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特幣區 > 卒比特幣

卒比特幣

發布時間:2024-12-20 07:14:17

比特幣:我是未來的時間旅行者,在此我請求你停下來(2013)

(本文為翻譯,我謹代表原作者 Luka_Magnotta )

我從 2025 年發出這則信息。現在世界變得暗淡荒涼,而且你們中的很多人可能會血染雙手。

如果你不相信我,請繼續按照你的方式做,因為我無法證明我來自 2025,但這一切都是真的。

我不想浪費你的時間,我會直接解釋發生了什麼。

平均而言,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的價值已經上漲了十倍。從 2010 年的 0.1 美元,到 2011 年的1美元,到 2012 年的 10 美元,到 2013 年的 100 美元。從現在起,由於價值每兩年增長 10 倍,到 2015 年為 1000 美元 ,2017 年為 1 萬,2019 年為 10 萬,2021 年為 100 萬。從此以後,美元不在代表普世價值,美元已經被淘汰,也沒有任何中央銀行為此發行貨幣。當今世界只有有兩種主要的財富形式。土地和數字貨幣(cryptocurrency)。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 1900 萬比特幣被使用,還有數十萬比特幣被永久性地丟失了,2025 年的地球還維持在 70 億左右的人口。平均而言,這意味著平均每人擁有 0.003 比特幣。然而,由於我的世界財富分配不均,絕大多數人只擁有 0.001 個比特幣。沒錯,此刻在閱讀的你還很有錢。我之前認識個年輕人,他以前在 reddit 上發帖子收到了 0.01 個比特幣打賞,他當時不知道,兩年前(2023年)他登錄 Reddit 才發現這筆意外之財。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悄悄地離開了原住地,去了一座 城堡

你可能想問「 城堡 」什麼鬼?

比特幣價值 1000 美元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各種服務,能夠保障「比特幣富豪」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最開始是昂貴堅固的保險箱服務,然後出現了保鏢服務,而今天,早期投資者以及那些在「過渡時期」倖存下來的富人生活在被稱為「 城堡 」的獨立城市,城堡內大多數工作是自動化的。大多數這樣的城堡除了保護富人,還要保護比特幣礦機。你現在可能聽過 ASICminer(一家比特幣礦機公司)公司,對 2025 年的人而言,這家公司統治城堡的一切。

在我的世界中(即將成為你的世界),大多數政府已經不存在了,因為比特幣交易是匿名進行的,因此大多數政府可以不對其公民進行征稅。 比特幣的成功絕大部分歸功於比特幣可以有效藏匿資產 。如果有人想要把錢通過比特幣轉移,沒人能阻止。

政府試圖通過購買比特幣來保持社會的穩定。政府當然也是這樣做的,但是我們這一代的有太多貪婪的政府雇員,他們把比特幣轉到他們自己的私人賬戶上,並逃到無政府狀態的地方。

比特幣持有量最大的四家機構據如下:

2025 的經濟增長大約是每年 -2%。為什麼是這樣?如果你擁有超過 0.01 比特幣,你可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等它升值。沒有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動力投資。就像中世紀金本位時期經濟沒有顯著增長一樣,我們的社會也沒有經濟增長,因為人們知道他們的 0.01 比特幣足以維持他們的一生。事實上,還有新的比特幣被釋放,新幣釋放維持了世界的穩定,但是人們擔心在下半個世紀將出現的升值困難,從而引發動盪。

Winklevoss 雙胞胎發生了什麼事?

Winklevoss 兄弟是最先出現受害者。在看到比特幣對社會結構造成了巨大破壞之後,恐怖主義運動出現了。組織試圖去追捕和謀殺那些懷有巨量比特幣,或者挖礦資源的大佬(Winkelevoss 兄弟受害),以破壞比特幣的平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恐怖主義運動使用比特幣匿名資助他們的行動。

大多數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不相信任何人,不再和家人說話,他們失去了朋友,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身份。反抗組織曾經偽裝成政府、社會知名人士、比特幣富豪,來收購比特幣,藉此誘殺或者劫持比特幣富人。在一系列暴力運動之後,有些比特幣富人選擇自殺。

為什麼我們不放棄比特幣,並轉移到另一個貨幣體系?

那麼,我們當然試過了。我們試圖嘗試一個能通貨膨脹的加密貨幣,但是沒有一個智商在 70 以上的人,願意身先士卒,畢竟沒人明知貨幣會不斷貶值,卻亦然加入的。

比特幣對社會產生了動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比特幣代表著人性的貪婪。

在非洲,調查顯示,有 72.41% 的人認為比特幣是由魔鬼自己發明的。這是有原因的。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我們通常被稱其為「悲劇」。非洲聯盟有雄心勃勃的計劃來幫助其公民入手持有比特幣。政府給自己的公民免費手機,綁定到他們的政府身份證,政府試圖將比特幣納入他們的經濟體系。一切順利,直到「悲劇」即將到來。據傳說俄羅斯的犯罪組織利用非洲政府發布的手機中的硬體故障,在 48 小時內盜竊了整個非洲大陸 60% 的比特幣,隨之而來的是整個非洲大陸的經濟崩潰和戰亂。

你可能想要知道,組織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很明顯,局勢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可以肯定的是不會發生核戰。我現在是組織的一員,我所在的部門負責對互聯網基礎設施發起協同破壞。我們現在擁有 20 艘核潛艇,將會用它們切斷海底電纜。在之後,我們將會在所有人口密集區發起電磁脈沖(EMP)攻擊。組織認為,由此產生的混亂將使世界人民起來反抗,盡可能摧毀更多的電腦,直到比特幣失去價值。

當然,這些事情可能導致數十億的死亡。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代價。

這也是我們聯系你的原因。

在你的世界,你的時間線,可能不會如此走下去,你不一定和我們有相同的命運。

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做,但是你必須要找到一種方法,在它真正成行之前就摧毀它,避免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㈡ 比特幣和鬱金香泡沫有什麼區別

比特幣 :一種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算力消耗)的加密虛擬幣。總量2100萬,不可增加,不受任何中心化組織(個人、公司或者國家)的控制。在不泄露秘鑰的情況下,安全性極高(在現有人類技術下,不可能破解,遠高於銀行安全性)。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以及存儲行為(也就是除非所有節點遭到破壞或者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進行攻擊,否則比特幣是絕對安全的)。 比特幣特點 :去中心化(有全體持幣人共同維護,不會受到任何中心化組織的控制),稀有性(總量2100萬,不可再生,不可超發),安全性(現有人類技術下不可破解),長期存儲性(可以不需任何成本地永久存儲,不會損耗,只需保管好秘鑰)。

比特幣產生的原因 :比特幣誕生的來源是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央行超發貨幣,導致全球通貨膨脹。有些自由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認為,超發貨幣是中心化組織(政府或國家)對個人財富的掠奪。舉個例子簡單說明,世界財富現有10萬億美元,由全世界人民擁有。美國增加發行10萬億美元的鈔票,世界上的鈔票數量變成了20萬億美元。全世界鈔票=全世界人民10萬億美元+美國政府10萬億美元。世界財富,由全世界人民所有->變成了全世界人民和美國政府各擁有一半。而此過程,美國政府並沒有付出什麼勞動(印鈔票忽略不計),就把全世界財富的一半從全世界人民手中轉移到自己手中。最後美國政府發行的鈔票通過貪污腐敗,內幕操作的方式轉移到了權力擁有者手中。這是一種赤裸裸掠奪。同理,其他非全球性貨幣國家發行貨幣是對本國人民的掠奪,全球性貨幣國家(美元,歐元,英鎊等全球流通性貨幣)發行貨幣是對全世界人民的掠奪。這種掠奪本身是極其不公平的。所以中本聰提出了一種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概念(比特幣),以取代央行貨幣,作為一種 數字化的黃金 ,用以充當全球性貨幣。

比特幣和黃金的相似性:稀有性、易存儲性、永久保存性、價值公認性(即價值不會因為某一部分人的放棄而完全消失,發文時比特幣擁有地址數超過3600萬,意味著價值得到了相當一部人的認可,即使其中一部分人放棄比特幣,仍然有超過千萬的人認可比特幣)

鬱金香泡沫 :又稱鬱金香效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 歷史 事件。被稱為人類 歷史 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 時尚 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名稱所喻示的一樣脆弱,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這個時候,鬱金香泡沫就該破滅了。在某個時刻,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鬱金香——或者更有勇氣些,賣空鬱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很快,賣出的狂熱將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於是,價格崩潰了,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盪產。(來自網路)

兩者區別 :鬱金香會隨著熱度的下降而崩潰,因為其不具有易存儲性和長期存儲性,參考2020年原油期貨跌到負價格(因為不易存儲,導致要支付大量的存儲費)。但比特幣不同,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就是目標作為數字黃金而誕生的,天生具有易存儲、永久存儲、稀有性,所以比特幣不會崩潰。但是比特幣的價格完全可能隨著行情的變化,發生巨幅震盪,這個是完全可能的。參考 歷史 價格,比特幣已經發生過至少三次暴漲暴跌的巨幅震盪,而 歷史 上黃金也發生過至少兩次巨幅震盪,但從來沒有黃金崩潰的說法。所以從長久時間上看,比特幣可能會暴漲暴跌,但絕對不會崩潰,而是會像黃金那樣逐漸地擔負起數字黃金的 歷史 使命。

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

美國:允許在證券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美國聯邦法院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不認為比特幣是貨幣,但承認比特幣的商品屬性和財產屬性,個人可以自由交易比特幣,不鼓勵,不反對,風險自負。對個人和組織擁有的比特幣,視為其財產,予以保護和支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四大行」:不會阻止客戶進行比特幣交易。

日本:日本政府在2017年4月1日取消了比特幣交易的消費稅,正式承認了比特幣為合法支付方式。

德國:2013年8月德國金融部(Ministry of Finance)正式認可比特幣成為一種貨幣單位」(currency unit)和私有資產」。2018年3月,德國財政部表示,如果比特幣用戶將這一加密貨幣用作支付方式,那麼他們不會對其進行征稅。即承認比特幣的貨幣性。

新加坡:採取完全開放態度

99個國家(佔全球40%)對比特幣是持正面態度(合法或中立);

7個國家(佔全球3%)對比特幣是限制的態度是限制,包括中國;

10個國家(佔全球4%)對比特幣是限制的態度是非法;

130個國家(佔全球53%)未對比特幣表態。

由此可見,認可比特幣的個人(持幣地址數超過3600萬)和主權國家越來越多,最終比特幣會具有全球貨幣he數字黃金的地位,這也是比特幣的創始原因和目標。

以上回答屬於個人見解,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風險自負。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區塊鏈聯邦學習是什麼

為什麼說區塊鏈融合隱私計算是必然趨勢?

從更大的版圖視角來看,要構建全面的隱私保護和治理體系,不僅需要融合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隱私計算等多種技術,還需要結合法律法規、監管治理等諸多策略。

在數字化社會中,大家對於數據生產要素有著更為強烈的需求,無論是用戶服務、業務營銷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數據,尤其是在分布式協作的業務模式中,各方都希望數據能順暢地流通,並合理地體現數據價值。但與之相悖的是,數據孤島仍然存在,數據的粗放式使用仍待解決。

與此同時,合法合規成為大勢所趨。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與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一一出台,都對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意味著,要確保數據的安全,也要尊重個人的隱私權益;在數據全生命周期上,要求實現全面規范,達成合規地流通。

以用戶為中心,在安全隱私前提下交換數據,並提供優質合規的服務,是數字化社會建設的趨勢,需要在技術、業務模式、治理體繫上做出更多的創新。在分布式系統里引入隱私計算、發展合規的數據交易所等舉措,都體現出這種創新精神。

在隱私計算領域,區塊鏈、聯邦學習和安全多方計算已然成為三大關鍵核心技術,而且這三大技術之間互有側重,也有許多重合和聯系。

其中,從區塊鏈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區塊鏈上的數據需要採用隱私演算法來保護;另一方面,區塊鏈也可以成為隱私計算協作里的底座和樞紐:採用區塊鏈技術去記錄、追溯多方協作中的數據集、演算法模型、計算過程,並對最終結果進行評估和共識,持續優化協作效率。

此前幾年,我們在區塊鏈領域里探索應用落地時,常常是用區塊鏈為業務場景構建「分布式賬本」。合規的應用都會對用戶和商戶進行KYC(KnowYourClient),其中也存在不少待通過隱私計算等創新解法來解答的問題。

例如,身份信息是否可以向全聯盟鏈公布?在交易時,交易里的金額、相關方是否明文公開?每個人擁有的資產,是否可以被隨意查詢?人們的業務行為,是否會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被濫用?

例如,在消費場景的積分卡券業務中,商家和商家之間通常不希望過多地暴露自己的經營狀況,比如有多少用戶開卡、充值,以及每天的流水等;個人用戶也不希望自己的消費行為被公開審視。

於是,在隱私問題尚未能徹底解決之前,我們通常採用的辦法是,引入核心權威機構參與共識和維護全賬本,而其他參與者則分層分片,以不同許可權的角色參與。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影響了用戶體驗,同時,給區塊鏈應用的規模化和普及化帶來了挑戰。

目前,區塊鏈也普遍用於政務領域,比如在智慧城市管理以及各種民生應用中,為大家提供「一網通辦」的良好體驗,這就需要多領域、多地域、多部門的通力協作。我們可以看到,政務應用覆蓋面廣,角色眾多,數據存在多級別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區塊鏈可以作為分布式協作的底座,通過數據目錄、數據湖等方式,構建數據流轉的樞紐,同時引入隱私計算和全面的治理規則,界定數據的邊界,使數據在「不出庫」的同時,依舊可以實現身份認證、隱匿查詢、模型構建等能力。

從更大的版圖視角來看,要構建全面的隱私保護和治理體系,不僅需要融合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隱私計算等多種技術,還需要結合法律法規、監管治理等諸多策略。

區塊鏈隱私保護的場景豐富、角色眾多,流程多樣、數據立體,我們可以用「雙循環」機製做進一步分析。

首先,我們從用戶端出發,尊重用戶對數據的知情權和控制權,把重要的數據交給用戶管理。

比如,驗證身份的「四要素」中,用戶的身份憑據和聯系方式通常來自政府和運營商這些權威機構,當用戶和某一個業務場景產生聯系時,他們並不需要提供全部的明文信息,只需要選擇性披露一些可驗證的憑據,用以代替明文。

基於分布式驗證機制即可實現多場景的驗身,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此時業務提供方即使未獲得更多明文數據,但也不能拒絕服務。這就從根源上降低乃至杜絕了用戶關鍵隱私的泄露風險。

其次,在業務方,依舊可以採用諸如聯邦學習、安全多方計算等技術,對用戶已經授權的、合規採集的業務數據進行處理。

在用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B端實現與合作夥伴之間的協同計算,數據不出庫,隱私不泄露,但實現諸如風控、營銷、廣告等對業務運營有重要價值的事務。最終實現業務效果的提升,在給業務方帶來效益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或者權益上的回報。其整個價值體系是閉環的,合規的,可持續的。

例如物聯網和區塊鏈,在採集端,就需要給設備分配身份和標識,同時演算法上要做到去標識,防泄露;在用戶端,不但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還要做到防止不必要的畫像,在做到可驗證用戶身份和資質的同時,又不能無端地追蹤用戶行為軌跡;最終,在提供優質服務、安全存儲用戶數據的時候,又要尊重用戶的意願,包括注銷退出的要求。

如此的「雙循環體系」,可能不止是在技術上要求設備、APP、後台服務進行迭代的重構,同時其商業模式、運營治理觀念等層面可能也會產生許多革新。整個鏈條會非常的長,需要做的工作也非常多,覆蓋晶元、硬體、網路、軟體、雲平台等廣袤的產業鏈。

目前來看,並沒有哪一個「包打天下」的單一技術,可以滿足「全鏈路」、「雙循環」的要求。那麼我們不妨把場景拆細一點,列舉得全面一些,組合一些技術和方案,先解決某個場景里的痛點問題。

事實上,我們在和眾多產業應用開發者交流時,他們更期望聚焦於具體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得到有針對性、可著手實施的解決方案,比如轉賬時隱匿金額、排名時不透露分數、投票時不泄露身份、KYC流程時不泄露視頻等等。

特定場景下的問題常常可以基於隱私計算的某一個演算法或一些演算法的組合,針對性的去應對。我們可以日拱一卒,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場景化問題,對之前可能有紕漏的事情亡羊補牢,對可預見的剛性需求引入新技術新思路,創新性地去實現。這樣就逐步把數據安全的籬笆一點點紮起來,最終築就數據安全的長城。

分布式協作中,許多場景是跨機構的、跨網路的,無論是區塊鏈還是隱私計算,都會遇到要和其他合作方、其他平台互通的要求。我們看到信通院的相關工作組正在討論多項互聯互通規范,核心框架是要做到「節點互通」、「資源互通」、「演算法互通」。

節點互通要求網路和協議等基礎要素能互通。資源互通強調的是對資源的發布存儲、定址使用、治理審計(含刪除數據、下線服務等),在這個層面上,大家都實現相對一致的視圖,提供通用的介面。演算法的互通則是非常細致和場景化的,每一種演算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密碼學基礎、運算規則、協作流程都會不一樣,反過來對資源的管理資質和節點網路的拓撲,都會提出更多的要求。

在互通基礎上還有「自洽性」、「安全性」、「正確性」等要求,而且隨著領域的發展,不斷增加更多功能的「擴展性」也非常重要。之前,可能大家是在埋頭苦幹,積累技術和經驗,以後在落地時,則需要更注重介面和規范,開放心態,大家一起溝通共建,通過開源開放的方式尋求共識和共贏。

總結一下,關於隱私計算發展的幾個思考:

第三,實現標准化和普及化,以推動新技術和新理念的規模化落地。比如相關的行業標准、評測體系,這對幫助從業者理清發展道路、達成行業要求大有裨益。

區塊鏈發展這么多年,除了技術本身,其實最難的是「怎麼解釋清楚啥是區塊鏈」。希望在科普推廣方面,方興未艾的隱私計算能有更多的新思路,實現更好的效果。

回顧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的熱潮,我們看到產業和社會在呼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行業也已經有了不少可用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一定的認可。展望可見的未來,我們將更加開放、務實,聚焦用戶和場景,探索規范的、規模化的、可持續的應用之路。

同盾的知識聯邦和其他廠提的聯邦學習有哪些顯著不同?

同盾的知識聯邦是一個統一的安全多方應用框架,它支持安全多方查詢、安全多方計算、安全多方學習、安全多方推理等多種聯邦應用。知識聯邦在借鑒一些相關技術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獨創性,尤其是在認知層和知識層聯邦都是自主創新的。知識聯邦與其它技術領域,如聯邦學習、區塊鏈、隱私計算、安全多方計算等,都有著緊密的關系。

五大賽道、八位專家,銀行局中人眼裡的AI江湖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2020於全體銀行而言,是一場無預告的終極考驗,一輪最直觀的金融科技對決。疫情讓網點流量驟降到接近於0,全方位挑戰銀行線上服務水平,檢驗那些連年增加的科技投入,有多少真正變作數字化、智能化的一點一滴。

踏進2021,銀行們迎來周密復盤、整裝待發的最好時間節點。

在過去這一年,銀行更努力地擺脫大象轉身的刻板印象,告別以往被各路創新推著走的窘況,試圖在金融科技和數字新基建的浪潮里承擔更主動、開放的角色,以輕快敏捷的步伐持續向前。

沒有一家銀行不想擁抱AI,沒有人願意錯過數智化轉型的未來。在梳理數十家銀行AI全布局,以及「銀行業AI生態雲峰會」多位嘉賓的分享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銀行業AI的那些挑戰和困境,那些艱險之處同樣是機遇所在。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銀行業AI,首先被AI本身正面臨的數據困境,和日漸收緊的數據監管尺度攔住。

在技術維度不斷向前奮進的同時,銀行必然要思考的一個議題是:業務創新與隱私保護如何兼顧?

雷鋒網AI金融評論主辦的《聯邦學習系列公開課》曾對這一問題展開過系統深入的探討。第一節課上,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就直接點明:「人工智慧的力量來自於大數據,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碰到更多的都是小數據。」

平安科技副總工程師王健宗也在課上指出,「傳統的AI技術必須從海量的數據中學習或者挖掘一些相關的特徵,利用數學理論,去擬合一個數學模型,找到輸入和輸出的對應關系,比如深度學習中訓練網路的權重和偏置,模型效果與數據量級、質量、以及數據的真實性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銀行信貸風控:現在大部分AI應用都由數據驅動,信貸風控更需要大量數據訓練,但大額貸款風控的案例又非常少。「要是來做深度學習模型,只用少量這種大額貸款的樣本遠遠不夠。」楊強解釋。

小數據需要「聚沙成塔」,同時又面臨侵犯隱私的可能。為此,網路安全與數據合規領域的立法進入了快車道,濫用數據和爬蟲也受到過嚴厲整治。

雖然目前《數據安全法》還只是處於草案的狀態,但是草案明確提出要關注數據本身的使用,需要在保護公民組織、相關權益的前提下,促進數據為關鍵要素的經濟發展。

數據被稱作是新時代的油田,但銀行該怎樣通過AI摸索出更高效、更合規的開采工具?

在「銀行業AI生態雲峰會」第一場演講中,微眾銀行區塊鏈安全科學家嚴強博士就對銀行必備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思維,進行了深入討論。他指出: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銀行業AI發展必須要尊重「數據孤島」作為數據產業的原生態,隱私保護技術則是打破數據價值融合「零和博弈」的關鍵,需要打通隱私數據協同生產的「雙循環」。

而區塊鏈是承載數據信任和價值的最佳技術,對於隱私計算和AI應用中常見的數據品質等難題,都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互補或提升效果。

聯邦學習、TEE可信計算、安全多方計算等多個AI技術路線也正嘗試落地於銀行的核心業務場景。

AI金融評論了解到,除了微眾銀行,江蘇銀行2020年也已開展聯邦學習方向的探索,他們與騰訊安全團隊合作,基於聯邦學習技術對智能化信用卡經營進行聯合開發和方案部署,在聯邦學習技術支持下進行金融風控模型訓練。

銀行資料庫

以「數據」為線,銀行前中後台的升級軌跡清晰可見。

如果說前些年的銀行科技,討論度更集中在前台智能化應用,那麼如今中後台建設開始更多地來到聚光燈下,討論它們為銀行數字化轉型呈現的價值和意義。

這當中的一個重要模塊,就是銀行資料庫的改造升級。

我們曾經報道,Oracle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銀行資料庫市場,一直具有壓倒性優勢,也是許多銀行的采購首選。

由於長期使用Oracle,不少銀行形成較嚴重的路徑依賴。平安銀行分布式資料庫技術負責人李中原也曾向AI金融評論表示,系統遷移和重新建設需要大量成本,從單機變為多機群體,故障發生的故障發生的概率和維護成本都會加大,對整體系統運維將是巨大挑戰。(詳見《銀行業「求變」之日,國產資料庫「破局」之時》)

但隨著銀行業務創新需求愈發復雜,傳統資料庫在技術邊界、成本、可控性方面越來越不相匹配;采購資料庫的來源單一也讓銀行陷入非常被動的處境。

而雲計算的出現,讓Oracle在資料庫市場接近壟斷的地位有所動搖,各大互聯網雲廠商殺入戰場。

騰訊雲副總裁李綱就表示,雲化資料庫勝在成本低、易擴容兩大特點,任意一台X86的PC伺服器就可以運行,理論上也有著無限的橫向擴展能力,這都是Oracle等傳統資料庫難以企及的優點。

中國數千家銀行由此獲得更多選擇餘地,開始從集中式資料庫遷移到分布式資料庫,一場事關「大機下移」的漫長征途就此展開。

這場變革已有先行者,例如張家港行在2019年就將其核心業務系統放在了騰訊雲TDSQL資料庫上,傳統銀行首次為核心系統選用國產分布式資料庫;2020年,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核心系統也完成切換投產,新核心系統同樣採用了國產資料庫。

在「銀行業AI生態雲峰會」上,騰訊雲資料庫TDSQL首席架構師張文就深入分享了張家港行和平安銀行這兩個典型的資料庫遷移轉型案例。

以平安銀行為例,其體量之大,意味著應用改造更具挑戰性。張文解釋道,為了配合此次改造,應用引入了微服務架構對應用進行了拆分和解耦。對賬號的分布進行了單元化劃分,以DSU為一個邏輯單元,單個DSU包含200萬個客戶信息,單個DSU同時處理聯機和賬務兩種業務。

但國產分布式資料庫也同樣還在成長當中,張文也指出了目前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面臨一系列挑戰點,除了有可伸縮、可擴展的能力,更要解決高可用性、數據強一致性,同時探索更具性價比的性能成本,以及為金融機構打造更易上手的、更產品化的成熟解決方案。

中台建設

「中台建設」這個熱門關鍵詞,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屬。銀行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中台。

銀行這樣的大型機構,架構極其復雜,還有跨部門多團隊的協作,海量數據日積月累之下如同年久失修的危樓,更需要及時、持續的治理。

在看來,銀行擁有大量的數據、技術和人才,資源卻往往「各行其是」,部門之間沒有配合意識、獨立造煙囪;技術流於表面,無法鏈接、深入,這造成了銀行資源的大量浪費。

中台的體系化建設和順利運轉,才能將這龐大體系中的「死結」一一梳開。

建設銀行監事長王永慶就曾指出:中台建設是商業銀行數字化經營轉型的關鍵環節,認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必然歸宿是生態化、場景化。

盡管商業銀行在多年經營過程中沉澱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內部生態系統,但目前仍是封閉的、高冷的,還無法滿足數字經濟對開放式生態化經營可交互、高黏性、有體感、無邊界的要求。

因此,建行也已在數據中台先行一步,其落地上概括為5U(U是統一的意思),包括統一的模型管理、統一的數據服務、統一的數據視圖,統一的數據規范以及統一的數據管理。

為求輕松支撐億級用戶,實現高時效、高並發場景化經營,招商銀行近兩年也在中台和技術生態體系的建設上持續發力。去年年底發布的招商銀行App9.0,迭代需求點超過1800項,「10+N」數字化中台建設就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如何構建金融機構需要的數據中台?

在「銀行業AI生態雲峰會」上,360數科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就用「三通三快」概括了數據中台的標准:

金融機構面對著海量用戶、復雜業務,一個優秀的數據中台,必須是達到多業務打通,內外數據互通和用戶關系連通,同時還要做到數據的實時處理快、使用快、需求響應快。

他進一步強調,數據與AI融合得非常緊密,如果數據中台和AI中台各自建設,兩者之間將不可避免地存在割裂的現象。

基於此,360數科也推出了自己的數據AI融合中台,將最上層數據平台,到中間數據服務支撐的平台服務,再到整個數據資產的管理,到最下面整個數據技術架構的設計都進行調整,並且將自身沉澱的AI能力嵌入其中。

張家興也在雲峰會的演講上透露,360數科研發了一項聯邦學習技術——分割式神經網路,通過神經網路在高維空間,Embedding不可逆的特性,使得不同參與的數據合作方只需要傳遞Embedding向量,見不到原始數據,但最終可以使模型產生目標效果。

銀行信貸智能風控

而在過去一年裡,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仍然是最引人關注的方向之一。

關注度一方面來自於,受疫情影響而劇增的貸款逾期和壞賬風險,如何藉助技術手段「端穩這碗水」,把握好信貸支持尺度,成為銀行、消金公司和風控技術服務商們的開年大考。(詳見《信貸戰「疫」:一場給風控的開年大考》)

而另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起,針對金融科技或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紅線」逐漸清晰。例如《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就明確提出了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要求,和對合作機構的管理規范。

盡管結合AI、大數據的智能風控在銀行科技應用中不再新鮮,但這並不意味著智能風控已經足夠成熟——數據資源壁壘、自有數據累積、數據特徵提煉、演算法模型提升,被認為是大數據風控目前所面臨四大困境。

某商業銀行負責人就曾表示,在模型建設和模型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數據質量問題,包括外部數據的造假(黑產欺詐)和內部數據的濫用等,在模型迭代方面,很多銀行只追求迭代的速度和頻次,而忽略了最終效果。

前網路金融CRO、融慧金科CEO王勁進一步指出,數據規范和治理體系不健全,數據質量差且缺失率高,技術能力不足,復合型科技人才匱乏等因素都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做好模型的重要原因。

王勁曾在有著「風控黃埔軍校」之稱的美國運通工作17年,負責過全球各國各類產品相關的700餘個模型提供政策制度和獨立監控。在雲峰會上,他也結合自身二十餘年風控經驗,剖析了金融風險管理中的那些理念誤區。

「很多人並不是特別理解,風險管理永遠是一個尋找平衡點的科學。」王勁認為,風險管理平衡有著這樣的核心三問:

他也解析了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做好風險管理平衡的核心要素,談到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對數據的把控,「金融公司成立之初就要思考數據的生命周期。首先要從對業務產品和客戶的選擇當中,決定需要什麼樣的數據。」

數據戰略是一個相對長期的落地過程,機構首先要立下數據選擇的原則和條件:要考慮的不只是數據的合規性、穩定性和覆蓋率,更要考慮數據的新鮮度、時效性和時間跨度。

從模型建設的角度出發,王勁指出,一個卓越的風控模型應當具備辨別力、精準度、穩定性、復雜度和可解釋性五大要素,「原材料」數據、模型架構和演算法的選擇,衍生變數的出現,對模型的監控和迭代,以及對y的定義和樣本的篩選,無一不影響模型的「鍛造」。

在他看來,銀行等金融機構如果能在身份識別和控制、數據安全管理、風險模型管理,和自動化監控體系方面,做到高效完善,將會是非常理想的一種狀態。

RPA與內部流程優化

還有一個關鍵詞,在各家銀行年報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那就是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此前AI金融評論也曾舉辦《RPA+AI系列公開課》,邀請到五位頭部RPA廠商高管分享RPA與金融碰撞出的火花。

RPA的定義,很容易聯想到2012年左右的「流程銀行」轉型潮。當時的流程銀行,意為通過重新構造銀行的業務流程、組織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改造傳統的銀行模式,形成以流程為核心的全新銀行經營管理體系。

如今銀行的轉型之戰,全方位升級為「數字化轉型」,內部流程的優化改造在AI和機器人技術的加持下持續推進,RPA也迅速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不可缺席的一把「武器」。

達觀數據聯合創始人紀傳俊在「銀行業AI生態雲峰會」上指出,RPA+AI為銀行帶來的價值,最明顯的就是減少人工作業、降低人工失誤,提升業務流程效率,同時也提高風險的預警和監控能力。

AI金融評論注意到,已有多家國有大行將RPA投產到實際業務中。

以工商銀行為例,RPA在工行的應用覆蓋了前台操作、中台流轉和後台支撐等多個業務場景,在同業率先投產企業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平台並推廣應用,全行累計46家總分行機構運用RPA落地實施120個場景。

建設銀行同樣也引入了RPA,建立國內首個企業級RPA管理運營平台,敏捷研發業務應用場景100個,實現人工環節自動化、風險環節機控化。

農業銀行方面則透露,農行目前還處於技術平台建設階段,之後將以信用卡業務、財務業務等為試點落地RPA需求。其實施策略,是建設全行統一的RPA技術平台,面向總分行各部門輸出RPA服務。

中國銀行在2017年底,旗下公司中銀國際就已有RPA的概念驗證,團隊成功投產20個機器人,分別在不同崗位執行超過30個涉及不同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處理工作,也與RPA廠商達觀數據展開了合作。

紀傳俊也在雲峰會上分享了目前AI+RPA在銀行各大典型場景的落地:

例如智慧信貸,面向的是整個銀行最核心的流程——信貸流程,分為貸前、貸中、貸後三大階段。其中涉及數據查詢、數據處理、財務報表、銀行流水等專業環節,需要完成基礎信息的錄入、盡調報告的審核,而這些環節中的大量重復勞動,可以基於AI、OCR、NLP等技術自動化完成。

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1、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2、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3)卒比特幣擴展閱讀:

1、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在隨後的幾年中,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

2、到2014年,「區塊鏈2.0」成為一個關於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術語。對這個第二代可編程區塊鏈,經濟學家們認為它的成就是「它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允許用戶寫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因此,當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夠從完成的貨運訂單或者共享證書的分紅中獲得收益」。

3、在2016年,俄羅斯聯邦中央證券所(NSD)宣布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試點項目。許多在音樂產業中具有監管權的機構開始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測試模型,用來徵收版稅和世界范圍內的版權管理。

4、區塊鏈的時間戳服務和存在證明,第一個區塊鏈產生的時間和當時正發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來。

5、比特幣公司BTCC於2015年推出了一項服務「千年之鏈」即區塊鏈刻字服務,就是採用的以上原理。用戶可以將通過這項服務將文字刻在區塊鏈上,永久保存。

㈣ 區塊鏈被淘汰的人有哪些

雲象黃步添年齡

雲象黃步添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著名作家,他出生於1956年,目前已經63歲。他畢業於江蘇師范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他的作品涉及小說、散文、詩歌等多個領域,深受讀者喜愛。他的作品曾獲得多項文學獎,包括江蘇省文學獎、第三屆中國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等。他的作品有《河邊的柳樹》、《秋天的夢》、《夢里的花》、《清晨的祈禱》等。雲象黃步添先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他也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學功底的作家。

虛擬貨幣圈幾位大神天才,V神、BM、孫宇晨,哪個更勝一籌呢?

說到虛擬貨幣圈的大神,首推的當屬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了。

但這位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自從2008年10月31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後,便消失於人們的視野當中了,江湖上也只留下他的傳說。

中本聰是如何做到在人肉搜索那麼強大的互聯網上隱藏自己的身份的?

有人說中本聰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幕後組織,也有人說中本聰已經死了,還有一些人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中本聰,但卻得不到人們的認可。這個虛擬貨幣圈「創世紀」的人物可能只存在於人們的傳說中了。

以太坊創始人V神。

1994年,一個小男孩出生於俄羅斯,父母給他起名VitalikButerin。受程序員父親的影響和熏陶,V神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

2011年,V神從他父親那裡了解到比特幣。在論壇上認識一些人之後,他被邀請為一個比特幣博客寫文章,當時,他寫一篇文章可以得到5個比特幣(價值3.5美元)。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只有很少的人關注比特幣,這個博客網站很快關停了。

2013年,V神周遊全球,他曾有一段時間待在中國,他的中文也很好,常和中國網友在論壇上用中文交流。

2013年19歲的布特林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能用這樣的名字命名,可見這個大學也絕非泛泛之輩。這所大學在加拿大排名第三,並且是北美最優秀的學校之一。可惜V神只在區塊鏈,入學8個月後,就走上了很多大佬的老路:輟學了。

2014年1月23日,20歲的小V神在比特幣雜志上發表了《以太坊:一個下一代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一文,首次公開提出以太坊技術相關概念。

以太坊已經不是一個單一的貨幣了,而是一個全新的區塊鏈平台,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且不局限於數字貨幣交易。

如果說中本聰和比特幣掀開了21世紀區塊鏈革命的大幕,那麼V神則接過了中本聰手中的火炬,與以太坊一起開啟了區塊鏈2.0時代,給革命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EOS(柚子幣)創始人BM

BM原名Daniellarimer,幣圈一般都叫他BM。BM誕生於美國的工程師家庭,從小在他老爸的指導下在Mac上進行編程。

BM在09年比特幣出現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開發一種數字貨幣了,而就在BM研發數字貨幣的時候,比特幣橫空出世。但是發現比特幣存在可測量性的問題很難支持小型支付,於是他就和中本聰在論壇里互懟起來。

2010年7月,BM覺得比特幣10分鍾一次的交易確認時間太長,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就在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社區里發了一個帖子公開指出這一問題,提出改進共識機制。

沒想到引來了中本聰本尊的回應:「Ifyoudon』tbelievemeordon』tgetit,Idon』thavetimetotrytoconvinceyou,sorry.」(如果你不信或者不理解,我也沒時間去說服你,抱歉。)

後來這句話成為了幣圈的金句,翻譯成中文就是:愛玩玩,不玩滾。

之後BM自己就開發出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BTS(BitShares),同時創造出了DPOS(授權股權證明)共識機制,不同於比特幣的POW(工作量證明)。

然後BM又開發了STEEM和之後的EOS,BM也成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成功開發了三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系統,並且都曾進入世界前50的人。

波場幣創始人孫宇晨(Justin)

把孫宇晨放入這個名單中,大家是不是覺得:這不是在開玩笑吧。誠然孫總在技術上無法企及上面幾位的高度,但要說起營銷的話,估計幣圈沒幾個人能比得上孫總。

2015年,馬雲創立湖畔大學,孫宇晨作為區塊鏈行業代表,成為湖畔大學的首期學員。自那以後,他就自稱是馬雲最年輕門徒。

2017年,ICO站在了風口上。作為區塊鏈的早期參與者,孫宇晨肯定不能錯過。

7月,孫宇晨發布區塊鏈項目——波場,拉上這些年認識的大佬,包括比特大陸吳忌寒、OFO戴威、、薛蠻子等。8月21日,波場直接在幣安平台開啟認籌,5億個波場幣在53秒內以0.01元的價格出售完畢。其實也才500萬而已,有這么多資本給背書,自己隨便搶一下不就完了嗎。

之後趕上了94事件,要求相關項目進行清退,幣圈陷入恐慌,ICO瞬間冷卻下來。孫宇晨苦思之後,想到了一個營銷方法:因為波場最開始對標的就是以太坊,碰瓷以太坊的創始人V神怎麼看都合情合理。

之後,V神的推特下水軍出沒,常常出現踩以太坊誇波場的言論。V神跑去看看波場,白皮書抄的,代碼抄的,啥也沒有的空氣啊。這下徹底怒了,回懟道:「如果以太坊被波場取代的話,那麼人們將失去希望!」

孫宇晨一看V神下水了,營銷已經成功。頗為「紳士」的回應:「如果波場取代以太坊,我將為以太坊樹碑立傳。」

2017年12月,孫宇晨發動豪車攻勢,交易排名前列者送瑪莎拉蒂、賓士等禮品。一波波騷操作下來,2018年1月,波場達到歷史最高點1.3元,相比發行價暴漲了130倍,流通市值近22億美元。一時間,孫宇晨豪言壯語,「馬雲做到了1000億用了十年,但我只用了四個月。」

2019年6月,孫宇晨花了3000萬拍到巴菲特午餐,萬眾期待,不是好奇他多有錢,而是想看巴菲特怎麼懟他。因為巴菲特之前說過,虛擬貨幣基本上就是一種幻想。

按照原計劃,7月25日,孫宇晨會和巴菲特在舊金山共進午餐。誰也沒想到午餐前夕,孫宇晨卻突然宣布不去了。理由是:突發腎結石。

這波操作估計連巴菲特老爺子都要感慨:活久見啊。

拍下午餐吸引一波眼球,放鴿子再引發一波爭議,最後吃飯再營銷一波,「一餐三用」的操作你感覺水平如何?在2020年1月,孫宇晨也是「圓夢」巴菲特,和他共進了午餐。

至於其它的方法,比如:

羅永浩創業失敗,他慷慨地說「高薪聘請」,為他捐排憂解難;

ofo深陷押金退還危機,他站出來說「要幫朋友戴威給1萬個ofo用戶退押金」;

見義勇為反被拘捕,他又站出來宣布「為被冤枉的趙宇先生提供總計1000萬元的支持計劃」;

還有和王思聰互懟、和王小川互撕等故事就不勝枚舉了。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如果說孫宇晨是個營銷天才,你還會質疑嗎?

區塊鏈技術會使哪些行業消失

消失應該暫時還至於,就像有了互聯網新聞後,報紙其實也還在一樣。不過新技術肯定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甚或者是沖擊。區塊鏈的話,可能會對以下12個行業區域有所影響:

1.銀行業

作為一種數字化,安全防干擾的帳戶,區塊鏈實現了銀行業的核心功能:即價值的安全儲存和轉移中心。也就是說,在將來的幾年內,一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司或將影響到銀行業。確實,瑞士公司UBS和英國的Baeclays都在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來促進支付條件的完善。一些銀行業的其他公司甚至表示,區塊鏈技術能省去200億美元的中間費用。

因此,作為金融服務巨頭的銀行成為投資區塊鏈創企的增長力量不足為奇。CapitalOne投資企業區塊鏈創企Chain(上圖)

2.支付和轉賬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在《福布斯》雜志上撰文寫道,去中心化支付技術—如比特幣—或將改變轉賬業100多年未變的「商務結構」。區塊鏈技術能夠避開繁雜的系統,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創造更直接的付款流程,不管是境內轉賬還是跨境轉賬,這種方式都有著低價、迅速的特點,而且無需中間手續費。Abra(上圖)就是一家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全球比特幣和基於區塊鏈轉賬的創企。

3.網路安全

雖然區塊鏈的系統是公開的,但其核驗、發送等數據交流過程卻採用了先進的加密技術。這種技術不僅確保了數據的正確來源,也確保了數據在中間過程不被人攔截。如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那麼其遭受黑客襲擊的概率也可能會下降,因此人們認為區塊鏈系統要比傳統系統更為穩妥。區塊鏈系統之所以能降低傳統網路安全風險,一大原因就是它解除了對中間人的需求。

「省去中間人不僅降低了黑客襲擊的潛在安全風險,也減少了腐敗產生的可能,」GoldmanSachs如此寫道。Guardtime(上圖)是一家愛沙尼亞創企,主要研究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工業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4.學術記錄和學術界

加州軟體技巧項目HolbertsonSchool宣布,它將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鑒定學歷證書。此舉將確保HolbertsonSchool的學生在課程認定上的真實性。如果更多的學校採用這種透明的學歷證書,成績單和畢業文憑,那麼學術界的腐敗將大幅減少,更不用說省去的人工核驗時間和紙質文件成本了。

5.選舉

在西弗吉尼亞大學,學生會正在考慮要不要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投票平台來進行學校選舉。如果運用這樣的平台,學生們就能用移動設備來投票,而由於投票結果會被計入公共系統,因此投票是完全安全的。一名支持這種方式的學生解釋道,大家的投票「絕不可能被我們——即程序員,學校管理員或學生修改、刪除。」

一項西班牙的軟體項目,AgoraVoting使用了加密技術來提高網路投票的安全性,他們的幾個系統也在西班牙進行了實驗。最近,這一項目的領導者提出了幾種將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投票應用的想法,當然這些想法離實驗還遠得很。

6.汽車租賃和銷售

去年晚些時候,Visa和DocuSign宣布了一項合作計劃,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汽車租賃打造特定解決方案,以後汽車租賃只要「點,簽,開」三步即可完成。具體操作是:顧客選擇想要租賃的汽車,接著這筆交易就會上傳到區塊鏈的公共賬戶是;然後,顧客從駕駛座簽署一份租賃協議和保險協議,區塊鏈會實時將信息上傳。不難想像,這種租賃模式或許也將應用於汽車銷售和汽車登記領域。

7.網路通信和物聯網

IBM和Samsung正攜手實現一個叫做ADEPT的構想。ADEPT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來打造去中心化物聯網的支柱。CoinDesk稱,有了ADEPT——即去中心化的p2p自動遙測系統,區塊鏈就能成為眾多設備的公共系統,也就不再需要中心樞紐來調解各個設備的交流。在撤除中心控制系統互相識別之後,設備就能自動互相交流,管理軟體更新,bug,或能量消耗。

其他一些公司也在致力於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到物聯網平台中。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感測器互相交流搭建去中心化網路的Filament宣布,他們已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500萬美元投資,VerizonVentures和SamsungVentures均有參投。

8.智能合同

智能合同實際上是在另一個物體的行動上發揮功能的電腦程序。和普通電腦程序一樣,智能合同也是一種「如果-然後」功能,但區塊鏈技術實現了這些「合同」的自動填寫,無需人工介入。這種合同最終可能會取代法律行業的核心業務,即在商業和民事領域起草和管理合同的業務。

例如,按揭貸款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完成,每年依據合同條款來自動執行。Ethereum,一個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眾籌平台,不僅提供去中心化的應用,還提供智能合同,已有用戶使用他們的智能合同結了婚。還有一家企業Hedgy,今年初從TimDraper,MarcBenioff,Boost.vc和SandHillAngels手中獲得了12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這家公司使用智能合同打造了一個支持用戶商討比特幣價值的平台。

9.預測

區塊鏈技術或將撼動整個研究、分析、咨詢和預測行業。在線眾籌平台Augur希望能在去中心化的預測平台賺取利潤。這家公司稱,它將提供一種看起來像博彩互換的服務。整個過程將被去中心化,Augur平台不僅會給用戶提供體育和股票博彩服務,還將提供選舉和自然災害博彩服務。這個想法實際上是超越了體育博彩的范疇,創造了一個「預測市場」。

10.在線音樂

許多音樂人正選擇區塊鏈技術來提升在線音樂分享的公平性。Billboard報道,目前有兩家公司正通過直接付款給藝術家和利用智能合同來自動解決許可問題。尚處發展期的PeerTracks想要打造一個新型音樂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直接付款給藝術家,而無需中間人插手。PeerTracks還希望能在藝術家和用戶之間創造出更加直接的互動。

由企業家PhilBarry領頭的UjoMusic宣稱,他們正在區塊鏈之上重建音樂行業。Ujo也希望能夠解決流媒體音樂和藝術家付費問題。除了流媒體音樂,還有人預想,通過利用智能合同作為歌曲清單的自主大腦,Ujo能夠更好地將歌曲背後的藝術家和創作者分類。

11.行程分享

Uber等出行應用似乎站在了去中心化的對立面,這家公司就像一個調配中心,用它的演算法來控制旗下司機和司機的收費。據Bloomberg報道,以色列創企La'Zooz想要「反Uber之道而行」。這家公司發明了自己專利的數字貨幣,就像比特幣一樣,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數字記錄下來。與利用中心化網路叫車不同的是,用戶可以在La'Zooz上尋找行程相似的人,然後用La'zooz的貨幣支付打車費。這些錢幣可以在以後叫車時使用,用戶只要允許應用追蹤他們的位置就可以獲得La'Zooz的數字貨幣。

12.股票交易

許多年來,各個公司都在想方設法簡化股票的購買、銷售和交易過程,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創企認為他們能夠超越以往,實現整個流程的自動化,提高安全性和效率。Overstock的附屬公司T?.com想要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股票的線上交易。Wired報道稱,Overstock已經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發行公共股票了。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創企Chain(上面提到過)正聯袂納斯達克,意圖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私有公司的股份交易。

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究竟誰會是財務工作的終結者呢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會深刻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IT信息技術分別是:區塊鏈技術、智能ERP、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最近受到廣泛的關注。也有人把區塊鏈形容成會徹底顛覆財務的技術,真的是這樣嗎?區塊鏈這個技術和財務到底有什麼關系,如果不懂區塊鏈會被淘汰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先說一下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簿,數據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那麼誰是那個中心呢?拿我們的貨幣來說,央行是發行貨幣的,去中心就是用不著通過央行發行貨幣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比特幣,就不是央行發行的。當我們談到分布式的賬簿,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就想到了財務的分類賬,那麼分布式的賬簿,是不是財務的分類賬呢?實際上分布式賬簿包含的范圍要比分類賬大得多,應該說分布式賬簿包含了所有交易的所有數據,合同、票據等等,當然也就包含了財務信息。

區塊鏈技術具有三個明顯的特性:公開性、安全性和唯一性,根據區塊鏈的這些特性呢,在需要信任的領域、在需要效率的領域、在需要安全的領域都是大有可為。可以想像,財務造假在區塊鏈上將比登天還難,即使你進行最輕微的造假,由於數據是不可逆的,不可篡改的,追溯核查時也無處遁形。如果你財務本身就沒有這些問題,就不必擔心。所以從目前看,區塊鏈並不能對財務帶來很大的沖擊。就好比我們實行電算化這么多年,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錄入到ERP系統中了呢?所以說,區塊鏈這個技術呢,並不能替代財務會計的很多功能,也不能夠幫助我們去做決策分析這樣的事情,區塊鏈技術即使成熟了也不可能獨立對財務產生深刻影響,區塊鏈更多的影響是在思想和流程方面。

實際上相比區塊鏈,對財務影響更大的是人工智慧、雲計算、智能ERP,如今移動互聯網與人工智慧逐步滲透到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會計工作也將因此而受到沖擊,並且沖擊的力度會越來越大。比如說,自從財務軟體問世後,繁瑣的總分類賬、明細賬不再需要會計人工登記,月末結賬只需輕點滑鼠就可以完成。網銀出現後,出納的大部分工作也都移到了網路。記得手工帳時代,會計們最提心吊膽的就是月末結賬,做不平賬是司空見慣的事,能快速找出報表不平原因的會計是財務骨幹,未來的財務總監。當財務軟體出現後,憑證與賬簿自動平衡,多少老會計引以為傲的技能沒了用武之地。

最近還有兩條新聞應該引起會計人的重視,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DTT公司推出了財務機器人;另一個是海爾財務中心引入人工智慧,要大幅裁減上千名財務人員。這兩條新聞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都是信息技術沖擊傳統的會計領域。一個是近在眼前的技術取代會計人,另一個是人工智慧未來將終結會計工作,相信大多數會計人看了以後會有一種前途堪憂的感覺。有機構預測,10年後財務會計需求將削減2/3,大量傳統財務人員面臨轉型或者失業。也許未來大學不會再有獨立的會計專業,若干年以後可能不會再有專職的會計人員。不用懷疑,就如你可能相信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10年後不會再有司機這個職業一樣。科技的進步會把簡單重復、規則性強的工作交給人工智慧。如果現在會計人員還是一味埋頭於會計核算工作,一方面這樣的工作對企業而言是低價值的,另一方面這樣的工作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多的價值。

那麼,普通會計人員未來的出路在哪裡呢,我認為只有不斷學習ERP系統知識、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決策支持、風險管理、成本分析等內容,從傳統的財務人員轉型為管理會計人員,不斷提升財務與企業實際業務的融合能力,預測商業需求及制定策略決策的能力,從而支持企業的戰略決策分析,實行成本控制,推動企業業績提升,做企業價值的創造者,更多的幫助管理者做好經營與管理決策,只有朝這個方向努力,才能大大降低人工智慧替代的可能性。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這個問題,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來討論。

做IT行業的人吃的是青春飯,被淘汰的人去哪兒了呢?

提到IT領域是吃青春飯,是由於下列好多個要素:

1.社會現狀。我們知道,如今初入職場三十五歲四十歲狀況許多,特別是在IT領域。這不是由哪一個企業或某些企業決策的,全部社會發展大環境這般,用人公司更喜歡年輕人,緣故無它,「性價比高」高些罷了。

2.人體緣故。如今許多IT企業都推行996,乃至更比較嚴重。長期性下來得話,對程序猿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傷害,例如亞健康狀態,易得病,易掉發,比較嚴重的乃至會卒死。因此IT領域廣為流傳「工作996,得病ICU」那樣的話,用人公司為了更好地防止不良影響,也會盡可能應用年輕人。

3.專業知識升級。相對性其它行業來講,IT領域的專業知識升級換代迅速,昨日受歡迎的是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今日出風口變為人工智慧技術了……,該怎麼辦?你只有認真學習維持前行。初入職場只看成效,適者生存十分慘忍。而三十五歲四十歲的人,學習培訓新物品的工作能力要比年輕人差,長期以往,無法跟上節奏感,也會淘汰。

4.初入職場升職。無論哪些行業,領導幹部的部位總便是那兩把,那下面大把的人歷經初入職場打磨拋光,可以順利升職的好運兒一直極少數,大量的人是會碰到吊頂天花板。高級職位越來越低,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假如你的年紀不可以配對相對應的部位,便會淘汰。

那原先的老員工去哪裡了呢?大致為下列幾類:

第一,從技術性職位轉其他崗。轉商品、轉銷售市場、轉賣後……,既能夠充分發揮以前技術性崗的優點,又能再次沿續IT業的初入職場性命。我身旁就會有那樣的事例,本來是技術總監(主管)的人辭職後,再次找的工作中是產品運營,跟他溝通交流後發覺,他更喜歡如今的日常生活。

第二,管理水平強的人,升職到管理崗,例如主管、CXO這類,迎合本身工作能力,充分發揮更高動能,這當然是很好的。

第三,轉IT學習培訓。當今IT教育培訓行業挺火,也是有寬闊的銷售市場,閱歷豐富的人也可以在裡面謀得一席之地,有一定的發展趨勢。

第四,轉其它行業。程序猿用餐店、開水果店、開咖啡店這類的新聞報道也多,許多或是大型廠程序猿(如新浪網,阿里巴巴,騰訊官方),這也無外乎新的路面。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一度突破3400美元,以太坊的發明人是誰?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一度突破3400美元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周一首次突破3000美元,周二進一步上漲,一度突破3400美元,再創新高。市值一度達到3952億美元,全球資產市值排名第18位,超過萬事達和英偉達,接近沃爾瑪。交易員將比特幣的崛起歸因於2020年底比特幣的崛起,而區塊鏈乙太網的升級讓比特幣變得更加有用。今年到目前為止,以太坊增長了365%左右。

那麼,以太坊的發明人是誰?

2013年底,乙太網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發表了第一份乙太網白皮書,並啟動了該項目。自2014年7月24日起,乙太網進行了為期42天的預售。2016年初,乙太網的技術得到市場認可,價格開始飆升,吸引了大量開發商以外的人進入乙太網的世界。

進入2016年以來,關注數字貨幣行業的人都在熱切觀察第二代密碼貨幣平台以太坊的發展趨勢。

作為一個使用比特幣技術的相對較新的開發項目,乙太網致力於實施分散和專有的數字技術計算機來執行點對點合同。簡單來說,乙太網就是一台你關不掉的世界電腦。加密架構和圖靈完整性的創新結合,可以促進大量新行業的出現。相反,傳統產業的創新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比特幣網路其實是一個分布式資料庫,而乙太網則更進一步。可以看作分布式計算機:區塊鏈是計算機的ROM,合同是程序,乙太網的礦工負責計算,扮演CPU的角色。當然這台電腦不是也不能免費使用,否則任何人都可以儲存各種垃圾信息,進行各種瑣碎的計算。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㈤ 就目前來看,比特幣設計之初有哪些設計的不完善的地方

比特幣設定了最大發售數量,並且比特幣執行分布式系統買賣,游離於世界各國政府以外,不會受到政府的行政職能管束。更為重要的是,造成比特幣的程序必須用電腦來執行,必須耗費電力能源,因而,形成了成本,而且造成一枚一個新的比特幣的成本非常高。比特幣的數量比較有限,並且成本非常高。這種體制毫無疑問製造了比特幣能夠「資本增值」的營銷手段,讓比特幣成為一種天然的投機性標底。

難度系數調整管理機制周期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卒死、投資模型設計方案太簡單這些…很多數字貨幣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是要擊敗比特幣,因此立在利益相關的一方大多以批判比特幣和描述自己怎樣解決比特幣並沒有改進的地方為立腳點,但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因此只能偷偷的修改了自己的目標和跑道,默默地承認了比特幣的地位。也有很多人口中不斷在發布著比特幣存有如何如何問題的言論,人體卻異常誠實的大佔比配備比特幣。

閱讀全文

與卒比特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特幣god哪裡領 瀏覽:273
虛擬數字貨幣對手價 瀏覽:394
BTC指標信號推送 瀏覽:309
數字貨幣英語字母 瀏覽:586
幣印礦池etn 瀏覽:24
比特幣出來交易是什麼意義 瀏覽:196
幫別人下單比特幣 瀏覽:418
轉btc礦工費設置最低會怎麼樣 瀏覽:181
以太坊讀取存儲 瀏覽:8
btc合約形勢 瀏覽:113
戰爭對數字貨幣的影響 瀏覽:930
虛擬貨幣的網路用戶 瀏覽:186
哪些數字貨幣屬於公鏈 瀏覽:323
怎樣挖礦得到比特幣 瀏覽:149
2017年一比特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49
蜂鳥幣是不是虛擬貨幣 瀏覽:479
如何創建數字貨幣 瀏覽:763
比特幣價格人民幣對日元匯率 瀏覽:439
申屠青春與以太坊 瀏覽:923
比特幣中國官網礦池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