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關於區塊鏈的sci論文

關於區塊鏈的sci論文

發布時間:2022-09-18 03:25:32

Ⅰ 《區塊鏈技術指南》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區塊鏈技術指南》(鄒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iz9YgnSCI1QkKSOGuhvupA 提取碼:nzdw

書名:區塊鏈技術指南

作者:鄒均

豆瓣評分:6.4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1

頁數:254

內容簡介:

第1-2章為基礎和入門內容,著重是區塊鏈入門介紹,並講解區塊鏈的一些基礎概念。本書詳細、全面地介紹了區塊鏈的基礎知識與概念,剖析了區塊鏈的架構、底層實現細節以及加密技術,並配合行業應用案例,常見問題等,全面解讀大熱的區塊鏈技術實現與應用。第3-10章,著重是區塊鏈架構剖析,並講解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包括密碼學和共識演算法;提供比特幣開發指南以及以太坊智能合同開發指南;同時介紹HyperLedger,討論區塊鏈的常見問題和典型的解決方案。第11章,從架構變革的角度探討IT發展的原動力,並提供對區塊鏈對未來IT發展的一些展望。

作者簡介:

鄒均,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專家、服務合約(ServiceContract)方向博士,關注與實踐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現為海納雲CTO。曾任IBM澳洲金融行業首席軟體架構師。擅長雲計算、大數據、軟體定義存儲。融智北京高端外國專家,在國際會議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張海寧,VMware中國雲原生應用首席架構師,Harbor企業級開源容器Registry項目負責人,CloudFoundry中國社區最早的技術佈道師之一,多年軟體開發經驗。曾任IBM資深軟體工程師、Sun公司資深架構師等。目前著重關注容器、雲計算和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和開發。

唐屹,廣州大學教授、理學博士,專注於網路信息安全、分布式計算、區塊鏈安全及應用等,為國外知名安全公司開發過橢圓曲線密碼軟體,獲密碼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多次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科技與人才項目基金工作。

李磊,合肥工業大學副教授,Macquarie大學博士。擅長數據挖掘、社會計算、智能計算。多次擔任IEEE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與組織者,在社會計算和區塊鏈等領域發表論文40餘篇,被引用350餘次。

Ⅱ 胡凱的研究生研究區塊鏈

胡凱研究生學位課《分布式操作系統》。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SCI/EI檢索論文60餘篇,主編《網路計算新技術》(416頁,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合作完成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分布式計算系統導論》(490餘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Ⅲ 「蜂巢思維」,區塊鏈時代的第一性原理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很快就會具有自治力、適應力以及創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但在我看來,這卻是個最美妙的結局。

——《失控》

"蜂巢思維"出自凱文·凱利的《失控》(1994),簡單的說「蜂巢思維」就是「群體思維」。蜜蜂的群體結構,在蜂巢之中每個個體各有分工,自發維系整個蜂巢,蜂巢就像是一個整體,匯集了每個個體的思維。凱文·凱利用蜂巢思維比喻人類的協作帶來的群體的智慧。

1.蜂群的「蜂巢思維」

「蜂群的靈魂」在哪裡?早在1901年,比利時作家莫利斯·梅特林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它由誰統治,由誰發布命令,由誰預見未來……?

現在我們已經能確定統治者不是蜂後。當蜂群從蜂巢前面狹小的出口湧出時,蜂後只能跟著。蜂後的女兒負責選擇蜂群應該何時何地安頓下來。五、六隻無名工蜂在前方偵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牆洞。他們回來後,用約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報告。在報告中,偵察員的舞蹈越誇張,說明她主張使用的地點越好。接著,一些頭目們根據舞蹈的強烈程度核查幾個備選地點,並以加入偵察員旋轉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這就引導更多跟風者前往占上風的候選地點視察,回來之後再加入看法一致的偵察員的喧鬧舞蹈,表達自己的選擇。

除去偵察員外,極少有蜜蜂會去探查多個地點。蜜蜂看到一條信息:「去那兒,那是個好地方。」它們去看過之後回來舞蹈說,「是的,真是個好地方。」通過這種重復強調,所屬意的地點吸引了更多的探訪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訪者加入進來。按照收益遞增的法則,得票越多,反對越少。漸漸地,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一個大的群舞,成為舞曲終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獲勝。

這是一個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選舉大廳,其產生的效果卻極為驚人。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徹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終幕閉,按照民眾的選擇,蜂群挾帶者蜂後和雷鳴般的嗡嗡聲,向著通過群選確定的目標前進。這是一個由兩萬個群氓合並成的整體,它和比特幣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2.螞蟻的「蜂巢思維」

從一個定居點搬到另一個定居點的蟻群,會展示出涌現控制下的「卡夫卡式噩夢」效應。你會看到,當一群螞蟻用嘴拖著卵、幼蟲和蛹拔營西去的時候,另一群熱枕的工蟻卻在以同樣的速度拖著那些家當掉頭東行。而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螞蟻,也許是意識到了信號的混亂和沖突,正空著手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的亂跑。簡直是典型的辦公室場面。

不過,盡管如此,整個蟻群還是成功地轉移了。在沒有上級作出任何明確決策的情況下,蟻群選定一個新的地點,發出信號讓工蟻開始建巢,然後就開始進行自我管理。

3.鳥群的「蜂巢思維」

一個鳥群並不是一隻碩大的鳥。科學報道記者詹姆斯·格雷克寫道:「單只鳥或一條魚的運動,無論怎樣流暢,都不能帶給我們像玉米地上空滿天打旋的燕八哥或百萬鯫魚魚貫而行的密集隊列所帶來的震撼。(鳥群疾轉逃離掠食者的)高速電影顯示出,轉向的動作以波狀感測的方式,以大約七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從一隻鳥傳到另一隻鳥。比單只鳥的反應要快得多。」鳥群遠非鳥的簡單聚合。

4.演算法生成的群體智慧

在《蝙蝠俠歸來》中有一個場景,一大群黑色大蝙蝠一窩蜂地穿越水淹的隧道湧向紐約市中心。這些蝙蝠是由電腦製作的。動畫繪制者先製作一隻蝙蝠,並賦予它一定的空間以使之能自動地扇動翅膀;然後再復制出幾十個蝙蝠,直至成群。之後,讓每隻蝙蝠獨自在屏幕上四處飛動,但要 遵循演算法中植入的幾條簡單規則:不要撞上其他的蝙蝠,跟上自己旁邊的蝙蝠,離隊不要太遠。 當這些「演算法蝙蝠」在屏幕上運行起來時,就如同真的蝙蝠一樣成群結隊而行了。

5.涌現——看不見的手

「蜂巢思維」的神奇在於,沒有一隻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隻從大量愚鈍的成員中涌現出來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它的神奇還在於,量變引起質變。要想從單個蟲子的機體過度到集群機體,只需要增加蟲子的數量,使大量的蟲子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階段,當復雜度達到某一程度時,「集群」就會從「蟲子」中涌現出來。

螞蟻研究的先驅者惠勒認為,集群所形成的超級有機體,是從大量聚集的普通昆蟲有機體中「涌現」出來的。他指出,這種涌現是一種科學,一種技術的、理性的解釋,而不是什麼神秘主義或煉金術。

涌現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自然現象。涌現這個概念表現的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因果關系。在這里,2+2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於5。在涌現的邏輯里,2+2=蘋果。當聆聽巴赫時,充溢我們身心的所有「巴赫的氣息」,就是一副富有詩意的圖景,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富有含義的模式是如何從音符以及其他信息中涌現出來的。

要想洞悉一個系統所蘊藏的涌現結構,最快捷、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運行它。就此而言,有什麼潛藏在人類個體中沒有涌現出來,除非所有的人都通過人際交流或政治管理聯系起來?在這種類似於蜂巢的仿生超級思維中,一定醞釀著某種最出人意料的東西。這里有一個關於活系統的普遍規律: 低層級的存在無法推斷出高層級的復雜性。

計算機科學家越來越意識到,蜂巢思維和分布式問題是一體的,它們都是從一大堆相互連接的部件中涌現出來的模式。

6.從量變到質變

事物的涌現大都依賴於一定數量的個體,一個群體,一個集體,一個團伙,或是更多。滿滿一槽的水,當你拔去水槽的塞子,水就會開始攪動,形成渦流。渦流發展成為漩渦,像有生命一般成長。不一會兒,漩渦從水面擴展到槽底,帶動了整個水槽里的水。不停變化的水分子瀑布在龍卷中旋轉,時刻改變著漩渦的形狀。

不管我們在何時拔掉塞子,漩渦都會無一例外地出現。漩渦是一種涌現的事物——如同群一樣,它的能量及結構蘊涵於群體而非單個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一如所有涌現的事物,漩渦的特性來源於大量共存的其他個體,一滴水並不足以顯現出漩渦,而一把沙子也不足以引發沙丘的崩塌。

數量能帶來本質性的差異。一粒沙子不能引起沙丘的崩塌,但是一旦堆積了足夠多的沙子,就會出現沙丘,進而也就能引發一場沙崩。一些物理屬性,如溫度,也取決於分子的集體行為。當連接度高且成員數目大時,就產生了群體行為的動態特性——量變引起質變。

7.區塊鏈:二十一世紀的圖標

原子是20世紀科學的圖標。原子象徵著簡單所代表的質朴力量,代表著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不管是科學還是管理,都遵從於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一個帶有禪意的思想:原子是過去,下個世紀的科學象徵是充滿活力的網路。

網路的圖標是沒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連的小圓點,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糾纏的箭頭織成的網。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論述了物種如何從個體中涌現而出。這些個體的自身利益彼此沖突,卻又相互關聯。當他試圖尋找一幅插圖做此書的結尾時,他選擇了纏結的網。

網路是唯一有能力無偏見地發展或無引導地學習的組織形式。所有其他的拓撲結構都會限制可能發生的事物。群的拓撲結構多種多樣,但是唯有龐大的網狀結構才能包容形態的真正多樣性。

網路是群體的象徵,由此產生的群組織——分布式系統——將自我散布在整個網路,以致於沒有哪一部分能說,「我就是我」。無數的個體思維聚在一起,形成了無可逆轉的社會性。它所表達的既包含了計算機的邏輯,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邏輯,進而展現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暗藏在網路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見的手——一種沒有權威存在的控制。 原子代表的是簡潔明了,而網路傳送的是由復雜性而生的凌亂之力。

1962年,第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分布式通信網路》宣告網路的誕生,之後的幾十年,網路得到巨大發展,發展成為有圍牆花園的互聯網。人們發現圍牆花園並不是堡壘,反而更像是監獄。

區塊鏈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比特幣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首次打破圍牆,創造了一個新的天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它已迅速發展成為一個3342億美元的新興行業。區塊鏈基於P2P網路,融入密碼學、概率論、計算機科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依賴群體智慧和涌現模式,組成了一個分布式、去中心化、協作及可適應性的網路。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革命,在這里,蜂巢似的群體是主角。

8.達爾文時代的數學原理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中最不能讓人接受的部分就是它的必然性。自然選擇的條件非常特殊,但這些條件一旦滿足,自然選擇就會無可避免地發生!自然選擇也許不該被稱為生物學定律。它發生的原因不是生物學,而是概率論。

進化不是一個生物過程,它整合了技術、數學、信息和生物學的過程,幾乎可以說,進化是一條物理法則,適用於所有的群體,不管它們有沒有基因。

我相信存在一種生命的數學。自然選擇也許就是這種數學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釋生命的起源、復雜性的趨勢以及智能的產生,不僅僅需要加法,還需要一門豐富的數學,由各種互為基礎的復雜函數所組成。它需要更為深入的進化。 單憑自然選擇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大有作為,就必須融入更富創造力和生產力的過程。除去自然選擇,它必須有更多的手段。

一如乘法是某種連加運算,但從這種快捷運算中涌現出了全新的力量,如果我們只把乘法看成是加法的重復,就永遠也不可能掌握這種力量。 只滿足於加法,你就永遠得不到E=mc²。

任何事物聚集成群都會與原來有所不同:聚合體越多,由一個聚合體觸發另一個聚合體這樣的相互作用就越有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在某個點上,不斷增加的多樣性和聚合體數量就會達到一個臨界值,從而使系統中一定數量的聚合體瞬間形成一個自發的環,一個自生成、自支持、自轉化的化學網路。

區塊鏈就是這樣的網路,聚合自組織的蜂巢,從多個維度上進行自然選擇,在不同的尺度上,以不同的節律,用不同的風格運行著。這種多元化的深度進化,猶如智能,是從某種動態群落中涌現出來的。這種最具適應性的系統是如此不羈,以至於與失控之間僅一線之隔。進化的系統會自己找到這個平衡點。

引述阿博切那個怪人的話,他說:「我更關心那些空白的地方,那些能想像得到卻實現不了的形態。」在區塊鏈的網路里,未來已來!

Ⅳ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2008年由化名為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路之後計算範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區塊鏈技術是下一代雲計算的雛形,有望像互聯網一樣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並實現從目前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轉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程和安全可信等特點。 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的驗證、記賬、存儲、維護和傳輸等過程均是基於分布式系統結構,採用純數學方法而不是中心機構來建立分布式節點間的信任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系統; 時序數據:區塊鏈採用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存儲數據,從而為數據增加了時間維度,具有極強的可驗證性和可追溯性; 集體維護:區塊鏈系統採用特定的經濟激勵機制來保證分布式系統中所有節點均可參與數據區塊的驗證過程(如比特幣的「挖礦」過程),並通過共識演算法來選擇特定的節點將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 可編程:區塊鏈技術可提供靈活的腳本代碼系統,支持用戶創建高級的智能合約、貨幣或其它去中心化應用; 安全可信:區塊鏈技術採用非對稱密碼學原理對數據進行加密,同時藉助分布式系統各節點的工作量證明等共識演算法形成的強大算力來抵禦外部攻擊、保證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區塊鏈與比特幣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為比特幣系統解決了數字加密貨幣領域長期以來所必需面對的雙重支付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與傳統中心機構(如中央銀行)的信用背書機制不同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形成的是軟體定義的信用,這標志著中心化的國家信用向去中心化的演算法信用的根本性變革。近年來,比特幣憑借其先發優勢,目前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涵蓋發行、流通和金融衍生市場的生態圈與產業鏈,這也是其長期占據絕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區塊鏈的發展脈絡與趨勢
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可以為金融、經濟、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按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絡,區塊鏈技術將會經歷以可編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1.0模式,以可編程金融系統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2.0模式和以可編程社會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3.0模式。然而,上述模式實際上是平行而非演進式發展的,區塊鏈1.0模式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仍然遠未成熟,距離其全球貨幣一體化的願景實際上更遠、更困難。目前,區塊鏈領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態勢,相關學術研究嚴重滯後、亟待跟進。區塊鏈的基礎模型與關鍵技術
一般說來,區塊鏈系統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於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於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成功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同時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現狀,本文將區塊鏈目前的主要應用籠統地歸納為數字貨幣、數據存儲、數據鑒證、金融交易、資產管理和選舉投票共六個場景: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本質上是由分布式網路系統生成的數字貨幣,其發行過程不依賴特定的中心化機構。數據存儲:區塊鏈的高冗餘存儲、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特點使其特別適合存儲和保護重要隱私數據,以避免因中心化機構遭受攻擊或許可權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大規模數據丟失或泄露。數據鑒證:區塊鏈數據帶有時間戳、由共識節點共同驗證和記錄、不可篡改和偽造,這些特點使得區塊鏈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數據公證和審計場景。例如,區塊鏈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儲由政府機構核發的各類許可證、登記表、執照、證明、認證和記錄等。金融交易: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市場應用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區塊鏈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自發地產生信用,能夠建立無中心機構信用背書的金融市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脫媒」;同時利用區塊鏈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可編程的特點,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資產管理:區塊鏈能夠實現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確權、授權和實時監控。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已經廣泛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域名管理、積分管理等領域;有形資產管理方面則可結合物聯網技術形成「數字智能資產」,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授權與控制。選舉投票:區塊鏈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實現政治選舉、企業股東投票等應用,同時基於投票可廣泛應用於博彩、預測市場和社會製造等領域。區塊鏈技術的現存問題
安全性威脅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其中,基於PoW共識過程的區塊鏈主要面臨的是51%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其他問題包括新興計算技術破解非對稱加密機制的潛在威脅和隱私保護問題等。 區塊鏈效率也是制約其應用的重要因素。區塊鏈要求系統內每個節點保存一份數據備份,這對於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存儲來說是極為困難的。雖然輕量級節點可部分解決此問題,但適用於更大規模的工業級解決方案仍有待研發。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且交易確認時間一般為10分鍾,這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在大多數金融系統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應用。 PoW共識過程高度依賴區塊鏈網路節點貢獻的算力,這些算力主要用於解決SHA256哈希和隨機數搜索,除此之外並不產生任何實際社會價值,因而一般意義上認為這些算力資源是被「浪費」掉了,同時被浪費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如何能有效匯集分布式節點的網路算力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區塊鏈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區塊鏈網路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各節點在交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例如比特幣礦池的區塊截留攻擊博弈等。區塊鏈共識過程本質上是眾包過程,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使得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地實施區塊數據的驗證和記賬工作,並提高系統內非理性行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擊和威脅,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
智能合約是一組情景-應對型的程序化規則和邏輯,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通常情況下,智能合約經各方簽署後,以程序代碼的形式附著在區塊鏈數據(例如一筆比特幣交易)上,經P2P網路傳播和節點驗證後記入區塊鏈的特定區塊中。智能合約封裝了預定義的若干狀態及轉換規則、觸發合約執行的情景(如到達特定時間或發生特定事件等)、特定情景下的應對行動等。區塊鏈可實時監控智能合約的狀態,並通過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後激活並執行合約。 智能合約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激活器,為靜態的底層區塊鏈數據賦予了靈活可編程的機制和演算法,並為構建區塊鏈2.0和3.0時代的可編程金融系統與社會系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智能合約的自動化和可編程特性使其可封裝分布式區塊鏈系統中各節點的復雜行為,成為區塊鏈構成的虛擬世界中的軟體代理機器人,這有助於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各類分布式人工智慧系統中的應用,使得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 DAC)甚至去中心化自治社會(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成為可能。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由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現存的各類智能合約及其應用的本質邏輯大多仍是根據預定義場景的「 IF-THEN」類型的條件響應規則,能夠滿足目前自動化交易和數據處理的需求。未來的智能合約應具備根據未知場景的「 WHAT-IF」推演、計算實驗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決策功能,從而實現由目前「自動化」合約向真正的「智能」合約的飛躍。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
近年來,基於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的平行社會已現端倪,其核心和本質特徵是虛實互動與平行演化。區塊鏈是實現CPSS平行社會的基礎架構之一,其主要貢獻是為分布式社會系統和分布式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交互機制和計算模式,並為實現平行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信用基礎。 就數據基礎而言,管理學家愛德華戴明曾說過:除了上帝,所有人必須以數據說話。然而在中心化社會系統中,數據通常掌握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等「少數人」手中,為少數人「說話」,其公正性、權威性甚至安全性可能都無法保證。區塊鏈數據則通過高度冗餘的分布式節點存儲,掌握在「所有人」手中,能夠做到真正的「數據民主」。就信用基礎而言,中心化社會系統因其高度工程復雜性和社會復雜性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默頓系統」的特性,即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社會系統中的中心機構和規則制定者可能會因個體利益而出現失信行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軟體定義的社會系統,其基本理念就是剔除中心化機構、將不可預測的行為以智能合約的程序化代碼形式提前部署和固化在區塊鏈數據中,事後不可偽造和篡改並自動化執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默頓」社會系統轉化為可全面觀察、可主動控制、可精確預測的「牛頓」社會系統。 ACP(人工社會Artificial Societies、計算實驗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和平行執行ParallelExecution)方法是迄今為止平行社會管理領域唯一成體系化的、完整的研究框架,是復雜性科學在新時代平行社會環境下的邏輯延展和創新。 ACP方法可以自然地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實現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管理。首先,區塊鏈的P2P 組網、分布式共識協作和基於貢獻的經濟激勵等機制本身就是分布式社會系統的自然建模,其中每個節點都將作為分布式系統中的一個自主和自治的智能體(agent)。隨著區塊鏈生態體系的完善,區塊鏈各共識節點和日益復雜與自治的智能合約將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Dapp,形成特定組織形式的DAC和DAO,最終形成DAS,即ACP中的人工社會。其次,智能合約的可編程特性使得區塊鏈可進行各種「 WHAT-IF」 類型的虛擬實驗設計、場景推演和結果評估,通過這種計算實驗過程獲得並自動或半自動地執行最優決策。最後,區塊鏈與物聯網等相結合形成的智能資產使得聯通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網路空間成為可能,並可通過真實和人工社會系統的虛實互動和平行調諧實現社會管理和決策的協同優化。不難預見,未來現實物理世界的實體資產都登記為鏈上智能資產的時候,就是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到來之時。

Ⅳ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分析論文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分析論文

區塊鏈技術誕生於2008年,第一個應用是畢特幣。區塊鏈技術使用去中心化共識機制,維護一個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賬本資料庫,在無需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提下,能夠讓區塊鏈中的參與者實現一個統一的賬本系統。2015年,歐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機構認識到了該技術的應用前景,紛紛探索在金融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它具有改變財政金融的潛力」,也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將會像復式記賬法和股份制一樣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區塊鏈將使所有個體都有可能成為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節點,也將促進現有金融體系與金融規則的改良,構建共享共贏式的金融發展生態體系。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是人類信用創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讓交易雙方在無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況下開展經濟活動,從而實現低成本的價值轉移。可以說,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時代效率更高的價值交換技術,互聯網由此從傳遞信息的信息互聯網向轉移價值的價值互聯網進化,這有利於傳統金融機構借勢轉型,將內生的業務流程和應用場景互聯網化。

一、區塊鏈的特徵與不足

(一)區塊鏈的主要特徵

(1)去中心。在區塊鏈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分布式的結構體系和開源協議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參與數據的記錄和驗證,再通過分布式傳播發送給各個節點,每個參與的節點都是「自中心」,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區塊鏈又不是簡單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當物聯網使所有個體都有可能成為中心節點時,傳統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發生改變,從壟斷型、資源優勢型的中心和強中介轉化為開放式平台,成為服務導向式的多中心當中的差異化中心。

(2)去信任。從信任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採用一套公開透明的數學演算法,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使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區塊鏈實質上是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所有的規則都以演算法程序的形式表達,參與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對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交易背書或者擔保驗證,只需要信任共同的演算法,通過演算法為參與者創造信用、產生信任、達成共識。

(3)時間戳。區塊是一段時間內的數據和代碼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區塊的頁首包含上一區塊的索引信息,首尾相連便形成了鏈。記錄完整歷史的區塊與可進行完整驗證的鏈,形成了可追朔完整歷史的時間戳,可為每一筆數據提供檢索和查找功能,並可藉助區塊鏈結構追本溯源,逐筆驗證。所以,區塊鏈生成時都加蓋了時間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資料庫。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因此區塊鏈的數據可靠性很高。

(4)非對稱加密。區塊鏈使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一個「密鑰對」,「密鑰對」中的兩個密鑰具有非對稱特點。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中,一方面,密鑰是所有參與者可見的公鑰,參與者都可用公鑰來加密一段真實性信息,只有信息擁有者能用私鑰來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鑰對信息簽名,通過對應的公鑰來驗證簽名,確保信息為真正的持有人發出。非對稱加密將價值交換中的摩擦邊界降到最低,能夠實現透明數據的匿名性,保護個人隱私。

(5)智能合約:由於區塊鏈可實現點對點的價值傳遞,傳遞時可以嵌入相應的編程腳本,通過這種智能合約的方式去處理一些無法預見的交易模式,保證區塊鏈能夠持續生效。這種可編程腳本本質上是眾多指令匯總的列表,實現價值交換時的針對性和條件性,實現價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於區塊鏈的任何價值交換活動都可通過智能編程的方式對其用途、方向和各種限制條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軟約束的成本。

(二)區塊鏈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能耗問題。傳統貨幣銀行學體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時達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區塊鏈構建中也同樣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畢特幣的實際應用中,其發展帶來了計算機硬體的快速膨脹,在「挖礦」過程中的主要成本轉移到硬體成本和電力成本等。所以,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權益成本收益後,讓其技術功效發揮至最大化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存儲空間問題。由於區塊鏈記錄系統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筆交易信息,並且每個節點都要下載存儲並實時更新數據區塊,所以,每個節點的數據都完全同步的話,網路壓力較大,每個節點的存儲空間容量要求可能會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

(3)抗壓能力問題。基於區塊鏈構建的.系統遵循木桶理論,要兼顧所有網路節點中處理速度和網路環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推廣至大規模交易環境下,其整體的抗壓能力還有待驗證。如果每秒產生的交易量超過系統(最弱節點)的設計容納能力,交易就自動進入到隊列進行排隊,帶來不良用戶體驗。

二、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一)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可能作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在很多領域都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金融行業中,區塊鏈技術將首先影響支付系統、證券結算系統、交易資料庫等金融基礎設施,隨後該技術也會擴及一般性金融業務,比如信用體系、「反洗錢」等。這是因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其將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傳統信任機製成本高的基礎設施領域,過去,基礎設施都是公共產品,而區塊鏈新技術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是要利用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生產系統,把金融企業架構在互聯網上。

當前的信息互聯網可統稱為TCP/IP模型,HTTP是應用層中最重要的應用協議。在價值互聯網中,區塊鏈是在應用層里的一個點對點傳輸的協議。它的價值與信息互聯網中HTTP協議的價值是一樣的。區塊鏈的巨大潛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構傳統金融業的基礎設施與核心生產系統,而不僅僅停留在APP等應用層面。這是因為,在網路層次,區塊鏈是建立在IP通信協議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網路基礎上的;在數據層面,區塊鏈這一資料庫系統是嶄新的,明顯優於現有金融體系的資料庫;在應用層面,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結算、清算系統以及智能合約、物聯網能大幅提升效率,區塊鏈上的金融活動是可編程的金融。.

(二)數字的貨幣

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紙幣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數字的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傳統貨幣與數字的貨幣一體化的思路,數字的貨幣的發行、流通和交易應由央行主導,體現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護隱私與維護社會秩序、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平衡,要有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和傳導,要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數字的貨幣是自由可兌換的,同時也是可控的可兌換。

區塊鏈技術在畢特幣上的成功證明了可編程數字的貨幣的可行性。英國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銀行可以考慮發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的貨幣,這可增加金融穩定性。數字的貨幣的技術路線可分為基於賬戶和不基於賬戶兩種,也可分層並用而設法共存。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是分布式簿記,不基於賬戶,而且無法篡改,如果數字的貨幣重點強調保護個人隱私,可選用這一技術。不過,目前區塊鏈佔用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太多,應對不了現在的交易規模,需要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得到推廣應用。

(三)自金融

如果從服務的角度、從非貨幣創造角度來看,現代金融都是通過中介機構實現的。互聯網時代,有可能實現去中介化的真正意義上的直接金融。不過,這種可能性還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聯網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礎之上的,無法跳出來,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區塊鏈可分為公有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公有區塊鏈就是像畢特幣這樣的,認可了協議,就成為區塊鏈的組成部分。私有區塊鏈仍然是要獲得許可的,銀行系統的區塊鏈技術,需要對每一個參與者進行審核。私有區塊鏈非常近似於一種自金融的形態,公有區塊鏈更類似於對私有區塊鏈底層的支持和保障。當區塊鏈技術普遍應用,金融管理技術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自金融就完全成為可能。

三、區塊鏈應用與金融監管

區塊鏈技術是目前唯一無需第三方就可用於記錄和證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財務准確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滿足潛在監管者和公眾對於審計有效性、准確性和時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發展仍受到現行制度的制約。一方面,區塊鏈對現行體制帶來了沖擊,因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國家、監管等概念。比如,以畢特幣為代表的數字的貨幣挑戰了國家的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調控權,導致貨幣當局對數字的貨幣的發展持保守態度。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也缺乏充分的認識和預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將會嚴重滯後,導致區塊鏈運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護,增大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區塊鏈金融技術一旦在金融業普遍展開以後,監管的去金融屬性化就產生了,監管職能、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將會被重新界定。比如,證券借貸、回購和融資融券如能通過區塊鏈交易,監管部門就可考慮利用這個公共賬本的信息對市場中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監控,不僅高效而且可靠。從宏觀金融視角看,當自金融時代產生以後,貨幣創造和傳導機制以及信用創造格局將會變化。從微觀金融視角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金融與商業已經難以區分,將超越分業和混業監管的含義,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需要從這個視角來探討。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門提供規范和保障支持。監管機構可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美國證監會委員Kara Stein認為,監管機構需要處於引導位置,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並快速響應其潛在的弱點。比如,區塊鏈技術希望打破特權和人為操縱,讓計算機演算法實現「信用自由公證」。但從實踐來看,由於缺乏監管,畢特幣等數字的貨幣交易面臨的投機和洗錢風險就很高。因此,區塊鏈技術應用需要監管部門制定相關標准和規范,保證金融創新產品得到合理運用。同時,還要提高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費者的風險防範意識。

;

Ⅵ 2個極客6個專利4個范圍10個特定場景,一文看懂INE技術起源與展望

關於無線 Mesh網路(WMN)技術


無線Mesh網路由無線Ad-hoc網路發展而來。

Ad-hoc網路是一種多跳的、無中心的、自組織無線網路,又稱為多跳網(Multi-hop Network),整個網路沒有固定的基礎設施,每個節點都是移動的,並且都能動態地保持與其它節點的聯系。

為了實現無線通信中無處不在的通信目標,需要基於Ad-hoc的技術基礎,開發出一種完全適用於民用通信的無線多跳網路技術,無線Mesh網路技術(WMN)就出現了。

無線Mesh網路技術最初在軍方應用比較廣泛,WMN作為一種網狀拓撲結構,具有不依賴基礎設施、高動態、多跳、自動組網、自主配置和修復等特點,不存在單點故障,網路中任何節點停止工作,都不影響整個網路的運行。整個網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被譽為「打不垮的網路」。


八項Mesh領域技術專利


作為區塊鏈結合互聯網結合分布式Mesh網路的強大企業,INE智聯生態不僅有最適宜落地的通證經濟模型,同樣在Mesh網格網路領域擁有 : 六項軟體著作權,兩項網格技術硬體專利;在Mesh網路移動性組網性能和關鍵核心協議演算法(Protocol)上擁有國內外同行業內領先優勢。


以上Mesh網路軟硬體專利名稱有:

自足NexFi無線自組網協議軟體【簡稱:NexFi自組網】V1.0

自足NexFi密鑰同步軟體【簡稱:NexFi密鑰】V1.0

移動自組織接入的攜帶型熱點路由器

一種免配置的智能無線自組連接器

一種基於虛擬傳輸協議的無線Ad Hoc網路擁塞控制機制

一種面向數字標牌的智能自組網連接裝置

主要發明人為裴頌文、朱俊峰、陳宇斌,全部專利所屬上海自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自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隸屬INE智聯生態技術總架構師朱俊峰博士,朱博士同時還是INE上海Mesh技術團隊的總負責人。


羽睿-朱博士初見

兩個技術極客的火花

熊羽睿 Raymond Xiong /項目發起人、CEO &CTO

加州州立大學計算機碩士

前Sky IT Support洛杉磯地區資深顧問

在美國從事數據獲取、處理系統開發和演算法研究工作十餘年,參與早期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開發,對區塊鏈技術的落地與應用場景有權威性觀點。

朱俊峰 Eric Zhu Ph.D/技術總架構師/IntelliShare上海團隊負責人

復旦大學計算機博士

上海雲計算促進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上海市軟體促進中心開源委員會專家/OpenStack中國社區專家組成員,原浦東軟體園總工程師。十餘年從事通信技術、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技術及產品研發工作,在國際Rank2會議、SCI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INE項目創始人熊羽睿,留美18年歸國創業,羽睿在全球大數據鑽研演算法模型,技術研究的觸角由傳統技術到商業金融,從物聯網到AI,最終將目光鎖定於分布式網路和區塊鏈通證經濟。羽睿相信兩個天然的分布式形態將碰撞出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科研項目。

在這種理念的驅動下,羽睿毅然決定回國創業,並與通訊網路的專家朱峻峰博士結緣,朱博士同時也是上海雲計算促進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Mesh領域資深技術專家。基於Mesh網路天然的分布式結構,他對其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表現出極大看好,並對INE通證激勵模型下的落地應用十分感興趣,作為INE智聯生態的Mesh技術支持者加入INE的共建中,後來擔任INE的技術總架構師。

兩個技術極客抱著將Mesh網路由現在的軍用化走向大規模民用化,從而使得未來世界的每個人都可以自主參與一個分布式網路的建立與共享,並獲得收益的理念,完美結合區塊鏈的INE智聯生態(IntelliShare)應運而生。


Mesh時代化的應用場景



Mesh網路誕生之初,就是作為軍隊通訊網路。

INE Mesh可應用於綜合各種軍事服務資源,協助軍隊統一指揮、聯合行動。為軍隊提供營地、演練及戰時所需的臨時組網、通信指揮和後勤保障無線網路服務。實現跨不同部隊職能單位之間的統一指揮和協調。

利用INE Mesh靈活的組網方式,軍隊無線網路系統可以有如下應用:

軍車全移動組網

在軍車上安裝無線Mesh節點,組成一張可移動的網狀自組網。用於集團行軍、演習、突發事件或戰事需要,提供無線數據、無線語音以及無線視頻監控等支持。在車輛移動、隊形不斷變化,網路拓撲隨之不斷變動的情況下,INE Mesh結構可以自動組網,使網路不會中斷連接。節點可自動跳接,保持整網的穩定運行。

混合組網

Mesh網路節點類型可分為兩類:固定骨幹節點和移動接入節點。

固定骨幹節點由兩種組成:一是預先架設在建築物山頂等高處的固定節點,二是由停靠在某處的移動通訊車充當固定骨幹節點。可在預先需要經過的路線或是營地周邊進行快速建網。

將INE Mesh移動接入節點放置在車輛上,使用全向天線,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在固定節點組成的無線網路里,進行無縫不間斷的語音和視頻傳輸。

其他無線 Mesh節點放置在普通軍用車上,供移動時使用。部隊可以在預先計劃經過的路線或是營地周邊快速建網。當演練或作戰開始時,建好的無線 Mesh骨幹鏈路可以為所有其他移動節點和軍用終端提供穩定可靠的高帶寬無線連接,不間斷地以語音、視頻和數據多業務方式進行戰場實時觀察、傳輸作戰信息,及發送作戰指令。當部隊回到營地後,也可以通過通信系統協調及時的補給保障。

如今在數字化時代的驅使下,現有的網路體系開始尋求底層架構的支撐性力量,來實現互聯網的全球覆蓋。

在市場的需求之下,Mesh網路將邁上商業化應用的道路,而以Mesh網路作為落地的INE,在區塊鏈技術的風口下,將開啟分布式網路應用的新賽道。


1.區塊鏈生態網路

2.無網通訊

3.物聯網

4.交通網路


居民區、學校、中大型企業、醫院、工廠等都可運用;


價值一

區域化智慧管理

INE網路嫁接區域的互聯網使用,監控網路,安防網路,電力網路等,更快形成智慧社區,從而進行民眾的智慧化管理。


價值二

區域化網路安全

INE網路的特性使得區域網路難以被黑客攻擊,數據安全及隱私安全提升保障。


價值三

區域化Token商業升級

基於網路使用做為用戶入口,既可以脫離運營商提供的互聯網鏈接進行內部連接,又可以接入互聯網並行,為每個片區定製專屬Token 流通的商業運轉模式,可更好支持片區商業化及居民共建。


海島、郵輪、軍方、探險、偏遠地區用作內部通訊。


價值一

內部無網通訊

在郵輪、海島等無網地區,用INE網路組成內部通訊系統,可以在無互聯網狀態下通過INE網路進行連接與通訊。


價值二

高度通訊安全

在軍方、高機密會議等場景,藉由INE的小基站所組建的專屬網與身份加密,與外界互聯網物理隔絕,就不存在遠程黑客攻擊的安全漏洞和內部泄密。


  智能家居、智慧社區、工業自動化、智能零售、智能醫療、環境監測等都可運用。


價值一

成本更低

INE網路晶元植入聯網物品中,將會自組網,省去物聯網設備購買運營商的網路流量消耗開支。同時無線跟有線物聯網相比,免布線成本。


價值二

節點在線

INE網路晶元能夠快速嵌入各種智能終端設備中,滿足物聯網條件下高質量的網路需求,保證物聯網路中的各個「節點」始終在線。


價值三

智慧監控系統

監控物聯網基礎設施,輸送測量、監控和分析數據,即時處理問題,更新數據,保持人與智能設備的高互動性。


價值四

助力智慧城市

保持智能系統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高度互動與聯通,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設備、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打造數字化城市。


車載網、公共交通、租車系統等都可運用。


價值一

公有交通網路 

在城市公共交通網路中,INE Mesh可以定製局域內車聯網專有頻道,實現車輛的自由調度、交通事故告警、道路交通信息查詢等等功能。


價值二

私有通訊網路 

代替自駕游,集體車隊等使用的呼叫機等功能,直接車聯網實現通訊與定位。

風力電場   電力管道  輪渡水庫  

 建築工地  石油勘探   森林防火  

景區索道   智慧海洋   應急救援  

智能硬體


更多應用場景......


01

石油工業

支持無網路的特殊工況環境下的石油勘探開發、野外施工,可利用Mesh技術隨意組網建網即時通訊聯系,數據傳輸,安全管理。


02

輪渡水庫

INE Mesh監控系統可監測水庫數據,組成輪渡通訊網路,解決輪船調度及海上通訊問題。


03

景區索道

通過固定監控點(INE Mesh監控設備)以及移動監控點(嵌入INE Mesh晶元的無人機)排查危險區。


04

建築工地

以INE Mesh晶元嫁接於感測器及監控系統,監控建築工地,將大大提升安全預警。


05

智慧海洋

在海洋開發區架設INE Mesh免布線式網路系統,解決海上布線難,邊緣地區網路差問題。


06

應急救援

INE Mesh自組模塊迅速組成災區通訊網路,即時交流,提高搜救效率,挽救生命。


07

風力電場

以每個風力發電設備作為Mesh節點,即時傳輸電力數據,組成風力電場專屬網路。


08

智能硬體

INE Mesh晶元或自組網模塊接洽無線充電設備、手機,每一個智能硬體都可以是一個移動網路運營者。


09

森林防火

在整片森林中架設數個Mesh監控節點,隨時監控森林,發現火警即時採取措施,減少損失。


10

電力管道

將INE Mesh無線網路技術模塊安裝於維修工作者的AR儀器中,快速恢復城市電力,縮短維修周期。  

互聯網時代對網路的多樣化需求在數字潮流中愈發突顯,分布式Mesh網路技術已經開啟了它的落地進程。INE智聯生態結合區塊鏈技術的Mesh網路將以強大的團隊與技術依託,打造不同的專屬網路生態,開啟一個分布式全新共享網路時代的新賽道。

Ⅶ 胡凱教授的區塊鏈研究有什麼

胡凱教授做的研究主要有:
數字經濟和區塊鏈技術:是國內最早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學者之一,提出並發展了智能合約工程(SCE)、法律代碼科技、驗證即服務(VaaS)等理論方法,在數字經濟與區塊鏈結合、數字經濟園區規劃和咨詢、區塊鏈數字治理、區塊鏈可擴展性、多鏈互聯和區塊鏈形式化驗證技術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專利性成果。主持研發了北航區塊鏈(TrustChain)系列產品,包括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各形態區塊鏈系統、瀏覽器、監控器、部署工具和區塊鏈大數據管理系統(OpenData)。
分布式並行計算和網路:長期從事復雜計算環境下的集群計算系統、高性能計算、航空航天電子匯流排,以及天地一體化網路信息技術研究等,提出和研究了基於狼群的可重組多集群計算理論並應用於實踐,研發了多個應用軟體系統。
形式化設計與驗證方法:與法國圖盧茲計算機研究所(IRIT)和法國自動化所(INRIA)密切合作,創建中法形式化方法聯合研究實驗室,研究基於模型驅動的形式化設計與驗證方法,提出基於AADL和同步語言Signal的多項創新擴展技術,研發了多個模型轉換、驗證和自動代碼生成工具。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SCI/EI檢索等論文60餘篇,主編《網路計算新技術》(416頁,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合作完成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權威教材《分布式計算系統導論》(490餘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獲校2016年教材一等獎,已被十餘所重點大學教材採用)。先後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863重大項目、軍口863項目、國家核高基項目、航空航天基金,以及多項航空航天領域重要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軟著等30餘項,2015年獲航空基金五年成就獎,2018年牽頭「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設計驗證與模擬」獲產學研學會二等創新成果獎。

Ⅷ 《以太坊技術詳解與實戰》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以太坊技術詳解與實戰》(閆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vcdy

書名:以太坊技術詳解與實戰

作者:閆鶯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3

頁數:226

內容簡介:

以太坊創始人、首席科學家Vitalik Buterin傾力推薦,工業界與學術界區塊鏈專家聯合撰寫,權威性和實用性毋庸置疑。本書深入剖析以太坊架構、核心部件、智能合約編寫與開發案例等關鍵技術,並涵蓋以太坊數據分析、性能優化、隱私與數據安全等前沿實踐與進展。

作者簡介:

閆鶯 (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區塊鏈領域負責人,微軟Coco區塊鏈平台中國負責人。中國軟體協會區塊鏈創業學院及區塊鏈專委會專家、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家委員。專注與區塊鏈技術、大數據分析、資料庫以及雲計算的研究。在區塊鏈領域獲得多項國際專利,並在資料庫和雲計算 領域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參與翻譯《區塊鏈項目開發指南》。

鄭凱 (博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塊鏈數據管理,以及時空數據挖掘、不確定資料庫、內存資料庫、圖資料庫等。在資料庫、數據挖掘等領域的重要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被累積引用1500餘次。2013年獲澳大利亞優秀青年基金,2015年獲資料庫頂級會議ICDE最佳論文獎。擔任資料庫領域知名國際會議的程序主席和聯合執行主席,國際SCI期刊客座編委,以及數十個國際等級會議的程序委員。

郭眾鑫 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發工程師,微軟Coco區塊鏈平台核心開發者。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大數據分析、分布式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和開發。

Ⅸ 《區塊鏈核心技術與應用》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區塊鏈核心技術與應用》(鄒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3WJvZBQa2GYaQYd-dTyVjQ 提取碼: rxxu

書名:區塊鏈核心技術與應用

作者:鄒均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8-1

頁數:388

內容簡介:

知名專家聯袂推薦,實力專家聯合撰寫,權威性、全面性、透徹性毋庸置疑。深度講解區塊鏈核心技術、平台與應用開發,涵蓋架構、共識、加密、P2P、比特幣、以太坊、Hyperledger、EOS、潛力框架、問題與測評等。本書分為三篇,內容解讀如下。

基礎篇(第1~6章),著重講解區塊鏈技術思想、通用架構和核心技術。該部分寫作時注意通俗易懂且兼顧全局,是學習基石與藍圖,涵蓋區塊鏈思想與價值、通用架構模型、基礎概念與核心技術(加密、共識、P2P網路等)。

實戰篇(第7~9章),講解主流的區塊鏈開發平台比特幣、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的核心機制、技術細節,並給出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智能合約開發、完整的Fabric網路構建與應用開發三個案例。

進階篇(10~12章),為進一步提升讀者開發能力、眼界與研究方向,涵蓋三個方面:① 可能的發展方向,以及一些富有潛力、特色的區塊鏈平台(EOS、Cardano、IOTA等);② 區塊鏈開發需要考慮的各種問題,包括技術局限、各種安全問題與漏洞、應對措施;③區塊鏈測評,從6個層面和8大類質量指標來設計區塊鏈項目評測點和測試用例。

作者簡介:

鄒均 於斌 庄鵬 邢春曉 等著:鄒均,廣電運通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CEO、中關村區塊鏈聯盟副秘書長。主編技術暢銷書《區塊鏈技術指南》,在領先的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區塊鏈論文獲IEEE ICWS最佳論文獎,共識演算法論文由國際頂級期刊《Transaction on Service Computing》收錄並刊登。曾榮獲澳中校友會「傑出校友獎」、麥考瑞大學「校長獎」。

於斌,現任北郵在線教育投資集團總裁、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專家,是上海財經大學,亞洲財經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博士,主編《金融科技概論》等專著4本,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一等獎。網路教育、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專家。

庄鵬, IBM全球服務金融服務部高級顧問經理、資深架構師。14年金融行業架構設計與戰略咨詢規劃經驗。擁有豐富的服務轉型、大型企業級分布式系統架構設計、大數據分析、金融支付方面的豐富實施經驗。最近三年專注於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架構研究,區塊鏈相關應用和數字貨幣咨詢研究,多次作為區塊鏈峰會的講師、培訓專家。

邢春曉,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和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資料庫和數據倉庫、大數據管理和分析,知識工程和軟體工程、區塊鏈與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政務,商務,文化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其中SCI 40餘篇、EI 150餘篇,發明專利40項。

Ⅹ 區塊鏈在技術層面有哪幾種屬性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2008年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狹義來講,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區塊鏈網路的技術屬性主要在於: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儲、多備份、數據加密等。匿名性是指在區塊鏈網路中任何一個用戶在交易的過程中,發送的交易數據中都不包含任何和個人信息有關的數據,用戶和用戶之間通過地址進行交易,而且地址理論上可以無限生成。去中心化是指通過多節點共同決策達成共識的方法,將原本的單一管理決策方案轉換成多方共同商量決策,並且區塊鏈網路中的所有節點擁有平等的數據控制權利和義務,任何節點都可以訪問區塊鏈網路中存儲的數據,訪問的過程可以同步並發執行。不可篡改是指區塊鏈除創世區塊以外,之後的每一個區塊中都包含有上一個區塊中數據的唯一哈希值,然後通過唯一的哈希值將各個區塊進行串聯。一旦其中某一個節點的區塊數據被更改,此區塊生成的哈希值也會改變。在區塊連接的過程中,後面的區塊無法找到其前區塊哈希值所對應的區塊,區塊鏈也就被迫斷開,該節點所保存的數據就不再被其他節點承認,變得沒有價值。分布式存儲和多備份的概念和現在資料庫的分布式存儲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不僅是將數據存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物理設備上,每個設備中都有完整的賬本數據,而不是數據碎片,通過使用 Merkle 樹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冗餘的問題。數據加密主要是指通過非對稱加密的方式對數據使用公鑰進行加密私鑰進行解密或者私鑰加密公鑰解密。這種加密方式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數據中不必包含數據解密的密鑰,而是通過接收方手中的密鑰完成解密操作,排除數據傳輸過程中被截取所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

吳超人會飛

帖子數1.0千獲贊數20

閱讀全文

與關於區塊鏈的sci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tc是比特幣嗎 瀏覽:227
AE幣全網算力 瀏覽:173
以太坊多久能收回成本 瀏覽:720
鳳凰比特幣 瀏覽:33
比特幣對沖套利違法嗎 瀏覽:881
亞馬遜禮品卡買比特幣網 瀏覽:291
生死狙擊以太工坊交易 瀏覽:624
以太坊一分鐘挖多少個 瀏覽:669
以太坊獲得區塊id和gas 瀏覽:602
比特幣19年7月趨勢 瀏覽:880
如何有以太坊錢包 瀏覽:743
挖比特幣為什麼比較燒顯卡 瀏覽:406
Ethcombo免費抽ETH以太坊 瀏覽:695
可以btc入金的外匯 瀏覽:993
以太坊擁堵查看 瀏覽:783
數字貨幣發行落地什麼股受益 瀏覽:330
哪個幣能排在BTC和ETH後面 瀏覽:225
虛擬貨幣被黑客 瀏覽:341
美國為什麼推數字貨幣 瀏覽:490
算力怎麼出售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