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特幣區 > lme鎳實時行情比特幣

lme鎳實時行情比特幣

發布時間:2024-11-28 12:46:38

A. 智能合約除魅:它能避免俄羅斯違約和「鎳逼空」嗎


· 《文理兩開花》主播 ·

肖小跑: 《羊群的共識》作者,金融行業從業者及連續創業者,播客《牆裂壇》主播,公眾號「肖小跑」主理人。

王瑋: 數學和計算機學霸,兼通技術與金融。若干年前「all-in」區塊鏈領域,成為區塊鏈行業知名意見領袖之一。


「智能合約」這四個字似乎也是個「模因」了:這是一個在金融 科技 業界、甚至所有和 科技 、數字化相關行業中都會聽到的概念——一個「聽起來很厲害但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或者「不知道厲害在哪兒」的模因,反正這四個字代表了「 科技 進步」,都「智能」了還能不厲害么?

但它到底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迫切需要智能合約專家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聽懂的語言來除魅。

正好最近在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也發生了幾件有趣的事:俄羅斯債券違約、還有金屬市場上的「鎳逼空事件」——所以我們乾脆做一個案例分析,現場來看看智能合約到底能不能解決這些現實世界中頭疼的問題。

· 本期提綱 ·

1、365度全景式「除魅」智能合約:它到底「智能」在哪兒?是一段代碼?一份合同?還是一個機器人?

2、它只能解決虛擬世界的問題,還是也能用於現實世界?

3、俄羅斯債券違約:如果用了智能合約,結果會不同嗎?

4、如果主權債放在智能合約上會不同嗎?智能合約能解決「信用」問題嗎?

5、鎳逼空事件和LME「硬分叉」:如果LME採用智能合約來自動執行,結果會不同嗎?

6、區塊鏈上的「硬分叉」和現實世界中的「硬分叉」(取消交易)有什麼不同?

7、「投票」+「冷靜期」的設定能避免「多數人的暴政」嗎?

· 文字稿 ·

小跑 02:48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這四個字好像已經變成一個「模因」了。 它是金融 科技 業界、甚至更廣泛的跟 科技 、數字化相關的行業,都會聽到的一個概念——反正這四個字就代表了 科技 進步、代表智能。

但它依然是一個「聽起來很厲害,但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或者「不知道到底厲害在哪兒」的概念。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內對它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今天請王瑋老師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聽懂的語言,給大家「除魅」一下智能合約。

另外,正好最近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發生了幾件很有意思的事——包括俄羅斯債券違約、鎳逼空事件。今天乾脆拿這兩件事來做一個案例分析, 來看看智能合約到底能不能解決這些現實世界中的頭疼問題。

先請王瑋老師給大家解釋一下: 智能合約它到底「智能」在哪兒?

王瑋 04:26

智能合約如今不管在區塊鏈、DeFi、還是未來的web3領域,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比特幣出來時,大家都說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自從以太坊誕生,大家慢慢看到智能合約在web3.0甚至metaverse領域,作用越來越大,重要性也越來越高。

我先從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小故事說起。我有一位師妹,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去年問了一個問題:區塊鏈我都能理解,但有一個問題沒想明白——智能合約到底「智能」在哪兒呢?

之所以這么問,她一定是把「智能合約」理解為「智能代碼」了。因為是搞技術的,她一定是跟別的代碼比較,默認「智能合約」應該比別的代碼更「智能」,才配叫「智能合約」。

我的答案是: 不要把它跟計算機代碼相比,而是跟現實世界當中的「合同」相比——它是一段智能的「合同」,而不是智能的「代碼」, 就好理解了。把它跟代碼比較,有點侮辱「智能」這個詞。但跟日常經濟活動中簽的合同來比,邏輯就比較貼切了。

那跟合同來比,它智能在哪兒呢?

我們日常的合同有幾個特徵:第一,有簽署的雙方或多方;第二,它有合同的條款,什麼情況下執行什麼條件做什麼事情;第三,有合同標的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合同約定了提供什麼商品或者服務,付多少錢;第四,合同大概還有個編號,有個標識記錄這是哪份合同,哪年哪月哪日簽的,誰跟誰簽的等等;第五,要有一個管理手段,簽署多方要各持一份,防止某方把條款改掉。這五個特徵基本代表了日常執行合同的最基本條件。

從這個角度,智能合約就好理解了。

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 第一,它的代碼和存儲的數據,其實相當於合同條款達到什麼條件、怎麼自動執行——大家可能都知道智能合約的這個特點。第二,它還能夠讓「簽署雙方各執一份」這件事在鏈上實現,簽署雙方都能訪問到區塊鏈的時候,其實就是都能看到合同副本,而副本不是自己能掌握或篡改的,而是鏈上存儲的。

這就很有意思了:中本聰發明區塊鏈,是為了防止「雙花」比特幣這種純數字資產的,結果到了智能合約時代,以太坊一下子賦予了它「幫助合同所有方存儲無數副本、保證不被篡改」的神奇能力。區塊鏈是全球化的分布式存儲,它能夠讓世界上任意多的人來共同簽署和執行一個合同,而不會讓有被篡改的危險——這件事在傳統領域做不到。因為技術的限制,你沒法讓任意無數人同時簽署一份合同。

第三,智能合約的每一段代碼都有一個對應的「地址」,執行這段代碼的入口,這個入口可以理解為合同的編號,唯一的標識。

第四,智能合約本身還能夠擁有「其他的財產」。 我們日常的合同只是一張紙,一個附屬品,財產仍然在人的掌控之中——合同就算約定了鎳的交割,紙怎麼能控制鎳的移動呢?而智能合約本身卻能掌控財產。合同一定要有「標的物」,有「錢」有「貨」,這個標的物是可以受到智能合約所控制的,相當於是被它「所擁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自動執行」才有保障,它擁有對資產的全部執行權。

小跑 11:30

相當於司法執法合二為一。

王瑋 11:33

對。所以有簽訂方、有無數可靠的備份、有自動執行能力、有可以找到的地址和入口、還有對於合同標的物的控制權——從這個角度,它確實比普通的合同要「智能」的多。

小跑 12:04

其實特別理解王老師師妹的想法,畢竟都是理科生,大家可能天然會從代碼角度來理解。但作為非技術背景的普通人,我反而沒有理解的這層障礙。

一看到「智能合約」這四個字,沒有代碼背景的人,天然就會先把它想像成一個合同,一個不用人來執行的「聰明的合同」。在現實世界中,比如我跟老闆簽了合同,但是他每個月不給我往賬戶里發工資,我也沒辦法。

另外,智能合約建在區塊鏈上,就是說跟我簽合同的人,我不用認識也行。我們之前沒有做過買賣,沒有建立過任何信任關系,其實也能簽——因為區塊鏈保證了「人手一份」且不能改。 這有點像我們討論過的SWIFT——它實現了「信息」和「賬戶」合二為一;而智能合約是實現了合同的「內容」和「執行」合二為一,一旦建立了,執行就不用太擔心了,智能合約會自動給我發工資,不用再信任老闆。

可是,仔細再想的話,好像又有點琢磨不透。如果它的執行是自動的,那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呢? 我們訂立傳統合同時,會有後續發展過程中修改條款的情況,或者出現特殊情況導致合同不能按照訂立時的條款來執行——如果出了差錯,智能合約還是會不管不顧的執行下去嗎?

如果真是這樣,大家在「簽」智能合約,按啟動鍵的一剎那可能就要再想想了——只要一按,後面就沒有改的餘地了,對嗎?

王瑋 15:00

先說第一個問題:智能合約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讓世界上相互不認識、或者沒有過任何協作關系的人,能立刻簽署、執行這個合約,獲得結果——這跟區塊鏈的特徵是一脈相承的。

很早我們在介紹區塊鏈時,會強調它的一個特徵——能讓全世界本來沒有任何協作關系的人,開始轉賬交易。中本聰發明的防止「雙花」,就是為實現——我們雖然不認識,但我轉賬給你,你知道這筆轉賬一定是真實的,而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智能合約就繼承了這個特點,不會因為咱倆不認識、或者你耍賴而導致合約執行不了。

但如果是這樣,簽訂了合同一定能執行,就意味著它肯定不會變。那我又怎麼敢隨便簽?

這一點倒是要從技術角度看了—— 智能合約是可以「變」的,「變」從技術角度講,跟一個軟體系統的升級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你一定要改變某個條款,就相當於原來的作廢,新的合同重簽。智能合約也是一樣,相當於你把代碼升級, 現在是版本1.0,過兩天我來了個1.1版,換掉1.0版——我們從現在開始執行1.1版——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問題又來了,誰有權利來做這件事呢?如果是合同簽訂雙方都有權利改合同,就沒任何意義了,完全實現不了。

智能合約其實相當於在一個「市場」上,合約由一個第三方來創建,然後大家分為甲方乙方丙方,在合約上去簽署和執行。

之所以敢簽署,是因為我作為甲方,相信乙方丙方丁方改不了這個合約,必須執行。第三方就是合約發布和創建方,它是有權利來升級合約代碼的。這樣一個機制,有點像建立一個「賣場」, 里邊的買賣雙方在賣場里簽合約,做買賣,但改變不了賣場的規則——只有賣場的構建者有權利來改。這也是一種必要性。

這種必要性會帶來什麼問題嗎?

肯定也有。比如,第三方有「監守自盜」的危險,如果他發現改動合約對自己有利,也可以去篡改合約,導致簽訂者的損失。就算他不是出於私利,而是想改進合約的執行效率,或者改善條款,但大家是否都同意?

我們常舉的例子:一個「借貸」智能合約可以規定一個利率演算法,比如說年化5%;如果調整成為年化30%——表面上看,利率是借貸雙方互相支付的成本,跟規則制定方的利益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也不能因為是中立方,就可以隨便瞎改規則, 於是你需要給買賣雙方一個「緩沖期」或者「冷靜期」,或者一種投票的機制,可以讓參與者共同決定。如果接受,投票通過,就可以修改規則。

如果參與者不接受,你還要改的話,那麼你給我個冷卻期,我要退場。所以最終整個邏輯還是完備的,還是要引入第三方的制約機制。我覺得這一點跟現有金融市場的一些規則也很類似。

小跑 20:42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專家解讀。如果只看這四個字,會覺得就是個冷冰冰自動執行的代碼;但實際上背後還有一系列規則,而且這些規則大部分是可以映射到現實世界的。比如剛才的例子就很像一個「仲裁機制」。

既然如此,我們就在現實世界中找幾個案例,分析一下在現實世界中出了問題的、讓人撓頭的情況,放在智能合約上,結果會不會不同?

我找了兩個:一個是俄羅斯違約,一個是鎳逼空。

先從俄羅斯開始。俄羅斯其實是個經常違約的國家,它主權債的違約次數是很頻繁的:1918年沙皇帝國債券違約,1998年俄羅斯布雷迪債券幾乎違約,最近俄烏戰爭,又把它帶進另一個違約危險時期。

3月16號這一天俄羅斯兩只美元債,要付1億多美元的利息;付息前一個禮拜大家就開始擔心,因為俄烏已經開打,它到底還有沒有能力支付?如果支付用什麼幣種?用盧布嗎?當時已經貶值20%。

結果是沒有違約,危機暫時解除了。3月18號俄羅斯財政部已經還了,雖然晚了一天,不過仍然在30天寬限期內。但事情還沒完,4月還有20多億美元的本金償還。所以到現在為止,會不會發生違約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通常一個國家不願意違約自己的主權債,主要原因是如果違約,市場會以某種方式懲罰你,比如失去信用,被評級機構貶為垃圾債,導致投資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願意碰,你就很難在市場上找錢。

但是一個國家違約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上個世紀大量主權債的發行,其實都是為了資助戰爭,一旦戰爭爆發,肯定是要違約——因為錢都要拿去打仗。俄羅斯現在就是這么個情況,而且更棘手——不管是被動制裁,還是大家主動制裁,顯然投資者已經不願意碰了。俄羅斯基本與世界隔絕,也不能再失去更多信用,因為它幾乎已經沒有信用了;外匯儲備被凍結,就算想還,去哪兒找美元、硬通貨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違約」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作為政府的債主,你其實是很難凍結或者強制出售一個國家資產的。這是一個信心加耐心的 游戲 ,如果你有本事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內,不停騷擾這個國家的政府,年復一年窮追猛打,就像當年保羅辛格為了追債,乾脆把阿根廷的船給劫了。俄羅斯這個戰斗民族不一樣, 歷史 經驗表明,即使是最堅決的債權人,俄羅斯人也有足夠的能力勝過,以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擋住所有追債。

這次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這筆主權債中有一個條款,叫做「pari passu」——「一視同仁」原則。這是一個古老條款,一個多世紀前大家就用在債務合同中。它要求債務人對所有債權人要平等對待,不能厚此薄彼,只要跟其中任一個債主談妥了,也要給予所有其他債主相同的償還待遇。

自從保羅辛格利用了這個條款,向阿根廷政府討債成功,之後大部分國家在發行主權債務時便刪除了此條款——防止這些「釘子戶」追債時再利用這個條款。

但是俄羅斯這筆債中卻沒有刪除——要麼是戰斗民族太傲慢,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被起訴;要麼就是忘了。 盡管如此,條款中關於「未來償還「的字眼卻神奇的消失了——是故意,也許是筆誤,反正結果變成了:發行時會遵守「一視同仁」原則,所有債主都一樣,但並不意味著「未來」還是一樣的。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債券市場是一個完全由「樣本文件」主導的「 & paste」交易,很少有人真的會看多達幾百頁的條款——但魔鬼也就在這里,人為的「調整」、「違約」空間太多了。

如果債發行在智能合約上,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王瑋 28:09

這個案例特別有意思。本來還有點擔心,因為區塊鏈也好、智能合約也好,其實最不適合迎來解決債的問題。不過聽了俄羅斯債務里的很多細節,又有好解決的地方了。

首先,「債務」這個東西,是一個典型的「信用」過程。從本質上,我把金融分為「信用過程」和「計算過程」兩個部分。區塊鏈、智能合約、DeFi等等,其實解決的是「計算性過程」的部分,而「債」是典型的「信用過程」。

實際上, 「債券違約」這件事是最不適合於用智能合約去解決的。或者說,智能合約、區塊鏈這些技術對於「債券違約」是最無能為力的——因為違約就是個信用喪失的過程, 就算用智能合約來寫債務合約,但還債的過程涉及到還債主體,你需要把資產放入智能合約才能執行;不放進來,就執行不了。

這就回到最關鍵的一點:智能合約能保證自動執行的前提,是合約本身對標的物有「控制權」。但如果我未來才要還的錢——本金甚至是利息都要放在智能合約里,被它所控制,那我現在「借」錢幹嘛呢?還得倒貼往裡面放點利息。

在DeFi領域里,我們也看到非常多的項目和創業者,試圖用智能合約來解決一個債務市場的問題,或者創建信用產品。其實沒問題, 因為智能合約背後還可以有一套其他的保障機制,比如投票等等;最終把「信用」部分轉化為其他的保障機制,還是有可能的。

信用的「執行部分」不可能轉化為代碼層面的保障機制,但這不代表智能合約不能對債務市場有所改進。

在俄羅斯債務例子中,它把「一視同仁」條款中的「未來」字眼去掉,這是它的權利,沒有辦法控制;買債的人一不留神,沒注意到改動就買了——這一點其實在智能合約層面可以有所改進。

首先, 智能合約作為代碼規則寫進來,天然就有「一視同仁」的條款,因為代碼是人人都可以執行的。只要有地址,有代碼固化在裡面,天下人都可以執行,所以默認一定是會「一視同仁」的,你要是想不「一視同仁」,反而要去做很多手腳。

關於「債券市場是一個以模板為基礎, & paste的市場」——讓我想起了過去幾年,很多DeFi智能合約領域的「微創新」,也是把某些智能合約的代碼全盤拷貝過來,然後改上兩三個字。

但是你會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反而有價值了。為什麼呢?

因為智能合約是精確的代碼。一個審計機構是可以輕而易舉找到改動之處的。幾行代碼的不同,意味著結果有什麼差別,是可以精確推導和判斷出來的。而在傳統市場,因為自然語言是不精確的,就算讓律師去審,我們也不知道這幾句話改動的背後,是不是還隱含其他含義?或者導致什麼意想不到的後果。

智能合約的審計機構是整個生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這些機構往往是一些智能合約開發高手,或者白帽子黑客。他們的作用很像現實世界中的律師事務所,專門負責去審合同、審合約代碼。

所以總結一下:智能合約不能解決債務的所有問題,但是它在債務的執行、和條款分析層面,仍有很大的作用。

小跑 35:47

所以我現在覺得可能俄羅斯這個案例,甚至整個主權債放在智能合約上,可能不太現實。因為對於本來就有意「不執行」的一方,可能根本不會簽了。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案例:前些時候鬧得沸沸揚揚的鎳逼倉事件。

大概復盤一下:三八婦女節那天,市場上演了一個 歷史 性的事件,我們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市場上見證了史詩級的空頭擠壓。鎳價創了有史以來最極端的價格波動,3月7日暴漲76%,達到每噸5萬多美元;緊接著第二天突破一噸10萬美元的關口。

這是一個明顯的逼空。被逼倉的是青山——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在俄烏戰爭之前押錯了方向。15萬噸的鎳空頭頭寸,其中5萬噸是和摩根大通的OTC(場外)頭寸;也就是說此刻青山已經欠JP大概10億美金的保證金。

對於OTC的場外交易,其實大家還是有商量餘地的,如果極端情況發生,各方會首先場外協商解決方法。這一次爆倉後,青山的經濟上先向交易所墊付了保證金,不然清算會出現巨大問題。談判的結果空頭頭寸先保留,之後LME「創造了 歷史 」,取消了交易,並且把鎳的交易一直停到3月中旬。

從那一刻起,從全球市場的角度,LME的「信用」和「中立性」就出現了巨大的問號——突如其來的停牌影響了幾千筆的交易,市場上其他參與方損失巨大。

這個案例,智能合約有可能在哪些環節會發生一些作用呢?

王瑋 42:10

其實剛才在介紹智能合約的時候也提到了:我們確實可以「干預」智能合約,它並不是真的100%不能變。

從這個角度講,LME的這種干預也可以算是「干預」的一種情況。但這里確實有一些問題:第一,智能合約的「干預」,必須要通過「有許可權的人」去升級代碼;或者直接去修改智能合約當中的參數來實現。這跟一個中心化的體系把交易「回滾」、「取消」還是有區別的。

智能合約的干預,不管是代碼升級還是參數調整,它也只能是「向後干預」,改未來的規則,不能倒退回過去的某個階段——區塊鏈是不支持這種干預方式的。

當然,並不是說「向後干預」完全不能出現。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以太坊的DAO攻擊事件, 為此以太坊發生了「硬分叉」——這確確實實是「回滾」,在以太坊的 歷史 上就發生過這么一次。但是這次「回滾」的結果,是同時產生了ETC和ETH這兩條鏈。

所以,在「計算性」的體系下,就算想要「回滾」,也不是100%的滾,因為仍然有人可以選擇去執行那些沒有被你「回滾」的合約。

但這在現實世界中沒辦法發生。 因為不可能有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人,選擇繼續去成交被逼空的那些單,因為交易所只有一家,回滾就是回滾了,不會硬分叉出來兩個交易所。

現實世界無法分叉,無法分叉出兩個青山、兩個俄羅斯、一噸鎳變成二噸——兩個平行世界中各一噸。這是物理世界決定的。所以智能合約、區塊鏈這套體系,只能針對「純數字資產」才有所謂的「保障執行」能力。

那LME這種「停止交易」、「取消交易」的情況,在智能合約領域能不能做到?

客觀的說,也可以做到。一般可以通過兩個手段: 第一個是投票。相當於LME的股東集體來投票,投票結果決定是否允許回滾,投票不通過就不能改。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加密領域會推行「token economics」(通證經濟學)體系,這是一套類似於股權的模型,投票結果可以綁定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結果。

第二,投票意味著什麼?數字世界裡的投票,是個「剛性」的結果——51%的人同意就改,但這不會引起「多數人的暴政」嗎?49%的人不同意,也只能接受嗎?投票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

答案是設定 「冷靜期」或者「過渡期」——幾天、幾小時都可以。就算投票通過,也只能冷靜期之後才能執行。不想玩的,就在這段時間內從系統里退出。改規則沒有問題,但要給我離開的自由——這是最基本的自由了。

LME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中心化」系統的弊端——就算要改規則,第一能不能讓大家投個票?受到規則影響的人,起碼要給一個發言的機會。第二,就算投票通過,也要給一些時間之後再改。

如果用智能合約來實現,並且遵守剛才的那套治理規則,它的信用程度肯定更高。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智能合約在維護一個公平高效、更高信任的市場規則,是會有比較大用途的。

小跑 50:51

是的。虛擬世界中的一些機制也可以用到現實世界。 但是這些投票、冷靜期等等規則有多大可實施性呢?

比如多數人的暴政。如果大家突然意識到有「多數人暴政」的可能性,比如我仇富,反正大家都是市場的韭菜,我們以數量取勝,聯合起來投票,把大戶賬戶里的錢全都轉到我們賬戶來——如果真的按投票結果來自動執行,不是相當於「合理搶劫」嗎?

但是如果設了冷靜期,15天之後再正式「執行打劫」,大戶肯定會離開,總不能等著被打劫。可是大戶都已經離開了,我15天之後還打劫誰呢?整個 游戲 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王瑋 52:17

這就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你的行為要有經濟上的合理性。

如果小散這么做,就是損人不利己。不僅沒有得到錢,唯一的結果是毀滅了這個平台的價值、信用。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小散也沒有那麼傻,他們知道自己投這個票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回到中本聰寫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到的,你可以51%的算力攻擊,把比特幣全拿到自己手裡,但是比特幣也因此歸零了——你買的那些機器成本也回不來了,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某種意義上, 「經濟模型」是區塊鏈領域最核心的「模因」。我們維護的這套經濟模型的合理性,導致攻擊是沒有意義、不合理的。

小跑 54:11

我現在覺得其實任何規則和機制,雖然看起來像是補救措施, 但實際上它發揮最大作用的時間——還是在事情發生之前。

大家的行為會在博弈影響下,自動找到一個最理性、「守規矩才能價值最大化」的結果來走。也就是說好的事前設計,會導致一個理性的結果。

王瑋 55:13

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其實是「維護規則的有效性」。更適用於平台經濟、或者雙邊市場的邏輯。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創造者,是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本身並不一定是參與方。而參與方是世界上互不認識的人,共同參與 游戲 。

如果兩個人認識、簽一個合同、互換了合同文本、以及後續都有意願保障執行——那這個場景下,智能合約沒有太大意義。

小跑 56:55

非常同意。大家可能有各種通關升級辦法,但是整個 游戲 規則大框架是可以用智能合約改進的。

— End —

播客《文理兩開花》

B. 最差聖誕前夜!標普變熊市 油價跌6% 短端美債收益率倒掛

美股全線跌逾2%,道指跌超600點,跌破22000點;標普500指數跌破2400點,跌入熊市,銀行與能源股領跌;納指跌140點。「恐慌指數」VIX漲17%,突破35,創2月以來最高。國際油價跌逾6%。京東跌超6%、特斯拉跌賀侍超7%,FAANG全線下跌。一年與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十年首次倒掛。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再度攻擊美聯儲,認為美聯儲「對市場沒有感知」,是美國經濟的唯一問題。周末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在美股連崩數月與美聯儲上周三加息之後,特朗普曾私下討論了是否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後遭財長否認消息的真實性。

美國財長姆努欽上周末急電美國前六大銀行的負責人詢問流動性,周一與五大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美聯儲、美國證監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財政部下屬貨幣監理署(OCC)的官員交談。這些機構簡要報告了在政府關門期間監控市場的計劃,並向姆努欽保證,雖然最近股市大跌,但他們沒有看到任何市場異常現象。

對特朗普邊境牆預算的談判仍存較大分歧,美國政府已於當地時間12月22日零點起正式部分關門,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停擺或持續到2019年1月。美國政府內閣要員更換也突現意外,特朗普據稱被國防部長馬蒂斯的辭職信惹怒,上周末表示將提前兩個月撤換他。

市場擔心美聯儲加息引發利率上漲、美國經濟增速放慢,以及政府關門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因聖誕節假期,美股周一提前三小時收市;周二全天休市。

標普500指數收跌65.52點,跌幅2.71%,報2351.10點, 創2017年4月以來新低,並正式進入技術位熊市。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653.17點,跌幅2.91%,報21792.20點,創史上最差聖誕節前夜表現慎森。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140.08點,跌幅2.21%,報6192.92點。

另據彭博社統計,從9月21日觸及的盤中52周新來看,標普500大盤跌了20%;但從9月20日的收盤新高來看,標普500跌了19.8%,距離這一指標衡量的熊市還差7個點。同時,道指比熊市只高出2.1%。

標普11大板塊周一悉數下跌 ,並在12月、第四季度和全年集體轉跌。標普500銀行業指數今日跌近1.2%,標普500能源指數跌近3.9%,均創逾兩年新低。追蹤美國最大型銀行股的KBW ETF跌1.4%,12月累跌近20%,或創2009年以來最大月度跌幅。

美股集體連跌第四個交易日 ,道指與標普500大盤齊創有史以來最差的聖誕節前夜表現;此前創紀錄的聖誕節前夜是1985年,當時兩大股指跌超0.6%。標普500指數從52周新高回落了20.06%,道指也從高位回落近18%,納指從年內高位回落近23%。

周一美股表現極為波動。 開盤股指齊跌,道指跳空低開逾160點,跌幅迅速擴大至逾400點,標普最深跌2%,納指跌1.8%或逾110點。午盤前美股跌幅收窄,納指率先轉漲。 臨近收盤,三大指數再度加速下跌 。恐慌指數VIX漲逾17%,至35.38,創2月9日以來新高,年初僅為11.04。

FAANG 科技 明星股全線下跌。 Facebook盤中一度漲3%,收跌0.82%;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盤中漲近2%,收盤轉跌0.66%;亞馬遜盤中一度轉漲,抹去日內近5%的跌幅,帶動納指午盤前短暫轉漲,最終與蘋果一道跌超2%,奈飛跌超5%。特斯拉收跌7.6%,跌破300美元整數位,至295美元;微軟收跌超4%。

京東盤初跌幅迅速擴大至逾7%,跌破20美元,收跌6.31%,至19.75美元;盤中最低觸及19.26美元,距離52周新低僅差5美分。其他中概股漲跌互現禪孝吵,網路收跌0.2%,阿里巴巴收跌0.1%,網易收漲0.25%,嗶哩嗶哩收漲3%。

在美股表現慘淡之際,也有投資者援引數據趨勢,保持對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的信心。Payden&Rygel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董事經理Robin Creswell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短線市場情緒主要受美聯儲加息決策推動,但長線投資者的基本面布局大體沒有改變。

不過老牌投行BBH的全球貨幣策略主管Win Thin表示,市場情緒已經惡化到以在假設發生最壞的場景,即聯儲主席鮑威爾被開除。美國財長也犯了一個「新人錯誤」,試圖向市場確保「流動性充裕」,但大家懷疑財長知道一些市場不了解的信息,上周末之前市場還不是很擔心流動性的問題。

歐洲方面, 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收跌0.40%,報1323.54點。泛歐STOXX 600指數跌0.42%,至335.24點,創兩年多新低。英國FTSE 100指數收跌0.52%,報6685.99點;法國CAC指數收跌1.45%,報4626.39點;西班牙IBEX 35指數收跌0.89%,報8480.60點。德國DAX與義大利富時MIB指數周一均休市;周二歐股將集體休市一天。

據CNBC統計,12月至今,全球股市跌接近9.5%,創2011年9月歐元區債務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追蹤全球47個國家股指的MSCI ACWI全球指數過去七天累跌近7%,創2016年1月以來最大的連跌幅度。

國際油價在美股收盤後加速下跌 。WTI與布倫特原油雙雙跌逾6%,日內均跌超3美元。

美油WTI最低觸及42.41美元/桶, 不斷刷新2017年6月以來的18個月最低, 美股盤中曾跌破45和44美元兩道整數關口,美股盤後跌破43美元。最終,WTI 2月原油期貨收跌3.06美元,跌幅6.71%,報42.53美元/桶,創2017年6月21日以來收盤最低。

布油最低觸及50.72美元/桶,跌6.2%或3.32美元,創16個月低位;美股盤中跌破53和52美元兩道關口,美股盤後一度跌破51美元。最終,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收跌3.35美元,跌幅6.22%,報50.47美元/桶,創2017年8月以來新低。

上期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SC1903夜盤收跌5.29%,報362.20元人民幣;10月9日曾漲至597.00元,創上期所原油期貨首個交易日(3月26日)以來的主力合約夜盤收盤紀錄最高位。

現貨黃金漲逾1%,逼近1270美元/盎司的整數位,刷新今年6月下旬以來的半年最高。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漲1.1%,報1271.80美元/盎司,創6月以來新高, 突破1270 美元整數關口

分析指出,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股市大跌都令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美元指數走軟也有利於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黃金已從8月中旬的19個月最低1159.96美元/盎司反彈近9%。

LME期銅收跌0.6%,報5955.50美元/噸,盤中一度低至5941美元/噸,創9月中旬以來新低。LME期鋁收跌0.8%,報1893美元/噸,盤中一度跌至1890美元,創2017年7月中旬以來新低。

此外,LME期鋅收跌1.2%,報2474美元/噸。LME期鉛收漲1.0%,報1985美元/噸。LME期鎳收漲0.1%,報10890美元/噸。LME期錫收漲0.1%,報19375美元/噸。

焦炭夜盤收跌1.44%,焦煤收跌0.50%,動力煤收跌0.71%;鐵礦石收漲0.31%。橡膠夜盤收漲0.27%,瀝青收跌0.07%。

CBOT 3月玉米期貨收跌3/4美分,報3.77-3/4美元/蒲式耳。CBOT 3月小麥期貨收漲2-1/2美分,報5.16-1/2美元/蒲式耳。CBOT 1月大豆期貨收跌3/4美分,報8.84美元/蒲式耳。ICE 3月原糖期貨收漲0.5%,報12.40美分/磅。ICE 3月白糖期貨收漲不足0.1%,報337.10美元/噸。

美元指數跌0.5%,最低觸及96.37,接近一個月最低;12月14日曾觸及97.71的一年半新高。

歐元兌美元漲0.4%,至1.1423;英鎊兌美元漲0.2%,至1.2674的兩周新高; 美元兌日元跌 0.8%,至110.27,創15周新低; 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跌0.1%,至一周新低。

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北京時間02:59報6.9034元,較上周五(12月21日)紐約尾盤漲160點,盤中整體交投於6.9229-6.8982元區間。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北京時間23:30收報6.8984元,較上周五(12月21日)夜盤收盤漲86點;全天成交量357.65億美元,較上周五減少11.65億美元。

比特幣期貨收漲至4000美元上方。CME比特幣期貨BTC 2月合約收漲295美元,漲約7.84%,報4060美元,12月14日以3145美元創即月合約收盤最低。CBOE比特幣期貨XBT 2月合約收漲275美元,漲7.28%,報4055美元,12月14日以3150美元創即月合約收盤最低。

美債收益率延續上周跌勢, 並在美股午盤後跌幅擴大。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期美債收益率跌3.71個基點,報2.5811%; 一年期美債與兩年期收益率出現倒掛,為2008年10月以來首次。

周一(12月24日)紐約尾盤,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下跌5.19個基點,報2.7383%,創4月2日以來新低。10月9日曾漲至3.2594%,為2011年5月4日以來盤中最高。3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3.73個基點,報2.9934%,11月2日曾漲至3.4647%,創2014年7月7日以來最高位。

兩年期美債收益率跌7.96個基點,報2.5593%,創7月9日以來新低;11月8日曾漲至2.9732%,逼近2008年6月25日最高2.9966%。五年期美債收益率跌5.93個基點,報2.5793%,盤中跌至2.573%,創5月30日以來新低。

美國財政部周一拍賣400億美元兩年期國債,得標利率2.619%,創今年6月以來新低;投標倍數2.31,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前次為2.65。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為,美債價格大漲(引發收益率「閃崩」)大概率與空頭回補有關,否則2008年12月以來最低的投標倍數,代表市場配置需求不振,不至於如此拖累短債收益率。

閱讀全文

與lme鎳實時行情比特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虛擬貨幣的資料 瀏覽:270
數字貨幣時代銀行會大裁員嗎 瀏覽:813
麥當勞可以比特幣支付嗎 瀏覽:150
虛擬貨幣是貨幣么 瀏覽:295
以太坊適用於哪些領域的應用 瀏覽:432
以太坊eth全拼 瀏覽:89
韓國前三比特幣交易所 瀏覽:90
政府對比特幣說明 瀏覽:234
算力演算法哪個重要 瀏覽:388
大戶如何賣比特幣 瀏覽:625
lme鎳實時行情比特幣 瀏覽:181
比特幣價格跌破150美元 瀏覽:542
人人網區塊鏈概念 瀏覽:89
深圳做區塊鏈的公司多嗎 瀏覽:40
老人不會用數字貨幣 瀏覽:65
這樣下載比特幣錢包 瀏覽:834
以太坊geth客戶端轉賬操作 瀏覽:354
比特幣產量極限值 瀏覽:700
挖比特幣礦機用N卡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