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特幣區 > 一輩子一個比特幣足矣

一輩子一個比特幣足矣

發布時間:2024-08-01 18:56:43

❶ DNF異界怎麼打啊

太煩了,我只說蠕動的,其他的你追問吧。
打法:
有白.痴隊友基本過不去,我來說明下。
第一圖:必須要有人被大龍人用棍子

到,沒

到之前所有的怪都是透明的,被

住後,不能動,而且除了大龍人外的所有小龍人都會狂毆那個被

住的人,他們都是霸體狀態,只能靠旁邊的幾個隊友強力輸出,等到小龍人死光後,過一會大龍人會放下矛,此時被

的人血會加滿,同時得到詛咒的BUFF,帶有這個BUFF的人被

到會被直接秒殺,所以要消掉詛咒有兩種辦法。
1、使用「神秘世界的玩具」,在拍賣行可以找到,刷異界多備幾個。
2、讓聖職者隊友對你使用至少7級的凈化,否則詛咒無法消除。
大龍人一共會召喚3輪小怪,把三輪小怪全部清掉就沒事了。
第二圖:有四個人偶師,必須一個一個的殺,一個人偶師被打到,其他三個人偶師的血會暴漲,所以只能一個個來。
第三圖:一開始有三個龍,是金色的對吧,他們立馬會變成灰色,然後召喚出和他們一樣的很多小怪,三個龍和小怪的唯一不同之處是圖標,打到怪之後看左上角,就是怪的血條的左邊,有一個圖標,要找到與普通小怪不同的圖標,也就是金色的。把三隻龍全部幹掉就能進下一個圖了。
*注意:如果殺錯了會全屏出現閃電,會滅隊的。
第四圖:有三個龍,你打死一隻龍,然後在十秒內他會復活,這時除非把剩下的兩個龍在十秒內幹掉,才能不讓他們復活。
第五圖:進第五圖的時候如果是多個人,看下上邊,1P和3P站在一起,2P和4P站在一起,如果其中一個組合沒站在一起會不停的掉血,站錯了也是,兩個組合分別站開消滅掉那隻龍就可以了。
*注意:如果使用無色技能那隻龍會分身,變的更加棘手。
BOSS房:BOSS的技能我說明一下。
1:打開異次元裂縫,把所有人吸進去,出來後還是在BOSS房,但是會多出四個石像,只要有一個石像在,BOSS就是無敵的,而且會定期釋放全屏石化,看BOSS頭上的條,到盡頭的時候就跳起來,可以躲過全屏石化,然後把四個石像打掉就可以虐BOSS了。
純手打,累死了,求採納,。

❷ 90後3153萬元拍下一頓午餐,和股神吃飯值不值

你以為別人都是花幾千萬就是為了請別人吃一頓午飯?nonono,如果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了,畢竟富人的世界我們這些窮人是不會懂的。而且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對於股神巴菲特來說也是一樣,而且沒有不賺錢的商人,更不會隨隨便便讓自己虧損幾千萬。

和股神巴菲特吃飯難道就是埋頭吃飯嗎?當然是要談人生談理想,看星星看月亮,順便探討探討生財之路,讓股神巴菲特傳授給你獨家的知識經驗啊。畢竟花的錢最起碼也要收回本來啊,不然多虧。

跟股神巴菲特吃頓飯,其實也算是獲得了一塊敲門磚、一份秘籍,能不能用好這個機會,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要看個人啊。

❸ 中國如果現在有1億噸黃金,能不能搞金本位,並且替代美元體系

想要靠黃金獲得國際地位,只需要5萬噸就足矣。美國巔峰時期也沒有這么多。超過5萬噸的話黃金就不值錢了,真有一億噸的話,到時候黃金充其量也就是個裝飾品,比如用在高端一點的汽車內飾上。

美元最早是靠黃金上位的,固然美國實力強,但全世界的人不見得都認可美元啊,但不分地區,民族,宗教大家都認可黃金。美國實力強是基礎,但美元是借黃金上位的,培養世界使用了二十多年,形成了習慣,最後又錨定了石油,這二十多年就是世界在認可美元的初步過程。

美元只要先去美聯儲借債再發行再借債再發行,這個發行成本怎麼比。因為政府要開支,要打仗,美國花了太多錢,必須印錢,但黃金限制美元發行,而且美國人的黃金被不斷兌換走,最後才脫離黃金。投向了石油,但08年後美元還錨定了一樣東西,就是中國的工業產品。是中國的工業產品和石油共同支撐美元,但現在國家不願意這么搞了,所以一直在拋美債,中美的關系整體可以通過中國到底買不買美債來觀察,一直買,說明雙方關系還行,不鬧。

有他推動的因素,美國人給資本,別的國家也在利用他的資本完成自身的發育,但達到這種規模也是他無法想像的。但不管咋樣,作為遠離傳統歐亞大陸的大型“島國”,不下場直接參與,在大陸國家中扶一個打一個始終玩離岸平衡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利益決定了他必然會搞亂大陸國家。

❹ 耳機玄學是什麼

以下是我聽說的一些HIFI玄學內容,一個比一個玄
1 CD機下面墊什麼就出什麼聲音。後來引申到音箱下面墊什麼就出什麼聲音。(如果墊狗屎呢?)有一個發燒友曾對我說,數字調音台下面墊上海綿,出來的聲音就非常柔和…… (後來我就跟一聲樂專業的哥們說,你記住,穿高跟鞋和平底鞋,唱出來的聲音絕對不一樣……)
2 電腦機箱橫著放和豎著放,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3 同樣一個Wav文件,放在希捷的硬碟上,比放在西數硬碟上音質要好。即使是在同一塊硬碟上,放在C盤和放在D盤上,音質也是不一樣的。
4 音頻線是有方向的,接反了不好聽。不僅是音頻線,電源線也有方向。換一根好的電源線可以改善音質。如果電源線上再套一個磁環(玄學里叫做「魔戒」),那音質就更好了……
5 有一種叫做「CD神油」的,塗抹了CD之後,聲音立即增加若干分貝(我暈,偉哥啊?)然後就是CD神筆,在CD邊緣一畫,立桿見影…… 後來就又有了CD神膜,一貼就見效(我倒)
6 CD放在冰箱里冷凍,聲音會變好聽。這已經不是什麼希罕事情了。現在都是用照相機閃光燈的強光來照射CD,經過照射的CD聲場會變寬,聲音提高3分貝。如果你覺得「用強光照射CD光碟」很新鮮,那你可真是老土了!
以下是轉貼的一篇關於玄學的內容: 昨天在《膽機世界》 2005年第10期看到以下內容: 2005香港Hi-Fi/Hi-Vi展示會,買價100元門票即送「JSMR」神奇晶片,另還送一LEO錄制的精選CD和Hifi龍虎榜提到JSMR神奇晶片,描述如下: JSMR神奇晶片細如拇指,只要放在CD機之上,即能令CD音效即時提升兩成以上,本刊主編認為這是他近年用過最玄妙而又最見效的音響附件,希望發燒友用過之後,從此沉迷Hi-fi,不能自拔。 (筆者評,如果這東西真有效,我想每個製造CD機的廠家都要批量購進了,而且成本極其低廉,成本豈不是大省,何苦再去苦苦鑽研線路和元件匹配,真實普天下莫大的諷刺!) 類似還有《發燒音響》》音響寫手《Hi-fi聖經》里就如何玩出靚聲這樣寫道,欲想系統音色更幼滑和輪廓更鮮明,在機頂放一小件杭州真絲亦佳。欲想使音色多一點光澤和質感,在機面放一枚大頭針都可以提升其效果。類似的還有諸如放彈弓多一點活生感,彈跳力和泛音,CD機蓋上放凹形紫檀座增多高頻細節,空氣感,韻味;在機底放起皺紙或布可以使音色較醇和圓滑雲雲。 每每看到這類東西,我總是感概萬千,也憤懣不平。
像這些偽科學,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出來的,試問他們,這些東西的理論依據在哪裡,他們又敢不敢盲聽來驗證他們所說的這些把戲,竟還堂而皇之地在書刊雜志上發表他們的這些所謂的秘笈,真系誤認子弟,每當看到類似文章,對於該文的作者的,我總是不敢再對其有所感冒。下面引用《音響的迷思》一文的某些片斷來駁斥以上偽科學: 「比如,在很多雜志上許多朋友大談「cd機下面加了三個銅腳錐後聲音就是和原來的木腳錐不一樣!」和「功放的下面用了幾只美國進口的橡膠腳墊後,聲音好得多了!」之類(省略若干澄澈、通透、甜美、結像力之類的形容詞)。我承認自己才疏學淺,搞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於是乎心悅誠服,擊節贊嘆,對各位燒友的耳朵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看了很多篇此類文章之後才發現,各位燒友對聲音的改變一律只有聽感的描述,沒有任何理論解釋。好,就算是您還沒把理論總結出來,但是總得讓事實說話吧?持這種觀點的朋友,您有沒有做過盲聽實驗?請幾位所謂的「金耳朵」坐在一間聽音室里,音箱在聽音室里,功放和cd機在另外一間屋子裡,播放同一曲目,通過擲硬幣的方法隨機決定是否在cd機和功放下面墊東西,試100次,看看每一位的正確率是多少。如果只有50%左右,我不靠耳朵聽,光靠猜也可以辦到。如果覺得100次太多,30次也可以,但是不能太少,否則偶然性太大。如果哪位高手對器材做了什麼改變,有感受打算寫出來的話,我希望文章中有以下幾點:
一、 採取的措施
二、 改變的原理(即該種改變為何會對音質造成影響,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三、 聽感的描述
四、 實驗科學性的證明。
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相同的,任何條件的改變都會對聲音造成影響,即使只在cd機或者功放下面加幾個角錐,最起碼也是改變了聽音室內的空間狀態,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這種改變是否能夠被人耳分辨出來。
音箱是個喇叭與箱體的組合,喇叭是音源,箱體是共鳴腔,不同的腳架或者腳釘因為和音箱箱體的接觸面積、方位的不同和製作材料有差異影響了箱體的振動,從而對發聲產生了影響,這個道理可以理解。眾所周知,歌唱家的身體就是一件樂器,也是一個大的「音箱」,但是如果哪位朋友說,帕瓦羅蒂穿著皮鞋與布鞋演唱的「音效」不同,而且能夠聽出來,我就不敢苟同了。
如果說cd機和功放下面加三個腳釘真可以改善音質的話,我怎麼從來沒見過廠家直接出售3隻腳的cd機和功放?好像也沒有哪個廠家把腳釘當作cd機和功放的標配出售?
我怕是因為自己見識太淺,又特意去請教了一些器材店的老闆,他們很謹慎的告訴我:「不敢說沒有,但是99%的cd機和功放都是4隻腳的。我們見過的最多的原配有3個腳釘的器材就是炒菜用的鐵鍋。」
也有朋友說cd機下面加腳錐是為了防震,從我本人目前掌握的知識來看,家用cd機只要放在一個基本水平的面上就可以了,根本無須防震措施(除非地震或者cd機在放音的同時在做劇烈運動)。普通電腦的光碟驅動器,身處在一個做工很一般的鐵皮箱子里,箱子里最少有一個電源風扇和一個cpu風扇在轉動,至少有一塊硬碟在轉動,工作在如此「惡劣」環境之下的cd-rom,整張盤的數據讀取下來,一個位元組都不會錯,說明光頭讀取數據並不需要很高的要求。有的朋友提出,計算機的cd-rom和cd機的糾錯方式不一樣,因此cd機轉盤的優劣對音質的影響極大。我沒有做過實驗,沒有權利亂說,但是有沒有人找一找音頻cd的白皮書之類的,看一看音頻cd的糾錯原理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誤碼?規定誤碼率是多少?是否能夠被人耳察覺?
我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實在搞不懂cd機的所謂「時基抖動」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就是無法在正確的時間為解碼器提供數據嗎?誤差的時間范圍有多大?多少毫秒?還是多少微秒、多少納秒?有多少納秒的誤差將會導致什麼結果?頂級機的抖動是多少?普通機的抖動是多少?有沒有具體數字?到底是現在的科學技術沒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生產廠商根本不想為這個問題提供廉價的解決方案?當然,大多數燒友家裡不可能按照這個標准來進行測試,但是切斷心理暗示的各種途徑,自己坐在那裡蒙住眼睛聽音,找個朋友用幾套線材來回換換(甚至假裝換線,而只搞點聲音出來),聽上幾次,看看是否能聽出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不難辦到的吧?我個人認為,如果一位聽者聽不出幾種器材之間的區別,那麼對於這位聽者來說這些器材就沒有區別,選擇便宜的即可。有區別,還要能聽出來才算數。
有些朋友發燒的熱情很高,平時天天抱著雜志看,或者上網聊天,沒有太多機會實際接觸貴價器材,就算偶爾接觸,也很少有同時比較的機會,一旦和某種器材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就「驚為天人」,到處大談感受。須知聽音的感受不但和設備、聽音環境有關,和聽音者的情緒、文化修養、審美情趣、生理條件等等關系也很大,如果不是當場對比,那麼感受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就很難說了。對自己不熟悉的器材發表看法就像評論自己並不不熟悉的人,難免走眼。
經常接觸計算機的朋友應該有感受:身邊有個專家很好,但是有個菜鳥級的電腦發燒友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他們的特點就是熱情如火,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多數知識來自書報雜志,腦子里有一大堆所謂「秘技」,對高配置的機器有深厚的感情,甚至達到崇拜的地步。看到任何人的微機都覺得還有優化的餘地,不但動口,而且勇於動手,至於引起什麼後果往往出乎大家的意料。如果拜託他們來為你組裝一台微機,十有八九會是一堆他的「夢中情人」的組合,至於實際效果,關鍵要看運氣。
現在發燒界也存在這種現象:很多燒友有熱情,樂於助人,也不是某某的「托」,只有一點:缺乏實際經驗,缺乏比較,看法不客觀。把多少萬元以下的器材統稱為垃圾,更是這些朋友的口頭禪。 從我的觀察來看,真正高水平,有修養的燒友往往開口十分慎重,惜言如金,生怕貽笑大方,總是隨便發表看法的大多是我這樣的菜鳥(就象新司機總是渴望開車一樣),一有點感受恨不能發布到全世界。不光發燒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這就是現在報紙雜志上的高水平文章並不太多的原因。
我朋友的母親是評酒師,評酒的過程是很嚴格的,很多種酒都統一包裝起來,從外觀分不出牌子,避免傾向性,品酒前不許吃這個、不許吃那個、不許感冒之類的,要求很高。更重要的是,都是同一時間,同一批人進行評測,根據標准打分。而且在品了一種酒之後要清水漱口,休息一段時間後再品下一種,另外不會一天品很多種酒,以免影響判斷。當然這些人的個人偏好、口味會對分數有影響,但是由於參加品酒的人很多,少數人的特殊情況影響不大,結論還是比較客觀的。酒的情況和hi-fi器材有些相似,各種各樣的酒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達到了一定質量水平之後,除了同種類型的酒可以互相比較之外,其他情況下基本不具有可比性。哪位敢說白酒比啤酒好?黃酒比紅酒好? 」
寫完這些,我的心情有點沉重,很多東西在外人或者理智的發燒友看來,明顯是偽科學,但是卻照樣有人信,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有部分燒友已經高燒得走火入魔了,這是一種典型的為發燒而「發燒」,如果此文能夠一定程度上起到喚醒他們正常的發燒理智,那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註:這股歪風邪氣,以香港刮的最盛,當然我相信香港大多數的發燒友屬於理智一族。且此文並非針對個人,只是針對現象。若有得罪,請多多包涵!衷心希望大家一起來抵制音響界的偽科學,從我做起,還音響界一片明朗的天空。 自己在家,隨便你怎麼搗騰,哪怕你說在CD機上放塊嫩豆腐,音色從此細滑三分也無可厚非,但若是拿出來傳經授道,就可是要負起責任來,否則就有誤人子弟的重大嫌疑了!

究竟什麼是發燒呢? 我想起膽藝軒發過的一篇《一個HIFI發燒友的故事》,主人公叫「阿德」的。那才是真正的發燒友……雖然他只有最簡陋的設備和已經破了的喇叭……
1、沒進過音樂廳的「聽音大師」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一場由南方某著名「聽音大師」主持的一場Hi-Fi器材演示會(實際上是某廠產品的推銷會)。大師自稱聽Hi-Fi多年,特別注意定位、聲場、解析力等,並告誡發燒友們要「多練耳功」。但「大師」當場為演繹器材使用的大都是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發燒盤」——張學友、蔡琴、大眼妹之類的「聲樂」,加州酒店之類的搖滾樂,以及與Hi-Fi一點沾不上邊兒的電鋼琴等,本人耐著性子聽了幾張,感覺這套器材在表現流行歌曲、電子樂等方面還可以,聽不出什麼大毛病。
後來應聽眾要求,播放了幾張由發燒友聽眾自帶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合唱幻想曲》等西方古典音樂唱片,這套Hi-Fi器材馬上不Hi-Fi了:鋼琴聲明顯失真;唱片里那架幾十萬美元的「斯坦威」連降數級,頗有國產低檔鋼琴的「水果糖味兒」,小提琴帶有明顯的聲染色,好聽但不保真,那把「瓜奈里」琴的琴弓上好象抹的不是松香,而是蜂蜜,那種甜的發膩的感覺叫在座的幾位來自交響樂隊的發燒友大搖其頭。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整套器材左右聲道接反,小提琴組與大提琴組來了個大換位,可謂聲場大亂,定位全反,然而,「大師」全然不知,還在大講特講這套器材定位如何准確。按說「大師」耳朵並不差,可以聽出演員口型大小:××是血盆大口、××是櫻桃小口,甚至可以聽出線材的含銅量和腳釘的材質,可惜的是「大師」對音樂的最高形式——交響樂與交響樂隊一無所知,恐怕一輩子也沒進過音樂廳,要不然怎麼會把酒巴音樂家克萊德曼當成浪漫主義鋼琴大師了呢,怎麼連交響樂隊在舞台上的排列擺位都不知道呢?
我在聆聽「聽音大師」主持的演示會過程中,感到他對器材滿內行。專業術語一串又一串,本人也只能聽個似懂非懂,問題在於「大師」沒進過音樂廳和歌劇院,全憑使用高檔器材播放流行歌曲、搖滾音樂練就了紙上談兵的耳功,主觀隨意性太強,因而鬧出左右聲道不分的大笑話,理由很簡單———遠離了音樂。

2、主治「發燒疑難雜症」的「偏方大夫」
筆者一位老戰友,80年代初期定居香港經商,日前回國探親,戰友見面甚是親熱,由於當年我們在部隊一塊裝過膽機土炮,話題自然落在發燒經上,聽完我那套「不夠檔次」的「洋槍土炮混合器材」(聲雅放大器、金琅音箱和馬蘭士CD機),戰友立即給我開出幾味可使器材連升三級的「偏方」,並聲稱,這些偏方均來自權威音響雜志,保證葯效奇靈:
處方之一:用朱元璋老家鳳陽縣明代舊城牆上的一塊磚頭,壓在馬蘭士之上,立即克服數碼聲過重的缺點;
偏方之二:用水晶石腳釘三顆置於功放下面,其中一顆放在變壓器之下,保證功放連升三級,雖比不上「馬克·列文森」,但趕上「金嗓子」沒問題;
偏方之三:將CD唱片用照相機閃光燈照射十五次,然後放進冰箱冷凍三小時,16比特變成20比特,盜版超過正版;
偏方之四:用橡皮榔頭將音箱從後到前,從下到上一通敲打,高音甜美,中音豐富,低音強勁,音箱能與B&W801一比高低。
偏方之五:用60年舊「的確良」軍裝撕成布條,包紮線材,音場更寬,定位更准,音色更美。
五味偏方各司其職,君臣互補,省錢節能,何樂而不為之呢?
聽完老戰友一通高論,本人目瞪口呆。我的那位港商戰友是電聲專業的近親———專業無線電出身,但從他給我開出的偏方看來,此君已走火入魔,遠離了科學。
3、高保真在哪裡?
國際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在正規的音樂廳或歌劇院演出交響音樂、歌劇、芭蕾舞等是不允許藉助任何電聲設備擴聲的,所以,聽眾在這種聽音環境中聽到的只有來自舞台的樂器聲、人聲和雜訊;來自觀眾席的雜訊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反射聲(在錄音棚里少了來自觀眾的雜訊)。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高保真」。而搖滾樂、流行歌曲正相反,它們只能通過電聲設備來美化、修飾、放大,那種震耳欲聾的聲音在現場就無保真可言了。日本、韓國、中國(包括港台)以及東南亞一些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度,是世界上最大的Hi-Fi器材市場,這些地區的音樂愛好者享受不到歐美地區聽眾隨時欣賞現場音樂會的耳福,有些中小城市包括港台地區的發燒友恐怕一輩子也沒機會「品嘗」現場交響音樂會或室內音樂會的「原汁原味」的「西式音樂大餐」,多數人只能通過唱片和器材「品嘗」「音樂罐頭」。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想把歐美一流交響樂團或室內樂團搬回家,恐怕只是天方夜譚,假設你的器材和唱片都能做到100%的Hi-Fi,但放音時同時又加入了你所在環境的反射聲與雜訊,「高保真」已加入了「添加劑」,已無原汁原味的可能了.所以,本人認為,高保真在音樂廳、在歌劇院、在錄音棚里的古典音樂之中。那種經過電聲放大的震耳欲聾的搖滾樂、流行歌曲在它們的現場只能是「高保假」。正是沒有高保真,才有這么多的廠家與燒友在追求它,這是愛樂發燒的最大魅力.
有一則西方幽默很是耐人尋味:廠商甲在推銷他的食品流水線時聲稱:「我這條流水線極為先進,把一頭牛從前門趕進去,一按電鈕,後門出來的全是可口的牛肉罐頭!」廠商乙則宣稱:「我的流水線更為先進,如果您認為罐頭不夠鮮美的話,可以從後門處倒回去,一按電鈕,前門出來的還是那條牛!」.如果把廠商甲的宣傳比做是製造唱片的過程,從現代技術角度上看,完全是可能的,但把廠商乙的宣傳比做是在家中通過器材還原音樂的話,則完全是不可能的,那條牛無論如何也回不來了,要能回來,就是「吹牛」了,發燒友們對Hi-Fi的追求,實際上在加工這盒牛肉罐頭,說的高雅一點,追求Hi-Fi,如同攝影師拍照,畫家作畫一樣,是對美的追求,是對藝術的再創作,音響發燒里邊既有科學又有藝術,其中包括了聲學、電聲學、電子學、材料學、建築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科學和有關藝術方面的諸多學科,燒友們應該清醒理智一些,多學勤練,精打細算捂緊錢包,好鋼用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享受,以求得一個與音樂廳現場演奏相對接近的「近似值」。
4、掌握一些音樂常識,到音樂廳去修練耳朵
追求高保真,首先要知道「原汁原味」(這個詞兒也不準確)。發燒的目的,是為了聽音樂,花成千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購置器材,天天在家聽什麼摔玻璃、砸瓶子,還不如到廢品收購站去,那兒摔瓶子的聲音絕對是Hi-end級的。
我的體會是:
一是要閱讀一些音樂史,了解一下音樂怎樣從古代人的嘴巴和手掌進化到現代交響殿堂的,了解一下各個歷史時期大師們創作背景、經歷和風格;
二是了解或掌握音樂的要素、織體、結構、曲式等;
三是了解當代著名樂團、指揮、演奏(演唱)大師的特長與風格,以上為「看音樂」的過程,不一定能全看懂,但讀起來其樂無窮,通過這些,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經典音樂長盛不衰,而流行音樂朝生暮死了。
四是多聽現場,到音樂廳去感受「高保真」,沒聽過現場的朋友不仿「出點血」聽一場現場演奏的「命運」交響曲,那種奪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任何藝術形式也做不到的。通過聽現場,還可以非常直觀地感覺到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鍵盤樂器等到底是什麼音色,整個樂隊是什麼音色、交響樂隊、室內樂隊在舞台上是怎麼擺位排列的,什麼叫雙管制、什麼叫四管制、交響樂隊的不同編制是如何做到整體音響平衡的,所謂聲場、定位、解析力、穿透力、動態范圍等到底是個什麼感覺.大學聲學系的教師們,經常把學生們「轟」到音樂廳去練耳朵,恐怕也是為了叫他們通過藝術去體會真正的「高保真」。
5、改造聽音環境,建造自己的音樂廳
世界著名音樂廳歌劇院都是符合建築聲學要求的,吸聲、擴散、隔音、防震等均做得十分講究,正常條件下的交響音樂會、歌劇、室內音樂會是不藉助任何擴音設備的,傳到聽眾耳朵里的聲音不包括「電聲」.
專家們經常告誡發燒友,良好的音響系統必須在聲學特徵合適的房間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國內知名的音響專家,他們的器材都不夠「發燒」然而卻很好聽,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房間「發燒」.
如果把一套頂級器材放到浴室或棉花倉庫里,肯定大打折扣,燒友們為腳釘線材大把花錢,還不如在改造房間聲學環境上下功夫,這才是發燒的高級階段,房間的尺寸不好改了,但使用了硬木地板,四壁抹有灰層,再適當調整一下傢俱的位置,在適當的位置掛上油畫、壁毯,增減一兩個裝飾物等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合理搭配器材、組建「迷你」交響樂隊
用音箱、放大器、CD機這三大件再現少則幾十件多則上百件樂器的交響樂隊,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又是燒友們夢寐以求的,越高級的器材離Hi-Fi越近,這是真理.
但問題卻是兩方面的,一些器材搭配在一起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這里不但有「耳功」高低問題,還有個人喜好的問題,於是在發燒界流行各類「搭配原則」,我看叫搭配技巧還可以,叫「原則」不合適,明明是代理商的商業炒作,時間一長,也就成了原則了。前幾年有人稱「天朗」加「金嗓子」為「絕配」,幾年以後,又稱「卓力」加「金嗓子」為絕配,既然都叫「絕配」了,怎麼又出了「新配」?我認為沒有統一的原則,在練好耳功的前提下,自己覺得好聽足矣.
常看一些文章說××器材搭配不當造成聲音難聽,「金屬味」太重或「木頭味」太濃;××器材搭配得當,能發出天鵝絨般的聲音,笑話,交響樂隊的樂器除了金屬就是木頭(或合成),哪位聽過天鵝絨的聲音,難道是幕布在歌唱?
如果非要說原則的話,我的原則就是「好馬配金鞍,瞎驢配破磨」。一套器材好比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頭,在整個系統中,最短的木板是音箱,從技術指標上看,音箱最差,西洋樂器中的鋼琴、低音大管的低頻下限可達27Hz左右,管風琴更低,但家用音箱能做到40Hz就不錯了,所以一些資深燒友都是以音箱為中心進行搭配,這是科學的。
像被商家爆炒多年的羅傑斯3/5A,用多麼高級的放大器,也表現不了交響樂隊宏大的氣勢,在聽音環境和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盡量選擇高素質的落地箱(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再高級的落地箱,也是人造出來的,體現了設計者自身的音樂修養、聽音愛好和商業取向,不可能100%的Hi-Fi,不過只更加接近Hi-Fi而已)。然後按照性價比對等的要求和自身的愛好去選擇放大器和CD機。
7、科學理智發燒,遠離玄學與神話
港台地區的一些財大氣粗的發燒友,在購置了幾十萬上百萬的器材後,仍感到不滿足,為了能找到摔碎的瓶子的每個碎片的准確落點、為了判斷蔡琴唱歌時的准確年齡,為了「拳拳到肉」、「耳朵出油」,開始構築一個全新的學科——「音響神學」或「Hi-Fi玄學」.
各種論文應運而生,什麼《試論秦朝磚頭對提高CD機聲道分離度之影響》,什麼《淺議音箱外皮顏色對阻抗曲線的改變》、什麼《紫檀木腳釘對加大功放電流之作用》等等,一些「發燒高招」、「技術」、及產品相繼出台,什麼用真絲包裝的避震磚、CD神油、CD神膜、CD神筆;什麼唱片冷凍術,功放敲打術,線材照射術;什麼帶有方向性的印刷線路板(連左右聲道接反了都聽不出來,楞能聽出線路板的方向性?),等等都來了,這些與科學、藝術均不沾邊的東西確實有人相信.製造音響神話的人出於什麼目的,本人不得而知,而倒霉的是相信音響神話的人,要花成千上萬的錢去買避震磚、CD機神油神膜之類,但這些跟Hi-Fi有什麼關系可能只有自己心中有數了.
我既不是科學家又不是藝術家,但堅信發燒愛樂應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不是練氣功,更不是跳大神能解決的,希望走火入魔的朋友能走出誤區,回頭是岸,站在科學與藝術的角度上去發燒吧。

閱讀全文

與一輩子一個比特幣足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名前三的虛擬貨幣 瀏覽:583
k線分屏比特幣 瀏覽:657
比特幣最大擁有者是誰 瀏覽:234
2023年數字貨幣全面使用 瀏覽:623
算力挖幣app 瀏覽:160
btc礦機在哪買 瀏覽:672
1000比特幣兌人民幣 瀏覽:525
比特幣挖礦機電站旁邊 瀏覽:95
灰度基金到哪裡買BTC 瀏覽:166
區塊鏈調查表 瀏覽:374
國內封禁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瀏覽:375
以太坊區塊鏈與比特幣 瀏覽:162
幾個億的比特幣 瀏覽:588
虛擬貨幣合約對手價是什麼 瀏覽:800
如何進入區塊鏈代碼 瀏覽:688
如何搭建比特幣區塊瀏覽器 瀏覽:574
比特幣tbc 瀏覽:12
體彩數字貨幣 瀏覽:973
股票今日行情比特幣 瀏覽:498
怎麼算抱緊力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