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什麼計算系統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什麼計算系統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什麼計算系統,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分布式計算系統,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什麼計算系統,區塊鏈技術利用的是「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的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什麼計算系統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分布式計算系統;從應用視角來看,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
本文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區塊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分布式計算系統。
什麼是區塊鏈?
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
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 其實並未出現 blockchain 一詞,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翻譯版 [9] 中,將 chain of blocks 翻譯成了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一中文詞最早的出現時間。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1月10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
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的安全風險問題被視為當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短板,頻頻發生的安全事件為業界敲響警鍾。擁抱區塊鏈,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
類型
公有區塊鏈
公有區塊鏈(Public Block Chains)是指:世界上任何個體或者團體都可以發送交易,且交易能夠獲得該區塊鏈的有效確認,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共識過程。公有區塊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虛擬數字貨幣均基於公有區塊鏈,世界上有且僅有一條該幣種對應的區塊鏈。
聯合(行業)區塊鏈
行業區塊鏈(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個群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預選節點參與共識過程),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本質上還是託管記賬,只是變成分布式記賬,預選節點的多少,如何決定每個塊的記賬者成為該區塊鏈的主要風險點),其他任何人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 。
私有區塊鏈
私有區塊鏈(Private Block Chains):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許可權,本鏈與其他的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鏈,而公鏈的應用例如bitcoin已經工業化,私鏈的應用產品還在摸索當中 。
特徵
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
區塊鏈作用
1. 區塊鏈中的數據存儲:塊鏈式數據結構
在數據存儲方面,區塊鏈技術利用的是「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的。塊鏈式結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鐵鏈子,每一環我們可以看作是一個區塊,很多環扣在一起就形成了區塊鏈。
和普通存儲數據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區塊鏈上,後一個區塊里的數據是包含前一個區塊里的數據的。
2. 區塊鏈中的數據更新: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
在數據更新方面,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
每生成新的區塊(也就是更新數據的時候),都需要通過一種演算法獲得全網 51% 以上節點的認可才能構成新的區塊,說白了就是投票,超過半數人同意就可以生成,這就使得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容篡改。
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理解成一個人人可以記賬的賬本,那麼共識演算法就是大家討論、投票產生的、一致贊同的記賬辦法。
3. 區塊鏈中的數據維護:密碼學
區塊鏈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來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其所應用的密碼學原理主要有哈希演算法、Merkle 哈希樹、橢圓曲線演算法、Base58 等。這些原理,其實呢,都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運算以及換算,來保證區塊鏈上數據安全。
4. 區塊鏈中的數據操作: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由計算機程序定義並自動執行的承諾協議,說白了,就是用代碼執行的一套交易准則。
好比你在自動零售機買可樂,點擊購買按鍵,付款後會自動掉出一瓶可樂給你。智能合約的突出優勢就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信任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二、區塊鏈的作用
從區塊鏈的定義中,不難看出它的一大特徵就是可信任,最重要的是它還具有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匿名性等特點。
這些特點決定了它能夠應用到許多行業,解決這些行業的痛點,賦能實體經濟,這才是區塊鏈逐漸被認可的原因。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表示,「中國區塊鏈的應用已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領域,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區塊鏈技術已開始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區塊鏈」項目,迎來產業區塊鏈「百花齊放」的大時代。
接下來我們舉幾個區塊鏈應用的領域,幫助大家理解區塊鏈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1、 商品溯源
在我國,電商巨頭京東,以及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在區塊鏈商品溯源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地。電商企業通過開放區塊鏈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部署商品防偽追溯,已廣泛應用於奶粉、保健品、大米等產品。2018 年「雙 11」,通過區塊鏈實現了來自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 1.5 億件商品的溯源。
2 、 電子政務
基於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傳統電子政務面臨的痛點,將政府、金融、監管等機構加入到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實現數據的共享。基於區塊鏈的可追溯性,能夠保證數據安全不被篡改;同時,由於在區塊鏈系統中,維護數據安全的是各個節點,這樣一來,政府事務便更加公開透明,便於監督。
根據鏈塔智庫的報告,目前我國共有 17 項區塊鏈電子政務應用,分別涉及七大細分場景:政府審計、數字身份、數據共享、涉公監管、電子票據、電子存證、出口監督等:
3、 電子發票
區塊鏈電子票據已經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案例最多的應用場景。
去年 8 月 10 號,「全球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落地,騰訊金融科技為底層技術提供方。一年以來,深圳開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已有 800 萬張,5300 多家企業或機構開通了區塊鏈發票。
這些企業或機構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銀行、地鐵、計程車、金融保險、零售、地產、旅遊、酒店餐飲等領域。人們只需要攜帶手機、依據手機上的支付記錄,就可以實現隨時開具區塊鏈發票。
4. 供應鏈金融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無論是貸款也好,還是融資也好,都離不開「信用」。區塊鏈提供的「去中心化」思想正是解決信任問題的最合適的技術。分布式存儲模式,能夠推動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共享,為企業和銀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傳遞渠道。
三、區塊鏈新浪潮開啟,人才缺口大
我們可以發現,區塊鏈正在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近幾年,我們看到全球很多高校也已經開設了區塊鏈相關的課程,區塊鏈學習和教育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也正反映了當前市場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
⑵ 區塊鏈中的超級賬本是什麼
賬本(Ledger)是具有一定格式與若干賬頁組成,以會計憑證為依據,對所有經濟業務進行序時分類記錄的本籍,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賬冊。區塊鏈表示一種特有的數據記錄格式,區塊鏈就是「區塊+鏈」,所謂的區塊就是數據塊的意思,每一個區塊之間通過某個標志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條鏈。
超級賬本
Hyperledger(中文名為超級賬本,統稱為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Hyperledger的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以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的需求,同時能大大簡化業務流程。Hyperledge啲創始成員有IBM、Intel、思科等大公司。截至本書完稿時已經加入Hyperledge啲機構和公司已經超過183個,並高速增長中。
Hyperledger項目成初Linux基金會已經收到了多個不同的代碼庫,包括IBM代碼庫(一定程度上受以太坊啟發),還有DAH(Bits of Proof比特幣代碼庫)和Sockstream代碼庫(是比特幣代碼庫的擴展)。除此之外還有DigitalAsset和Ripple等貢獻的代碼。隨著行業的發展,單一的項目已經無法滿足業務的需求,因此Hyperledger逐步由一個單一的項目發展成了一個項目組。目前Hyperiedger已經不是某個具體的技術,而是代表一組區塊鏈技術框架的集合。截至目前,Hyperledger項目組中一共包含9個正式項目和50多個這些正式項目的相關模塊。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⑶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賬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何人均可自動驗證賬本的真假並輕易發現賬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話, 區塊鏈是一個可供人人驗證的公開賬本。
人人均可驗證這一概念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個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
那麼,作為一個可公開驗證的賬本,區塊鏈有哪些使用實例?
其實可以想到的使用實例有很多,區塊鏈適用於任何可以記錄在公開賬本上的數據。下面舉4個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伺服器,即域幣。域名伺服器實際是一個專門記錄域名的賬本。
2、去信任化的公鑰加密,如拋開那些不靠譜的認證授權機構的https。
3、所有權記錄,如實記錄物品與其對應的所有人。
4、合同與履約保證,賬本如實記錄合同各方並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的賬本會一直更新。新的數據如交易、域名輸入、記錄和合同等,會被哈希演算法換算成同等長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演算法不但不免費反而還很昂貴。
因此,賬本本身需要有一個認可體系,對輸入區塊哈希值的人予以認可。
在比特幣中這一體系被稱作挖礦,根植於比特幣的協議中。比特幣礦工將等待驗證的交易運用哈希演算法換算成散列的哈希值,並收取一定的比特幣作為服務費。
因此,對於非貨幣類的使用實例,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方式來承擔哈希演算法的高昂費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點,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可能運用在哪些使用實例中,並沒有涵蓋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如哈希演算法為什麼這么貴。我相信網上肯定能找到很多關於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應用的詳細資料。
補充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諸多優點,但還是有一些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使用實例。比方說,比特幣沒有辦法換算成任何一國貨幣;一個有著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的賬本既占空間又不實用。
比特幣已經向世人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對比特幣進行技術改造或引入一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技術。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倒是值得一試:一是根據一定標准如付款方地址對賬本進行拆分,二是引入一個主區塊鏈對子區塊鏈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定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未為可知。但比特幣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貨幣類區塊鏈,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說的加密貨幣。
無論在 科技 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詞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 科技 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 社會 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贊歌。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 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 科技 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系,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中心特徵 。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信任特徵 。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系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 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 。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 社會 的方方面面。
|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 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么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 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 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 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 。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早在幾年前,「挖礦」這個詞就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幣而後才知道的區塊鏈,甚至至今不知道區塊鏈。從定義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我不是計算機技術專家,以下對區塊鏈的介紹來自閱讀和專家朋友的評論,僅供參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區塊鏈,那就是:分布式記賬。
要理解一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需要先理解,傳統的記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比如銀行,你從銀行存款取款,通過銀行借錢給別人,都是以銀行為中心,所有這些交易都建立在銀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銀行耍賴呢?或者更嚴重,國家耍賴呢?國民黨在統治中國大陸的末期濫發金圓券,以及魏瑪德國和辛巴威的惡性通貨膨脹,搞得貨幣沒有衛生紙值錢,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圓券
區塊鏈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記賬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賴的。怎麼實現去中心化記賬?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戶都存儲下所有的交易記錄,通過數學方法,讓非法修改賬本變得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賬本的可靠性。
具體而言,所有用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
聽了介紹,你也許會感到這種思想很有意思,但並不像宣傳得那樣激動人心,那樣有革命性。你的感覺是對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基本邏輯就有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 G,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 T。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你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嗎?
又如,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向系統及時申報就是了,你的財富不會消失。但在區塊鏈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那麼這就是個巨大的麻煩,你的貨幣就找不回來了。開不開心?意不意外?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通俗點將,就是打麻將,四個人都可以輪流當庄,彼此放炮自摸四個人都有各自賬本記錄,但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必須掌握50%以上的修改許可權,所以你在賬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將來區塊鏈更多的將用於金融方面可以打擊洗錢,詐騙,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於版權保護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解釋都是官方話術,有些可能連解釋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話文來解釋區塊鏈,保證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區塊鏈是什麼?我打個比方,在50年後,你可以從超市中買一台電風扇,這台電風扇在扇風的時候會幫你自動挖幣,你一邊用電風扇可以一邊自動化挖幣,當你這台電風扇壞了的時候,你可以用挖來的幣進行電風扇的維修,當然也可以用挖來的幣購買一台新的電風扇。很多人一想不對啊!那這樣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嗎?我給大家說某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商品賣給你的時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虧錢賣給你的,但是一旦用戶數量大了,用戶粘性大了,可以通過會員費或者服務費之類的小額費用或者其它方式來盈利。如同這個道理,挖來的幣可以購買和維修,這樣雖然商家的盈利可能減少了,但是商家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用戶粘性,到這個時候商家想賺錢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並且你買來的這台電風扇相當於給你上鏈了,什麼叫上鏈呢?假如現在把你家裡的電風扇放到大街上,有10個人來搶這台電風扇,你是沒有辦法證明這台電風扇的所有權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鏈了以後,相當於就和你綁定了,你就可以證明了。
所以說,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在幫助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了,相當於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變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這就是區塊鏈!就是這么簡單。
區塊鏈的安全體現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數據。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 社會 中,任何數據都是可以通過黑客進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區塊鏈中的數據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區塊鏈中所有的用戶一起同意修改數據,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目前區塊鏈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一樣,等泡沫破了就會孵化出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互聯網公司。
歷史 的車輪是不會倒退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區塊鏈,就像在20年前告訴你網上可以進行購物,這都是一樣荒唐的事情,時間終將證明。
1.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所以它是資料庫。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伺服器,加入區塊鏈網路,成為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都保存著整個資料庫。你可以向任何一個節點,寫入/讀取數據,因為所有節點最後都會同步,保證區塊鏈一致。
3. 每個人都在同一條區塊鏈上工作,每個人都公開分享區塊鏈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同意新數據提交的規則並且篡改區塊鏈的行為在算力上是難以操作的。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是一種記賬行為:
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1)記賬,系統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廣播給全網其他每個節點,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記錄;(共識機制,密碼學)
(2)核對,全網其他有效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並且蓋上時間戳,確認區塊合法;(時間戳,數學)
(3)形成單鏈,即在上一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智能合約,加密技術)
(4)存儲,賬簿是分區塊存儲的,隨著交易的增加,新的數據塊會附加到已存在的鏈上,形成鏈狀結構;(分布式結構,信息技術)
(5)備份,每一個參與交易者都是區塊網路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賬簿備份,也就是分布式賬本。
特點
1. 區塊鏈沒有管理員,它是徹底無中心的。正是因為無法管理,區塊鏈才能做到無法被控制。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為了保證數據可信:區塊鏈的技術使得其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
2.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演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3. 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於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按我目前的理解
1、區塊鏈是一個風口。
誰都在談區塊鏈,不管是有看沒看,看得懂看不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轉區塊鏈的文章,唯一新增的微信群就是區塊鏈相關群。
投資人在說,創業者說,幾乎任何一個互聯網大企業相關認識都在說,政府部門在表態,迅速有幾萬上萬專注於區塊鏈的垂直媒體誕生。
什麼幣圈,鏈圈,你不加入哪個,似乎就徹底OUT了。連知名投資大佬朱嘯虎,都被後起之秀陳偉星單方面宣布屬於舊世界了。
2、區塊鏈代表暴富的故事。
雖然ICO被國家層面叫停,但有關區塊鏈最能被口口相傳的,依舊是幾百倍,上千倍的財富增值。什麼幾毛錢、幾塊錢買的幣,現在幾十塊,上百塊了。大家都在談增值的故事。
有比特幣,以太幣,如果下載一個數字幣的交易平台APP,密密麻麻的各種字母組成的各種幣代碼,感覺到了股票交易所了。
3、區塊鏈是技術,更是理念層面的信仰。
什麼基礎層,應用層,區塊鏈的許多知識看起來和火熱的人工智慧有不少相關之處。
很多人說,區塊鏈的技術成熟了,但應用幾乎還沒找到啥入口。我們大家可以大力喊:人工智慧+,但如果現在你喊「區塊鏈+」就還不行,會被笑話。應用場景還在摸索中。
至於說,之前的互聯網是信心互聯網,有區塊鏈的加入,變成了價值互聯網。
這樣類似的概念,是人們對區塊鏈技術解決信任問題的美好期望。如果真那麼容易實現,區塊鏈可以顛覆金融,可以顛覆電商,可以顛覆許許多多的中介,但怎麼互聯網來了這么多年,房地產還沒被顛覆,還要依賴中介呢。
4、區塊鏈已經有一段 歷史 了,別以為多麼新潮。
猶如許多人宣稱人工智慧多麼新潮要被笑話一樣,它的 歷史 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區塊鏈以比特幣的產生為標志,也是10年前的事了,還有個至今仍然神秘的創建者中本聰,看上是個日本名字,又有說是美國安全局的,我看好像也可以解釋為「中國人本來聰明」,當然後者純粹是玩笑了。
它之所以變成如此火爆,還是因為2017年各種數字幣的暴漲,幾個月幾天就暴漲幾千倍,以前哪有這么神的飛漲速度呀。
5、區塊鏈是知識體系。
對我來說,是風口也罷了,是財富 游戲 也罷,是技術也罷,都不能忽視它,不然置之不理。
我開始做兩個欄目,從人物故事人物觀點入手來了解區塊鏈,一個是「區塊鏈100人(產業人)」,一個是」區塊鏈100位投資人(觀點)」一邊學習,一邊傳播。
至於相關圖書,當然也照單全收,各種動向,也只能做個跟屁蟲,亦步亦趨。
最大的錯誤,不是我們怎麼抨擊區塊鏈,而是看到它有巨大泡沫,看到它人群踴躍,就忽視它,就自以為高貴的遠離它。
我們剩下的路,只能是甘當學生,學習,再學習。
字面意思:區塊、鏈子,用鏈子把每個區塊聯系起來 。
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
什麼是數據儲存? 舉個例子,一家超市,進出各種貨物、各種交易,必須得有一個賬本來記錄,這就是儲存。
什麼叫分布式儲存?就是這家超市的賬本,每個員工都有一份,每次有需要記錄的東西,都會及時給每個人的賬本記錄。把每個賬本(儲存)分給無數的人(地方),就是分布式儲存。(這里的超市員工可以理解為區塊,賬本就是鏈子)
什麼是點對點傳輸? 同樣一家超市,前台沒有酸奶了 導購跟上級反映 上一級再跟上面反映....最後反映給倉庫 倉庫跟記錄賬本的會計記錄 然後調來貨給前台。而點對點傳輸,前台沒酸奶了 導購直接跟倉庫說 倉庫發給導購的數量 記錄在賬本。每個人都知道了倉庫給前台發了多少貨,這就是點對點傳輸,沒有中間環節,卻能讓賬目公開給每個持有賬本的人看到。
什麼叫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主要包括兩點。簡單概括,少數服從多數、人人平等 同樣,這個超市裡面可能職位有高有低,但是每個人拿的賬本記得賬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有人做假賬,那麼這個人的賬肯定與其他人不同,這時就要看誰的賬記得人多了,理論上來說,只要區塊鏈夠大,那麼做假賬的情況就可以無限制的縮小!因為「少數服從多數」的機制,如果你要做假賬,那麼你需要做的假賬數量至少要大於總數的50%!放在網路里,你如果需要改變一個數據,那麼你至少得控制大於總數50%的電腦數量才能成功。
加密演算法 這個很好理解,即你去倉庫調貨,系統會很好的保護你的隱私,它只會記錄時間、地點、某個編號的人去調了酸奶,而不會是是時間、地點、張三去調了酸奶。 綜合以上,就是區塊鏈的核心組成。
個人覺得,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去中心化,和保護數據很難篡改! 去中心化和保護數據其實是有聯系的。 一家超市只有一個賬本,任何調度都需經過管賬本的人,如果需要去做假賬,就只要控制其管賬本的人了,而那家超市如果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那麼他做假賬的話,就需要控制大於持有那家超市賬本總數的50%的人,顯然,控制這么多人,隨持有人數的增加,幾乎是不可能的。
⑷ 區塊鏈是什麼通俗解釋
1.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通過密碼學原理實現交易,無需第三方參與。
2. 區塊鏈是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即大賬本。在區塊鏈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記賬,系統會評判記賬最快最好的人,將其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分發給所有參與者進行備份。
3.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實現了數據傳輸中對數據的自我證明。
4.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工具,利用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和解密,使得記錄無法被篡改。
5. 區塊鏈是一種公開的總賬本,每個人都有權記錄、翻看,所有人共同監督保證其正確性,記錄的內容將永久保存,只能增加不能刪除。
6. 區塊鏈是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即大賬本。在區塊鏈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記賬,系統會評判記賬最快最好的人,將其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分發給所有參與者進行備份。
7.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工具,利用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和解密,使得記錄無法被篡改。
8. 區塊鏈是一種公開的總賬本,每個人都有權記錄、翻看,所有人共同監督保證其正確性,記錄的內容將永久保存,只能增加不能刪除。
9.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工具,利用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和解密,使得記錄無法被篡改。
10. 區塊鏈是一種公開的總賬本,每個人都有權記錄、翻看,所有人共同監督保證其正確性,記錄的內容將永久保存,只能增加不能刪除。
⑸ 關於雷達股和環球賬本
不攻擊、不詆毀,我們是在全球匯公司釘釘授權下認購的雷達股,每位雷達股東不存在誰領導誰,是合作關系,都是平等的,作為雷達股東有權問為什麼,作為代表全球匯的系統有義務回答,為什麼:
一、為什麼在沒有得到全球匯公司或李昊書面授權,善自更改白皮書?
二、為什麼要改變RDG運行軌道,以HQG代幣出現,脫離雷達錢包和釘釘?
雷達錢包是R9增強區塊鏈系統不可分割的部份,是區塊鏈的「根」(李昊語音原話),釘釘是全球付自己的土地!
RDG號稱跨鏈技術一流,橫跨全網,為何連自家研發的雷達錢包和釘釘都跨不了?而另要「組網」?
三、這邊說RDG要離開雷達錢包另建環球賬本,離開就離開,為何要「斷絕」與雷達錢包和釘釘關系?那可是R9生態系統里的數字錢包、是自己的家!
四、前言說HQG是RDG的升級版,環球賬本是雷達股RDG自己的「家」;後語講與全球付、雷達錢包、釘釘沒關系!難道RDG不是李昊博士、全球付打造的?真沒關系了嗎?既然說沒關系了,為何又要把別人研發成果RDG帶上?HQG自己不去「環球」、「環宇宙」!
五、都說R9生態系統是全球頂級區塊鏈系統,HQG環球賬本都重「組網」了,雷達錢包是R9生態系統不可分割部份,HQG重組網後都脫離了雷達錢包的網路,也就是脫離了R9網路系統,HQG環球賬本還是R9生態系統的一員嗎?若不是,那賬本還是全球的總賬本嗎?
六、環球賬本重組網後,實質脫離了R9網路系統及雷達錢包。
R9生態網路系統是比特幣BTC頂級網路公鏈系統,在此基礎上,融入了瑞波XRP銀行支付網路系統以及國際支付協議RTⅩP,打造成雷達錢包。
HQG環球賬本是依託在以太坊的ERC20鏈上,以ETH公鏈智能合約開設的DAPP,是中心化錢包,開發成本極低,隨時修改數據。
就不明白,若是李昊博士的意願,為何舍棄開發多年的成果、且視其為生命的R9增強區塊鏈生態系統,而去重新「借用」低廉的以大坊公鏈系統去實現「環球」???這不是「大炮打蒼蠅一一得不償失」?
七、之前說招募5萬個雷達股東,是支撐網路的開啟,防黑客篡改,同時測試網路安全性,股東只需懂得「發紅包、收紅包就行,推廣讓支付寶去、銀行去」;
而現在:「5萬股東是測試,500萬還是測試!」雷達股RDG最善長「跨鏈打劫」,直接兼容,還需你同意嗎?還差數據嗎?還要你一個一個傳銷似的推廣嗎?不明白!
八、相信大部分人成為雷達股東是對李昊博士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肯定,時至今日,不管所謂的「正反」兩方,這是「共識」。
而李昊博士三翻兩次的喊「尊重科學,遠離傳銷」!環球賬本真的「遠離」了嗎?
推廣三個合約股東成主任,三個主任成經理、三個經理成總監、三個總監成總裁,總裁上去就「獨裁」!然後50萬「買」總監,100萬「買」總裁!做過傳銷的人,你們自己對比下!
然後買USDT一一合約一一HQG一一USDT,美其名曰:「水車模式」。這種向不確定對象、且多人承諾高額回報吸納巨額存款的行為,被抓過定為「非法吸納公眾存款罪」的人對比下!
請問環球賬本這是在測試嗎?測試什麼技術?是飛天還是盾地?是測試賬本有無漏洞?修來補去的,也夠辛苦了:或者測試有多少「水魚」?白花花銀子流來流去的,看著口讒!
用冠冕堂皇的「水車模式」這門「科學」,測試財源滾滾的流向哪個大海!到底在干什麼?這叫什麼事?
九、喊著:環球賬本打造「去中心化賬本」,然後
把全球付、李昊、雷達、釘釘去掉,稱為「去中心化」!把環球賬本幕後操縱者、神密人物隱藏起來,雲里霧里說成「去中心化」!把不可告人的目的說成「國家機密」!
甚至脫離R9系統,用以太坊ERC20獨創系統,稱之為「環球賬本系統」、「環球賬本技術實驗試」!
把真正脫離R9系統和李昊博士說成「保護李昊博士」、「去中心化」!
明明是另創門派卻又打著李昊博士招牌、明明是HQG代幣賬本卻說成雷達股RDG是「主人」!讓忠實於李昊博士和區塊鏈的股東們認為「跟隨HQG環球賬本就是跟隨李昊博士,就是跟隨R9系統」!
跟著區塊鏈鼻祖李昊博士、跟著R9頂級區塊鏈系統走下去不好嗎?明明看到春天來了,卻又倒回冬天。
十、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李昊博士,才能指明方向。
一方說李昊博士放話出來否定環球賬本,鬧得人心惶惶,作為「雷達聯合辦」,為何不主動見李昊博士,讓其正名?別人都能見面,作為李昊博士的得力助手、合作夥伴、且有「通天」的本事,還見不到李昊博士?這又是「國家機密」?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十一、說5萬股東5月1日前招齊,就算不夠6月3日不關閉釘釘充值通道,差那幾千人現早滿員有多了!接著R9國際錢包上錢、R9交易所上線,雷達股RDG上線,然後國慶節去內蒙古免費旅遊吃羊……多麼美好的「願望」!然而現有了HQG環球賬本後,「5萬股東是測試,500萬股東還是測試」、「500萬股東大財團才進駐」,准備再奮戰3年吧!看來那內蒙古的「羊「今年國慶吃不成了!
跟著雷達錢包、釘釘有「羊」吃,環球賬本一來,羊騷味都聞不到了。說吃羊的就象放了一個逆天的屁!
跟隨5、6年的全球付忠實股東,好不容易盼來了春風,正是揚眉吐氣之時,卻突然刮來一陣「陰風」,讓股東粉絲們四分五裂,象苦行僧一樣,何處是岸?
十二、把R9增強區塊鏈系統里雷達股RDG的跨鏈技術、全球清算結算功能、IPV9網路的收費站,張冠李戴的說成是與R9系統不相乾的、依託在以大坊系統ERC20鏈上的HQG環球賬本的技術!
一邊講RDG的故事,一邊做HQG見不得光的事,居心何在?
太多為什麼了,為什麼不予解答?難道真的個個要象豬八戒一樣「傻傻的跟著」就能成佛了?
跟隨全球付5、6年的苦逼會員,大部分就是「傻傻的」跟了一些團隊,而被割的韭菜一地!
有相當一部分老會員,跟了6年躺著睡足6年,連雷達錢包都不會登錄,更不用說注冊,人雲亦雲。
在金錢面前,有的是「有奶就是娘」,還滿口的區塊鏈信仰!有的十足「漢奸」嘴臉,出賣靈魂,有的象奴才,到處拍馬獻殷勤,有的象傾家盪產的賭徒,見到錢眼發綠……人生百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把尊重科學和事實的提問說成是「負能量」,把豬八戒似的「聽話照做」和違背科學技術的言論附和看成是「正能量」!顛倒黑白。
難道這些是系統要的嗎?全球付的文化精神和使命哪去了?
我不詆毀平台系統,但以上事實已發生,作為每位
平等的雷達股東,有權利提問;而作為平台系統,有義務解答,而不是一味作為「負能量」踢來踢去!
當然,有些涉及技術問題的話語也可能有誤,畢竟我們只學到區塊鏈技術一些皮毛,但系統可以指正。
我也會跟著系統走,不管對和錯,但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象紅軍長征時期的「三人團」,不是因為「三人團」錯誤的領導而放棄長征,因為絕大部分雷達股東已剩下「只有成功,已無路可走」!
若是走的堂堂正正,又何必遮遮掩掩。
自古邪不勝正,不久的將來,雲開霧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會有答案的!胡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