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帶你揭開比特幣的神秘面紗
要吹散比特幣周圍的迷霧,我們需要把它分為兩個板塊來分析。 一方面,比特幣是一種代幣 ,這種代幣代表著一種數字概念的所有權,就像是一種虛擬的欠條一樣,它由多個代碼片段構成。 另一方面,比特幣又是一種協議,是一種分散式記賬的網路,記錄著代幣的余額 。這兩部分都同時指向我們所說的比特幣。
這個系統會讓用戶在不通過中心授權的情況下互相進行支付活動,這種中心授權就類似於銀行或者其他支付網關。這個系統完全屬於電子化。比特幣並不是被列印出來的,它不像美元、歐元或者人民幣這種貨幣。比特幣是由世界上的多台電腦使用免費的軟體創建出來的。
比特幣是加密貨幣的第一個案例,它有著傳統貨幣的某些特徵,在密碼學的基礎上進行認證。
一位匿名為中本聰的日本軟體開發人員與2008年首次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它是基於數學證明至上的電子支付系統。這個思路就是製造一種獨立於中心授權之外的交易方式,它獨立於中心授權之外,而且可以以一種安全而又不可更改的方式進行電子轉賬。
但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到底誰是中本聰。
交易雙方使用比特幣交易,就類似於使用約定俗成的美元、歐元或日元進行交易一樣,不過是通過數字形式進行交易的。以下是比特幣最重要的特徵:
一、去中心化
比特幣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沒有任何機構能夠控制比特幣網路。比特幣是由一些代碼人員組建的志願者組織維護的,而且是由世界上的許多計算機編制起來的開放式網路。 比特幣吸引了大批組織和個體,尤其是那些不願意讓銀行或官方機構掌控自己財產的人群。 有了比特幣,整個交易都由分散式和開放式的網路維持著。
二、有限供應
美元、歐元、日元、新元等貨幣的供應是有限的,因為中央銀行可以按照他們的意願發行貨幣,而且還可以貨幣的相對價值。貨幣持有人(尤其是選擇許可權有限的公民)會承擔這些成本。
而比特幣的供應是由基本的演算法緊緊控制的。每小時都由新的比特幣產生,但是量很小,增長量也會呈現下降趨勢,知道總發行量達到2100萬。 理論上來說,如果比特幣的需求持續上升,而供應不變的話,價值是會增長的 – 這也就是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為什麼怎麼吸引人的原因。
三、假名
傳統的電子支付通常具有可識別性(出於認證的目的,以及遵守反洗錢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而 比特幣的用戶理論上是半匿名的。 一旦提交了交易請求,協議就會檢查所有交易記錄,並確認轉賬的人有許可權和足額的比特幣進行交易。系統自身不知道交易者的身份信息的。
實際上,每個比特幣用戶都是由其電子錢包的地址來識別的。而且大多數交易都會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核實他們的客戶身份,之後才被允許進行比特幣交易。這種情況下可以對比特幣的使用進行跟蹤。因為整個網路都是透明的,交易的整個過程對所有人都是可見的。 因此,比特幣對於違法犯罪人員、恐怖分子或者其他參與洗錢的人都不是理想的貨幣。
四、不變性
比特幣交易是不可逆轉的,這跟其他電子類貨幣交易有所區別。 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中間審裁人員說「還錢吧」。如果一筆交易已經在網上有了記錄,一個多小時後就不可能在做更改了。
這或許會讓人有所擔憂,但這也意味著任何通過比特幣網路進行的交易都是非常嚴肅的,不容兒戲。
五、可分性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叫中本聰。我們可以想像到,比特幣會催生更多的微交易,而這些是傳統的電子貨幣辦不到的事。
總之,比特幣速度快,利用成本低。而且比特幣更加註重交易的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