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區塊鏈技術中的區塊頭包含的三組元數據是什麼
1、前區塊哈希值。用於索引前區塊
2、挖礦難度、隨機值(用於工作量證明計算)、時間戳
3、梅克爾樹,能夠總結並迅速歸納校驗區塊中全部交易數據的樹根數據。
B. 什麼是隨機數及隨機數種子,能不能詳細通俗介紹一下
隨機數就是就隨機數種子中取出的數。種子就是個序號,這個序號交給一個數列管理器,通過這個序號,你從管理器中取出一個數列,這個數列就是你通過那個序號得到的隨機數。
但這個隨技術並不真正隨機。因為它是通過某個演算法的得到。也就是說你給數列管理器同一個序號將得到同樣一個「隨機」數列。
也就是說種子和隨機數列是一一對應的。{An}=f(x), x 就是種子,F()是演算法,{An}是數列,這個數列看上去是隨機的,這是因為An的通項很復雜。
例如:
從1、2、3、4、5、6、7、8、9、0這十個數中隨機取出一個數,取出的數是6的話,那麼6就叫隨機數。十個數字就叫隨機數種子。
如果是從1到50之間取數字,取出的數字叫隨機數,這1到50那50個數字就叫隨機數種子。
(2)區塊鏈中隨機數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密碼學原理,隨機數的隨機性檢驗可以分為三個標准:
統計學偽隨機性。統計學偽隨機性指的是在給定的隨機比特流樣本中,1的數量大致等於0的數量,同理,「10」「01」「00」「11」四者數量大致相等。類似的標准被稱為統計學隨機性。滿足這類要求的數字在人類「一眼看上去」是隨機的。
密碼學安全偽隨機性。其定義為,給定隨機樣本的一部分和隨機演算法,不能有效的演算出隨機樣本的剩餘部分。
真隨機性。其定義為隨機樣本不可重現。實際上只要給定邊界條件,真隨機數並不存在,可是如果產生一個真隨機數樣本的邊界條件十分復雜且難以捕捉(比如計算機當地的本底輻射波動值),可以認為用這個方法演算出來了真隨機數。
相應的,隨機數也分為三類:
偽隨機數:滿足第一個條件的隨機數。
密碼學安全的偽隨機數:同時滿足前兩個條件的隨機數。可以通過密碼學安全偽隨機數生成器計算得出。
真隨機數: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隨機數。
C. 區塊鏈中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是什麼意思呢?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是共識機制的一種,可簡單理解為一份證明,證明你做過一定量的工作,即我通過查看工作結果就能知道你完成了指定量的工作。
比特幣挖礦採用的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比特幣網路通過調節計算難度,保證每次競爭記賬都需要全網礦工計算約10分鍾,才能算出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該結果即「區塊頭」里包含的隨機數。
工作量證明是指,如果礦工找到了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我們便可以認為全網礦工完成了指定難度系數的工作量。獲得記賬權的幾率取決於礦工工作量佔比全網的比例,如果佔比30%,那麼獲得記賬權的幾率也是30%。所以提高工作量佔比才能提高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多新誕生的比特幣!
D. 為什麼區塊鏈私鑰 中的字母只有a-f之間
私鑰:實際上是一組隨機數,關於區塊鏈中的隨機數我們已經介紹過了
公鑰:對私鑰進行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生成,但是無法通過公鑰倒推得到私鑰。公鑰的作用是在和對方交易時,使用自己的私鑰加密信息,然後對方使用自己的公鑰解密獲得原始信息,這個過程俗稱簽名。
地址:由於公鑰太長,在交易中不方便使用,就對公鑰哈希進行SHA256、RIPEMD160、Base58演算法加密生成地址
首先使用隨機數發生器生成一個『私鑰』。後續的公鑰、地址都會由私鑰生成,所以一句話概括私鑰的重要性:"誰掌握了私鑰, 誰就掌握了該錢包的使用權!"
『私鑰』經過橢圓曲線演算法(SECP256K1)演算法加密生成了'公鑰'。這是一種非對稱單向加密演算法,知道私鑰可以算出公鑰,但知道公鑰卻無法反向算出私鑰
『公鑰』經過單向Hash演算法(SHA256、RIPEMD160)生成『公鑰Hash』
將一個位元組的地址版本號連接到『公鑰哈希』頭部(對於比特幣網路的pubkey地址,這一位元組為「0」),然後對其進行兩次SHA256運算,將結果的前4位元組作為『公鑰哈希』的校驗值,連接在其尾部。
將上一步結果使用BASE58進行編碼(比特幣定製版本),就得到了『錢包地址』。
E. 比特幣區塊鏈的隨機數要滿足什麼條件
比特幣達成此協議(中本聰共識)的方式是通過使用 工作證明(PoW)作為隨機數源來確定每一輪中哪一個區塊將會被添加到區塊鏈中,從而減少消息傳遞的費用。因為 PoW 設置的題目在演算法上非常難解決,只有最先算出來的人才能將他們的區塊添加到分類帳中。由於多個人同時解開難題的概率非常低,因此 PoW 可以作為一種限制網路消息傳遞數量的機制
F. 區塊鏈中的一個區塊包含的三個部分是什麼
金窩窩網路分析區塊鏈技術中的一個區塊包含以下三部分:交易信息、前一個區塊形成的哈希散列、隨機數。
G. Blockchain區塊鏈的定義是什麼
是一個公開的包括所有已經被發送的交易的列表,它保證了每個人都知道每個比特幣的真實所有者(地址)。所有網路上的全功能節點都會保留一份區塊鏈的拷貝。
Block區塊是區塊鏈上的獨立單位。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所以某人不可能剔除或者修改區塊鏈上的任何區塊,而同時不使得區塊鏈上的某些哈希值不匹配),還有盡可能多的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還沒有被確認的交易,以及一個叫做nonce隨機數的數字。正在創建一個區塊的某人,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nonce隨機數,以使得這個區塊的哈希值低於某個閾值(thetarget目標值),這只能通過一個接著一個的嘗試完所有的隨機數,直到一個產生了想要的哈希值的隨機數被找到,這個目標值越低就越難找到合適的隨機數。故意使得區塊的創建如此之難,是為了防止某人花掉了比特幣,然後創建並推進他自己的不包含剛才那筆顯示比特幣已經被花費了的交易的區塊鏈,一次擦除剛才的交易記錄並允許他把剛才那筆比特幣花兩次。當一個有效的區塊被創建,它會被分發到整個網路,然後基於這個區塊開始尋找下一個區塊。
H. 區塊鏈中哈希散列和隨機數關系是什麼
區塊鏈的哈希值在比特幣交易當中,就是一段編碼,可以用來查詢比特幣在區塊上的確認次數,個人、平台、錢包支付礦工的手續費,也可以查詢網路的擁堵情況
I. 區塊鏈記錄哪些信息
區塊頭、交易詳情、交易計數器和區塊大小…這些都是神馬東西?
區塊鏈是比特幣網路的大賬本,而每個區塊相當於賬本中的一頁。那麼「賬本」內記載了哪些信息呢?目前比特幣每個區塊內主要記載了區塊頭、交易詳情、交易計數器和區塊大小等數據。
「區塊頭」內包含了除交易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主要包括上一區塊頭哈希值:用於保證區塊按順序串連;時間戳:記錄該區塊的生成時間;隨機數:即全網礦工一起PK的算術題答案;難度目標:該算術題的難度系數打分。
「交易詳情」詳細記載了每筆交易的轉出方、收入方、金額及轉出方的數字簽名,是每個區塊內的主要內容。
「交易計數器」表述每個區塊中包含交易的數量。
「區塊大小」表示每個區塊數據的大小,當前每個區塊限定在1MB以內,不排除以後有擴大的可能。
J. 區塊鏈的三大核心技術是什麼
區塊鏈運作的7個核心技術介紹 2018-01-15
1.區塊鏈的鏈接
顧名思義,區塊鏈即由一個個區塊組成的鏈。每個區塊分為區塊頭和區塊體(含交易數據)兩個部分。區塊頭包括用來實現區塊鏈接的前一區塊的哈希(PrevHash)值(又稱散列值)和用於計算挖礦難度的隨機數(nonce)。前一區塊的哈希值實際是上一個區塊頭部的哈希值,而計算隨機數規則決定了哪個礦工可以獲得記錄區塊的權力。
2.共識機制
區塊鏈是伴隨比特幣誕生的,是比特幣的基礎技術架構。可以將區塊鏈理解為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記賬系統。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系統,要求在沒有中心節點的情況下保證各個誠實節點記賬的一致性,就需要區塊鏈來完成。所以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在沒有中心控制的情況下,在互相沒有信任基礎的個體之間就交易的合法性等達成共識的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目前主要有4類:PoW、PoS、DPoS、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
3.解鎖腳本
腳本是區塊鏈上實現自動驗證、自動執行合約的重要技術。每一筆交易的每一項輸出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指向一個地址,而是指向一個腳本。腳本類似一套規則,它約束著接收方怎樣才能花掉這個輸出上鎖定的資產。
交易的合法性驗證也依賴於腳本。目前它依賴於兩類腳本:鎖定腳本與解鎖腳本。鎖定腳本是在輸出交易上加上的條件,通過一段腳本語言來實現,位於交易的輸出。解鎖腳本與鎖定腳本相對應,只有滿足鎖定腳本要求的條件,才能花掉這個腳本上對應的資產,位於交易的輸入。通過腳本語言可以表達很多靈活的條件。解釋腳本是通過類似我們編程領域里的「虛擬機」,它分布式運行在區塊鏈網路里的每一個節點。
4.交易規則
區塊鏈交易就是構成區塊的基本單位,也是區塊鏈負責記錄的實際有效內容。一個區塊鏈交易可以是一次轉賬,也可以是智能合約的部署等其他事務。
就比特幣而言,交易即指一次支付轉賬。其交易規則如下:
1)交易的輸入和輸出不能為空。
2)對交易的每個輸入,如果其對應的UTXO輸出能在當前交易池中找到,則拒絕該交易。因為當前交易池是未被記錄在區塊鏈中的交易,而交易的每個輸入,應該來自確認的UTXO。如果在當前交易池中找到,那就是雙花交易。
3)交易中的每個輸入,其對應的輸出必須是UTXO。
4)每個輸入的解鎖腳本(unlocking )必須和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locking )共同驗證交易的合規性。
5.交易優先順序
區塊鏈交易的優先順序由區塊鏈協議規則決定。對於比特幣而言,交易被區塊包含的優先次序由交易廣播到網路上的時間和交易額的大小決定。隨著交易廣播到網路上的時間的增長,交易的鏈齡增加,交易的優先順序就被提高,最終會被區塊包含。對於以太坊而言,交易的優先順序還與交易的發布者願意支付的交易費用有關,發布者願意支付的交易費用越高,交易被包含進區塊的優先順序就越高。
6.Merkle證明
Merkle證明的原始應用是比特幣系統(Bitcoin),它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描述並且創造的。比特幣區塊鏈使用了Merkle證明,為的是將交易存儲在每一個區塊中。使得交易不能被篡改,同時也容易驗證交易是否包含在一個特定區塊中。
7.RLP
RLP(Recursive Length Prefix,遞歸長度前綴編碼)是Ethereum中對象序列化的一個主要編碼方式,其目的是對任意嵌套的二進制數據的序列進行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