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區塊鏈對傳統金融市場的沖擊

區塊鏈對傳統金融市場的沖擊

發布時間:2022-12-18 23:54:11

『壹』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運用,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嗎

因區塊鏈技術最先產生的數字貨幣對金融領域造成巨大的沖擊,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成為當今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技術仍然屬於一種技術手段、工具,在金融領域應用和在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都是平行的,既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但又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說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間接的。

1、無論金融還是實體,供需之間交易的基礎之一是信任,現行的銀to企、企to企、企to人等都是以貨幣為紐帶。而貨幣的發行權在國家,經營權在銀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廣泛應用,今後企業與企業,或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自組織發行數字貨幣(數字信用),銀行的地位將從目前的壟斷經營變成市場平等競爭經營。所以金融領域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間接的。

2、區塊鏈技術是現實(實體)與虛擬之間的橋梁,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裡進行再造、重構和新定。如現實的紙幣在虛擬世界裡的數字貨幣,現實股票交易在虛擬世界裡的股票數字化交易,現實的進出口貿易在虛擬世界裡的數字結算、數字清關、數字單證、票據等等,可極大的提高了業務流程的效率,節省交易的成本。目前所有交易都離不開銀行,銀行在交易中起到了中心樞紐的作用,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必定提高其結算的效率,間接促進了實體經濟的效率,但今後這種影響會逐步減弱。因為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它的分布式記賬系統就是一個無中心的網路系統。

3、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際上是將目前互聯網流動的信息價值化和信用化,通過區塊鏈將互聯網內的有(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文化價值)的信息,進行重組和新構形成價值互聯網,其意義十分重大,無論是對金融行業還是實體經濟都將帶來革命性的促進作用。

『貳』 區塊鏈技術和金融業有什麼關系

區塊鏈技術具有難以篡改、易於追溯等優勢,可在身份信息管理、信任機制構建、小微企業信用信息鏈上化等發揮作用。

在這里可以舉個南平某銀行的例子:

由於線上業務的爆發,原本線下簽署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該銀行業務快速更迭的需求,銀行的數字化建設已迫在眉睫,但銀行風控部門有著嚴格的合規要求:

這些顧慮都成為了銀行引入電子合同,進行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阻礙。

在採用了「實槌」可信電子證據平台的獨有ENA主動取證專利技術後,南平某銀行通過公證處清潔伺服器,在線對目標系統的電子數據進行實時保全、存儲與出證,記錄電子數據從生成、傳輸到存儲全過程,最終由公證處出具加蓋公章的取證保全報告,文書效力為公證文書,法院可直接採信,且該報告由於系公證處出具,相較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自證更具採信力,一舉解決了銀行風控部門的擔憂,且整個過程線上化、自動化,前端客戶操作無感知。

同時,結合「實槌」中後端的類案系統及委外執行服務,該銀行實現了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爭議處置。既保障了電子合同簽署流程的合規有效,又解決了銀行案件分散全國各地,法務出差成本高昂;訴訟周期長,沒有高效處置通道的問題。

『叄』 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傳統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而現代的金融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區塊鏈金融,顧名思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各類銀行與銀行、金融機構、金融子市場之間關系緊密,盤根錯節,傳統金融企業加快轉型及創新,試圖侵佔市場,同時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大量涌現,金融業出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等新趨勢。
在銀行的交易中,銀行一般通過第三方交易機構進行交易,這樣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在交易規模上也會有限制。在跨境交易上面,中轉流程更多,效率更低。而通過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的交易,就可以不受到這些限制。同時,由於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區塊鏈上的交易記錄會保存下來,資金的流轉、去向可追尋,可以減少交易成本。通過「區塊鏈+金融」,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系統可存在系列證據鏈,在進行資金交易和轉賬,風控可以直接採用這些鏈上的記錄,更好地進行風險追蹤和控制。
在資產管理領域,各類股權、票據、資產由各類信託機構管理,交易成本高,交易憑證易被偽造。通過區塊鏈+金融的模式,將資產上鏈處理,由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持有者無需依賴信託中心即可直接發起交易,有效縮減了交易中間環節。區塊鏈技術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質量,打造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
源中瑞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 BAAB平台,賦能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推動各行業 數字化轉型升級,致力於構建數字時代的可信基礎設 施和應用生態。目前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區塊鏈在金融業創新與變革方面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勢必發展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項核心技術,打造行業新生態。

『肆』 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金融科技負責人韓涵在「2018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上正式發布了《中國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場景研究報告》,詳細講解了A(人工智慧)B(區塊鏈)C(雲計算)D(大數據)四大技術發展趨勢及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方案,預測了金融科技七大未來發展趨勢。

科技悄然改變金融行業生態

一是互聯網金融快速興起,對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巨大沖擊。首先,互聯網技術極大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方式,大幅減小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擴展了金融服務供需雙方的客戶群。其次,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直接在網上進行互動,打破了時空上的限制,提高了交易效率,減少了中間環節與中間成本的消耗。再者,互聯網利用先進的技術實現資源高度實時共享,能夠使業務處理逐步實現自助化、自動化與系統化,使交易更加便捷、有效。

二是大量非金融企業進入金融行業,金融市場主體出現顯著變化。一方面大量科技企業藉助金融科技發展契機,積極獲取金融牌照,跨界提供金融服務,「科技+牌照」成為趨勢。另一方面,大量具有To C服務經驗的傳統企業,發揮用戶規模優勢,通過用戶數據資源與金融科技的結合,也積極跨界提供金融服務。此外,大量依託於金融科技的新興創業企業,成為金融市場的新興力量,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四大技術落地金融行業

當前,「大智移雲」等新興科技快速演進,人類社會正在從信息化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其中,雲計算技術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統一平台,有效整合金融結構的多個信息系統,消除信息孤島,在充分考慮信息安全、監管合規、數據隔離和中立性等要求的情況下,為機構處理突發業務需求、部署業務快速上線,實現業務創新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大數據技術為金融業帶來大量數據種類和格式豐富、不同領域的大量數據,而基於大數據的分析能夠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精確評估、預測以及產品和模式創新、提高經營效率提供了新手段。人工智慧能夠替代人類重復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與用戶體驗,並拓展銷售與服務能力,廣泛運用於客服、智能投顧等方面。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節約金融機構間清算成本,提升交易處理效率,增強數據安全性。

金融科技七大發展趨勢

隨著,金融與科技的不斷融合,金融科技將出現七大發展趨勢,韓涵表示,

雲計算技術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金融雲的應用也正在向更加核心和關鍵的「深水區」邁進。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調研,已有過半數的金融機構使用OpenStack等開源雲計算技術。傳統計算、網路和存儲雲方案已經同質化,客戶需要的是上層PaaS甚至SaaS 能力甚至是業務和商業解決方案能力,有互聯網金融實際業務經驗、有生態合作夥伴的廠商更能得到客戶青睞。雲這個領域特別強調「吃自己的狗食」。

金融行業數據資源豐富,而且業務發展對數據依賴程度高。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起步早、發展快,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礎能力。當前,金融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和成熟,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應用成效,最大的特點是數據資產化的 愈加凸顯、有深度的大數據分析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畫像和知識圖譜成為最重要的技術。2017年知識圖譜一下子火起來,除了傳統實體知識圖譜外,事件圖譜(描述動態關系)開始越來越重要,即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時間就是金錢。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合法獲取數據,涉及法律、政策、技術、機制等問題,需要各方推動和努力,

人工智慧一般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三個層次。從目前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趨勢來看,計算智能通過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應用,已經覆蓋營銷、風控、支付、投顧、投研、客服各金融應用場景。人工智慧最重要就是AI in all,傳統金融很多是「知道型」的業務,按規則、經驗辦事,很多簡單重復性工作被證明完全可以被AI取代(例如客服),認知型的業務目前看也可能機器不比人差(例如智能投顧、智能營銷)。那麼金融業最重要的是如何最大發揮人的價值。一是風險防範,AI演算法不一定完全正確需要人在樣本特徵准備或審核上來補充;二是金融創新,創新是門藝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AI在創新上有啥獨到之處,所以人的創新非常重要;三是發揮領域知識的價值,AI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是沒有常識是不行的,知識會成為重要的競爭力分水嶺,知識圖譜、業務規則補充、業務數據標注這些都是產生知識的手段。

區塊鏈技術近年來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其技術公開、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技術屬性,擁有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先天優勢,因為本質上區塊鏈就是一種經濟模式,主要解決非信任網路的記賬問題,如果說其他技術主要是生產力變革,區塊鏈更像是生產關系變革,我們有幾個判斷:

(1)區塊鏈的技術還沒有成熟到金融級,包括金融經常用的聯盟鏈有沒有技術問題,還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所以會看到並沒有大型的金融區塊鏈應用(非數字貨幣類)上線,嘗試很多,普及還早;

(2)因為區塊鏈不僅僅是技術,所以這一輪技術革命中區塊鏈的影響要遠大於其他技術,可能會有顛覆性的業務、技術或者企業出現,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有人說這是價值互聯網的春天可能並不過分;

(3)區塊鏈3.0叫去中心化應用就是應用生態將決定最後的贏家。目前公鏈和私鏈(或聯盟鏈)都有一些金融應用,但還不成氣候,應該勝負未分,這裡面大公司不一定有優勢,開源力量不可小覷;

(4)政策風險仍然很大,包括最近ICO還有代幣發行,有些可能就是偽創新。

國家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控和安全監管,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金融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傳統模式下事後的、手動的、基於傳統結構性數據的監管範式已不能滿足金融科技新業態的監管需求,以降低合規成本、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為目標的監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用監管科技,一方面金融監管機構能夠更加精準、快捷和高效的完成合規性審核,減少人力支出,實現對於金融市場變化的實時把控,進行監管政策和風險防範的動態匹配調整。另一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能夠無縫對接監管政策,及時自測與核查經營行為,完成風險的主動識別與控制,有效降低合規成本,增強合規能力。可以預見,未來1-3年監管科技將依託於監管機構的管理需求和從業結構的合規需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爆發點。

技術滿足需求的同時,也將在需求的驅動下不斷發展創新。金融科技應用在推動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同時,金融業務發展變革也在不斷衍生出新的技術應用需求,將實現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反向驅動。這種驅動可以從發展和監管兩條主線上得到顯著體現:

一是發展層面,新技術應用推動金融行業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方向轉型發展,而新金融模式又衍生出在營銷、風控和客服等多個領域的一系列新需求,要求新的技術創新來滿足。

二是監管層面,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一系列創新的金融業務模式,但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監管問題,同樣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監管科技創新來實現和支撐。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隨著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更加緊密,技術與需求相互驅動作用將更加明顯,金融科技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將有望進入更加良性的循環互動階段。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並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大數據是基礎資源,雲計算是基礎設施,人工智慧依託於雲計算和大數據,推動金融科技發展走向智能化時代。區塊鏈為金融業務基礎架構和交易機制的變革創造了條件,它的實現離不開數據資源和計算分析能力的支撐。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變得越來越緊密,彼此的技術邊界在不斷削弱,未來的技術創新將越來越多的集中在技術交叉和融合區域。

尤其是在金融行業的具體應用落地方面,金融雲和金融大數據平台一般都是集中一體化建設,人工智慧的相關應用也會依託集中化平台來部署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形成融合生態,並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伍』 沖擊金融業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鬼有什麼用

區塊鏈原理最近被很多人談起,區塊鏈(Blockchain)顯然已經被許多人神化,好像各行各業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不過某種程度上,它卻像個黑盒子,大家都知道區塊鏈具有許多特性跟好處,卻不清楚它到底怎麼做到。其實,只要你了解了區塊鏈原理就不用這么躊躇了。

區塊鏈並非單一創新技術,而是將許多跨領域技術湊在一起,包括密碼學、數學、演演算法與經濟模型,並結合點對點網路關系,利用數學基礎就能建立信任效果,成為一個不需基於彼此信任基礎、也不需仰賴單一中心化機構就能夠運作的分散式系統,而比特幣便是第一個採用區塊鏈技術而打造出的一套P2P電子現金系統,用來實現一個可去中心化,並確保交易安全性、可追蹤性的數位貨幣體系。

不過,區塊鏈究竟是如何運作,其中又包含了哪些關鍵技術,使其被稱作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一筆交易到底要如何在一個彼此互不信任的P2P網路中,不經由傳統的信任機構(如銀行、證券交易所、第三方機構等中心化機構),就能完成交易驗證?

要搞懂區塊鏈運作原理,可先區分出交易(Transaction)與區塊(Block)兩個部分,這里我們分別從區塊鏈中一筆交易產生到完成驗證的流程,以及圖解一個區塊,來了解區塊鏈的運作原理,並進一步拆解5大區塊鏈關鍵技術,看它到底怎麼做到大家口中的基於零信任基礎、去中心化、可追蹤又不可竄改。

從一筆交易看區塊鏈運作流程

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當一筆交易經由某個節點或錢包產生時,這筆交易需要被傳送給其它節點來作驗證。做法是將交易資料經由數位簽章加密並經由Hash函數得出一串代表此交易的唯一Hash值後,再將這個Hash值廣播(Broadcast)給比特幣區塊鏈網路中的其它參與節點進行驗證。

產生一筆新交易

一筆新交易產生時,會先被廣播到區塊鏈網路中的其它參與節點

各節點將數筆新交易放進區塊

每個節點會將數筆未驗證的交易Hash值收集到區塊中,每個區塊可以包含數百筆或上千筆交易

決定由誰來驗證這些交易

各節點進行工作量證明的計算來決定誰可以驗證交易,由最快算出結果的節點來驗證交易,這就是取得共識的做法。

取得驗證權的節點將區塊廣播給所有節點

最快完成POW的節點,會將自己的區塊廣播給其他節點

各節點驗證並接上新區塊

其他節點會確認這個區塊所包含的交易是否有效,確認沒被重復花費且具有效數位簽章後,接受該區塊,此時區塊才正式接上區塊鏈,無法再竄改資料。

交易驗證完成

所有節點一旦接受該區塊後,先前沒算完POW工作的區塊會失效,各節點會重新建立一個區塊,繼續下一回POW計算工作。

由此可見,區塊鏈原理並不復雜,它的廣泛應用也是理所當然。有很多公司在把區塊鏈原理應用到現實的過程中得到豐碩的成果,布比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區塊鏈服務商,在區塊鏈技術平台方面取得多項突破,能夠滿足數千萬級用戶規模的場景,並且具備快速構建上層應用業務的能力。布比區塊鏈平台分為基礎框架層(BubiChain)和應用適配層(Bubi Application Adaptors)。

『陸』 區塊鏈的未來展望是什麼

展望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技術變革,需要保持審慎客觀、理性務實的態度。既不能因其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區塊鏈可以應用在所有金融場景;也不能因當前技術的不成熟和無行業標准共識的約束,就止步不前。

區塊鏈可以有效解決傳統金融領域中業務鏈條長、參與方眾多、信息不對稱嚴重的復雜場景的痛點和難題,但並不適合部分單邊、高頻的金融業務。

因此,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不是要完全取代現有的互聯網底層協議和金融基礎設施,而是根據適用條件有選擇地並行發展,在不斷解決起步階段存在的內生性技術缺陷的過程中,迎來技術更迭所帶來的社會演進圖景。

作為未來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在未來金融科技探索上,國內金融業應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實踐和應用,積極參與區塊鏈金融的國際合作和國際區塊鏈聯盟及標準的創設,以爭取國際金融戰略制高點,提升我國金融核心競爭力,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區塊鏈發展問題難點

區塊鏈技術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將其推廣應用於各行業尤其是金融領域尚存在諸多問題難點。

首先,缺乏統一技術標准。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並不成熟且尚未統一,大多數平台在性能安全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其次,實踐方面缺少可靠案例。盡管目前最大的區塊鏈應用——比特幣最高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但若承載每天上萬億美元的大規模交易,還需要對區塊鏈技術做進一步測試。

其三,平台重置成本較高。對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基礎建設投資成本過高,且將原有業務遷移至新平台的風險較大,機構推倒重來意願並不強。

最後,人才資源匱乏。市場缺乏既懂金融又懂區塊鏈的跨界人才,而國內區塊鏈技術儲備與創新以及相關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綜合型人才。

『柒』 區塊鏈的興起,對未來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2018年8月6日,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專題分享,主題為: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以下文字根據講座的語音整理,已經過作者審核。

蔡毅: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共享讀書會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從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餘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蔡毅,在青蔥歲月當過作家,90年代寫過一些書籍刊物和小說,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工作之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信息化工作,從金融的渠道到數據中心,從網點到科技,見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14年之後做過投資合夥人,近幾年也在華為做金融行業顧問,從認知層面,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發展作咨詢顧問。

接觸區塊鏈是2015年,我創辦了華煊科技和共享讀書會。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區塊鏈的認知和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落地。認知層面採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互動分享和知識管理,技術層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和AI等技術,重塑金融行業流程和場景,從局部切入。結緣區塊鏈,源自我自己對區塊鏈感興趣,經常學習並和一些朋友進行探討研究。當然有些觀點還是比較膚淺,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評指正。

美國的精英智囊曾經認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須依靠經濟,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那麼,金融的未來是什麼呢?

今天的題目是: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我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摘抄與:文章: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

『捌』 我國區塊鏈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是專利多論文代碼少,沒有自主安全可控底層平台,沒有軟硬體一體化平台,將直接導致區塊鏈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技術風險、國外開源平台搶占金融市場的金融風險以及國外開源平台滲透我國實體和虛擬經濟的經濟風險。所以盡快實現區塊鏈應用落地是很重要的,現在各地都在政策扶持下有落地應用,長沙高新區這邊已經正式有區塊鏈項目落地了,叫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是一個政企服務平台,跟長沙銀行、迪安司法等合作,現在是徵集企業上鏈的階段。

『玖』 區塊鏈技術對金融基礎設施有哪些影響

區塊鏈技術是以一種分散化的機制進行價值交換,將會導致以中心化為特徵的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抵押品、 質押品以及股票、債券、 衍生品等資產通常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核心機構來進行登記或者保管,而區塊鏈卻能夠用全新的方式來記錄和保存這些產品的數據,將會對這些產品的登記制度產生影響。

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可以對信息和價值進行接收和反應,自動完成價值的轉移,自動地完成交易、清算和結算,將沖擊現有的大額交易系統、證券存管、證券結算和場外衍生品交易等現有金融基礎設施。

『拾』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分析論文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分析論文

區塊鏈技術誕生於2008年,第一個應用是畢特幣。區塊鏈技術使用去中心化共識機制,維護一個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賬本資料庫,在無需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提下,能夠讓區塊鏈中的參與者實現一個統一的賬本系統。2015年,歐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機構認識到了該技術的應用前景,紛紛探索在金融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它具有改變財政金融的潛力」,也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將會像復式記賬法和股份制一樣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區塊鏈將使所有個體都有可能成為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節點,也將促進現有金融體系與金融規則的改良,構建共享共贏式的金融發展生態體系。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是人類信用創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讓交易雙方在無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況下開展經濟活動,從而實現低成本的價值轉移。可以說,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時代效率更高的價值交換技術,互聯網由此從傳遞信息的信息互聯網向轉移價值的價值互聯網進化,這有利於傳統金融機構借勢轉型,將內生的業務流程和應用場景互聯網化。

一、區塊鏈的特徵與不足

(一)區塊鏈的主要特徵

(1)去中心。在區塊鏈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分布式的結構體系和開源協議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參與數據的記錄和驗證,再通過分布式傳播發送給各個節點,每個參與的節點都是「自中心」,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區塊鏈又不是簡單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當物聯網使所有個體都有可能成為中心節點時,傳統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發生改變,從壟斷型、資源優勢型的中心和強中介轉化為開放式平台,成為服務導向式的多中心當中的差異化中心。

(2)去信任。從信任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採用一套公開透明的數學演算法,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使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區塊鏈實質上是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所有的規則都以演算法程序的形式表達,參與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對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交易背書或者擔保驗證,只需要信任共同的演算法,通過演算法為參與者創造信用、產生信任、達成共識。

(3)時間戳。區塊是一段時間內的數據和代碼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區塊的頁首包含上一區塊的索引信息,首尾相連便形成了鏈。記錄完整歷史的區塊與可進行完整驗證的鏈,形成了可追朔完整歷史的時間戳,可為每一筆數據提供檢索和查找功能,並可藉助區塊鏈結構追本溯源,逐筆驗證。所以,區塊鏈生成時都加蓋了時間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資料庫。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因此區塊鏈的數據可靠性很高。

(4)非對稱加密。區塊鏈使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一個「密鑰對」,「密鑰對」中的兩個密鑰具有非對稱特點。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中,一方面,密鑰是所有參與者可見的公鑰,參與者都可用公鑰來加密一段真實性信息,只有信息擁有者能用私鑰來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鑰對信息簽名,通過對應的公鑰來驗證簽名,確保信息為真正的持有人發出。非對稱加密將價值交換中的摩擦邊界降到最低,能夠實現透明數據的匿名性,保護個人隱私。

(5)智能合約:由於區塊鏈可實現點對點的價值傳遞,傳遞時可以嵌入相應的編程腳本,通過這種智能合約的方式去處理一些無法預見的交易模式,保證區塊鏈能夠持續生效。這種可編程腳本本質上是眾多指令匯總的列表,實現價值交換時的針對性和條件性,實現價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於區塊鏈的任何價值交換活動都可通過智能編程的方式對其用途、方向和各種限制條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軟約束的成本。

(二)區塊鏈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能耗問題。傳統貨幣銀行學體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時達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區塊鏈構建中也同樣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畢特幣的實際應用中,其發展帶來了計算機硬體的快速膨脹,在「挖礦」過程中的主要成本轉移到硬體成本和電力成本等。所以,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權益成本收益後,讓其技術功效發揮至最大化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存儲空間問題。由於區塊鏈記錄系統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筆交易信息,並且每個節點都要下載存儲並實時更新數據區塊,所以,每個節點的數據都完全同步的話,網路壓力較大,每個節點的存儲空間容量要求可能會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

(3)抗壓能力問題。基於區塊鏈構建的.系統遵循木桶理論,要兼顧所有網路節點中處理速度和網路環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推廣至大規模交易環境下,其整體的抗壓能力還有待驗證。如果每秒產生的交易量超過系統(最弱節點)的設計容納能力,交易就自動進入到隊列進行排隊,帶來不良用戶體驗。

二、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一)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可能作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在很多領域都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金融行業中,區塊鏈技術將首先影響支付系統、證券結算系統、交易資料庫等金融基礎設施,隨後該技術也會擴及一般性金融業務,比如信用體系、「反洗錢」等。這是因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其將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傳統信任機製成本高的基礎設施領域,過去,基礎設施都是公共產品,而區塊鏈新技術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是要利用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生產系統,把金融企業架構在互聯網上。

當前的信息互聯網可統稱為TCP/IP模型,HTTP是應用層中最重要的應用協議。在價值互聯網中,區塊鏈是在應用層里的一個點對點傳輸的協議。它的價值與信息互聯網中HTTP協議的價值是一樣的。區塊鏈的巨大潛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構傳統金融業的基礎設施與核心生產系統,而不僅僅停留在APP等應用層面。這是因為,在網路層次,區塊鏈是建立在IP通信協議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網路基礎上的;在數據層面,區塊鏈這一資料庫系統是嶄新的,明顯優於現有金融體系的資料庫;在應用層面,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結算、清算系統以及智能合約、物聯網能大幅提升效率,區塊鏈上的金融活動是可編程的金融。.

(二)數字的貨幣

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紙幣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數字的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傳統貨幣與數字的貨幣一體化的思路,數字的貨幣的發行、流通和交易應由央行主導,體現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護隱私與維護社會秩序、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平衡,要有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和傳導,要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數字的貨幣是自由可兌換的,同時也是可控的可兌換。

區塊鏈技術在畢特幣上的成功證明了可編程數字的貨幣的可行性。英國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銀行可以考慮發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的貨幣,這可增加金融穩定性。數字的貨幣的技術路線可分為基於賬戶和不基於賬戶兩種,也可分層並用而設法共存。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是分布式簿記,不基於賬戶,而且無法篡改,如果數字的貨幣重點強調保護個人隱私,可選用這一技術。不過,目前區塊鏈佔用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太多,應對不了現在的交易規模,需要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得到推廣應用。

(三)自金融

如果從服務的角度、從非貨幣創造角度來看,現代金融都是通過中介機構實現的。互聯網時代,有可能實現去中介化的真正意義上的直接金融。不過,這種可能性還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聯網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礎之上的,無法跳出來,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區塊鏈可分為公有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公有區塊鏈就是像畢特幣這樣的,認可了協議,就成為區塊鏈的組成部分。私有區塊鏈仍然是要獲得許可的,銀行系統的區塊鏈技術,需要對每一個參與者進行審核。私有區塊鏈非常近似於一種自金融的形態,公有區塊鏈更類似於對私有區塊鏈底層的支持和保障。當區塊鏈技術普遍應用,金融管理技術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自金融就完全成為可能。

三、區塊鏈應用與金融監管

區塊鏈技術是目前唯一無需第三方就可用於記錄和證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財務准確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滿足潛在監管者和公眾對於審計有效性、准確性和時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發展仍受到現行制度的制約。一方面,區塊鏈對現行體制帶來了沖擊,因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國家、監管等概念。比如,以畢特幣為代表的數字的貨幣挑戰了國家的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調控權,導致貨幣當局對數字的貨幣的發展持保守態度。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也缺乏充分的認識和預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將會嚴重滯後,導致區塊鏈運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護,增大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區塊鏈金融技術一旦在金融業普遍展開以後,監管的去金融屬性化就產生了,監管職能、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將會被重新界定。比如,證券借貸、回購和融資融券如能通過區塊鏈交易,監管部門就可考慮利用這個公共賬本的信息對市場中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監控,不僅高效而且可靠。從宏觀金融視角看,當自金融時代產生以後,貨幣創造和傳導機制以及信用創造格局將會變化。從微觀金融視角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金融與商業已經難以區分,將超越分業和混業監管的含義,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需要從這個視角來探討。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門提供規范和保障支持。監管機構可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美國證監會委員Kara Stein認為,監管機構需要處於引導位置,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並快速響應其潛在的弱點。比如,區塊鏈技術希望打破特權和人為操縱,讓計算機演算法實現「信用自由公證」。但從實踐來看,由於缺乏監管,畢特幣等數字的貨幣交易面臨的投機和洗錢風險就很高。因此,區塊鏈技術應用需要監管部門制定相關標准和規范,保證金融創新產品得到合理運用。同時,還要提高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費者的風險防範意識。

;
閱讀全文

與區塊鏈對傳統金融市場的沖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42k18虛擬貨幣到賬 瀏覽:857
虎爾比特幣 瀏覽:390
紅牛礦池怎麼激活 瀏覽:535
btc合約如何套利 瀏覽:491
以太坊打開埠 瀏覽:250
數字貨幣紙質貨幣還能用嗎 瀏覽:334
中國禁止比特幣的影響 瀏覽:606
如何發起比特幣交易 瀏覽:674
在哪下比特幣勒索補丁 瀏覽:885
螞蟻礦機額定算力什麼意思 瀏覽:909
通過知道創宇審核的虛擬貨幣 瀏覽:83
gcc虛擬貨幣是什麼軟體 瀏覽:546
以太坊超過比特幣 瀏覽:116
顯卡人工智慧算力怎麼查看 瀏覽:946
上海發數字貨幣 瀏覽:424
注冊礦池時為什麼老說錯誤 瀏覽:598
相城區數字貨幣去哪裡去申請 瀏覽:929
數字貨幣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瀏覽:985
比特幣周日有交易嗎 瀏覽:576
數字貨幣和紙幣有什麼不同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