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區塊鏈內存1G

區塊鏈內存1G

發布時間:2022-09-03 20:22:12

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提供了拜占庭容錯、並保證了最終一致性的分布式資料庫;從數據結構上看,它是基於時間序列的鏈式數據塊結構;從節點拓撲上看,它所有的節點互為冗餘備份;從操作上看,它提供了基於密碼學的公私鑰管理體系來管理賬戶。
或許以上概念過於抽象,我來舉個例子,你就好理解了。
你可以想像有 100 台計算機分布在世界各地,這 100 台機器之間的網路是廣域網,並且,這 100 台機器的擁有者互相不信任。
那麼,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演算法(共識機制)才能夠為它提供一個可信任的環境,並且使得:
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過程不可篡改,並且已生成的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
每個節點的數據會同步到最新數據,並且會驗證最新數據的有效性;
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整體節點維護的數據可以客觀反映交換歷史。
區塊鏈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產生的技術方案。
二、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組成
無論是公鏈還是聯盟鏈,至少需要四個模塊組成:P2P 網路協議、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共識機制)、加密簽名演算法、賬戶與存儲模型。
1、P2P 網路協議
P2P 網路協議是所有區塊鏈的最底層模塊,負責交易數據的網路傳輸和廣播、節點發現和維護。
通常我們所用的都是比特幣 P2P 網路協議模塊,它遵循一定的交互原則。比如:初次連接到其他節點會被要求按照握手協議來確認狀態,在握手之後開始請求 Peer 節點的地址數據以及區塊數據。
這套 P2P 交互協議也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合,指令體現在在消息頭(Message Header) 的 命令(command)域中,這些命令為上層提供了節點發現、節點獲取、區塊頭獲取、區塊獲取等功能,這些功能都是非常底層、非常基礎的功能。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比特幣開發者指南中的 Peer Discovery 的章節。
2、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
在經典分布式計算領域,我們有 Raft 和 Paxos 演算法家族代表的非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以及具有拜占庭容錯特性的 PBFT 共識演算法。
如果從技術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圖,其中,區塊鏈技術把原來的分布式演算法進行了經濟學上的拓展。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應用在最開始多為單點應用,高可用方便採用的是冷災備,後來發展到異地多活,這些異地多活可能採用的是負載均衡和路由技術,隨著分布式系統技術的發展,我們過渡到了 Paxos 和 Raft 為主的分布式系統。
而在區塊鏈領域,多採用 PoW 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oS 權益證明演算法,以及 DPoS 代理權益證明演算法,以上三種是業界主流的共識演算法,這些演算法與經典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不同的是,它們融入了經濟學博弈的概念,下面我分別簡單介紹這三種共識演算法。
PoW: 通常是指在給定的約束下,求解一個特定難度的數學問題,誰解的速度快,誰就能獲得記賬權(出塊)權利。這個求解過程往往會轉換成計算問題,所以在比拼速度的情況下,也就變成了誰的計算方法更優,以及誰的設備性能更好。
PoS: 這是一種股權證明機制,它的基本概念是你產生區塊的難度應該與你在網路里所佔的股權(所有權佔比)成比例,它實現的核心思路是:使用你所鎖定代幣的幣齡(CoinAge)以及一個小的工作量證明,去計算一個目標值,當滿足目標值時,你將可能獲取記賬權。
DPoS: 簡單來理解就是將 PoS 共識演算法中的記賬者轉換為指定節點數組成的小圈子,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記賬。這個圈子可能是 21 個節點,也有可能是 101 個節點,這一點取決於設計,只有這個圈子中的節點才能獲得記賬權。這將會極大地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因為更少的節點也就意味著網路和節點的可控。
3、加密簽名演算法
在區塊鏈領域,應用得最多的是哈希演算法。哈希演算法具有抗碰撞性、原像不可逆、難題友好性等特徵。
其中,難題友好性正是眾多 PoW 幣種賴以存在的基礎,在比特幣中,SHA256 演算法被用作工作量證明的計算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挖礦演算法。
而在萊特幣身上,我們也會看到 Scrypt 演算法,該演算法與 SHA256 不同的是,需要大內存支持。而在其他一些幣種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基於 SHA3 演算法的挖礦演算法。以太坊使用了 Dagger-Hashimoto 演算法的改良版本,並命名為 Ethash,這是一個 IO 難解性的演算法。
當然,除了挖礦演算法,我們還會使用到 RIPEMD160 演算法,主要用於生成地址,眾多的比特幣衍生代碼中,絕大部分都採用了比特幣的地址設計。
除了地址,我們還會使用到最核心的,也是區塊鏈 Token 系統的基石:公私鑰密碼演算法。
在比特幣大類的代碼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 ECDSA。ECDSA 是 ECC 與 DSA 的結合,整個簽名過程與 DSA 類似,所不一樣的是簽名中採取的演算法為 ECC(橢圓曲線函數)。
從技術上看,我們先從生成私鑰開始,其次從私鑰生成公鑰,最後從公鑰生成地址,以上每一步都是不可逆過程,也就是說無法從地址推導出公鑰,從公鑰推導到私鑰。
4、賬戶與交易模型
從一開始的定義我們知道,僅從技術角度可以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資料庫,那麼,多數區塊鏈到底使用了什麼類型的資料庫呢?
我在設計元界區塊鏈時,參考了多種資料庫,有 NoSQL 的 BerkelyDB、LevelDB,也有一些幣種採用基於 SQL 的 SQLite。這些作為底層的存儲設施,多以輕量級嵌入式資料庫為主,由於並不涉及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這些存儲技術與其他場合下的使用並沒有什麼不同。
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通常分為 UTXO 結構以及基於 Accout-Balance 結構的賬本結構,我們也稱為賬本模型。UTXO 是「unspent transaction input/outpu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指「未花費的交易輸入輸出」。
這個區塊鏈中 Token 轉移的一種記賬模式,每次轉移均以輸入輸出的形式出現;而在 Balance 結構中,是沒有這個模式的。

② 以太坊區塊鏈大小

與比特幣網路不同,以太坊不會明確地按內存限制每個區塊的大小,而是通過區塊 GasLimit 強制規定每個區塊的大小。
以太坊的區塊 GasLimit 設置有效的限制了一個區塊中可以打包的交易量。GasLimit 參數由以太坊礦工集體決定,即通過投票的方式來動態地增加或降低 GasLimit 數值。
最近的一次投票是 2019 年下半年,礦工們群體投票同意將以太坊的區塊 GasLimit 由原來的 800 萬 Gas 單位提高至 1000 萬,使每個區塊相比之前區塊的大小增加了 25% 左右,這從理論上提高了以太坊網路的 TPS 。

③ 剛剛了解,誰能告訴我區塊鏈是什麼通俗解釋一下區塊鏈技術的方法

大家共同記賬的方式,也被稱為「分布式」或「去中心化」,因為人人都記賬,且賬本的准確性由程式演算法決定,而非某個權威機構。

這就是區塊鏈,核心講完了,區塊鏈就這么簡單,一個共同記賬的賬本

區塊鏈技術六大核心演算法: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一:拜占庭協定

拜占庭的故事大概是這么說的:拜占庭帝國擁有巨大的財富,周圍10個鄰邦垂誕已久,但拜占庭高牆聳立,固若金湯,沒有一個單獨的鄰邦能夠成功入侵。任何單個鄰邦入侵的都會失敗,同時也有可能自身被其他9個鄰邦入侵。拜占庭帝國防禦能力如此之強,至少要有十個鄰邦中的一半以上同時進攻,才有可能攻破。然而,如果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鄰邦本身答應好一起進攻,但實際過程出現背叛,那麼入侵者可能都會被殲滅。於是每一方都小心行事,不敢輕易相信鄰國。這就是拜占庭將軍問題。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二:非對稱加密技術

在上述拜占庭協定中,如果10個將軍中的幾個同時發起消息,勢必會造成系統的混亂,造成各說各的攻擊時間方案,行動難以一致。誰都可以發起進攻的信息,但由誰來發出呢?其實這只要加入一個成本就可以了,即:一段時間內只有一個節點可以傳播信息。當某個節點發出統一進攻的消息後,各個節點收到發起者的消息必須簽名蓋章,確認各自的身份。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三:容錯問題

我們假設在此網路中,消息可能會丟失、損壞、延遲、重復發送,並且接受的順序與發送的順序不一致。此外,節點的行為可以是任意的:可以隨時加入、退出網路,可以丟棄消息、偽造消息、停止工作等,還可能發生各種人為或非人為的故障。我們的演算法對由共識節點組成的共識系統,提供的容錯能力,這種容錯能力同時包含安全性和可用性,並適用於任何網路環境。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四:Paxos 演算法(一致性演算法)

Paxos演算法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如何就某個值(決議)達成一致。一個典型的場景是,在一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中,如果各節點的初始狀態一致,每個節點都執行相同的操作序列,那麼他們最後能得到一個一致的狀態。為保證每個節點執行相同的命令序列,需要在每一條指令上執行一個「一致性演算法」以保證每個節點看到的指令一致。一個通用的一致性演算法可以應用在許多場景中,是分布式計算中的重要問題。 節點通信存在兩種模型:共享內存和消息傳遞。Paxos演算法就是一種基於消息傳遞模型的一致性演算法。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五:共識機制

區塊鏈共識演算法主要是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拿比特幣來說,其實從技術角度來看可以把PoW看成重復使用的Hashcash,生成工作量證明在概率上來說是一個隨機的過程。開采新的機密貨幣,生成區塊時,必須得到所有參與者的同意,那礦工必須得到區塊中所有數據的PoW工作證明。與此同時礦工還要時時觀察調整這項工作的難度,因為對網路要求是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

區塊鏈核心演算法六:分布式存儲是一種數據存儲技術,通過網路使用每台機器上的磁碟空間,並將這些分散的存儲資源構成一個虛擬的存儲設備,數據分散的存儲在網路中的各個角落。所以,分布式存儲技術並不是每台電腦都存放完整的數據,而是把數據切割後存放在不同的電腦里。就像存放100個雞蛋,不是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而是分開放在不同的地方,加起來的總和是100個。想了解更多可以多利用網路搜索,網路搜索結果-小知識

④ 什麼是區塊鏈擴容

擴容,是當某個容器或承載物不足以支撐或承載現有事物需求時,我們通過擴大容器的容量或承載物的體積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緩解當前容器或承載物所受壓力的一種手段。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1~2KB。
時比特幣用戶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然而2013年至今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直線上升,用戶越來越多因此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用戶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
到現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最高時有幾十萬筆交易積壓,比特幣的平均交易費用比 2010 年 9 月上漲了 376 倍,每秒 7 筆交易的處理速度已經明顯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
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
比特幣擴容本身發展和設計方案有兩種,即第一層和第二層擴容技術。
· 第一層擴容技術即改進區塊鏈自身,把區塊鏈自身變得更快、容量變得更大,總的來說就是改變區塊鏈共識部分的內容。
· 第二層擴容技術目的是把計算移到鏈下,即通過側鏈的技術加以解決問題。
擴容協議及結局
擴容協議一般需要礦工們的支持,大致可以分為修改區塊大小、軟分叉、硬分叉、隔離見證等方式。
以比特幣舉例:
比特幣現在分裂成為大區塊Bitcoin Cash(BCH)和隔離見證。隔離見證現在是市場上公認的比特幣,而大區塊幣被冠名為比特現金。可以預見的往後的發展方向,比特幣將會以鏈下交易為主。包括閃電網路、側鏈。這兩個新東西目前不成熟,但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
比特幣將會大量發展隔離見證交易,並在隔離見證的基礎上做更多的衍生技術。最有可能是以技術推動比特幣往前發展。
比特現金將會以鏈上交易為主,重點發展貨幣功能,以降低交易摩擦為主要方式,以獲利更廣泛的鏈上用戶量為主要發展方向。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⑤ borderless無界幣的區塊鏈是否處於世界頂端科技與其他虛擬貨幣相比,優勢是否比較明顯

1. Borderless系統的技術支持
1) 高效且可擴展性能
Borderless系統實現超 10 萬次/s批量轉賬
高性能的區塊鏈技術對加密貨幣和智能合約平台來說是必須的,能夠為業界提供一個有可能代替現有金融平台的解決方案。為了能夠實現比VISA和MasterCard每秒可以處理交易數量更快的速度,無界從底層開始重新設計。通過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無界網路可以在平均一秒的時間內確認超 10 萬次轉賬交易。

Borderless系統架構總覽
要達到行業裡面最頂級的性能,無界借鑒LMAX交易所的經驗。這個 LMAX 交易所可以在每秒內處理高達 6 百萬次的交易。無界借鑒其技術的關鍵點,如下:
a) 將一切東西放在內存裡面
b) 將核心的業務邏輯放到一個單線程裡面
c) 將加密演算法操作(哈希和簽名)放在核心業務邏輯以外
d) 將校驗的操作分成狀態獨立和狀態依賴檢查
e) 使用一種面向對象的數據模型

通過遵守這些簡單的規則,無界在未進行顛覆式優化工作的情況下,實現了每秒處理 10 萬次轉賬的高效性能。如果有進一步的優化工作的話,會讓無界可以達到與 LMAX 交易所相近的性能表現(即每秒 600 萬次)。需要注意到,無界達到這樣的性能表現是高度依賴其中的一個兼容交易協議。如果想用業務邏輯運行在一個進行加密演算法操作和用哈希識別器去調用所有對象的虛擬機上的話,不可能達到同樣層級的性能表現。區塊鏈天生就是單線程的,而單核的 CPU 的性能是各種資源中最短缺的、最難擴展的一個方面。 無界的技術邏輯能夠讓這個單線程的執行達到極可能的高效。

Borderless系統核心業務背書
區塊鏈是一個下達關於確定去修改一個共享的全局狀態交易的全球賬本。這些交易中包含的命令可以改變其他交易的有效性。例如,你不能在你的支票存入生效前,從你的銀行賬戶里支取金額。在能夠影響一個特定的賬戶的所有先前交易都被處理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一個交易是否有效。 如果兩個無關聯的賬號沒有共享任何通用的依賴關系的話,理論上這兩個賬號的交易可以是在同一時間進行處理的。實際上,在一個由具備仲裁條件的智能合 約驅動的賬本上識別哪些交易是真正獨立存在的耗費是很棘手的。唯一的保證兩個交易是真正獨立存在的方法,是通過維護完全分離的賬本,然後定期在它們之間傳輸價值。如果要用這種性能表現的權衡關系去打比方的話,可以像是非一致內存訪問架構(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NUMA)和一致內存訪 問架構(Uniform Memory Access ,UMA)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一致內存訪問架構對開發者來說是更容易去設計的,而且耗費更低。非一致內存訪問架構通常是在建造超級計算機和大型計算機集群時作為不得已的方法去採用的。 計算機產業逐漸意識到通過平行計算去實現性能的擴張並沒有早期那麼容易,畢竟那時候最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提高處理器的頻率而已。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處理器的設計者們在嘗試去採用多線程設去提高性能之前都在拚命去提高單線程的性能。當多線程還不夠的話,而且只有這樣的話,集群計算這個方案才會被考慮。

很多加密貨幣產業的人在沒有探索過在技術上一台電腦的單個核心能實現什麼之前,就嘗試通過用集群計算的方案去解決可擴展性的問題。
2) LMAX Disruptor 分解器技術
LMAX 分解器提供了一個在單線程上可以實現什麼表現的學習例子。LMAX 是一個針對終端顧客的交易平台,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快的交易所。它們一直很慷 慨地將他們學到的東西公布出來。

LMAX架構的概要總覽:
業務邏輯處理器是所有順序交易和訂單匹配發生的地方。它是一個可以每秒處理百萬級別訂單的單線程。這個架構可以很容易地用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設計的 領域。 輸入分解器扮演的角色是從很多來自不同源頭的用戶裡面收集訂單,然後分配給它們一個確定的順序。當給它們分配好順序後,它們會被復制、記錄然後廣播 到很多冗餘的業務邏輯處理器。輸入分解器是高度並行的,而且容易分包到一個計算機集群系統中。 當業務邏輯處理器處理完輸入後,一個輸出分解器負責通知那些關心結果的人。這也是一個高度並行的任務。 最終,通過在業務邏輯處理器里使用單線程樣品化處理器和 Java 虛擬機,LMAX 可以在每秒內執行 600 萬次交易。如果 LMAX 可以達到這個成績,那麼加密 貨幣和智能合約平台平不需要在每秒連 10 個交易都不到的情況下去考慮集群網路方案。 高性能區塊鏈

要建造一個高性能的區塊鏈,我們需要使用 LMAX 同樣的技術。這是幾個必須實現的事項: 將所有東西放在內存上,避免同步原語(鎖定,原子操作),避免在業務邏輯處理器上不必要的計算。 由於內存的設計是高度並行的,因此越來越便宜。追蹤互聯網上每個人的賬戶余額和許可權所需要的數據量是可以放在小於 1TB 的 RAM 內存上,這用不到 15000 美元的價格就能買到了,而且可以裝在商品化(高端)的伺服器主板上。在這個系統被 30 億人採用之前,這類硬體會在普通的桌面計算機裡面看到。 真正的瓶頸不是內存容量的需求,而是帶寬的需求。在每秒 100 萬次交易和每筆交易占 256 位元組的情況下,網路會需要 256MB 每秒的數據量,即 1Gbit/s 的 帶寬。這樣的帶寬在普通的桌面計算機上並不是常見的。不過,這樣的帶寬只是二代互聯網 100Gbit/s 帶寬的一點而已。這個二代互聯網被供應給超過 210 個 美國教育機構、70 家公司和 45 個非盈利機構和政府機構。

另一句話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輕松將所有東西保存在內存里,而且如果設計的合理的話可以擴展到支持每秒百萬級別的轉賬。
3) 分配ID並避免哈希計算
在單線程系統的系統裡面,處理器周期是需要被保留的稀缺資源。傳統的區塊鏈設計使用加密演算法基礎上的哈希計算去生成一個全球獨特的ID系統,以實現統計學上不會有碰撞的保證。進行這些哈希計算的問題是,它會耗用越來越多的內存和處理器周期。與一個直接的數組索引相比,這種方式會顯著地佔用更多處理器的時間去查找一個賬戶的記錄。例如,64位的整數對比和操作起來都要比160位以上的ID更簡單。更大的哈希ID機制意味著CPU緩存裡面的空間更少了,而需要更多的內存。在現代的操作系統里不常訪問的隨機存儲器是會被壓縮的,不過哈希識別器是隨機數,這是沒法壓縮的。型號區塊鏈給了我們一個在全球內分配獨特的ID的方法,這些ID互相之間不會起沖突,因此完全避免使用像比特幣地址那樣的哈希演算法為基礎的識別器去引用一個賬號、余額或者許可。
4) 從業務邏輯處理器中去除簽名校驗
所有在加密貨幣網路的交易依賴於用加密演算法簽名去校驗許可權。大部分情況下,請求的許可權可以由其他交易的結果改變。這意味著在業務邏輯處理器裡面,許可權需要被定義成與加密演算法計算無關的情況。

要達到這個目的,所有的公鑰需要分配一個獨特的和不可代替的ID。當ID被分配後,輸入分解器可以校驗提供的簽名與指定的ID是否匹配。當交易到達業務邏輯處理器後,只需要去檢查ID就可以了。

這個同樣的技術可以在擁有不可代替的靜態ID的對象上實現去除前提條件檢查。
5) 為靜態校驗設計交易
對交易來說,有很多特性是可以進行靜態檢查的,而不需要引用當前的全局狀態。這些檢查包括參數的范圍檢查、輸入的去冗餘和數組排序等。通常來說,有很多檢查是可以被進行的,如果交易包含它「假設」是全局狀態的數據的話。在這些檢查被執行後,業務邏輯處理器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只有去確保這些假設還是正確的,這個過程總結下來就是檢查一個涉及交易簽名時間的對象引用的修改時間戳。
6) 智能合約
很多區塊鏈正在整合一種通用的腳本語言去定義所有的操作。這些設計最終將業務邏輯處理器定義為一個虛擬機,而所有的交易被定義為由這個虛擬機運行的腳本。這個方案有一個在真實處理器上的單線程性能極限,並且由於將所有東西強制通過一個虛擬處理器去執行,讓問題更嚴重了。一個虛擬處理器即使用上了實施編譯技術(JIT)也總會比一個真正的處理器要慢,不過計算速度並不是這種「任何東西都是一個腳本」方案的唯一問題。當交易被定義在這么低的層次上,意味著靜態檢查和加密演算法操作還是會被包含到業務邏輯處理的環節里,這也讓會讓整體的吞吐量降低。一個腳本引擎永遠不應該要求執行一個加密演算法簽名檢查的請求,即使這個請求是通過原生的機制實現的。

根據我們從LMAX上學到的課程,我們知道一個為區塊鏈設計的虛擬機應該考慮到單線程表現。這意味著在一開始就要為實施編譯優化,而且最常用的智能合約應該通過區塊鏈原生支持,而只有那些不常用的、定製的合約會運行在一個虛擬機上。這些定製的合約設計的時候要考慮性能,這意味著虛擬機應該將可以訪問的內存范圍限制到可以放在處理器緩存上的級別。
7) 面向對象的數據模式
在內存中保存所有東西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軟體可以設計成模仿現實世界中數據的關系。這意味著業務邏輯處理器可以迅速根據內存內的指針去找到數據,而不是被迫去進行耗費高的資料庫查詢任務。這意味著數據不需要復制就能訪問了,而且可以當場就被修改。這個優化提供了比任何資料庫為基礎的方案高一個數量級的性能表現。

Borderless無界系統的高效性能的成功創建,是建立在在核心業務邏輯上去除與關鍵性、訂單依賴性和評估無關的計算任務,並且設計一個可以幫助優化這些事項的協議。這就是無界做的事情。
現在市場98%的虛擬貨幣是無法達到borderless無界幣區塊鏈技術,優勢十分顯著。

⑥ 比特幣全節點佔用內存越來越大會不會出現什麼安全問題

現在已經有推出潛在解決方案了,更多的節點有助於讓比特幣網路更快、更健康、更抗審查,而去中心化是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的核心原則之一。幸運的是,現在有更多潛在的解決方案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中,它們可以方便用戶更輕松的運行一個全節點。

首先硬碟的成本從2017年最低0.025美元/GB下降到0.15美元/GB,在3年內下降了40%。如果這種下降速度繼續下去,那麼到2022年,硬碟的家阿哥下降速度將比比特幣的規模增長速度還要快,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託管一個全節點會更加經濟。
但是也有一些技術解決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減少整個節點的存儲負擔。最常見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輕節點。這些節點使用簡化支付驗證方法來驗證交易。用戶只需要下載區塊鏈的一小部分,但是需要依賴託管整個區塊鏈的第三方全節點。

⑦ 學習區塊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

首先需要了解網路通信方面的相關內容,其次是數據儲存、加密技術、共識機制和安全技術,最後是跨鏈技術和鏈下技術。個人認為要學習區塊鏈應該從實踐出發,如果是程序員可以去區塊鏈相關的公司接觸相關的業務,在工作中學習。我之前在煊凌科技工作,公司在區塊鏈開發方面的實力和經驗都很不錯,不管是工作還是合作都是不錯的對象。

⑧ 請問,大學生區塊鏈本科專業,電腦需要什麼樣的配置夠用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三級緩存,核心數量。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三級緩存越大,核心越多,運行速度越快。速度越快的CPU只有三級緩存影響響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DDR3-1600、DDR4-21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類型(如DDR就沒有DDR3處理得快)。一般大型游戲(PUBG、戰地5、俄羅斯釣魚、使命召喚16等)與大型軟體(pr、ae等)都會佔用很多內存,因此,對於游戲玩家來說,越高的內存可以玩越多的游戲。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並且更好的主板還可以適配更強大的CPU(中央處理器)。
4.硬碟,硬碟分為固態硬碟(SSD)、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SSHD),固態硬碟速度最快,混合硬碟次之,機械硬碟最差。越大的硬碟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電影,音樂等)首先硬碟的數據讀取與寫入的速度和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到高速硬碟在筆記本電腦中由於電腦移動振動意外刮傷硬碟碟片以及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要注意顯卡的流處理能力以及顯存大小和顯存位寬,越大越好。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以及玩大型3D游戲,如PUBG、俄羅斯釣魚4(RUSSIA FISHING 4)、戰地5、使命召喚16等游戲。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一般300W就足夠一般家庭電腦用功率,500W大部分電腦都沒有問題了),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如DVI,HDMI和VGA介面),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更好的顯示器有更高的刷新率與更大的屏幕、清晰度,這對電競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讓游戲更加流暢,對於剪輯人員也更有利。

⑨ 極路由的X計劃是什麼

X計劃分為三部分,1、升級在線200W用戶開放體驗區塊鏈項目;2、發布全球首款區塊鏈路由:極X;集成更多AI級別的處理器,成為未來AI蜂巢。

⑩ 金窩窩的區塊鏈技術是如何將數據進行儲存的

簡單的來說,區塊鏈的數據儲存是通過區塊通過公式演算法過程後被正式納入區塊鏈中儲存,全網節點均表示接受該區塊,而表示接受的方法,就是將區塊的隨機散列值是為最新的區塊散列值,興趣快的製造將以該區塊鏈為基礎進行延長。

閱讀全文

與區塊鏈內存1G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客觀看待比特幣 瀏覽:758
2014年買以太坊 瀏覽:171
比特幣早期創世人 瀏覽:834
gaslimit以太坊默認值 瀏覽:597
比特幣波動理論 瀏覽:692
antpool螞蟻礦池注冊 瀏覽:211
比特幣到了剪羊毛的時候 瀏覽:112
區塊鏈坑 瀏覽:701
以太坊源碼分析合約 瀏覽:248
挖比特幣要多少成本 瀏覽:222
虛擬機耗費算力 瀏覽:740
大腦的算力是多少 瀏覽:702
比特幣總量怎麼算 瀏覽:21
比特幣被騙走抓人 瀏覽:995
比特幣挖礦可以挖多少錢 瀏覽:7
比特幣平台app有哪些 瀏覽:268
虛擬貨幣牛市指標 瀏覽:628
虛擬貨幣的價值性 瀏覽:653
ltc是比特幣嗎 瀏覽:227
AE幣全網算力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