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創青春報名時間2022
創青春報名時間為2022年5月28日中午12:00之前。
吉祥物
4社會企業專項
重點關注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改善社會治理、服務特定群體或社區利益為宗旨和首要目標,以創新商業模式、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手段,所得部分盈利按照其社會目標再投入自身業務、所在社區或公益事業,且社會目標持續穩定的項目。
5綜合交流活動暨大賽
面向各專項交流活動暨專項賽發掘和培養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和縣級青年創業組織代表,組織創業輔導、展示交流、資本對接、縣級青年創業組織代表培訓等活動。
⑵ 鵬城人才卡的申請標准
申報條件
注冊地在南山區的重點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用人單位可申領鵬城優才卡「南山領航卡」。
(一)行業領軍企業
2020年度在南山區納稅達到2000萬元,納入南山區核算產值(營收)達到3億元的行業領軍企業,應屬於以下情形之一:
1.經認定的南山區總部企業。
2.2020年度南山區納稅百強企業。
3.2020年度南山區工業百強企業。
4.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含中小板、創業板)及海外主要資本市場主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南山轄區企業。
5.2020年度南山區服務業100強企業。
6.2020年度南山區文化產業30強企業。
7.2020年度納稅5000萬元以上、在南山區注冊的持牌金融機構總部及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一級分支機構。
8.屬於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與健康、數字與時尚、綠色低碳、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區塊鏈與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細胞與基因(生物育種)、合成生物、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深地深海、空天技術等未來產業的領軍企業。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長期企業
2020年度在南山區納稅為500萬元(含)至2000萬元(不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長期企業,應屬於以下情形之一:
1.連續2年稅收增長20%以上。
2.納入南山區核算產值(營收)連續2年增長20%以上。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向科研型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向科研型企業,應屬於以下情形之一:
1.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任期內)擔任企業法人代表或企業副總經理級別以上的公司高管,出資額達到30萬元且股權超過30%。
2.擁有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領航團隊」的企業,且團隊在協議期內。
3.2019年1月1日以來,承擔國家或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四)市場認可的初創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向初創企業根據融資情況,應屬於以下情形之一:
1.2016年1月1日以後創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向企業,累計融資額達到5000萬元(含)以上;港澳居民創業的,累計融資額達到3000萬元(含)以上。
2.2016年1月1日以後創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向企業,獲得清科集團2020年度「中國創業投資機構100強」前10名機構投資的初創企業。(前10名機構名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資本、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市達晨財智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啟明創投、江蘇毅達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君聯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經緯創投(北京)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同創偉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五)產教融合型示範企業
納入各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的企業。
(六)專業服務機構
2020年度在南山區納稅達到200萬元,納入南山區核算產值(營收)達到3000萬元,在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管理咨詢、科技金融、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服務機構。
(七)高校院所
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鵬城實驗室、虛擬大學園管委會。
(八)其他類別
2020年南山區「十大創新工匠」獲獎者所在單位。
註:用人單位同時滿足以上多個類別條件的,除第五類、第八類可與其他類別同時申報外,僅可選取其中1個類別進行申報。
⑶ 關於數字貨幣的股票有哪些
關於數字貨幣股票如下:
一、長亮科技,軟體+華為+互聯金融+數字貨幣,軟體國產化和數字貨幣皆是未來景氣度的催化劑。金融是IT國產化重要行業,公司的核心系統全面支持國產化,並順利在張家港行落地實施,未來有望受益於國產化替代紅利。 數字貨幣的落地將為銀行IT解決方案市場帶來百億增量空間,公司核心系統市佔率較高有望受益。
二、高偉達,軟體+華為+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公司在國有大銀行IT建設服務領域深耕20餘年,構築了強技術和客戶資源壁壘,當前恰逢大行IT建設新周期,公司業績拐點確立,並且將受益於建信金科在行業份額的提升。數字貨幣有望給行業帶來新增量。
三、奧馬電器,公司曾是專門從事電冰箱生產與銷售的大型代工企業。2015年10月,公司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成功收購中融金100%股權。截至目前,公司直屬的子公司中和錢包金服業務相關的有11家公司。2018年8月,公司旗下金融平台出現兌付問題,隨後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大股東持股被凍結。奧馬電器去年第四季度大額虧損的原因是一次性幾乎零對價轉讓中融金股權產生的賬面損失。但不再合並中融金的報表,也可大幅增加公司的凈資產。但中融金曾宣布參與央行數字貨幣原型設計。
四、華力創通,數字貨幣+區塊鏈+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晶元+衛星導航+鐵路基建+軍工。公司的主營業務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模擬測試系統及其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圍繞國防信息化和衛星應用產業化兩大產業鏈領域,一方面大力發展衛星應用、模擬測試、雷達信號處理三大核心業務;一方面積極布局軌道交通、無人系統等高端製造領域;以產業化的思維和持續的科研投入,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是空天互聯網地面應用端核心部件「基帶晶元」的供應商。 擬1500萬元參設東湖金融研究院 開展數字貨幣等金融基礎設施研究。研究院將開展金融機器人、無人銀行、數字貨幣支付結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項目的研究。
五、金冠股份,充電樁+大數據+數字貨幣+區塊鏈+電氣設備。金冠股份已與移動互聯網有限公司(下稱「移互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投資意向協議,擬向移互公司的母公司MailTime Inc增資並獲得不超過30%的股份,投資目的是開拓區塊鏈、數字貨幣、大數據及AI在新能源有序充電網及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全球市場。
⑷ 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
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新型顯示器件等3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但是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發展後勁仍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深圳實際,緊密圍繞服務製造強國、製造強省建設,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於穩住深圳製造業基本盤,保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意義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效應,堅持製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投資,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深刻認識現代產業發展規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優勢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促進生產端、消費端有機銜接,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發揮各區比較優勢,統籌優化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土空間布局,「一群一策」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製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網路與通信、軟體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葯、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增長點。
三、發展重點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
1.網路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固網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協同發展,加強網路通信晶元、關鍵元器件與模組等技術攻關,建設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重大創新載體,啟動前沿技術儲備,加強行業標准研製,支持南山、寶安、龍崗、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球網路與通信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
2.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完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開展EDA工具軟體、半導體材料、高端晶元和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晶元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人才匯聚地、創新策源地。
3.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推動新型顯示器件、面板生產、終端製造和應用等領域協同發展,著力突破4K/8K視頻採集器件與設備、顯示面板工藝與技術、核心基礎材料等關鍵共性技術,主導或參與國際標准制定,依託南山、寶安、龍崗、光明等區打造全鏈條產業創新區和全場景「AI 5G 8K」應用示範先行區,努力建設全球領先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
4.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圍繞智能手機、個人電腦、VR/AR、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機、智能家電等智能終端產品,打造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的完整產業鏈,加快應用軟體、核心器件等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向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集聚發展,打造全球手機及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高地。
5.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聚焦智能感測器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環節,加快新型感測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術、先進封裝工藝等核心技術攻關,建設MEMS中試線、MEMS感測器產業基地,豐富智能感測器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支持南山、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要素完備的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
6.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推動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低代碼開發平台等關鍵性基礎軟體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軟體實現源頭創新,加大基礎共性標准、應用示範標准研製及推廣力度,實施開源生態孵化工程,推進軟體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依託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軟體名城。
7.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字文化裝備、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細分產業,塑造一批優質數字內容原創作品和IP,高標准建成一批數字創意孵化和服務平台,加快數字創意與文化旅遊產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務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數字創意產業集群,構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數字創意產業布局,打造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標桿。
8.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推動服裝、傢具、黃金珠寶、鍾表等優勢傳統產業時尚化、品牌化升級,加強服裝功能面料、傢具智能晶元、鍾表機心等技術攻關,建設時尚產業互聯網平台和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台,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展會,支持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等區,以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新興時尚產業高地、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
9.工業母機產業集群。聚焦數控機床、鋰電池製造裝備、半導體製造裝備、顯示面板製造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主軸、絲杠導軌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加強裝備數字化技術攻關,建設新型顯示技術智能裝備總部基地、集成電路檢測裝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增強工業母機對先進製造業的基礎支撐能力。
10.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等領域,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集成應用技術,擴展智能機器人在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應用場景,依託福田、南山、寶安、深汕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高端製造、集成應用示範區。
11.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與裝備、增材製造裝備與系統等行業,提高特種光纖、高功率光柵、高功率激光晶元、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國產化率,開展專用特色裝備技術攻關,建設光電光纖激光總部及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坪山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鞏固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競爭優勢。
12.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圍繞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系統、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等領域,提高探測器、感測器、高端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關鍵零部件和產品創新能力,建設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先進測試與高端儀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南山、寶安、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提高精密儀器製造國產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
13.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氫能、海上風電等細分產業,加強高效燃氣輪機、高能量密度儲能、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虛擬電廠落地,加快綜合能源補給設施建設,依託龍華、龍崗等區推進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低碳城和求雨嶺氫能產業園等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
14.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提升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應急處置救援技術裝備、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先進環保裝備等行業發展水平,加強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安全節能環保服務業,健全安全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和綠色生產消費體系,支持羅湖、寶安、龍崗、龍華、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為建設韌性城市提供堅實保障。
15.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系統、車載計算平台、車用無線通信、雲服務終端、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快速充電設施等細分領域,突破感知設備、線控底盤、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建設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平台、深汕汽車工業園等重點項目,依託南山、坪山、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6.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新材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綠色建築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進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醯亞胺薄膜工程化項目建設,支持羅湖、寶安、龍崗、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建成新材料創新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
17.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學影像、生命監測與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產品等細分領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統、手術機器人、新型體外診斷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充分發揮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龍華、坪山、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18.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支持化學創新葯、全新劑型及高端制劑、現代中葯、先進制葯設備以及數字化醫療等領域發展,推動新型基因治療載體研發、工程細胞構建、抗體工程優化、人工智慧輔助葯物設計等瓶頸技術突破,加快寶龍生物葯創新發展先導區、坪山生物醫葯產業加速器園區等項目建設,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龍崗、光明和大鵬等區創建產業集聚區,推動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發展新亮點。
19.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精準醫療、康復養老、現代農產品、醫療美容、化妝品等行業,擴大健康產品高質量供給,加強再生醫美材料、康復器具、種質資源與基因發掘、精準葯物開發等技術攻關,建設精準營養研發與應用平台、健康設備計量測試平台等創新平台,支持羅湖、鹽田、寶安、坪山、大鵬等區建設集聚區,促進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20.海洋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能源與礦產業、海洋漁業等產業優勢,培育壯大海洋工程和裝備業、海洋電子信息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推進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國際海洋城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為主軸,構建「一軸貫通、多區聯動」海洋產業區域協同格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等領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體、人工腫瘤治療等創制關鍵技術,推進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2.區塊鏈。重點發展底層平台技術、區塊鏈 金融、區塊鏈 智能製造、區塊鏈 供應鏈等領域,推動在技術框架、測評體系、應用規范、跨鏈互操作等領域形成一批技術標准和規范,打造區塊鏈創新引領區。
3.細胞與基因。重點發展細胞技術、基因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完善細胞和基因葯品審批機制、監管體系、臨床試驗激勵機制、應用推廣機制,加快建設細胞與基因產業先導區。
4.空天技術。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導航定位技術、空天裝備製造等領域,推動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無人機、衛星等技術創新,規劃建設國內領先的空天技術產業研發與製造基地。
5.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開展類腦演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搶占腦科學領域發展制高點。
6.深地深海。重點發展深地礦產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高端裝備、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領域,推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學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7.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重點發展可見光通信技術、光計算技術等領域,推動建立可見光通信標准化體系,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促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光計算技術的應用示範,培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產業集群。
8.量子信息。重點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領域,建設一流研發平台、開源平台和標准化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在量子操作系統、量子雲計算、含雜訊中等規模量子處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做到專員負責、掛圖作戰,精準高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二)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製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製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加大園區土地連片整備力度,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製化廠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三)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培育「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四)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積極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優化存量資金結構,打通市、區兩級產業基金通道,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提升基金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實現「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中心,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五)強化創新支撐體系。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六)構建市區聯動推進體系。加強對產業集群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行動計劃,按照「五年規劃、三年滾動、年度計劃」原則,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市、區聯動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統計監測體系,每半年滾動更新反映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市推進成效的產業報告,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
來源:深圳發布
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985院校嗎
是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位於首都北京市,直管高校,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⑹ 兩區建設是什麼內容
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十三五」時期,北京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實施了403項新舉措,服務貿易佔全國1/5左右。
陳吉寧表示,今年,北京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面落實「兩區」251項開放改革舉措,加快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服務體系。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最佳實踐,探索實施供地、融資、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配置的突破性政策。同時,將開展跨境數據流動試點,打造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加快自貿區各片區組團建設,推動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提升、大興機場綜保區一期封關運行,著力推動中德、中日等國際創新合作園區建設。
金融業開放發展方面,北京將服務保障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率先落地國家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推動出台實施綠色金融、科創金融兩個改革創新實驗區方案,加快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數字貨幣試點應用,完善「監管沙箱」實施機制,著力發展財富管理、基礎設施金融等新興金融業務。
此外,北京今年將持續深化4.0版營商環境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和告知承諾制,堅決清除隱性壁壘。加強事後事中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推動全流程信用監管、風險監管,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影響。企業開辦和重要民生事項全面推行「一件事」辦理,深化全程網辦和全城通辦,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
⑺ 12所高校入選未來技術學院,研究哪些未來技術
《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下稱《指南》)文件明確指出:科技飛速發展引發的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發展進程、國際競爭格局。加快培養具有前瞻交叉思維的科技創新人才,搶抓科技發展機遇,是高等教育承載的歷史使命。為扎實推進新工科建設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推動高校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做好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培養,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先機,經研究,教育部決定在高等學校培育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
一、通過《指南》我了解到,未來技術學院涉及專業包括當下比較熱門的專業例如新工科(就是新興產業中的一些專業),它主要研究一些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的一些技術,比如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
⑻ 中國工程院發布我國電子信息科技「十六大挑戰」,具體內容是什麼主要針對的是哪些話題呢
4月26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以下簡稱「挑戰」)。
「挑戰」分析了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16個領域方向所面臨的技術挑戰。
1.微電子光電子
摩爾定律不斷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新結構、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和新封裝是該領域補短板、加長板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當前圍繞通信用激光的收、發、調制、放大等光子集成和光電集成晶元技術的微小型化、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光電融合與智能化是該領域補短板、加長板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2.光學工程
自然界許多生物具有目前人工系統無法比擬的光學感知能力。圍繞「仿生光學如何模擬這些生物的可調諧、寬光譜、寬視野、抗反射和隱身的視覺系統,以及將這些生物及其群體智能感知的機理和功能賦予人工智慧系統,提高仿生光學在強背景干擾下的動態感知和處理能力」等是重要挑戰。
3.感知
遙感技術正向著主動與被動相結合和小型化高重復周期觀測的方向發展,結合圖像信息的智能處理技術推進遙感信息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推動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感測器研發。「具備自主採集、數據處理、傳輸和安全管理等能力的智能感測器」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4.測量計量與儀器
通過實施基於」常數」重新定義的國際單位制,中國計量體系正在經歷從多層金字塔架構向扁平化的歷史性變革,直接推動國家測量體系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向跨越,支撐中國科技、產業、健康和國防的持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加快研製和生產服務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的計量標准和測量儀器,滿足國家迫切急需,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5.電磁空間
電磁頻譜已成為信息時代、智能時代人類社會的主要活動空間和競爭資源之一,用戶數量、類型和頻次爆炸式增長。電磁空間探測感知,通信傳輸和管制控制等系統形態和技術體制漸現一體化趨勢。實現智能全譜和多元一體的頻譜感知、高頻寬頻高效的頻譜利用、動態精細的用頻管控以及系統設備的高集成、低成本,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6.網路與通信
受可用頻譜資源限制、關鍵光電器件指標等制約,移動通信和光纖通信容量提升趨緩。伴隨網路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和天空海全覆蓋的重大需求,技術代際躍升急需突破性的理論和技術。在人網物三元萬物互聯,以及網路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網路極大復雜性、巨容量、大連接、廣覆蓋、高可靠、低能耗、低成本等壓力和驅動下,網路架構、服務質量、用戶體驗、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7.網路安全
面對各國激烈角逐制網權的變局,「維護網路安全主權需創新主動、自適應的多層聯動技術體系,構建以快打快、以智對智的積極防禦屏障,突破「御攻擊於外」的網路邊防關鍵技術,形成以我為主的威脅感知和攻擊預判能力」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8.水聲工程
針對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開展水下網路化的聲學觀測,獲取海洋水下聲學環境規律及水下目標聲學信息,以實時化的信息傳輸和大數據信息處理為手段,實現海洋水下信息自主掌控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9.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
隨著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及其在高速通信、無人系統、工業互聯網、先進能源、先進空天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各類裝備面臨嚴峻的電磁安全問題。突破傳統思維和方法束縛,建立電磁環境效應與防護新理論,發展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器件,提升我國信息電子及其應用的電磁環境適應性和電磁製衡能力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10.控制
「在智能製造、無人駕駛、深空深海等不確定復雜動態環境下,如何採用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相融合的理論、技術和系統,針對重大裝備、自主運動體和流程工業過程等機理不清及難以建立數學模型的被控對象,實現自主智能控制、人機協同優化決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11.認知
腦認知與人工智慧加速融合,在無人系統、類腦晶元、智能視覺等領域廣泛應用。以腦認知機理為基礎創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是國際熱點。「多尺度動態腦觀測、針對記憶、情緒、視覺等認知功能的機理揭示和易泛化、魯棒、低功耗的人工智慧理論與模型的建立」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12.計算機系統與軟體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快速發展,數據爆炸式增長和計算模型日趨復雜,人們對計算力的需求呈高速增長態勢。面對後摩爾時代的物理制約,計算系統的體系結構、系統硬體、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多個環節面臨著高效能、高可靠、低能耗、敏捷設計、智能化及應用多樣性等重要挑戰。智能計算已經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使能技術。
13.計算機應用
隨著人機融合、區塊鏈、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程度的加深,支持各類工業設備、信息系統、業務流程、企業產品與服務、人員之間的互操作技術也愈加復雜。構建一個更高效、更適人、更智能的互操作技術體系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14.工業軟體系統
軟體運行固有的離散性和工業系統運行固有的連續性之間的適配成為操作系統和中間件等工業基礎軟體的首要難題,高穩定性三維幾何引擎、工程分析模擬求解器、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工業核心軟體,以及大型高可信嵌入式工業軟體和新型工業互聯網系統軟體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15.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屬信息領域的部分)
「如何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重大突發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爆發等)信息化決策平台,集思廣益,突破局限性,延伸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如何整合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包括醫療衛生、公安、交通、建設、環保、教育、能源、民政、國企數據等,建設重大突發事件大數據平台;如何建立平戰結合能支撐應急科研的計算環境和平台,用於新葯、疫苗研發等」是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戰。
16.新基建
以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正在發揮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支撐疫情期間及後期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隨著建設速度的加快和規模不斷擴大,新型基礎設施在技術協同、大規模組網、應用模式創新、光電晶元和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支撐、網路安全、高可靠綠色化低成本、與各行業融合的垂直整合等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