是風險更大。隨時可能虧掉賬戶里所有資金。
以上就是挖礦和炒幣的主要風險,還有類似於炒幣盈利後,將虛擬貨幣兌換人民幣過程中遇到黑錢的風險。這些風險相對可控一些。
暴漲暴跌,肯定是大風險了。挖坑的話要投資設備,你小散沒成本優勢,管理優勢,電費都不一定能賺回來。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假如說沒有風險話大家早就發財了。炒幣的風險在於你的成本價,就比如一枚比特幣39萬,你炒幣買一枚的價格就是39萬,他要是跌破39萬你內心不慌嗎?有的人恐怕在35萬就趕緊賣掉,盡量讓自己少虧一點。挖礦的風險在於會不會遇到礦難,熊市的時候,你挖一天的幣還不夠扣你電費呢。其次就是雲算力挖礦,你得了解清楚平台的可靠性以及真實性,畢竟現在幣圈的資金盤較多,稍不留意就踩坑了。
炒幣肯定有風險的,
剛了解比特幣的時候十幾萬一枚。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降到兩三萬了,
如果你需要用錢的時候受得了嗎,
如果是借來的扛得住嗎?
如果是賣房來的錢,你如何面對家人?
總之不能影響生活吧。
巴菲特說不要用借來的錢去投資。
長期持有比較好一點。
沒錢的話不要投這么多,
要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
要相信一句話: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所謂幣圈一天,股市一年,沒有強大的心臟,是受不了炒幣一天內大起大落的,特別是資金量大的時候,心態崩潰那都是常態。
所以,你說風險大不大。
首先,挖礦相對專業性較高,需要對項目有較深的研究,找到你的信仰,給自己一個堅持投入成本、持續挖礦的理由。從現在大環境看,挖礦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短期難以看到明顯收益,適合有信仰能長期堅持的人,財富自由也不是夢。
其次,對於大多數韭菜來說,挖礦過於高深,大部分人可能連什麼是去中心化、區塊鏈都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著虛擬幣瘋狂的漲漲漲,就抑制不住沖進去的沖動。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靠運氣掙來的錢,往往最後都會靠實力又虧出去,可能虧得還會更多。
幣圈是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最大的風險在於漲跌幅無邊,可以一天翻幾倍,也可以一分鍾腰斬,甚至歸零,灰飛煙滅。
所以,我覺得炒幣適合以小博大,少量資金博一個奇跡。但是,人性貪婪,決定了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是先得小利,後輸底褲,會被割得很慘。
兩個案例,同樣是十萬入圈,一個人憑借運氣+實力,一年賺到兩千萬,全身而退,財富自由。一個人翻倍賺到七十萬,然後虧損90%,白乾一場。
你覺得你會是哪種?
區塊鏈的紅火讓幣圈煥發新生,炒幣尤其是投資數字貨幣成為主流,有不少人為了一夜暴富不禁鋌而走險,越過灰色地帶,雖央行出台了相關政策來整治,但只能限制始終無法達到根治目的,那麼炒幣風險到底大不大?可能存在哪些風險?請看下文分析。
一、個人風險
在數字貨幣的投資過程中,最大的風險不是其他,而是你自己!
我們的存款,投資的股票,證券等等。都會有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幫我們防禦攻擊,幫我們處理糾紛,還能幫我們找回密碼。
但是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這些這些安全措施全部交到了我們自己的手裡。
如果沒有把控好個人風險,可能會遇到:
1.密碼,私鑰被盜,錢包和交易所里的所有數字資產丟失(無法找回)
2.你的信息會被地下黑產賣來賣去,幾乎沒有隱私
3.如果你在其他地方(銀行,證券交易所)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密碼,其他地方的資產也會被盜
建議
1.增加密碼強度,不要重復使用密碼,不要在網上發送密碼
2.電腦不要裸奔(不裝安全殺毒軟體),不要上亂七八糟的網站(「黃賭毒」的網站是木馬病毒的重災區)
3.所有需要輸入重要信息(賬號,密碼,個人信息)的地方,都留意一下網址是否是官網,避免被釣魚
4.任何人(家人、親戚或朋友)通過網路找你借錢,要密碼,要賬號…都打電話驗證一下,是否是本人操作。
總結一下:投資比特幣的時候,最大的風險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多學習和了解一些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這樣能有效避免手裡升值的幣不翼而飛!
二、平台風險
平台風險其實就是交易所的風險。大家放在交易所的幣,其實是存在了交易所中心化的錢包里。
如果交易所的被黑客攻擊,那麼交易所就有巨大的損失,輕則交易所自己承擔損失,重則交易所倒閉。
建議
1.選擇交易量大,歷史較長,口碑較好的交易所
2.如果打算長期持有,就不要將大量數字資產放在交易所,將不打算交易的幣存在自己的錢包
3.一定要注意錢包的使用安全
4.可以同時使用多個交易所,平攤風險
三、政策風險
對區塊鏈保持積極態度,政府和很多公司都在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對數字資產的投資做了一定限制。目前數字資產的體量還不大,如果快速增長可能對金融行業有一定影響。
另外由於全球性和去中心化,還涉及到資產外流,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匯限制。
我現在交易有政策風險嗎?
場內交易完全符合國內的法律法規,所以場內交易是比較安全的。場外交易在法律角度並不完全合規,有可能會收到政策影響,所以不建議大家長期把幣存在場外交易所里。
建議
四、法律風險
高收益的背後不僅伴隨著極高的投資風險,還有不容忽視的法律風險。和收到贓款風險凍卡。
區塊鏈技術現存問題有哪些?
1.性能問題
體積問題
區塊鏈對數據備份的要求對存儲空間提出挑戰。區塊鏈要求在一筆交易達成後向全網廣播,系統內每個節點都要進行數據備份。
以比特幣為例,自創世區塊至今的區塊數據已經超過60GB,並且區塊鏈數據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將給比特幣核心客戶端的運行帶來很大挑戰。
處理速度問題
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最高每秒處理6.67筆交易,一次確認時間大約為10分鍾,容易造成大量交易的堵塞延遲,可能會限制小額多次交易和對時間敏感度較高交易的應用。
盡管目前有了一些克服手段,但全面解決交易效率的方法仍然亟待發掘。
耗能過高
第三,挖礦過程中的算力並不產生額外的實際社會價值,還會浪費大量的電子資源,隨著比特幣的日益普及,區塊鏈逐漸成為高耗能的資本密集型行業。
2.中心化問題
節點的不平等
第一,理論上,分布式網路中每個節點應當被平等對待,但是為了挖礦獲得回報,各節點可能會增加算力進行硬體競賽,從而導致節點的不平等,破壞區塊鏈記賬權的隨機性。
產業化、規模化挖礦產生了礦池
理論上如果礦池通過共謀掌握51%以上的算力進行系統供給,就可以實現雙重支付,實際過程中盡管其成本遠超收益,但不能否認合謀供給存在的可能性。
3.隱私安全問題
私鑰容易被竊取
第一,目前區塊鏈採用的是非對稱密鑰機制,盡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私鑰保存在用戶本地,容易被黑客竊取。
區塊鏈數據的透明性容易造成隱私泄露
公有鏈中每個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完整的數據備份,整個系統是公開透明的,比特幣通過隔斷交易地址和持有人真實身份的關聯保護隱私。
當區塊鏈需要承載更多的業務時,節點如何驗證信息執行命令就需要更多的考慮。
4.升級和激勵問題
公有鏈中參與節點的數量龐大
無論是升級還是修復錯誤都無法關閉系統集中進行,可能需要考慮放鬆去中心化的問題。
各個節點之間存在著競爭博弈
要求激勵相容機制的完善,如何使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開展區塊數據驗證及記賬工作,並設計合理的懲罰函數抑制非理性競爭,是區塊鏈面臨的另一挑戰。
區塊鏈是騙人的嗎?區塊鏈技術本身不是騙局,但也不排除有人以區塊鏈為幌子進行詐騙的可能性。
區塊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區塊鏈容量過大的問題。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節點存儲的區塊鏈數據量會越來越大,存儲和計算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
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其完整數據目前已達到約71GB。如果用戶使用比特幣核心客戶端進行數據同步,可能三天三夜都無法同步,而區塊鏈中的數據量仍在增加,這給比特幣核心客戶端操作帶來了很大的門檻。
區塊鏈數據的確認時間。
目前的區塊鏈系統,尤其是在金融區塊鏈系統中,存在數據確認時間長的問題。
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當前比特幣交易的確認時間約為10分鍾,6次確認的情況下需要等待約1個小時。當然,對於2-3天的信用卡確認時間來說,比特幣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離理想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拓展資料:
處理交易頻率問題。
區塊鏈系統面臨著交易頻率過低的問題。
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每筆交易的平均大小約為250位元組(Byte)。如果塊大小被限制為1MB,那麼可以持有的事務數是4000。
按照每10分鍾生成一個塊的速度,它每天可以生成144個塊,可以容納576000個事務。除以每天86400秒,比特幣區塊鏈每秒可以處理6.67筆交易。
目前,比特幣區塊鏈的實際日交易量已接近系統瓶頸(圖)。如果擴容問題不解決,可能會造成大量的事務擁塞延遲。
比特幣區塊的平均交易數量(來源:區塊美元)與Paypal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7.29億筆交易相比,平均每秒93.75筆交易。
根據世界上最大的支付款卡VISA的官方網站,VisaNet在2013年的測試中每秒處理47000筆交易。
與支付寶等主要支付網路相比,比特幣區塊鏈在交易處理頻率上更像是一個新生嬰兒。
當然,這也是中本聰早期精心設計的。比特幣塊大小被限制在1MB,以避免流氓礦工的惡意行為,對人們造成負面影響。比特幣區塊鏈支付網路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數十億美元的規模,就是因為它的去中心化。
區塊鏈的發展受到現有體系的制約。
一方面,區塊鏈去中心化和自治的特點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對現行體系產生了沖擊。
例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僅對國家貨幣發行權構成了挑戰,而且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削弱了央行調控經濟的能力,這使得貨幣當局對數字貨幣的發展持謹慎態度。
另一方面,監管當局對區塊鏈新技術也缺乏充分的理解和期望,法律制度的建立可能滯後,導致對使用區塊鏈的經濟活動缺乏必要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護。實際上增加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將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系統集成的成本相對較高。
㈡ 區塊鏈pow解決了什麼(區塊鏈pocc合法嗎)
兩種共識機制對比(PoWvsPoS)區塊鏈中最核心的架構就是共識機制,可以說是區塊鏈的驅動引擎,發展這么多年,目前主流比較明確經得住考驗的就只剩下PoW(ProofofWork)與PoS(ProofofStake)兩種機制。簡單概述下,PoW系統的特點是通過消耗大量算力來計算特定演算法的解(典型如哈希),第一個算出結果的有權生成區塊,同時也會得到coin作為獎勵(這也是coin的生產與分發過程,形象地稱為Mining),採用PoW的典型區塊鏈有Bitcoin和Ethereum,目前PoW也是運行時間最長,被公認為是最可靠安全的共識機制;其本質是通過消耗大量算力來實現系統內的逆熵過程,保證系統的長期安全與穩定。但PoW被廣為詬病的也是其消耗太多的能源資源,這方面PoS就被認為是更為綠色的解決方案,顧名思義PoS是通過質押系統中的資產即coin來成為一個質押者(staker),這樣就有權產出區塊,質押份額越多,獲得產出區塊權的概率就越高,也代表著獎勵越多。
在分布式系統中有一個CAP定理,是指一個分布式系統中存在著三元悖論,即不可能同時滿足這三個特性: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錯性(Partitiontolerance),而只能滿足其中兩個。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網路,這個定理也逐漸演變成了區塊鏈的三元悖論,即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可擴展性(Scalability),也是同時只能滿足兩個特性。
整體上看PoW系統更注重的是安全性(Security)與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放棄可擴展性(Scalability),這也是Bitcoin網路的吞吐量非常慢的原因。而PoS系統更關注的是可擴展性(Scalability)與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但就PoS能否真的實現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我是比較持懷疑態度的。從保守主義與系統的更長期穩定的角度出發,我個人是堅定地站在PoW這邊的,可能跟自身保守的性格有關,並不是特別看好PoS作為基礎層能比較穩定。特別是像這次5月份的Luna事件,事件大概的過程是Luna鏈上的演算法穩定幣UST缺乏價值支撐最終脫錨,其核心問題在於UST的錨定設計試圖用一個PoS股權系統去支撐其錨定美元,而且還超發了太多UST,再加上UST與Luna的兌換設計缺陷最終導致Luna自身的死亡螺旋。但這個事件更大的意義應該是敲響了一個警鍾,PoS機制在面對空頭資本砸盤時真的還能維持穩定、維持所謂的去中心化嗎?可能到時節點數量萎縮的速度會很快,逐漸趨於中心化。
所有系統設計都需要根據自身定位來折中,以下從價值錨定的角度,簡單分析下為什麼長期來看PoW會更有優勢。
在PoW系統中三股主要的參與者分別是研發人員,投資者(或者叫用戶)與Miner,這三者的相互制衡,使得這個系統達到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而PoS系統中,將Miner這個重要的制衡力量移除了,投資者和Miner變成了同一群體質押者(stakers),因此該群體濫用權力的行為會變得相對不受限制,並且該鏈隨後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會更加不平衡,更容易傾向有利於質押者(stakers)群體的方向。
PoW系統很好的闡述了什麼是被普遍認可的價值,抽象上來看就是高代價的稀缺性,高代價與稀缺性兩者缺一不可。PoS最多隻能實現其中一個稀缺性。
Miner為了在鏈上生產區塊賺取coin,不僅需要持續支付高額電力成本,還必須不斷投入研發、升級硬體、優化基礎設施和運營規模來保持其競爭力。最終結果是,能夠長期持續盈利的Miner並不會是一個一層不變的群體,而是總在競爭中淘汰掉效率太低的Miner,使高效率的Miner能存活下來。這也更有利於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因為不斷變化的Miner群體意味著沒有一個Miner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網路的大部分算力,除非他們通過嚴酷的競爭考驗,不斷優化自身來提供更多的算力。
而PoS系統中的質押者實際上並多少真正的風險投入,也沒有優勝劣汰的嚴酷競爭機制,他們只需要簡單地運行一個staker節點就可以躺著賺利息,本質上只是將自己在銀行系統里的錢簡單的轉化為鏈上資本,就可以坐地收割後進入這個系統的新人。這種行為並沒有太多難度,只是簡單地賺取「無風險」利息,他們並沒有將資本轉化為任何形式的需要面臨風險考驗的投資。
而且當發生硬分叉時,PoW的Miner選擇支持哪條鏈時會更為謹慎,因為他們需要投入高昂的電力成本來為他們的選擇背書,一旦選錯了將損失所有投入成本。PoS系統如果發生硬分叉,質押的coin作為系統內部狀態的一部分,硬分叉後質押者將在兩條不同鏈上都擁有相同數量的資產,由於沒有什麼沉默成本,導致質押者更願意兩邊都支持,從而使硬分叉更容易且更頻繁地出現,這被稱為nothingatstake問題。
PoW是真正能做到無准入限制的(Permissionless),就是說已經在這個系統中的老人無法限制新人加入,只要你有能力提供算力,就能直接接入網路中產出coin。而PoS系統中,新人要進入,都不得不先從老人手中買coin。
而且PoW中Miner為了支付各種高昂成本(電力,設備,基礎設施等),產出coin後也不得不賣出一些以彌補成本,這同時也是一種把coin分發給更多人的過程;特別是在熊市,Miner為了維持開銷也不得不低價賤賣coin,這樣新人才有機會以相對低的成本獲得籌碼入場,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擴張過程。而PoS中由於質押者並沒有什麼運行成本,也不需要面對太多競爭,質押者出塊得到coin後不需要急著賣出,更容易哄抬價格,其實會變相激勵場內老人剝削新入場者,不給後來人更多機會;整個系統會趨向於更封閉,逐漸演變成一個有限游戲,長期運行下去只會越來越中心化;系統中財富越來越集中,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從而更不可能實現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由於PoW系統中是以提供工作量的方式產出區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工作量都會被累積起來並使鏈不斷向前延伸,這也是為什麼叫區塊鏈;這些累積的工作量也給攻擊者造成了巨大障礙,如果想要反轉整條鏈,不僅需要非常高的算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也為應對攻擊提供了足夠長的時間緩沖。
而PoS系統其實只是維護一個分布式賬本,並沒有工作量累積的概念,一旦攻擊成功,要反轉整條鏈就是相當容易的,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嚴格來說由PoW算力支撐的BTC不應歸為高科技類,由於它整個系統架構更保守更穩定,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物化價值(objectivecostliness),更能作為價值之錨,所以數字黃金這個稱號很貼切。而像ETH(目前還是PoW,2.0升級後為PoS)這些更接近科技類創新平台,PoS本質上更像是一種股權系統,其實PoS系統反而是需要中心化,偏向更依靠整個社區的生命力,需要依靠核心團隊的創新與開拓能力往前走;而PoW則需要去中心化,更偏向穩定與提供物化價值(objectivecostliness)。
區塊鏈作為一個價值分配系統,算力是它的價值之錨,如果沒有算力,就會退化為一個股權系統。算力在哪,資金就會跟去哪。目前的發展趨勢也是逐漸往多層網路的方向發展,類似TCP/IP的多層協議棧。從作為基礎層(BaseLayer)的角度看,更需要的是長期穩定與提供價值支撐,因此PoW系統更合適;而PoS可能更多的是可以作為Layer2以實現可擴展性(Scalability),彌補PoW基礎層的吞吐量不足,並通過錨定在PoW基礎層上來獲取算力安全性與價值支撐。
最後順帶說下最近市場行情,5,6月份以來的瀑布令很多人很恐慌,恐慌指數一度長時間停留在個位數;其實我覺得也沒必要那麼恐慌,要在這個圈子長期活下去,面對這種大波動的心理預期還是要有的。想起之前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經常提到一個詞Grit,沙礫,它是礫石在千萬次打磨後留下來的細小顆粒;Grit代表了勇氣和持之以恆的一種堅持,有種經常被按地上摩擦但依然勇往直前的感覺。這個和塔勒布講的反脆弱性有異曲同工之妙,承載價值的東西就應該具有這種品質,PoW系統肯定是有反脆弱性的。
回望2017年入圈後經歷過的各種事件,其實像這樣的大波動近乎每年都有(除了2019年一年比較順利外);像2017年國內的94事件,2018年一整年的大熊市,2020的312事件,2021的519事件,再到2022今年的5,6月份市場轉熊,每次經歷大波動後,市場都會淘汰掉該淘汰的,出清掉該出清的風險,對整個行業發展也是好事。眼光還是應該放遠一點,至少看5到10年後的變化,科技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波動和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日光之下無新鮮事,每次科技革命過程中總會夾雜著眾多的反對、質疑,還有眾多的投機、騙局;這個過程也總是通過各種暴雷、回歸,清除泡沫後價值重估,夯實了基礎後積蓄能量再次進入躍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價值互聯網的到來是一件無法迴避的事情,當理解和看清了這種趨勢後,規避掉各種坑和市場噪音,遠離合約杠桿和各種山寨的誘惑,握住核心資產,時間本身就會帶來回報。
在公鏈項目早期,為什麼PoW是一個更好選擇?在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或金融機構中,如果一家公司,在一年之內,被委託的交易結算的總量為萬億美元的話,這家公司要麼擁有可靠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要麼就是其它大公司及政府為其信用來做背書。而比特幣卻在沒有政府或公司背書的情況下,在過去一年內支持了相當於一萬億美元的交易。這是因為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確保了全世界的比特幣礦工以點對點的方式去分布式地維護賬本,且保證了其正確性和不可篡改性。
實際上,PoW?協議並不完美,它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計算哈希函數的結果,以保護區塊鏈系統不被攻擊。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無用的能源消耗」。為了避免這種消耗,股權證明協議(PoS)便作為替代方案被提出。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幾個著名的項目也開始探索股權證明協議(PoS),?甚至有人認為,PoS協議在未來將完全取代PoW協議。
但是,在對PoS?協議進行了深入的技術剖析之後,我們會發現:在一個公鏈項目的早期階段,PoS?協議會帶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在PoW協議下是可以避免。首先,使用PoS協議啟動主網的公鏈項目,會不可避免地存在共識中心化的問題,因為主網上線的時候股權分布往往是相對集中的。此外,純?PoS?協議還面臨著遠程攻擊(LongRangeattack)的威脅。最嚴重的遠程攻擊會導致新加入的節點必須信任一些中心化的網站給出的信息,而這會導致?PoS?公鏈成為一個本質上中心化的網路。去使用PoW協議啟動主網的區塊鏈則可以實現分散的共識,從而避免這些問題。當PoW公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股權分布相對分散以後,還可以選擇PoW/PoS復合機制。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誤以為比特幣的擴容問題是PoW機制的局限性造成的。我們經常在媒體網站或白皮書中看到這樣的句子,「比特幣因為使用了PoW機制,所以只能處理每秒3-7筆交易」。而事實上,經過適當的設計,例如,GHOST,Conflux?這樣的PoW演算法可以顯著提高出塊效率,達到每秒處理數千筆交易,且每筆交易都能得到全網節點的驗證。
PoWv.s.PoS:如何確定投票權
關於PoW和PoS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在於如何確定區塊鏈共識中的投票權。?在PoW中,系統中的投票權與節點的計算能力成正比。每秒可以計算哈希函數次數越多,節點就越有可能贏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出塊權。而在PoS中,系統的投票權與持有的股權比例成正比。節點擁有資金越多,能為確定的下一個區塊投的票數就越多。
在公鏈早期階段,股權中心化將導致共識中心化
對於一個公有鏈來說,其上線初期往往是股權最集中的時候。在主網上線伊始,創始塊中分配的幣絕大多數屬於項目方和私募投資人,而這些人的數量往往非常有限。對於PoW共識機制,初始股權的集中不會帶來安全性問題,因為它的出塊和安全性不依賴於股權持有的分散,而是依賴於算力的分散。對於使用反?ASIC?礦機的挖礦演算法的公有鏈來說,任何人只要擁有顯卡和網路就可以成為礦工,這有助於促進更多人參與挖礦,實現早期算力的分散。只要超過50%的算力來自於誠實的礦工,區塊鏈中的交易就是安全不可逆轉的。
然而,在PoS共識機制下,股權集中會導致共識協議的參與者集中。區塊鏈的出塊權只能由少數在創世塊中擁有股權的玩家決定。如果這些人合謀對區塊鏈進行攻擊,則完全可以成功的實現雙花攻擊(Doublespendingattack).?盡管開發者和投資人出於利益考慮不會進行這樣的攻擊來摧毀他們自己的公鏈,但PoS公鏈也無可避免的在主網上線後就被這些人壟斷和支配。更糟的是,如果出塊可以獲得大量獎勵和交易費用,這些壟斷者就會將大量股權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使得PoS公鏈成為一個本質上由巨頭控制的網路。
我們不要忘了,區塊鏈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是去中心化的共識協議,保證了區塊鏈系統中每筆交易的正確性、不可篡改性。如果共識協議無法保證參與者的分散,區塊鏈就無法做到無需信任的安全性,那麼區塊鏈和傳統的分布式系統相比就沒有任何優勢了,甚至傳統的分布式系統能做得更經濟更高效。因此,公鏈項目在早期使用PoW,?是避免共識中心化,保護區塊鏈核心價值的明智選擇。
「長程攻擊」與「主觀依賴」問題
在一個公有鏈中,一個攻擊者如果擁有當下足夠多的算力或股權,無疑是可以打破公有鏈安全性完成攻擊的。但是在PoS?公鏈中,如果攻擊者獲得了一些賬戶的私鑰,這些私鑰在歷史上某一時刻控制了超過51%的股權,也可以完成攻擊,這種攻擊的方式被稱為長程攻擊(LongRangeAttack)。
在長程攻擊中,攻擊者首先獲得一些私鑰,只要這些私鑰在歷史上曾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股權,便可以從這一時刻開始分叉進行51%?攻擊,製造一條分叉鏈出來。而?PoS?的出塊不需要進行工作量證明,攻擊者可以短時間內讓重寫歷史的分叉鏈追趕上原本的主鏈,從而造成PoS鏈的分叉和防篡改性被打破。
攻擊者能夠取得這些私鑰不是天方夜譚。如果PoS公鏈的早期投資人在二級市場將持有的代幣賣掉後,將賬戶私鑰賣給攻擊者,攻擊者就可以從創世塊進行長鏈攻擊,從而可以打破一個鏈的安全性。如果一些投資者追求短期收益而非價值投資,攻擊者從他們手裡獲得私鑰就成為了一個可能的事情。
而為了應對長程攻擊,則有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被提出:例如使用密鑰演化演算法更新密鑰,以避免密鑰被盜。但是如果早期投資者一開始就決定通過出售私鑰獲利,那麼他完全可以保留密鑰種子以繞開這一限制。還有一些解決方案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攻擊者挖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鏈,長期在系統中運行的節點或許有能力探測出這種異常。但是,這些方案依然存在如下問題:
PoS?長程攻擊造成的分叉與?PoW?的分叉有所不同。PoW?的分叉鏈難以獲得比特幣全網算力,比特幣礦工很容易從總算力中辨別誰是真正的比特幣。鑒於PoS共識協議在實際運行時,絕大多數股權持有者只是區塊鏈的使用者,並不會一直運行一台伺服器。攻擊者只要在一個歷史節點擁有了相當與PoS實際參與者的股權比例,就可以製造出一條難以辨別的分叉鏈出來。配合女巫攻擊(SybilAttack),攻擊者可以從區塊歷史和節點數量上都獲得和被攻擊主鏈接近的水平,令新加入的節點無法區分,只能通過人工指定的方式選擇。這樣新參與者必須咨詢受信任節點來安全地加入系統,這一問題被稱為「主觀依賴」(WeakSubjectivity)
無利害攻擊
無利害攻擊(NothingatStake)是另一種PoS攻擊方式。當一個?PoS?鏈因為網路延遲、長程攻擊或其他原因出現分叉時,PoS?礦工可以選擇在兩個分叉的鏈上同時出塊,以獲取最大收益。而這違反了共識協議。
在PoW?鏈中,如果一個礦工想同時在多個分叉上挖礦,就必須將自己的算力分散在多個分叉上,所有分叉上分配的算力總和不會超過礦工擁有的總算力。對於多數礦工而言,將自己的全部算力投入到協議指定的鏈上是最優的選擇。
然而,在PoS?多個分叉上同時出塊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選擇同時出塊可以保證無論哪一條分叉鏈最終勝出都可獲得收益。如果礦工遵守共識協議,只在協議指定的鏈上挖礦。一旦這個鏈被丟棄,礦工將會失去挖礦獎勵。只追求挖礦收益最大化的礦工會在兩邊同時參與,不惜因此打破協議——這會導致鏈長時間維持分叉的狀態。
與長程攻擊不同,精巧的激勵機制設計可以避免這一攻擊。但無利害攻擊依然表明讓PoS鏈正確地運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總結
雖然PoS?具有節省能源等優勢,從而很多項目表示將採用PoS。但我們在分析區塊鏈安全性假設後發現,避免了計算「無用的哈希」之後會引入很多攻擊情形,而且目前沒有很完美的解決方案。誠然PoS有能源效率的優勢,但也帶來了很多安全性威脅。在PoS很好地解決這些威脅之前,PoW消耗的能源,就像和平時期國家軍隊用掉的軍費一樣,阻擋了很多潛在的威脅。最重要的是,其中許多威脅在區塊鏈項目早期顯得尤其致命。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相信新的公鏈項目應該從PoW開始。
POW&POS,傻傻分不清楚的共識機制什麼是共識機制?
我在開更的第一篇文章,就簡單講解了數字貨幣世界的16個最高頻名詞,其中一個就是共識機制,還記得嗎?
為什麼要有共識機制呢?
這就必須要解釋一下在分布式系統中不得不了解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了。
拜占庭將軍問題(TheByzantineGeneralsProblem)可以總結為一句話:
在古代,11位忠誠的、不同位置的將軍,如何排除叛徒的影響,對進攻或撤退達成一致。
當然,拜占庭將軍問題並不是如今才提出的,我們大中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發明了「虎符」這個神奇的方式來保障命令的正確執行。
在分布系數系統中,各個節點就是「拜占庭將軍」,演算法執行中的任意一個錯誤就是「叛徒」。
為了盡可能地排除錯誤、快速達成一致,來讓系統有效地、正確地運行,便應運而生了各種「共識機制」。
————————————————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數字貨幣世界中常見的幾種共識機制:
PoW,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
PoW是比特幣所採用的共識機制,最早是由AdamBack為了解決垃圾郵件的問題而開發的一個「哈希現金Hashcash」程序。
比特幣採用的是SHA256的單向函數,其具體的工作原理實在太專業,我們只需要理解到「SHA256的結果很容易驗證,但是要將其計算出來,需要不斷嘗試運算,直到匹配到某個隨機數;技術上而言,任何新增區塊都需要經過232394億運算才能得到」的程度,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索SHA256去深入學習。
因此,只要礦工出示運算結果,那通過PoW,全網節點就認可了他所付出的成本,承認新的區塊獎勵屬於他。
如此大量的運算相當浪費資源,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科學或實際用途,只是為了實踐工作量證明機制、阻止攻擊者偽裝成節點來控制網路。
雖然在2009年時為了構建這種去中心化的、允許所有人可以免費參與的全球貨幣網路,沒有更好的選擇;但是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其他不需要大量浪費算力的證明機制,比如我們下面就要提到的,PoS權益證明。
————————————————
PoS,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主要思想是:節點記賬權的獲得難度與節點持有的權益成反比,也就是說,一個節點擁有的幣越多、時間越久,越容易獲取記賬權,也就越容易獲取區塊獎勵。
實際上,最初的PoS是PoW的一種升級,根據每個節點的幣齡,來等比例地降低挖礦難度,從而加快找到隨機數的速度。
什麼是幣齡呢?
幣齡=數量*擁有天數。
由於區塊鏈中的每筆交易記錄都會被標記時間戳,這個時間戳就可以作為幣齡的證明,因此幣齡也不可能被輕易偽造。
比如A從B那裡收到10個幣,並且持有了90天,那麼,A就擁有了900的幣齡;如果A賣了這10個幣,這900幣齡就被消耗了;
後來,為了徹底擺脫PoW這種依靠算力的共識機制,PoS引入了「利息」的概念;年利率是在PoS機制最初確認時就設定的,一般不會變化。
利息=(幣齡*年利率)/365,如果利率是1%,在上個例子中,A就可以得到0.02466個幣的利息。
如此一來,PoS區塊鏈的作用過程就可以這樣描述:
在初期,通過PoW機制,產生創世幣;
在創世幣達到一定規模時,PoS機制開始作用,交易時消耗幣齡、獲得產生區塊的優先權,並獲取利息,同時PoW機制由於消耗太多資源、浪費算力而逐漸淡出;
最終系統中僅剩PoS來維持正常運作。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以太坊,主要還是採用PoW的機制,不過正在轉向PoS。
————————————————
大家了解了PoW和PoS,在遇到其他共識機制的時候,相信也會比較快得就能理解。
比如:股份授權證明DPOS,類似於董事會投票;燃燒證明POB;沉澱證明POD;能力證明POC;消逝時間證明PODT,等等。
就不在這里為大家一一展開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網路或知乎一下~
區塊鏈共識機制之一: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個不可篡改的公共賬本,所有參與者都能驗證交易並進行記賬,即為分布式賬本。那到底由誰來記賬?又如何保證賬本的一致性、准確性呢?也就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是如何的?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就是解決由誰來記賬(構造區塊),以及如何維護區塊鏈的一致性問題。目前區塊鏈項目採用的共識機制有多種,如:POW工作量證明機制,POS權益證明機制,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等等。本文說明POW工作量證明機制。
區塊鏈的第一個成功應用比特幣系統採用的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即以比特幣系統為例說明POW機制,首先比特幣系統有一套激勵機制讓所有參與者競爭記賬的權利,即誰擁有記賬權誰將獲取構造新區塊的比特幣獎勵(目前獎勵為12.5比特幣),同時獲取新區塊內所有交易的手續費作為獎勵。
參與者如何競爭記賬權利呢?參與者通過自己的算力計算一道數學難題,誰先計算的結果,誰就擁有了記賬的權利,也就可獲得構造新區塊的獎勵。這道數學難題就是尋找一個隨機數Nonce,使得對區塊頭的哈希計算的結果小於目標值,Nonce本身是區塊頭中的一個欄位,所以通過不斷的嘗試Nonce的值,以滿足區塊頭的哈希計算結果小於目標值。通過動態調整目標值,即可調整計算的Nonce值的難度。
關於哈希計算Nonce的過程通常類比為擲篩子游戲,基於參與游戲的篩子的個數通過調整擲得篩子的點數可調整游戲的難度。例如:100個人參與擲篩子,總共有100個篩子,要求擲得點數為100為贏,則100個人誰先擲得點數100即為勝利者,即擁有了記賬權。如果發現大家擲出100點的時間太快,則可增加難度,要求擲得點數為80為贏。如果又有100個人參與游戲,則游戲中增加了篩子數,如:篩子數增加為200個,同樣通過設置擲得點數來調整游戲的難度。
篩子類似於比特幣網路的算力,擲得點數類似於比特幣網路可動態調整的目標值。
區塊鏈以最長的鏈條視為正確的鏈條,如果存在同時出現兩個區塊,會暫時並行記錄兩個區塊,後續再生成的區塊基於其中的某一個
㈢ 兩種共識機制對比(PoW vs PoS)
區塊鏈中最核心的架構就是共識機制,可以說是區塊鏈的驅動引擎,發展這么多年,目前主流比較明確經得住考驗的就只剩下PoW(Proof of Work)與PoS(Proof of Stake)兩種機制。簡單概述下,PoW系統的特點是通過消耗大量算力來計算特定演算法的解(典型如哈希),第一個算出結果的有權生成區塊,同時也會得到coin作為獎勵(這也是coin的生產與分發過程,形象地稱為Mining),採用PoW的典型區塊鏈有Bitcoin和Ethereum,目前PoW也是運行時間最長,被公認為是最可靠安全的共識機制; 其本質是通過消耗大量算力來實現系統內的逆熵過程,保證系統的長期安全與穩定 。但PoW被廣為詬病的也是其消耗太多的能源資源,這方面PoS就被認為是更為綠色的解決方案,顧名思義PoS是通過質押系統中的資產即coin來成為一個質押者(staker),這樣就有權產出區塊,質押份額越多,獲得產出區塊權的概率就越高,也代表著獎勵越多。
在分布式系統中有一個 CAP 定理,是指一個分布式系統中存在著三元悖論,即不可能同時滿足這三個特性: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錯性 (Partition tolerance),而只能滿足其中兩個。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網路,這個定理也逐漸演變成了區塊鏈的三元悖論,即 安全性(Security) 、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和 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也是同時只能滿足兩個特性。
整體上看PoW系統更注重的是 安全性(Security) 與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放棄 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這也是Bitcoin網路的吞吐量非常慢的原因。而PoS系統更關注的是 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與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但就PoS能否真的 實現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我是比較持懷疑態度的。從保守主義與系統的更長期穩定的角度出發,我個人是堅定地站在PoW這邊的,可能跟自身保守的性格有關,並不是特別看好PoS作為基礎層能比較穩定。特別是像這次 5月份的Luna事件 ,事件大概的過程是Luna鏈上的演算法穩定幣UST缺乏價值支撐最終脫錨,其核心問題在於UST的錨定設計試圖用一個PoS股權系統去支撐其錨定美元,而且還超發了太多UST,再加上UST與Luna的兌換設計缺陷最終導致Luna自身的死亡螺旋。但這個事件更大的意義應該是敲響了一個警鍾,PoS機制在面對空頭資本砸盤時真的還能維持穩定、維持所謂的去中心化嗎?可能到時節點數量萎縮的速度會很快,逐漸趨於中心化。
所有系統設計都需要根據自身定位來折中,以下從價值錨定的角度,簡單分析下為什麼長期來看PoW會更有優勢。
在PoW系統中三股主要的參與者分別是研發人員,投資者(或者叫用戶)與Miner,這三者的相互制衡,使得這個系統達到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而PoS系統中,將Miner這個重要的制衡力量移除了,投資者和Miner變成了同一群體 質押者(stakers) ,因此該群體濫用權力的行為會變得相對不受限制,並且該鏈隨後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會更加不平衡,更容易傾向有利於 質押者(stakers) 群體的方向。
PoW系統很好的闡述了什麼是被普遍認可的價值,抽象上來看就是高代價的稀缺性 ,高代價與稀缺性兩者缺一不可。PoS最多隻能實現其中一個稀缺性。
Miner為了在鏈上生產區塊賺取coin,不僅需要持續支付高額電力成本,還必須不斷投入研發、升級硬體、優化基礎設施和運營規模來保持其競爭力。最終結果是,能夠長期持續盈利的Miner並不會是一個一層不變的群體,而是總在競爭中淘汰掉效率太低的Miner,使高效率的Miner能存活下來。這也更有利於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因為不斷變化的Miner群體意味著沒有一個Miner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網路的大部分算力,除非他們通過嚴酷的競爭考驗,不斷優化自身來提供更多的算力。
而PoS系統中的質押者實際上並多少真正的風險投入,也沒有優勝劣汰的嚴酷競爭機制,他們只需要簡單地運行一個staker節點就可以躺著賺利息,本質上只是將自己在銀行系統里的錢簡單的轉化為鏈上資本,就可以坐地收割後進入這個系統的新人。這種行為並沒有太多難度,只是簡單地賺取「無風險」利息,他們並沒有將資本轉化為任何形式的需要面臨風險考驗的投資。
而且當發生硬分叉時,PoW的Miner選擇支持哪條鏈時會更為謹慎,因為他們需要投入高昂的電力成本來為他們的選擇背書,一旦選錯了將損失所有投入成本。PoS系統如果發生硬分叉,質押的coin作為系統內部狀態的一部分,硬分叉後質押者將在兩條不同鏈上都擁有相同數量的資產,由於沒有什麼沉默成本,導致質押者更願意兩邊都支持,從而使硬分叉更容易且更頻繁地出現,這被稱為 nothing at stake 問題。
PoW是真正能做到無准入限制的(Permissionless),就是說已經在這個系統中的老人無法限制新人加入,只要你有能力提供算力,就能直接接入網路中產出coin。而PoS系統中,新人要進入,都不得不先從老人手中買coin。
而且PoW中Miner為了支付各種高昂成本(電力,設備,基礎設施等),產出coin後也不得不賣出一些以彌補成本,這同時也是一種把coin分發給更多人的過程; 特別是在熊市,Miner為了維持開銷也不得不低價賤賣coin,這樣新人才有機會以相對低的成本獲得籌碼入場,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擴張過程 。而PoS中由於質押者並沒有什麼運行成本,也不需要面對太多競爭,質押者出塊得到coin後不需要急著賣出,更容易哄抬價格,其實會變相激勵場內老人剝削新入場者,不給後來人更多機會;整個系統會趨向於更封閉,逐漸演變成一個有限游戲,長期運行下去只會越來越中心化;系統中財富越來越集中,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從而更不可能實現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
由於PoW系統中是以提供工作量的方式產出區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工作量都會被累積起來並使鏈不斷向前延伸,這也是為什麼叫區塊鏈;這些累積的工作量也給攻擊者造成了巨大障礙,如果想要反轉整條鏈,不僅需要非常高的算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也為應對攻擊提供了足夠長的時間緩沖。
而PoS系統其實只是維護一個分布式賬本, 並沒有工作量累積的概念,一旦攻擊成功,要反轉整條鏈就是相當容易的,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嚴格來說由PoW算力支撐的BTC不應歸為高科技類,由於它整個系統架構更保守更穩定,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 物化價值(objective costliness) ,更能作為價值之錨,所以數字黃金這個稱號很貼切。而像ETH(目前還是PoW,2.0升級後為PoS)這些更接近科技類創新平台,PoS本質上更像是一種股權系統,其實PoS系統反而是需要中心化,偏向更依靠整個社區的生命力,需要依靠核心團隊的創新與開拓能力往前走;而PoW則需要去中心化,更偏向穩定與提供 物化價值(objective costliness) 。
區塊鏈作為一個價值分配系統, 算力是它的價值之錨,如果沒有算力,就會退化為一個股權系統 。算力在哪,資金就會跟去哪。目前的發展趨勢也是逐漸往多層網路的方向發展,類似TCP/IP的多層協議棧。從作為基礎層(Base Layer)的角度看,更需要的是長期穩定與提供價值支撐,因此PoW系統更合適;而PoS可能更多的是可以作為Layer2以實現 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彌補PoW基礎層的吞吐量不足,並通過錨定在PoW基礎層上來獲取算力安全性與價值支撐。
最後順帶說下最近市場行情,5,6月份以來的瀑布令很多人很恐慌,恐慌指數一度長時間停留在個位數;其實我覺得也沒必要那麼恐慌,要在這個圈子長期活下去,面對這種大波動的心理預期還是要有的。想起之前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經常提到一個詞Grit,沙礫,它是礫石在千萬次打磨後留下來的細小顆粒;Grit代表了勇氣和持之以恆的一種堅持,有種經常被按地上摩擦但依然勇往直前的感覺。這個和塔勒布講的反脆弱性有異曲同工之妙,承載價值的東西就應該具有這種品質,PoW系統肯定是有反脆弱性的。
回望2017年入圈後經歷過的各種事件,其實像這樣的大波動近乎每年都有(除了2019年一年比較順利外);像2017年國內的94事件,2018年一整年的大熊市,2020的312事件,2021的519事件,再到2022今年的5,6月份市場轉熊,每次經歷大波動後,市場都會淘汰掉該淘汰的,出清掉該出清的風險,對整個行業發展也是好事。眼光還是應該放遠一點,至少看5到10年後的變化,科技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波動和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日光之下無新鮮事,每次科技革命過程中總會夾雜著眾多的反對、質疑,還有眾多的投機、騙局;這個過程也總是通過各種暴雷、回歸,清除泡沫後價值重估,夯實了基礎後積蓄能量再次進入躍升到新的發展階段。 價值互聯網的到來是一件無法迴避的事情 ,當理解和看清了這種趨勢後,規避掉各種坑和市場噪音,遠離合約杠桿和各種山寨的誘惑,握住核心資產,時間本身就會帶來回報。
㈣ 幣圈牛市:有人操盤盈利過億,有人失望清空離場 |非凡「疫」年
編者按
在網路世界,我們自嘲是打工人,我們沒有姓名,只有符號。
可在現實世界,我們是騎手、老師、空乘、編劇、金融人、 旅遊 人……
過去的2020年,我們是芸芸眾生之一粟,也是共同呼吸的一體。
當凡庸浮生,遇上不凡「疫」年,我們一同憂慮、迷惘,也一起感動、展望。
牛年春節,中國經營網特別推出「非凡『疫』年」專題。這一段段看似庸常的凡人歷程,折射出風雲變幻的非凡「疫」年,也描摹著生生不息的職人之魂。
如果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那麼,我們每一個凡而不凡的人,都在讓生命更加火熱。
文/荀詩林
過去的2020年,一定會在 歷史 上留下重重一筆。
自1月中旬開始,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蔓延全球。在這個資本流動全球化的時代,無論個體還是機構,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所有人都會擔憂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財富該怎麼辦。
恐慌成為常態。2月3日,鼠年A股開市第一天,滬指跌幅8.73%,盤初兩市超2900隻個股跌停。海外市場也如是,3月,10天里美股經歷4次熔斷,美國國會甚至通過了2.3萬億美元的美國 歷史 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與之相反的卻是,數字貨幣迎來逆風翻盤的一年。從年初的大漲到312慘案,比特幣一度跌至不到4000美元的價格,隨著時間的修復,重新進入上升趨勢,進入DeFi元年。年底,比特幣更是迎來大爆發,到2021年初之時,價格沖上4萬美元,將幣圈推進一步,似乎連老韭菜們都開始高呼牛市已到。
那麼,2020年,幣圈人真的賺錢了嗎?
1998年出生的交易員:操盤盈利過億
「給你介紹一個牛掰的大佬,1998年出生。」一位資深的幣圈從業者對筆者這樣介紹。
他叫晴天(化名),1998年生,今年22歲,讀完高一肄業。對晴天來說,2020年是重整河山、東山再起的一年。揮別幣圈3年後,他重回幣圈,再度出現在加密資產市場的交易平台。
幸運如他,恰好趕上牛市。這一年,晴天在加密資產期貨市場操盤盈利1億多元。「盡管這當中我的資產只有1000多萬元,但對我來說,也算是實現作為一名交易員的價值所在了。」
但如今的他失眠很嚴重,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壓力非常大。「你看,現在我們聊天基本都挑晚上的時間。」才22歲的他,多了謹小慎微的老成。「盡管當時我手裡有了3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資產,但因為有過曾經的失敗,這一年我操作很謹慎。」
晴天回憶起剛進幣圈的悲歡歲月。
2017年,他剛從股市轉身投向加密資產市場,而2016年末,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才開始走進大眾的視線。
2017年也堪稱機密資產市場的第一輪牛市,然而不幸的是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萎靡,再到2020年末的又一輪牛市,晴天剛好走過一個周期。
「2018年初的時候,幣市發生了很多大事,市場也很瘋狂,我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不幸的是,2018年2月的時候,晴天聽信了朋友的話,覺得比特幣會大跌,試圖做空,結果爆倉了。五六天的時間,晴天損失了兩三千萬元人民幣。
做空利潤最高只有100%,而損失卻是沒有上限的。在2018年,晴天不僅僅遭遇了投資失敗,還被自己的「合作夥伴」騙了,對方直接捲款跑路。
「那是我最崩潰的時候,我破產了,甚至想過自殺。」晴天說。
但是晴天沒有放棄,他不斷復盤自己過去的經歷,並開了微博,講述了自己的經驗。「有一天,突然有人願意給我啟動資金,那是我心態的轉折點。」
晴天開始組建自己的收費群,因為幫群里一個大戶給出了一些好的投資建議。「他給了我一個比特幣,再加上自己獲得的其他收入,我有了翻盤的機會,靠著這一個比特幣,後來我翻了幾十倍。」
回望卷土重來的2020年,晴天說:「對我來說,2020年是證明自己的一年,也是魔幻的一年。展望2021年,幣圈我認為還是會有一些機會,畢竟美聯儲依然在全力開動印鈔機。給憧憬幣圈人的忠告是,這個市場充滿了風險和機遇,有時候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坐看起落的新媒體人:大牛市卻沒掙錢
「很多事情不能站在上帝視角從事後再來想,這個世界沒有如果。2018年的時候大家都很彷徨,當時甚至很多人想著,這個行業會不會以後就沒了。同樣,放到2020年的大牛市,也是如此。」小李子(化名)這樣表達了這一年的感想。
按照小李子的描述,他也是在2017年就進入了這個圈子。「炒數字貨幣3年多,我是2017年12月通過進入一家區塊鏈企業負責新媒體板塊,從此接觸到數字貨幣。」
小李子同樣見證了幣圈的火熱,甚至瘋狂。「2017年開始大火,那時候ICO(首次代幣發行)很火熱,說白了就是傳統公司得把公司做到一定規模才能上市,而在幣圈的ICO就是只要有個構想,寫一份白皮書,就能在市場上募資。」
「到2018年大熊市一地雞毛,很多項目最後都是歸零。」
小李子說,在2020年他並沒有掙到什麼錢。「可能也是和我進這個行業來就是熊市有關,從來沒經歷過一次大牛市,思想比較保守。當大趨勢來臨時,我看到漲一點就認為漲不上去了,然後就開始逆勢做空,虧損很嚴重。」
對於2021年數字貨幣的走勢,小李子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是認為牛市不會那麼快結束,因為過去牛市都是比特幣的主力在推動。「他們純粹是為了追求利益,建倉—拉盤—出貨如此循環。」
在談到數字貨幣到底具不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上,小李子說:「我對數字貨幣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信仰,我定位它就是一個投機品。不過我留了一些比特幣,不論漲跌我都不會賣,就當一個收藏品以後留給我的孩子,說不定真的100萬元一個了呢。」
決心離開的待業者:恰好錯過所謂「牛市」
「嗐,沒等到牛市,我就跑咯,如今想,可能要拍斷大腿吧。」
對於小雪(化名)來說,2020年的幣圈宛若一場夢。她今年25歲,原來是在一級市場做投資相關的工作。「後來呢,自己的領導帶自己進了幣圈,就感覺這東西真的很神奇。」
小雪接觸數字貨幣是在2018年,當時進了一家 財經 媒體公司。「你恐怕真的難以想像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這個圈子有多狂熱,所有圈內的人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舉手投足之間都會裝一下X。」
根據小雪的描述,當時她剛入職,公司給員工FT(數字貨幣)的ICO額度,她拿到了4000塊的額度。
她說:「沒想到的是,FT在兩周內漲了100倍,非常之瘋狂。但因為ICO的額度是鎖定的,需要每天挖礦去解鎖,所以當時我並沒有完全賣掉。」
按照小雪的形容,當時的她因為這波兇猛的漲勢已經有點「失去理智」了,後期又投入Fcoin發行的新數字貨幣。「但是新的盤,基本沒人接,哈哈哈哈哈,賠了。」
小雪沒有放棄幣圈致富的想法,在之後又斷斷續續買了以太幣、比特幣。「但是看不到暴富的希望,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比特幣大跌,我就全部清空逃離了。」
「然而,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大跌之後迎來大牛市。也許,沒有信仰,就賺不到幣圈的錢吧。」她說。
在談及對於2021年數字貨幣的看法時,小雪覺得自己可能再也不會回到這個圈子了。「我不相信比特幣了,我也不相信其他的什麼,也許未來的走勢會震盪一些,也許還會漲,不過我都不在乎了,我已經決定投入股市的懷抱了!」
幣圈資深從業者阿鯤(化名)對筆者說,其實,幣圈有故事的人太多了。「每個行業,都會有虧有賺,不能因為一兩次牛市熊市,就去下什麼定論。」
時間從來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停止,幣圈的故事仍在繼續,對阿鯤來說,盡管成敗有時,但浪潮未止,數字貨幣是錢眼裡的機遇,更是 科技 帶給人類的命運,他的眼光不只投向已經到來的2021年。
阿鯤說:「數字貨幣是一個大趨勢,就像秦朝統一貨幣的意義一樣巨大,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全球都在使用同一種數字貨幣(BTC),全球流通,區塊鏈技術也會是人類的未來,因為我堅信 科技 與技術是宇宙的最終奧秘。引用馬斯克的話,人類會走出地球,定居火星,使用狗狗幣(doge)。」
㈤ 區塊鏈風險有哪些(區塊鏈的市場風險)
區塊鏈投資風險及焦慮在這個通貨膨脹,錢不值錢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資產?對常人而言,最好的選擇大概就是投資了。一般來說,投資可以是買股票、買基金、買不動產。
插一句,個人創業或開個體店,也有點投資的意思,但這種投資風險極大、失敗概率90%以上。創業和開店,更多的是投資個人,嘗試個人發展方向,就資產投資而言,九死一生。
投資應該「生活+」,生活才是根本。「生活+投資」是為了讓未來的更有希望,是把現有的資產投資未來,讓未來有一個更好的資產回報預期。然而,因為風險承受、資產投入比例、投資知識等等各方面的認知能力局限,投資常常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情緒跟著市場波動,甚至常常嚴重地影響到生活……
如何破解投資帶來的焦慮感?自從參與區塊鏈投資,在經歷過多次巨大的波動行情,心力煎熬後,以下是個人的粗淺的認知。
1、堅守投資的兩條鐵律
投資,首先應該遵循兩條鐵律。
鐵律一:拿閑錢投資,即便歸零也可以承受。
這一條在平常情況下,看起來似乎不難做到,甚至毫無感覺。那是因為:盲目自信,以及刀還沒有割到肉!
在剛開始投資的時候,你是相當自信的,你是認為自己能夠賺錢的,否則你也不會冒這個風險。但當你對市場預期良好,認為必然會賺大錢的時候,你會很快忘記這條鐵律,進而拋棄,投入更多的資產去投資,甚至借錢投資。
市場總是波動的,甚至常常是很大的波動。在有浮盈的時候,一切都不是問題。一旦出現虧損,當刀真正割到肉時才會感覺疼。由於損失厭惡,心態立馬會出現波動。即便投資的閑錢,都會有失落的情緒,進而影響生活。如果是借錢或者投資資產比例過重(比如70%以上),則更是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的對待,更無法做到歸零也可以接受。
所以,別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更別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否則,一旦虧損,必然會影響到生活。
鐵律二:和時間做朋友,做長期價值投資。
投資向來都是一件長期的事情,1-3年算是短期,5-10年算是中期。你看好一個投資項目,一定要給它時間去「生長」,才會開花結果,最後才能有收獲。
大部分剛踏入投資領域的人,都是急不可耐地想要馬上看到「結果」。這不是投資,是投機,猶如上了賭桌,馬上就可以看到勝負,體驗到狂喜或失落。
參與投資這段時間內,我大概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從一開始都是帶著投機心態的賭徒。這種賭徒心態,把投資當成了押注,就迫切地想有所收益,天天盯盤,打探各種消息,生怕錯過幾個億……
那些在股市中頻繁操作短線的人,其實就是把炒股當做賭博,想從每一個小波段中獲益,結果被專業機構收割。
投資是否成功,應該是眼光(價值判斷)+時間+運氣的組合。投資之前的分析判斷至關重要,是最終收獲的前提;時間是等待價值成長的過程;運氣,是無法預知或無法控制的結果。
如果,對自己投資的項目的價值沒有清晰的認識,且做不到長期;那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一天你的內心都會隨著市場波動而波動,偶爾歡喜、偶爾失落,又或大喜又或大悲,你的情緒幾乎被市場牽動。
2、見好就收,你的承受能力有限
面對虧損,一開始我們遵守鐵律「歸零也可以接受」,這是在心態上提前給自己打的預防針。如果沒有這個預防針,你很能承受不了損失的痛苦而割肉,也就是從投資中提前出局。當然,如果你看清自己投資的產品有問題,可能存在歸零,那麼即便是割肉,也要及時地退出,爭取最少的損失。
還有另一種常見情況,即便是盈利了,也常常讓人焦慮,特別是當市場回落,浮盈減少的時候,更是令人焦慮不安。
浮盈,為什麼還會讓人焦慮?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頂點。
在這個過程中,大概會有這四種情況:第一種是過早地賣出,第二種是恰當地時候賣出,第三種是因為猶豫不決錯過最佳賣出機會,第四種是不為所動、堅決不賣。
可笑的是,至少90%的人都是第三種!在市場上漲的過程中,在喜悅中焦慮,在焦慮中盲目,人性的貪婪,把市場越托越高,最後泡沫破裂,一地雞毛……
從結果上來看,第四種人和第三種人是一樣的結果,都是沒有賣出,錯過最佳出貨時機。但不同點在於第四種人是帶有自願的成分,在「長期價值投資」的信仰中搖擺、焦慮……
這里有必要把投資鐵律二「和時間做朋友,做長期價值投資"拿出來說一說。既然是長期價值投資,那麼面對市場行情好,大牛市的時候是不是不要操作,要做到第四種「不為所動,堅決不賣」?
可以說,很多人在上漲的行情中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信仰,在市場崩盤後,又徹底陷入迷惘、沮喪。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承受這種壓力,實際上面對市場下跌,大部分人都很難承受這種錯過最佳時機的壓力,焦慮到影響生活。
這里主要問題是:因為「長期而長期」,不懂得變通,不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適當調整。
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不為市場波動所動,堅決長期投資是可以理解。但作為普通人,面對超出預期的收益,可以適當地變通。具體的做法是:達到預期收益,分批出貨。在整個上行過程中,出貨量控制在20%。
這種策略,一來可以變現收益,回收投入成本;二來保持大部分資產仍然在參與中;其三,一旦市場突變,保住了部分收益,且有資金可以抄底。
所以,在上漲的行情中,不要死板地遵守「長期投資」。要見好就收,把獲得的利潤部分及時變現,當行情突變時,你的內心也就可以承受這種焦慮且不至於影響生活。
3、場外賺錢能力更重要
投資有很多運氣成分,有時即便你做對了很多,可能運氣也不一定站在你這一邊。如果把財務問題都押注在投資上,則在投資的過程中很難接受「歸零」的結果,也很難做到「長期」。
現實中,最常見的往往是很多人把財富的希望寄託於投資,且期望過大,在區塊鏈投資領域尤其如此。過大的期望,自然讓人陷入一種「迷信」和瘋狂的狀態中,從而也忘記了投資的原則。
即便在一個技術變革,充滿紅利的新市場,也不可能讓大部分人賺錢,反過來甚至往往是90%的人被收割。當然,能夠遵守投資鐵律的人,基本可以避免被收割的命運,在運氣好的情況下不賺錢都難。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其根本還是在於投機與投資的區別。
投資給我另一個較大的感觸是:大部分人不適合投資(包括目前階段的自己),不具備投資的能力(財力和智力),心力不足以應付投資帶來的壓力的焦慮感。
一個合格投資者,應該具備較好的場外賺錢能力,其次在心態上能夠坦然面對投資帶來的盈虧。當你不具備這種能力時,不是不可以投資,則應該投入自己內心真正可以承受歸零的資金,至少這樣你可以過好當前的生活。
別寄託於投資快速實現財富自由,這樣你的心態會失衡。只有具備足夠的場外賺錢能力,在面對投資的盈虧時,才會表現的淡然。盈利是對自己的嘉獎,虧損也可以承受。
4、區塊鏈投資的瘋狂與理性
歷史上出現很多次新興產業的投資泡沫,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互聯網投資……每一次人們都以為找到了財富自由之路,很多人瘋狂地參與其中,最終卻一地雞毛……
這一次區塊鏈投資,更加瘋狂,更加不理性,是不是意味著一次新的巨大泡沫正在形成?有意思的一點是,區塊鏈泡沫已經反復破裂了幾次,但每次又更加強勢的反彈,更大泡沫形成……泡沫並非是沒有價值,並非等同於旁氏騙局,而是指有太多不理性的投資人湧入,短期內高估了資產價值。
區塊鏈的價值在於解決了信用問題,極大地降低了資產之間的轉移成本,甚至為零。雖然目前區塊鏈技術還沒有大量的應用,帶來的實際社會價值也不高,但可以預見未來一定具備極大的社會價值。
就投資而言,無論區塊鏈技術有多大的價值,最後獲益的仍然是極少數人,而絕大部分人是被收割的韭菜!從人性的角度,絕大部分人永遠是追高殺跌,非理性的投資,最終成分被收割者。這區塊鏈價值無關,泡沫的形成,是人性的貪婪。
區塊鏈投資,面臨比傳統投資大得多的變數,常常波動極大,這種情況極大地考驗人的心力。更可怕的是,由於區塊鏈投資目前缺乏監管和規范,大量不合格投資人湧入,更是極大地加重了泡沫的形成。
只有理性的看到其中的巨大風險,堅持做到:遵守投資鐵律、見好就收、保持場外賺錢能力,才能夠避免在這場泡沫中被收割,甚至獲得超高的收益。
認知是一切成功的根本!單軍強的數字簽名:{"sig":"","msghash":""}
區塊鏈面臨哪些風險需要解決的?雖然在資本和人才湧入的推動下,區塊鏈行業迎來快速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安全漏洞頻繁示警的狀況引發了人們對區塊鏈風險的擔憂。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對於隱私暴露、數據泄露、信息篡改、網路詐騙等問題,區塊鏈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期望。但區塊鏈的安全問題依然存在諸多的挑戰。
俞克群表示,目前區塊鏈還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著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協議安全性、使用安全性、系統安全性等諸多的挑戰。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運行部主任嚴寒冰也指出,區塊鏈如果要在全球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必須首先解決其面臨的安全問題。
嚴寒冰指出,區塊鏈安全問題包含多個方面。比如說傳統的安全問題,包括私鑰的保護,包括應用層軟體傳統的漏洞等。另外,新的協議層面也有一些新的協議帶來的漏洞。
去中心化漏洞平台(DVP)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區塊鏈安全問題的嚴峻性。DVP負責人吳家志透露,自7月24日來的一周內,DVP就已經收到白帽子所提供的312個漏洞,涉及175個項目方。其中包括智能合約、知名公鏈,交易所等一系列項目。高危漏洞達122個,占所有漏洞的39.1%,中危漏洞53個,占所有漏洞的17%。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主任助理李斌分析說,當前區塊鏈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三種,無論哪一類在演算法、協議、使用、時限和系統等多個方面都面臨安全挑戰。尤為關鍵的是,目前區塊鏈還面臨的是51%的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例就有能力成功的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部惡意攻擊風險,區塊鏈也面臨其內生風險的威脅。俞克群提醒說,如何圍繞著整個區塊鏈的應用系統的設備、數據、應用、加密、認證以及許可權等等方面構築一個完整的安全應用體系,是各方必須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吳家志也分析說,作為新興產業,區塊鏈產業的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較為缺乏,導致目前的區塊鏈相關軟硬體的安全系數不高,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此外,整個區塊鏈生態環節眾多,相較之下,相關的安全從業人員力量分散,難以形成合力來解決問題。迎接上述挑戰需要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內容來源中新網
區塊鏈範式下的風險控制:降低戰略風險,可預見型風險
馬爾科·揚西蒂(MarcoIansiti)卡里姆·拉哈尼(KarimLakhani),《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7年1月,《區塊鏈真相》一文
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消除在技術、政府管控、組織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障礙,才有可能真正發生區塊鏈革命。若不清楚區塊鏈將如何佔領高地,貿然開始區塊鏈創新就是個錯誤。
系統性風險。說到系統性風險,就不得不提及像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後的信貸緊縮這樣的全球經濟戲劇性衰退。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那是一個無法預測也無法控制的外部事件。全球監管者重塑了金融世界,以避免類似的危機,其戰略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增強了中央對手方(CCP)的角色。CCP是在一項金融交易中插入交易雙方中間的一個實體。在雙方都同意進行交易之後,CCP就成為對任意買方的賣方和任意賣方的買方。在此過程中,CCP通過結網降低交易對手信用和流動性的風險暴露,減少了當一方違約時交易雙方的直接接觸的風險,但這么做的風險仍然集中。CCP的主要角色是:1.管理結算運行任務,降低結算風險;2.通過會員身份批准和實行保證金(最初的和變化的)監控個人的信用風險,提供透明的風險管理;3.處理違約方;4.監督市場上的系統風險。
在以區塊鏈為基礎管理的金融市場中,許多CCP的原則可能會被淘汰。可以設想到的是,CCP的功能1和2將會被智能合約替代。DAOs的設計使交易雙方發生關系,一旦植入在智能合約中的某些條款被觸及,應收款項就能自動從一方轉到另一方。CCP的功能3和4也可以被區塊鏈技術提高,但它不太可能完全實現自動化,因為其對定向性程度和大型場景分析能力要求較高。相關區塊鏈創業公司如DigitalAssetHolding和D-Pactum正在與CCP展開合作,在不改變最近法律法規給予CCP的角色基礎上,朝著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的方向重新設計他們的技術。這可能會發展成為增加金融系統復原力的根本性措施。在分布式賬本上,可以設計出透明、標准化的交易流程,資本和保證金的相互關系可以自動發生,因此降低了中間管理者的風險負擔。通過把各個參與方簽訂智能合約編碼,管理危機事件的規則可以做到盡可能的確定性。
網路風險。這是我們要分析的最後一個外部風險,但並非最不重要。的確,對於網路風險或關鍵基礎設施故障(如控制系統、能源、交通、電信和金融基礎設施)相關風險的不理解或不重視,有可能對國家經濟、多個經濟部門和全球企業造成深遠影響。進行風險評估和設置風險管理系統的責任現在落在了每個企業身上,但它們內部實踐和流程千差萬別,風險管理系統不成熟的小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更易遭受網路攻擊。
區塊鏈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嗎?毫無疑問。數字貨幣的發展延伸了密碼學的安全使用,並且創造了一種商業模式,針對網路攻擊有了新型的復原力。在分布式賬本上的一套完整系統可以提供比公司標准防火牆技術更高級別的網路安全。因為分布式賬本是自動化的,並且由於信息共享的原則和共識協議的魯棒性,賬本歷史是無所不在且無法更改的。因此在該系統中,高科技網路攻擊可以在發生之前被阻止。
然而,在分析外部風險的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的出現第一次創造了一種與國家、跨國政府決策或是任何實體經濟都不相關的流通貨幣。實際而言,數字貨幣價值的波動幅度巨大,但其方向和時間與市場不同,從而保持了與某國貨幣或股票市場非相關性。因此,比特幣被稱為「數字黃金」,和黃金一樣,數字貨幣已被用作避險資產,限制宏觀經濟風險的影響。
總之,在深入挖掘區塊鏈在風險管理方面的驚人效用之前,要明白區塊鏈不是萬能解葯。它應該被看作是構建下一代風險管理基礎設施的眾多技術之一。
區塊鏈面臨的潛在問題有哪些多選題區塊鏈具有數據透明。區塊鏈潛在問題可能會出關於區塊鏈具有數據透明,防篡改等多選題題項。區塊鏈就是一個又一個區塊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們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成鏈條。這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的伺服器中,只要整個系統中有一台伺服器可以工作,整條區塊鏈就是安全的。
區塊鏈ICO/私募是什麼?ICO風險在哪裡?如何百倍收益?ICO:initialcoinoffering,也叫代幣的公開發行銷售,對應於股市的IPO。就像區塊鏈技術本身一樣,ICO是一種區塊鏈全新的融資模式,讓所有人都能成為項目的「股東」,持有代幣就相當於持有股權。代幣銷售完畢,一般就會上交易所開啟交易。ETH是第一個用BTC成功ICO的項目,ICO一般的參與方式是ETH或者BTC,早期BTC融資比較多,但是現在基本都是ETH了,ETH是ICO的硬通貨。
私募:一般不參與公開發售的區塊鏈項目,只有少部分機構或者基金有額度。
糖糖從去年3月就開始參與區塊鏈ICO,那時候被大家戲稱為「雲幣娛樂城」,「聚幣大賭場」天天上新幣,幾乎個個都5-100倍,每天的波動都幾倍幾十倍。9.4國家關於ICO的風險,很多ICO都被清退退幣,各大交易所被迫關閉甚至出海,一些項目方甚至被警告。很多ICO的幣價格都幾乎腰斬再腰斬,到ICO的成本價。
但實事證明,那些被退了幣的很多項目,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的大牛市中都基本10-20倍,很多人無疑拍斷了大腿。總體來講,投項目比炒幣要穩很多,因為市場的波動,炒幣很難拿住,比如94,糖糖的很多朋友都割肉,虧損離場了。
迄今為止,糖糖和我的小夥伴們投過幾十個項目至少,經歷了類似於英雄鏈跑路,Mondo騙子,也有Fcoin百倍幣,總體來說踏過很多很多的坑,也獲得過很多很多的回報。2017年整體回報是大概10倍。從2018年1月以來,投資的項目基本零破發,全部取得了至少3倍以上的好成績。
糖糖覺得區塊鏈ICO的主要風險:
1.團隊跑路:很多團隊都是小作坊,知名度很低,甚至根本不存在,白皮書也是東拼西湊,甚至幾百塊就能淘寶代寫
2.代投跑路:很多黑心代投,看這個幣上交易所翻很多倍了就告訴你沒有投上,破發了就給你代幣。一些代投甚至直接拿著ETH跑路的也有,敗壞了行業風氣。
3.白皮書不能兌現:白皮書裡面的路線圖決定了團隊的未來發展方向,很多項目方根本沒有把項目做好的打算,裡面的路線圖基本都是亂寫。另外直接指明上哪個交易所的基本都是騙子項目,很多交易所和項目方有協定,不到上幣公告出來,不許泄露,不然取消上幣資格。
4.區塊鏈技術:普通人不懂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懂得這個項目有沒有用區塊鏈的必要性,也無法鑒別項目的技術水平,比如GitHub不會看。
如何百倍收益:
糖糖發現一級市場(ICO/私募)和二級市場(炒幣)是相互轉化的。當一級市場破發嚴重,大家就會去二級市場炒幣,當二級市場變得越來越難玩,大家也就會回到一級市場來淘金。去年9月以後基本沒有項目在ICO過,大家都在炒幣,結果牛市來以後,這些極少數ICO的項目大都10-20倍以上。去年12月ICO非常火爆,結果1月上線,很多幣破發,很多人又去二級市場炒幣。
所以,其實熊市是投項目的好時機,等到項目上線,大約是小牛市,基本能取得不小的收益。
但是火爆的項目基本都被大機構給包場了,散戶只能能接觸到的一般的項目,而一般的項目風險稍大。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和機構一起來參與投資。
為此,糖糖和小夥伴們開辟了ICO板塊,為大家鑒別和篩選好的區塊鏈項目讓大家一起來參與投資。我們有專業的區塊鏈技術團隊,分析項目的可行性,也會去實地考察區塊鏈項目,如果有區塊鏈幣圈大佬站台的我們也會向他們求證。讓騙子項目無所遁形。對於優質的火爆區塊鏈項目,我們機構會直接和區塊鏈項目方聯系,拿到最好的比例和最多的額度。
區塊鏈技術現存問題有哪些?1.性能問題
體積問題
區塊鏈對數據備份的要求對存儲空間提出挑戰。區塊鏈要求在一筆交易達成後向全網廣播,系統內每個節點都要進行數據備份。
以比特幣為例,自創世區塊至今的區塊數據已經超過60GB,並且區塊鏈數據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將給比特幣核心客戶端的運行帶來很大挑戰。
處理速度問題
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最高每秒處理6.67筆交易,一次確認時間大約為10分鍾,容易造成大量交易的堵塞延遲,可能會限制小額多次交易和對時間敏感度較高交易的應用。
盡管目前有了一些克服手段,但全面解決交易效率的方法仍然亟待發掘。
耗能過高
第三,挖礦過程中的算力並不產生額外的實際社會價值,還會浪費大量的電子資源,隨著比特幣的日益普及,區塊鏈逐漸成為高耗能的資本密集型行業。
2.中心化問題
節點的不平等
第一,理論上,分布式網路中每個節點應當被平等對待,但是為了挖礦獲得回報,各節點可能會增加算力進行硬體競賽,從而導致節點的不平等,破壞區塊鏈記賬權的隨機性。
產業化、規模化挖礦產生了礦池
理論上如果礦池通過共謀掌握51%以上的算力進行系統供給,就可以實現雙重支付,實際過程中盡管其成本遠超收益,但不能否認合謀供給存在的可能性。
3.隱私安全問題
私鑰容易被竊取
第一,目前區塊鏈採用的是非對稱密鑰機制,盡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私鑰保存在用戶本地,容易被黑客竊取。
區塊鏈數據的透明性容易造成隱私泄露
公有鏈中每個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完整的數據備份,整個系統是公開透明的,比特幣通過隔斷交易地址和持有人真實身份的關聯保護隱私。
當區塊鏈需要承載更多的業務時,節點如何驗證信息執行命令就需要更多的考慮。
4.升級和激勵問題
公有鏈中參與節點的數量龐大
無論是升級還是修復錯誤都無法關閉系統集中進行,可能需要考慮放鬆去中心化的問題。
各個節點之間存在著競爭博弈
要求激勵相容機制的完善,如何使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開展區塊數據驗證及記賬工作,並設計合理的懲罰函數抑制非理性競爭,是區塊鏈面臨的另一挑戰。
㈥ 數字貨幣在中國合法嗎
不合法。
央行提示稱,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無推廣團隊。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
此外,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
(6)btc持有了一年在312擴展閱讀:
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其最初的發行者並不是央行。這類虛擬貨幣主要限於特定的虛擬環境里流通。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
2013年央行聯合五部委曾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將比特幣等非法定數字貨幣定義為虛擬商品,它不是以貨幣和法幣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