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特幣區 > 比特幣一次最多能交易多少人民幣

比特幣一次最多能交易多少人民幣

發布時間:2024-09-02 03:53:19

比特幣「造富運動」:我500元入場、2小時成百萬富翁

比特幣,這個產生不過12年的幣種,正變得讓人越來越瘋狂。

它是第一個加密的數字貨幣,2008年,極客中本聰提出了這一概念,2009年1月3日正式發行。

它具備貨幣的基本屬性:能交易,能儲蓄,同時能作為一種價值尺度而存在。

但與各國法定貨幣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基於演算法產生。

交易也不是經由一個中心化機構總控,而是運用密碼學的方式加密交易信息,將信息嵌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區塊鏈中。

它和現行法幣的形態、使用和交易方式都不同,且數量有限,具有稀缺性,這使得很多人在購入比特幣時,不僅考慮它的貨幣屬性,同時考慮它的投資屬性。

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比特幣迎來了一波快速上漲,1月9日,比特幣上漲到近4.1萬美元,市值超過了,市值超過了7654億美元的Facebook。這和它最開始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相比,價格已經累計上漲1200多萬倍。

但比特幣也並不會一直持續地上漲上去,在本次稿件成稿發布的前夕,比特幣暴跌,24小時爆倉接近100億,18萬人成為爆倉受害者。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購入比特幣的人,他們之中:

有人購入比特幣是覺得物以稀為貴,看著別人買就跟風,沒想到因為比特幣多掙了5年的工資;

有人因為看美劇而對 科技 革新感興趣,願意為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進行價值投資,她以一種早期股權投資人的眼光看比特幣,認為它未來可期;

有人用估值模型估值比特幣,認為它是一種完美投資,手裡除了一輛車和生活費外,99%的資產都投入了比特幣;

有人被老闆拉上車,用10萬人民幣買幣,開了10倍杠桿,2個月時間,10萬變成了200萬……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2個月,10萬變成200萬

買幣讓我買車買房改善生活

Key 某數字貨幣交易所從業者


2018年,我入職了國內某數字貨幣交易所。當時為了熟悉整個交易所的流程,我開始炒幣,不過並沒指望靠幣賺多少錢。

早期我玩的最多的是空氣幣(一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虛擬幣)。

很多熱門的空氣幣,在上所時,價格都會被一些人炒到很高,可能是烏龍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時,不小心敲錯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信息),也可能是市場上的買方熱情太過高漲。

當時我基本上隨便拿 1~2千美元 ,都能賺到 3~4千美元 ,甚至更多。

賺得最多時,我曾在一次私募大戶烏龍指中用 7塊錢的成本 ,撿到了 30多萬人民幣 的籌碼。不過,項目方跑路了,最後只賺了一兩萬。

2019年4月,我開始重倉玩比特幣。當時我們交易所老闆知道後,還特意跑到我工位,激動地說, 「你一定要試試合約交易。」

出於對老闆的信任,我在比特幣價格4000美元時, 出了10萬元人民幣、開10倍杠桿做多 ,到了季度末,也就是2019年6月底, 10萬變成了200萬

這一次合約讓我積累了本金,後來我又陸續通過合約、現金買入,積累了一定量的比特幣。

但投資比特幣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2019年3月份,我經歷了一次比特幣的合約爆倉。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1萬美元左右直接跌到3000多美元,爆倉點是在4000多美元,我止損了40萬,占整個倉位的10%。

那段時間,我連續幾天精神狀態都很不好,整個人處於差點被爆全倉的危險中,現在想想都很後怕。

當時比特幣價格跌到谷底,但我出於穩妥的考慮,沒敢抄底,當然也沒賣。

我之前也做過一些波段,在2020年10月時,比特幣的價格基本橫盤,在1~1.1萬美元之間來回調整,本來想做點波段賺點小錢,但沒想到踏空了,後來又買了回來, 損失了幾萬

這都是之前的投資嘗試。現在資金量比較大了,不想承擔太高的風險,所以現貨拿著不動,小資金合約開倉賺生活費,享受比特幣帶來的紅利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經歷過很多人的爆倉,也見證過很多人的暴富。

比如某交易所大佬,宣布關閉交易所,用戶可以提走資金。因為他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想再為公司操勞。

還有人500人民幣,一兩個小時變成了不到100萬,然後瞬間被爆倉。

比如某大佬,被定向扎針,爆倉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

比如交易所被連鍋端,連實習生都配合調查去喝茶。

在我看來,合約交易其實和賭博沒有太大的區別,沒錢的時候還可以想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有錢了,就不想冒那麼大的風險了。

我還是長期看好比特幣的價格、價值,准備跌破的時候加倉,加倉現貨就不怕。其實現在看來,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覺得不太會再看到跌破2萬美元以下了。

大家的共識增強了,再加上現在做空的資金遠低於做多。在不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下,很難跌破。

我現在不太在意每天的漲跌幅,漲了,開心開心;跌了,做點別的事忘記它,過一會兒再看,應該又回來了。

賺了一些錢以後,心態確實會變化,找工作不會再因為薪資的問題考慮去不去了,因為現在不靠工資改善生活,工資只用於日常的吃喝。

買東西也不大會看價格了,車厘子草莓之類的東西,十斤十斤的買也沒有肉痛的感受。現在手邊有一輛車,是通過合約賺錢買的,房子雖然不是靠比特幣買的,但也有了。

在經歷了之前比特幣的快漲快跌後,我現在的投資策略越來越謹慎,因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所以整體會訴求穩妥。

但是我不會再賣掉了。


自己挖礦,自己買幣,對比特幣進行價值投資

我不會賣,直到我感受到成就感

卡卡 一級市場基金從業者


2017年,我在一級市場做融資顧問,身邊有同事做區塊鏈項目,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比特幣。

2018年,經濟環境下行,我發現市場里的錢在變少、此外很多創業項目開始拿錢困難,我開始反思行業的問題,學習金融和貨幣知識、了解經濟周期,這才意識到,區塊鏈是個顛覆性的技術。

於是我在2018年下半年試水,買了100塊錢的比特幣,外每個月進行一次定投,縫低買入。同時,我也開始挖礦。

2017年左右,比特幣價格升高,很多人投資做了礦場主。但隨後比特幣價格下跌,礦場主難以回本,就做了一個決定:出租算力

當時出了一個180天的算力包,告訴你可以挖到幾個, 我當時買到的算力包,每天可以挖到3、4塊人民幣的比特幣, 挖出之後它會配置到我的錢包里。

但現在比特幣大漲,這種算力包就被搶完了。

疫情期間,比特幣有段時間跌得特別厲害,當時沒有礦廠能回本,但買算力、買比特幣卻特別劃算。 可惜我當時膽子小,只購入了5000元的比特幣,現在覺得真是虧大了。

投資里有一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這在比特幣上也是共通的。

當你沒有認知到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或沒有認知到比特幣的價值時,你沒有辦法賺這部分錢。

我覺得比特幣是一個新的經濟體系,或遲或早,大家最終都會融入其中。

比特幣有兩個風險:

一是監管上的風險;

數字貨幣出現的早的國家,如德國或美國,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經驗和流程,想方設法地把數字貨幣納入監管流程,但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政策,國家會怎麼做,會成為一個風險點。

第二個風險是 學術理論一直在討論的:量子計算機;

比特幣的整個運作流程,都是基於數學運算的,但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很強,這將顛覆區塊鏈技術的整個底層邏輯。但這部分的討論目前還停留在理論界,真要造出很成熟的量子計算機,得一百年以後。

所以我覺得 在20年內,產業技術革命都不能顛覆它。

短期內的波動很正常,因為現在華爾街開始入局,莊家會上下拉動這個盤,把小股東甩下去自己賺錢。

一個聰明的方法是: 買著不動,幾年後再看,肯定是漲的。

目前我通過比特幣賺得了90%的回報。

以後即使比特幣漲了,我也不會賣,我看好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技術,希望看著它一步步壯大,等到我覺得有成就感後再出手。


99%的資產投入比特幣

一個完美的投資,貨幣越貶值,比特幣的價格越高

小A 某比特幣基金從業者


2018年,我和朋友吃飯聊起比特幣,當時它的價格已經從幾百美元漲到2萬美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隨著認知升級,我開始加倉比特幣,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只要有閑錢,我就買一些比特幣。

比特幣及其背後整個系統運作的邏輯非常完美。

我們業內有一個估值模型, S/F模型 ,可以簡單理解為存量與流量相比的一個模型。

圖 | S2FX跨資產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比特幣的價格與其稀缺性做對比時,我們會發現二者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正相關系數非常接近1。

也就是說, 稀缺性波動一個單位,價格也會波動一個單位,且取值時間為10年。

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個,它的稀缺性是確定的, 且時間越長稀缺性越高,它未來的價格會不斷螺旋上升。 從過往10年的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

圖 | 第三次減半後價格運行通道

疫情以後,我和同事們有個判斷,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國央行都會進行一輪大幅度的寬松,寬松的貨幣政策執行後會向市場投放大量的流動性。

2020年,美國的M1增長了50%以上,當時美聯儲向市場分發了全世界存量美元的21%, 即全世界的美元里有21%的美元是在2020年這一年印出來的, 這多可怕!

美元和歐元都在放水,放出來的這些流動性很大一部分進入金融系統,讓給金融資產膨脹。

比特幣抗通脹屬性非常強,甚至高於黃金。

黃金的稀缺性是基於物理層面的稀缺性,而黃金的開采會使黃金總量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比特幣是基於數學層面的絕對稀缺,且隨著減半的推進,未來比特幣會更加稀缺。

現在這一階段,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持有現金的風險,法幣購買力在縮水,而固定數量的比特幣能很好地對沖貨幣超發。

法幣越超發,法幣購買力越貶值,而我持有的比特幣的購買力就會相應升值。

基於這個考慮,我身邊除了一輛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費之外, 其餘的錢全部投入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大概在七、八千美元。

因為我入場晚,早期入場的人,投入成本比我低的大有人在。但未來我希望通過比特幣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

提出S/F模型的分析師後來又提出了一個跨資產模型,通過這一模型觀察比特幣的主要幾個階段:第一次減半、第二次減半、在過去的2020年5月12日的減半,以此對比黃金、房地產的市值和稀缺性。

分析後,我們發現他們相關性很高,未來單個比特幣的估值應該接近30萬美元。 花旗銀行也出過一份研報,認為比特幣會到達31.8萬美元。

但我們認為,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遠不止30萬美元。和中本聰一起開發系統的哈爾·芬尼,在去世前曾預估比特幣對標的價值是全世界所有家庭財富的當量,大概在100萬億美元左右。

按這個預估,單個比特幣的價格在1000萬美元以上。況且因為央行的持續放水, 比特幣的價格還會增加,它的價格上限天花板就能非常高。

不過我不建議你馬上急著買,資本市場永遠都有賺錢的機會,但你的本金是有限的,建議想要入手的人還是多看看書,等認知到位了才好賺錢。

買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坑,比如在出入金環節,資金粘連到某些不幹凈的錢,你可能會被凍結銀行卡。

再比如保管風險,私鑰是比特幣資產的最高控制許可權,如果私鑰丟失,你的比特幣也就沒了。

現在國內大部分人的私鑰由交易所掌握,這就相當於別人在保管你的銀行卡密碼,非常危險。

還比如期貨的風險。很多交易所有關於比特幣合約產品的衍生品,杠桿倍數非常高,高達100倍甚至1000倍,這種危險性極高。

2020年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動,很多機構首先補充流動性資產,加密貨幣市場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

我們有一個客戶,幫別人管理了2000多萬的比特幣期貨,當天下午6點,他吃完飯去洗澡,洗澡前還好好的, 洗澡出來後2000多萬爆倉,價格一下子砸了下去,平倉都來不及。

他開了20倍的杠桿,損失非常驚人。

比特幣市場本身波動很高,在一個很大波動性的市場再加幾十倍的杠桿,盈利肯定賺的多,但跌下來後虧得特別快,也一定要注意。

短期內我不會賣出手裡的比特幣,跌破2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賣出很難再找到低價期購回。

除非遇到家裡急需用錢的緊急情況,那我可能會變現一些,但也不會全部拋掉,現在比特幣實在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我靠比特幣賺了5年工資

買了的都在漲,它的價格來自大家對它的共識

廷友 互聯網員工


早在七年前,我就知道比特幣了,但一開始不怎麼感興趣,只覺得是個詐騙的東西。

2017年,我太太開始從事數字貨幣相關工作。正巧當時比特幣也迎來一波牛市,我太太公司的人都跟風在買,我也跟風投了幾萬塊錢買比特幣。

我和我太太都非常怕風險,沒碰合約和杠桿,只敢拿比特幣的現貨。在那波牛市,尤其是12月底靠近頂峰的時候,比特幣一天就能漲10~20%。

我還記得,有一天我下班路上順手刷了刷幣價,漲到了10萬人民幣一個,我高興得不得了, 感覺自己的口袋裡已經躺著自己賺的1萬塊!

不過到達頂點之後,比特幣很快下跌到3000美元。因為不確定它能不能漲回去,我們沒賣、也沒繼續再買,現在算來是踩空了。

我太太的好幾位同事在那段時間看好比特幣的漲勢,又買入很多。在後來幾個月,比特幣漲到13900美元,他們也因此賺了不少。

有一位剛畢業一兩年的同學,一直做合約,就在那一年的幾個月內賺了上千萬。

有了這些人的成功案例,我開始樂意琢磨比特幣了。它為什麼會漲起來呢?

我曾覺得比特幣就是「空氣」。人們平時買股票、買基金,都是跟公司業績掛鉤的,但比特幣沒有一個可以評估的實體。

它的價格是一種共識, 我們認為它有價值,它的價格就會逐漸增加。

有些人認為比特幣不像法幣那樣被不停地發行,數量恆定,有價值;有些人覺得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有價值,有些人覺得加密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有價值……

大家有自己對比特幣的一套解釋,並因為相信這套解釋而購買比特幣。

這些解釋不斷強化,更多人知道比特幣,想買比特幣,再加上通脹,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這些解釋也就更進一步地自我強化。

按現在的趨勢看來, 這些解釋不能被證偽,這是它上漲的核心。

比特幣很像之前風靡的荷蘭鬱金香,正是因為玩的人有共識,價格才會炒起來。

但區別在於:鬱金香是可以持續和大量生產的,當供應變多,鬱金香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比特幣新增數量卻是越來越少的。

中本聰在創造比特幣時,就考慮到了數量問題,每4年比特幣被挖出來的數量會減半。可能最開始10分鍾可以挖50個比特幣,但4年之後,10分鍾就只能挖25個比特幣,再4年,12.5個,依次減下去。

整個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且確定的,只有2100萬個左右。這是供給端,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的。

需求端上則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買入比特幣。現在有了交易所、電子錢包,大家購買比特幣越來越容易,購買需求就能進一步被激發。

比如美國有一些信託基金拿著散戶的錢幫買比特幣,每年能坐收5億美元的傭金。

他們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每年就能有5億美元的進賬,這錢多好賺!

所以美國大量的機構湧入進來,成立比特幣的基金,幫散戶購買。場外的機構、散戶源源不斷地進入,也讓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上漲。

比特幣價格上漲之後,大家會更看好比特幣的未來,堅定持有它的決心,這樣共識就會越來越凝聚,而且凝聚得越來越快。

2020年3月份,因為疫情的原因,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下跌。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猶豫馬上入手,平均算下來,當時購入比特幣的均價不到4000美元,但賺的錢相當於我5年的工資收入。

未來我也依然看好比特幣,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放棄持有,除非是家庭需要大額支出,比如買房,可能會賣掉一部分。

比特幣現在的漲幅和價格已經有些風險了。如果讓我現在花20萬以上人民幣去買一個比特幣,我還是比較心虛的。

但我認為,如果家庭有餘錢的話,可以配置一個或多個比特幣,作為家庭投資。以後比特幣的價格我認為會越來越高,上車只會越來越難。

Ⅱ 大夥們口袋裡的現金,可能要被數字貨幣取代了


這小半年來,互聯網上關於央行發行數字貨幣 ( DCEP ) 的新聞可是有不少。單單是下面這一張 數字貨幣の秘密露出照 ,就已經被各大媒體們轉發得出現了電子包漿。


但有意思的是,大夥們對於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略顯陌生。


不知道差友們有沒有聽過這個古早段子, 「 我想買台 iPhone 手機,請問哪個牌子的最好?」


其實不少人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和這個段子還挺像的。


就像一說到智能手機,大夥們會想到 iPhone 一樣,比特幣、以太坊之類玩意兒也成了大家認識數字貨幣的模板。


這玩意是啥?它和支付寶微信有啥差別?央行也要割韭菜了?不少的問號也出現在了網友們發量不多的腦門上。


如果各位差友們也有類似這些的疑問,那麼你們可算是來對地方了。


因為今天,差評君准備試著和大家聊一聊央行數字貨幣的那些事兒。


首先我們來講講,到底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為 DCEP ,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數字貨幣電子支付 )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數字化的人民幣。先別急著打瞌睡,名字之類的其實並不是重點,大家眼熟一下就可以了。


按照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的描述,DCEP 有著很明確的定位,那就是部分代替 M0,說人話的話, 那就是部分替代各位手中的紙幣和硬幣。


各位還記得上一次使用現金是啥時候嗎?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差評君已經快不記得人民幣長啥樣了。


但紙幣和硬幣那麼可愛,為啥要部分取代他們呢?這讓嘻哈歌手們怎麼炫富啊?


其實啊,那些我們已經較少使用的紙幣和硬幣,本身就挺燒錢的。 是的你沒有聽錯,錢這玩意,很燒錢。


根據美聯儲公布的美元現金生產成本表,我們可以看到,各個面值的美元生產成本有多少。而我們的人民幣差不多類似。


除此之外,包括人民幣的運輸、存儲、流通、銷毀等等環節,可都是要燒票子的。就有研究機構推算, 傳統人民幣現金的運行成本約為每年 2767 億元。


數字人民幣推行之後啊,這一大筆的運行成本預計可以節省一大半,假幣之類的問題也會得到很大的解決。


這么一解釋,是不是能理解央行的良苦用心了?


看到這,肯定會有差友問了,這些問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是一樣能解決嗎?而且現在第三方支付用得好好的,DCEP 和它們有啥區別呢?


別急別急,且聽差評君娓娓道來。

DCEP 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與優勢。


首先差評君想說,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DCEP 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能並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未來我們可能只是多了一個數字錢包,多了一種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寶和微信中多了一個使用 DCEP 支付。


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比較直觀的不同的是,DCEP 支持雙離線支付。也就是說,兩部沒聯網的設備也能完成付錢收錢。 ( 具體的技術細節還未公布 ) ,除了掃一掃之外還引入了 NFC 支付 ( 碰一碰 ) ,並且轉賬和提現都不需要手續費。


但如果拋開 DCEP 的表面, 深究起來的話,DCEP 這個玩意和第三方支付的區別可大著呢!


想要理解 DCEP 的不同,大夥們可能要先了解, 各位在支付寶和微信里的錢,和手上的現金還有 DCEP 的票子,並不是一回事兒。 ( 嫌內容太長可以跳過下面這部分 )


因為按照貨幣的供應量和流動性來說,我們一般把貨幣分成幾個層次:M0、M1、M2、M3。


簡單來說, M0 一般指的就是我們各位手中的現金,M1 = M0 + 單位活期存款,而 M2 = M1 + 各種准貨幣。


所以呀, 支付寶和微信里的余額一般被認為是 M1 ,現金和 DCEP 是 M0,個人的儲蓄存款是 M2。


央行可以通過統計市場上各層次的貨幣,預估經濟形勢,然後再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 簡單來說,M0 多,就說明老百姓手頭有錢,M1 多,就表示公司和老百姓手頭都有錢。


其中 M1、M2 部分數字化早就在進行了,現在就差 M0 ,也就是大夥手中的現金還沒開始數字化了。


相信已經有盲生發現了華點,我們在用支付寶或微信剁手時,明明用的是余額 M1 或者是銀行卡儲蓄 M2 ,但它好像乾的是之前 M0 的活兒。


流通性應該是最高的現鈔 M0 反而躺在口袋裡,等待著大家的臨幸。 ( 也有一部分經濟學家把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場景中的資金也算到 M0 )


這不就亂套了嗎,這樣的統計數據還有意義嗎?


對了,這就是推行 DCEP 的第二個意義, 將 M0 數字化,讓央行可以實時採集貨幣的流動數據,並且更加精準和高效地影響貨幣政策。


而且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為了讓數據更加准確、讓支付體系更加規范化, 之前的央行可做過不少的努力,而 DCEP 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支付行業發展五階段圖:


在移動支付的兩強時代,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銀行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直連。


斷直連之前:


屬於大夥們的備付金*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名義存在了商業銀行里,不少挪用備付金、洗錢、甚至是資金失竊的問題層出不窮。效率還行,但是安全性不高。


於是乎在 2017 年,監管部門推出了" 網聯 "平台,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 斷直連,資金流和數據也受到了央行的監管。


斷直連之後:


打個比方,差評君在用招行卡往支付寶里存了 925 元錢,背後就發生了這些:


差評君在招行的存款減少 ,從而間接減少招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而以支付寶名義存放在央行的備付金增加。


而且斷直連之後,支付寶、微信之類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 100% 集中存管在中央銀行。換句話說,兩位馬老闆想挪用大夥存在戶頭里的錢的可能性是 0% ,大夥們的錢變得安全不少。


是不是看得頭都大了,簡簡單單存取個錢,竟然這么復雜??


是的,央行也是這樣想的, 我們再來看看 DCEP 的簡單粗暴邏輯。直接把數字貨幣兌換給商業銀行,然後再兌換給老百姓。

所以呀,你說 DCEP 這玩意妙不妙?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安全性和效率都有了保證。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和支付寶、微信的不同是,DCEP 具有無限法償性和強制性。其實就和現金一樣,因為有國家背書,沒有人能拒絕收取數字貨幣。


和比特幣、Libra的區別


看到這兒,大夥們肯定已經明白了 DCEP 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了。那麼它和同為數字貨幣的比特幣、Libra 有啥區別呢?


認真盤一盤,它們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首先比特幣這玩意兒其實是沒有政府背書的,它由一位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士發明。如果樓下小賣部的大爺不想收比特幣,你還真的奈何不了他。


而且因為過分強調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比特幣每秒最多隻能處理 7 筆交易。。。


要知道雙十一期間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近 10 萬筆交易每秒。讓比特幣來體驗一把雙十一,可能能把各位剁手的病都治好吧。


再加上比特幣市場中投機者多、幣值不穩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玩意的應用場景還是挺窄的。

基於這些數字貨幣的表現,DCEP 除了有政府背書之外,便採取了傳統加密和區塊鏈相結合的框架。也就是說,交易速度這方面不需要擔心,而且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

當然,因為是部分匿名,要是洗錢、貪污之類違法行為,還是能馬上揪到你的。


Libra 和 DCEP 則會更加相像一點。


Libra 是 Facebook 推出的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它不追求對美元匯率穩定,而追求實際購買力相對穩定。是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數字貨幣。


和比特幣相比,Libra 的幣值就穩定多了,它和美元、歐元、日元等等一系列的貨幣掛鉤。而且每秒交易最高可達到 1000 筆,安全性、匿名性也都有一定保障。

但它和包括 DCEP 在內的其他法幣之間的差別也很明顯, 那就是沒有國家背書,無法受到各國央行的管控。


別說我們中國了,就連生它養它的美國也是在瘋狂打壓 Libra 。


因為 Libra 等等的超主權數字貨幣的推行,會損害各國的貨幣主權,大夥們可都不傻,上世紀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貨幣主權的削弱可就是病因之一。

Libra 這一波挑戰全球各國央行的行為,也以各國的堅決抵制暫告一段落。

各國都在行動


不止是中國的 DCEP,最近各國也都在推出自家的數字貨幣計劃。


例如美國在今年上半年就公布了數字美元項目、日本央行也在今年的 7 月份宣布嘗試數字貨幣,還有法國、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等等國家也都正在路上。


而在六年前就提出數字貨幣計劃,並在三年前就開始研發的我們,一不小心就走在了數字貨幣的前列。不得不說,這一次我們率先站到了風口上。


目前,我們的 DCEP 也在緊鑼密鼓的試點之中。


根據中國銀行原行長的描述:未來的 DCEP 和已經普及的第三方支付會並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誰能夠做得更好,更加便捷,更加可靠,成本更低,誰就會擁有更大的市場。


所以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未來多了的,可能只是 DCEP 這一個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對我們的貨幣體系而言的話,多了的則是一個更加嶄新、和高效的支付生態。


Ⅲ 一個比特幣值多少人民幣

一個比特幣值13萬左右人民幣。在歷經了一次暴跌之後,比特幣的價格似乎又穩定在2萬大襲數美元左右,那麼從十年前一萬個比特滾首幣換二個披薩到如今的2萬多美元一個。每次比特幣大牛之後必然有大跌,漲跌之間的幅度令人咋舌,一夜暴富,一朝灰飛煙滅,說的就是這種感受了。

一個比特幣值多少人民幣

比特幣所採用的7*24交易模式,現貨、合約、杠桿、認沽權證等多種交易模讓你的交易多姿多彩,而且加上杠桿讓你覺得你有機會了,你可以從1萬掙幾百萬,在禪罩這樣的誘惑下使許多韭菜瘋狂入場,還成為各種樂於冒險一搏的投機客心頭好。比特幣並沒有固定的發行機構,屬於一個分散式的賬本,整個網路中的用戶來共同期維護,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無法改變比特幣的運營。中本聰造就出比特幣後,對發售數量有精準的要求,比特幣投放量為2100萬枚,身為總量稀少的虛擬貨幣,在日後人們賦予其價值後,價格也必然會攀升。比特幣做為全球流通的買賣產品,只需要在任意1台連接了互聯網的電腦上就能管理,對時間和地點並沒有要求,另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挖礦獲取到比特幣,也可以購買、出售以及持有比特幣。

Ⅳ 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

40億比特幣提取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依照如今比特幣的市值而言,一枚比特幣可以換算差不多55000元人民幣,40億比特幣可想而知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來說40億比特幣提現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提現就是先把比特幣售出,40億個比特幣,在全世界應該是最多的總數,需要分次售出,不可以一次性售出,那樣對比特幣行情有影響,也會造成自身沒辦法在理想價格售出比特幣。

售出比特幣的之前,假如比特幣不在交易中心的帳戶里邊,自身還需要把比特幣轉帳到交易中心的帳戶裡面。根據交易經驗,日本交易平台超出20個比特幣,就是大額數量,接納比特幣的時間會較慢,沒法及時到賬,這一點,投資人務必明白。

然後在將這筆現錢,從平台交易轉走的時候,平台交易會進行審批,另外,平台交易會扣除服務費,不同服務平台有不一樣的收費標准。當然,平台交易的審批,只是簡易的步驟,不會阻攔這筆錢轉出去。

比特幣能夠轉至比特幣錢包裡面,就像把一張銀行卡的錢轉到另一張銀行卡類似,這一全過程稱作轉幣,而並不是取現。

(4)比特幣一次最多能交易多少人民幣擴展閱讀

提幣,也就是說轉幣。

提幣和轉幣,類似轉賬,可是銀行賬號務必正確,不然你所提取的金額就會轉到別人那,且沒法找回。因而,提幣和轉幣,本身是有很大風險的。

這筆現錢,是人民幣的幣種,那麼,進入金融機構的帳戶,審批風險也並不大。可是,假如這筆現錢是美金,或者是其他外匯幣種,進入金融機構的帳戶,可能就會碰到嚴苛的外匯交易核查。如今美國,已經開始對虛擬貨幣交易進行繳稅,其他國家也在跟進這一稅收政策。

而每天比特幣提取交易限制為50筆,每筆限制為50個幣。OKCoin、火幣網和別的受影響的比特幣交易則預估系統的升級可能需要一個月上下的時間,但現階段看來,比特幣在我國的市場前景仍不明了。

閱讀全文

與比特幣一次最多能交易多少人民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腦的算力是多少 瀏覽:702
比特幣總量怎麼算 瀏覽:21
比特幣被騙走抓人 瀏覽:995
比特幣挖礦可以挖多少錢 瀏覽:7
比特幣平台app有哪些 瀏覽:268
虛擬貨幣牛市指標 瀏覽:628
虛擬貨幣的價值性 瀏覽:653
ltc是比特幣嗎 瀏覽:227
AE幣全網算力 瀏覽:173
以太坊多久能收回成本 瀏覽:720
鳳凰比特幣 瀏覽:33
比特幣對沖套利違法嗎 瀏覽:881
亞馬遜禮品卡買比特幣網 瀏覽:291
生死狙擊以太工坊交易 瀏覽:624
以太坊一分鐘挖多少個 瀏覽:669
以太坊獲得區塊id和gas 瀏覽:602
比特幣19年7月趨勢 瀏覽:880
如何有以太坊錢包 瀏覽:743
挖比特幣為什麼比較燒顯卡 瀏覽:406
Ethcombo免費抽ETH以太坊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