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度華為小米紛紛搶占風口!互聯網大廠造車究竟圖個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王佳妮4月20日報道:上海車展第一天,資本市場就沸騰了,A股三大指數放量上漲, 汽車 板塊近30隻個股漲停,無人駕駛、 汽車 電子、鋰電池、智能交通等產業鏈相關個股普漲,讓春節後郁悶至今的廣大股民們揚眉吐氣。
有人把這功勞扣在華為的頭上:在上海車展前夕,華為、北汽聯合發布首款純電轎車,標志著曾經誓言永不造車的華為,開始幫助車企造車了。車展開幕首日還有消息傳出:華為旗艦店要賣車了。有網友不禁凡爾賽了起來:「本來只想買部手機,結果一沖動訂了台車回家。」
造車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新賽道,今天就讓我們扒一扒各家大廠的家底,猜猜他們究竟圖個啥?
本屆上海車展,車載智能系統成為除了車輛「顏值」之外的另一大看點
網路調整公司定位,欲重回第一梯隊
移動互聯網時代,「BAT」中首當其沖的網路逐漸失去優勢,被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後浪碾壓。但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網路卻是最早布局智能駕駛領域的公司之一。
基於網路的人工智慧技術,網路一直在小度智能助手以及自動駕駛上延伸擴張。2020年第四季度,網路智能雲業務實現同比增長67%,年化收入約130億元,成為拉動整體業績的動力。不過,真正值得品味的還屬網路在財報中發布的公司新定位「AI生態型公司」,取代之前「以搜索引擎、知識、信息為中心的互聯網平台」定位。仔細品品,新定位意味著AI將成為網路的核心業務。
隨後,李彥宏在2020年財報信中表態,新的一年裡,網路作為AI生態型公司,將抓住雲服務、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及其他人工智慧領域的巨大市場機遇。「在過去幾年裡,網路已經先後研發出了大量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因此網路希望可以幫助 汽車 製造客戶加速在智能軟體上的整合以及升級。」
不過,網路似乎對 汽車 智能軟體供應商這一身份並不滿足,它還要進軍整車製造業。20201年1月11日,實錘落地,網路與吉利組件智能電動 汽車 公司,新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利好立竿見影,當天收盤,網路(BIDU.NASDAQ)報價301.93美元(約合人民幣1951.4元),漲幅2.15%;3月3日港股收盤,吉利 汽車 (00175.HK)報價26.15港元(約合人民幣21.79元),漲幅0.77%。
如果網路的造車公司運行順利,預計在三年後,消費者就可以開上「網路 汽車 」了。
網路的Apollo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
華為自己不造車,要幫車企造好車
其他大廠都造車了,華為呢?每當傳言滿天飛,華為總是笑而不語,終於,4月17日晚,華為一鳴驚人,與北汽新能源一起官宣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北汽極狐阿爾法S。
華為進行和車相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成立的車聯網實驗室。去年10月,華為又發布了hi商業模式,代表Huawei Inside。華為將為合作車企提供包括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5大智能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雲)以及激光雷達、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華為有著有深厚的ICT技術積累,2020全年,華為營收達到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3.2%。營收凈利雙雙增長,但業績增速放緩。整體增長之下,各業務條線、各大區域情況冷熱不均。過去一年,華為中國區業務保持了快速增長,但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美洲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剝離榮耀後,華為元氣大傷,國內出貨量被小米、OV趕超,僅僅位列第四。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說,華為的布局在智能 汽車 的關鍵領域,比如車聯網、車雲、智能座艙、電源管理等。「華為做智能 汽車 部件供應商的定位沒有改變。」他一再強調。
極狐αS通過華為技術可以在城市道路無人駕駛
小米再創業,雷軍自稱「虧得起」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雷軍的經典語錄。3月30日,雷軍宣布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小米要造車了。
眾所周知,小米的主營業務是手機。2020年全年,小米集團營收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經調整凈利潤達到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12.8%。雖然營收利潤實現雙增,但毛利卻不高,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潤低於10%。與此同時,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兩大業務的營收增速也有所放緩。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智能手機已進入存量市場。據中國通信院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出貨量在2016年達到5.6億部高點後逐年下降,到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全年出貨量為3.08億,比4年前減少近一半。對小米而言,尋求新的業務增量已迫在眉睫。
其實,小米入局 汽車 業並不是一時興起。早在2013年,雷軍就兩次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下單了兩台特斯拉Model S,開一台,拆一台。2014年,小米投資了地圖廠商凱立德。2015年,雷軍創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近十家電動 汽車 企業,包括蔚來和小鵬。
智能電動 汽車 作為繼手機之後的又一大移動終端,符合小米延展AIoT生態鏈的戰略。雷軍在4月6日的米粉「Open Day」上表示,智能生態是個整體,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機、智能家電和智能 汽車 在內是一個閉環。
但終究,造車是重資產,小米計劃全資在智能電動 汽車 領域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將總共投資100億美元,定價在10萬到30萬之間,估計三年後上市。而在小米的賬面上,截至2020年底,現金儲備有1080億。雷軍說:「小米虧得起。」
「在過去75天里團隊,我們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 汽車 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2次正式的董事會,才終於迎來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造車決定。」雷軍這么說,是堅定投資者信心,也是為自己壯膽。
智己L7是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的成果
阿里牽手上汽,用戶也能分股權
本屆上海車展,智己 汽車 首度登場,發布了售價40.88萬元的豪華純電智能轎車。智己 汽車 來頭不小,是上汽集團、張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團在2020年12月聯合成立的,創始輪融資達到了100億元。新公司中上汽股權佔比54%,浦東投資佔18%,阿里佔18%。
有人要問,還有10%的股權歸誰呢?答案是「用戶」。智己 汽車 的股權架構十分特殊,即「ESOP(核心員工持股平台)+CSOP(用戶權益平台)」。車主作為用戶使用服務並輸出數據,由智己 汽車 獲得大數據並以此不斷改善智能化服務體驗,最終以數字權益的形式確認用戶貢獻的數據價值。有網友說,這一套規則像極了比特幣「挖礦」,四捨五入,買智己 汽車 等於買了輛礦車唄。
在智己 汽車 中,上汽集團提供技術、供應量幫助,阿里巴巴提供大數據、智能生態、資金方面支持,張江高 科技 則負責提供AI智能領域資源。事實上,在智能網聯領域,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早在2014年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智聯網 汽車 」項目合作。2015年,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投資10億元成立斑馬網路。2016年,榮威RX5上市,這是首款搭載基於AliOS的斑馬智行系統的智聯網 汽車 。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商以及背後的金融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商業模式,進入 汽車 行業只是輔助角色。從 汽車 智能操作系統入手,一是因為阿里有較強的服務整合能力,二是阿里具有獨立開放的操作系統。反之,前途無量的智聯網 汽車 市場,也將反哺給阿里更有黏性的用戶和更豐富的消費場景。
參觀者在上海車展體驗智能 汽車 的操作功能和智能架構
行業風向:軟體成為現代車輛差異化競爭的核心
車企和互聯網、通信巨頭聯手合作已成 汽車 行業新常態, 汽車 正逐漸「電子商品」化。從上海車展參觀歸來,范先生有所感慨:「大大的屏幕實在是不敢恭維,有些功能要一屏一屏地去翻找。眼睛離開前方道路也不安全。如果操作出錯的話,糾錯的步驟也不如機械按鍵來得方便。滿眼都是屏幕,還能不能好好開車了?」
有「吃瓜群眾」表示,對於互聯網造車其實就是看個熱鬧,「可能是在為將來的無人駕駛開發鋪路吧,但落地太難了,法律通過可以上路再說吧。」也有 科技 粉絲對智慧出行充滿期待,」如果有心儀的車款落地,我很願意買單。」
觀眾正在通過VR系統感受大疆車載系統
一份普華永道發布的《2020年數字化 汽車 報告》顯示,軟體已成為現代車輛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到2030年,軟體在消費者感知價值中的佔比將達60%。另一方面,受到互聯 汽車 、無人駕駛、智能出行和電氣化趨勢的影響, 汽車 軟體數量增長將超過300%。未來10年,隨著用戶期望提升和新功能涌現,軟體開發成本將增長83%。」
普華永道中國 汽車 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在接受東方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只有打造軟體驅動的車企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持續捕獲價值,「短時間內,智能網聯 汽車 由於成本的因素,價格有一定壓力,但開發成本隨著產銷量的提高,能夠進一步攤銷。」
(圖片攝影:劉曉晶、柏可林)
Ⅱ 一個比特幣值多少人民幣
比特幣的價格是經常浮動的,所以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價格也是經常在變動的,從最開始的時候,幾年前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時候才一比幾,最後慢慢發展到了一比十幾,然後到一比幾十,這時已經非常讓人震驚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因為作為虛擬貨幣,雖然很多人不了解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但是卻有大部分人認為這有點類似於股票,因此就對比特幣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直到2020年1月份的時候,比特幣的價值已經瘋狂的生長,漲到了將近1:47,000左右。這個漲幅比率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優秀的股票了,那麼很多人在震驚的同時,往往想要了解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所導致的:
3、追漲殺跌的心理
當然比特幣的價格之所以上漲的如此之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與追漲殺跌的心理有著一定的關系,比如很多股票一直上漲的情況下就會有更多的人去買,而下跌的時候卻有很多人因害怕而退市,比特幣迄今為止上漲的幅度依然非常大,因此還有人覺得它有投資的價值,所以就一直在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