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鏈如此多,而應用卻寥寥無幾。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公鏈。創業團隊在開發公鏈,一些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也在開發公鏈。我曾經見過一個由三個年輕人組成的創業團隊,不僅開發了自己的公鏈,而且還提出了一個新的共識演算法。但目前的公鏈市場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公鏈產品無窮多,但另外一方面卻是公鏈落地的項目寥寥無幾。顯然在區塊鏈產品落地應用方面,出現了明顯的脫節。當然任何一個新技術的落地應用都需要一段時間。對於區塊鏈技術這個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以中心化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模式的新技術來說,其應用落地的時間就更長。但在目前的公鏈產品落地應用的過程中,還是有些方面可以改進,以此來加速公鏈技術應用落地的。
在當前的社會中,其實不缺區塊鏈應用的落地場景。市場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能應用區塊鏈能得到非常好的解決。區塊鏈技術的最強項是採用完全信息真實透明的方式杜絕欺詐,是用技術的方式保證多方的合作順利完成。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現實中太多的問題都可以用區塊鏈來解決了。譬如個人借貸的違約方面。違約者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因為違約成本非常低。他可以欺詐了一個出借方之後,再去欺詐另外一個欺詐方。但是如果每個人的信貸記錄都真實無誤地記錄在公鏈上,任何個人和機構都能查到這個借貸記錄,那麼借貸者進行欺詐動機就小多了。對於一直沒有被現有的金融機構服務到的客戶來說,如果其在金融機構之外的各種借貸記錄都真實無誤的記錄在區塊鏈上,那麼他個人的信用歷史就是真實可信的。金融機構就可以基於這個信用向其進行貸款,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徵信的成本幾乎為零,而徵信成本過高正是金融機構不願意進行貸款的一個原因。
在公司的層面,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地方,譬如貿易金融和銀團的聯合貸款。在證券領域,區塊鏈技術除了在交易後清算之外,另外一個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投行項目的融資過程。由於上市的收獲巨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參與者在各個融資階段鋌而走險進行欺詐的案例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個主要欺詐方面就是信息作假。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來管理這個流程,每個參與者都需要為自己上傳到鏈上的信息負責,那麼每個參與者作假的動機就會大幅減小。即使有人鋌而走險進行造假,那麼此後的法律訴訟過程中的取證就非常容易,也就容易形成及時公正的判決。
那麼為什麼現實中有這么多的需求,但於此同時基於區塊的應用卻為什麼這么少?在這個方面既有產品通常規律中犯錯的地方,也有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具體問題。
1、產品同市場的需求不匹配
首先,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還是產品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也就是缺少 Proct Market Fit. 一些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方專注於解決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問題,而忽略了解決其技術應該解決的市場中的問題。一些公鏈項目總是在宣揚自己的產品的性能如何好,能達到多少的 TPS。但這個賣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定位。首先,一個企業級技術產品的衡量指標不只是性能,而且還有穩定性、安全性、許可權控制等其他方面。其次,市場中對區塊鏈技術的評價,首先會把它同相應的中心化解決方案相比較。在性能方面,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絕對無法同基於中心化技術的解決方案相比的。所以一味地強調性能根本無法說服市場來接受這個產品。
區塊鏈技術最擅長的解決是多方合作中的信任問題。而在現實的場景中,很多這種場景是不需要高性能的。譬如貿易金融的合作過程,又譬如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各類機構合作的過程。這些過程更注重於性能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信息的一致性、許可權控制和使用的便捷性等等。如果公鏈一味地追求性能,那麼它就同市場中的真正需求南轅北轍了。
2、高度競爭的領域
公鏈產品定位的另外一個主要錯誤是在開發一個同以太坊相競爭的普適的公鏈。但這樣的產品定位,其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以太坊的問題很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它已經是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基本上成為市場中默認的公鏈選擇。現在希望取代以太坊的公鏈創業項目太多了。在這樣的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勝出的幾率是非常小的。在這個方面,很多公鏈團隊都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選擇加入到了一個高度競爭的領域。這恰恰違背了一個產品開發的基本規律,就是避開競爭。記得彼得•蒂爾的建議避開競爭的觀點嗎?
避開競爭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採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市場中的一個問題。因為創新一開始是並不為市場接受,所以並沒有太多的競爭者做同樣的事情。當創新的方式逐漸為市場接受時,這個創新產品在市場中已經占據穩定的地位了。別的團隊就無法再做同樣的產品進行競爭。在這個方面,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就是此方面的最好的代表。中本聰的初衷是發行一個電子現金來取代市場中的貨幣。但是他並沒有以直接同現有貨幣競爭的方式發行一種貨幣。比特幣的金融屬性直到多年以後才被市場發現,擁有了眾多的用戶,並開始對現有的金融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盡管後來也持續不斷的有模仿者,但這些模仿者都已經無法對比特幣的地位形成挑戰了。
3、改變群體行為的困難
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點也決定它比其它的產品更難被市場接受。這是因為它需要改變的是一個群體行為,而不是一個個體行為。譬如在多方合作的過程中,如果只有一方願意採用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但其他它方沒有動力的情況下,這個解決方案就沒法推動。特別是當其中的一些參與方本來的想法就是利用信息的不透明來為自己謀利。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落地應用呢?
首先我認為從技術的角度來切入市場沒問題,但更應該從需求的角度來切入市場,也就是說從市場中的一個具體的問題出發,來分析如何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鑒於目前市場中互不信任和欺詐行為的普遍存在,所以找到這樣的場景並不困難。其次才是自己開發或在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區塊鏈底層來進一步開發。而這樣的區塊鏈技術底層並不一定需要各項技術指標方面都十全十美。它只要能對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令人滿意的解決就可以了。看一看目前的國內市場,獲得市場歡迎和資本支持的一些成功的區塊鏈項目並不是基於什麼技術性能特別好的公鏈項目,實際上這些項目是利用的只是區塊鏈技術最基本的分布式存儲和不可更改的功能。但是這些技術底層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足夠好的技術方案,這就足以創造很好的商業價值了。
其次就是不要挑戰以中心化技術為基礎的現有實力最強的地方。這些領域如零售支付、穩定幣、證券和銀行領域中的清算。在這些領域中採用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收益未必足夠大,但遇到的風險和阻力卻會非常大,因此在這些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需要非常慎重。
第三,一定要用創新的方式解決現有的問題。在這方面,比特幣是最優秀的典範。在現有的很多問題中,由於技術、監管、經營習慣和、成本、應用落地所需的時間和風險等方面的考慮,行業中現有的參與者們並沒有很強的動力去採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一定要找到非常創新,容易被市場接受的地方。盡管這個初始應用的市場並不大,但只要是此方面應用的商業和技術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並且是針對潛在的巨大市場,只要項目方做好商業和技術方面的頂層設計(見我的相關文章區塊鏈時代的頂層設計);另外,再由於這種創新方式不一定被廣泛認可,因此也不會迅速地吸引競爭者,這個方式因此就有足夠的時間逐步發展起來。等到市場的各方終於發現這種創新模式的價值的時候,同它的競爭和對它的打壓都已經來不及了。這就是在本質上重新復制了比特幣的成功模式。
㈡ 招聯金融七周年:普惠為船 科技作槳 乘風破浪-
作者 柯怡
2015年3月18日,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正式開業運營。這家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兩家在各自領域都屬頭部的世界500強公司共同組建的消費金融公司,自誕生就帶著金融與互聯網的基因,亦註定了它即將為消費金融行業帶來與眾不同的革新力量。
以「不忘初心,惠無止境」作為發展宗旨的招聯金融,從零開始走過了七年,至今注冊用戶超1.5億人,總資產超1400億元,已成長為消費金融行業當之無愧的頭部企業。
惠無止境、未來可期,這是招聯金融對七周年提出的司慶口號。
誠然,踐行普惠金融並不容易,但招聯消費金融一直堅持惠即未來,這是其歷經七年蝶變以實踐悟到的真理。而招聯金融之所以能在普惠路上不斷乘風破浪的底氣,是 科技 。
招聯金融一次次用實踐證實,以 科技 助力金融,真的能夠更好的普惠大眾。
普惠路上的「加減法」
消費在當今 社會 、經濟背景下的意義似乎已經無需贅言。
過去的一年,全球范圍內疫情多發、市場萎縮等問題持續存在,但得益於我國深入實施的擴大內需戰略,消費和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內需也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1%。
而消費之所以能在過去數年間迅速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動力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與消費金融的發展有所關聯。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曾指出,消費金融的發展很明顯促進了消費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消費金融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伴隨這股東風,消費金融行業也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歲月。
自2010年銀監會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以來,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了誕生、成長、野蠻生長再到合規發展的數個階段,如今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方向已十分明確,即圍繞居民消費需求提供恰當的金融服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十分考驗智慧。要讓消費金融成為合理促進居民消費的工具,它就必須是普惠的,可普惠的度在哪裡?要知道,大開大合粗放的消費金融模式勢必是危險的,「讓所有人都輕而易舉的獲得貸款」理想雖美,實際卻行不通,那些倒下的互聯網借貸公司已經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2021年6月,招聯金融總經理章楊清在《中國金融》發表署名文章,提出了「普應適度,惠無止境」的觀念,指出要實現普惠金融的良性發展,重點在於實現「惠」及各方與「惠」無止境的平衡,讓 社會 價值和經濟價值正相關起來。
普在覆蓋面上,應適可而止,服務的客戶群體范圍既要適度又需精準,防範過度下沉、過度授信帶來的「不該貸」和「過度貸」等問題; 「惠」在價格上,需要不斷降低服務成本和門檻,通過市場、監管、 社會 等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齊下,達到金融服務成本與收益的微利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充分體現了招聯金融在新的發展階段在普惠上清醒做出的加減法抉擇。
所謂加法,體現在「普」和「惠」兩面。在普及大眾層面,招聯金融一直明確自身的業務定位,即不斷深耕金融 科技 ,做好業務下沉,讓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很難覆蓋到的長尾客群也可以平等獲得金融服務,從結果上看,招聯金融的服務客戶中,有60%以上為鄉鎮客戶,這是遠超傳統金融機構的下沉水平。
從實踐來看,招聯金融圍繞「惠無止境」,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惠及大眾層面。據了解,招聯金融目前擁有「好期貸」、「信用付」兩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可以為用戶提供全線上、免擔保、低利率的普惠消費信貸服務,那麼這兩款金融產品分別應對怎樣的場景,又有怎樣的優惠呢?
「好期貸」是招聯金融旗下線上信用貸款產品,最高額度可達20萬元,最長借款期限36個月,並下設更多個性化品類,比如針對優質白領、更優惠定價的循環額度「白領貸」,還有解決優質客戶臨時消費資金需求的一次性高額度產品「大期貸」等。」信用付「則是招聯金融旗下互聯網消費分期產品,可實現在線申請、即時審批,享最長40天免息及最長24期分期付款服務,可在招聯金融分期商城及教育、醫美等消費場景中申請使用。
此外,招聯金融還推出了額度「 慧」商量、價格「惠」商量、還款「會」商量等系列舉措,從多方面減費讓利,切實助力用戶解決生活消費的燃眉之急,以實際行動推進普惠金融的廣度與深度。
所謂減法,即不盲目擴張,不盲目下沉,做好風控底線,在追求規模時兼顧質量,實現消費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從結果看,截至2021年底,招聯金融總資產1496.98億元;2021年,實現凈利潤30.63億元,同比增長83.6%;營收159.33億元,同比增長24.32%;資產不良率遠低於同業平均水平,實現了規模、效益、質量均衡發展;主要業務指標位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前列。
亦是基於對招聯金融對普惠的精準把控,在同業合作上也取得矚目成績,已在資金管理、資產管理、風控管理、智慧職場等方面積累多個同業合作案例,助力同業發展。此外,在同業資金合作上,招聯金融逐漸形成了同業授信、銀團貸款、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券等多渠道融資途徑,多次創下同業發行最低利率記錄,負債端的持續優化也為招聯金融持續推進減費讓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科技 生態
金融從不是平等的,但 科技 正在讓金融服務更加平等地觸達每一個人,這也是金融機構近年來大力發展金融 科技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奧義所在。
在小額分散且下沉的消費金融市場亦是如此。傳統運營方式註定結果是高成本和低效率, 科技 是實現消費金融普惠的唯一有效路徑。尤其自新冠疫情以來,金融機構傳統的重線下、重人力的服務模式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沖擊,生態能力單一、 科技 羸弱的機構被迫開啟戰略轉型,多家傳統模式的消費金融公司近年來紛紛開啟線上化、數字化轉型。
而相較在傳統以成型的業務邏輯之下再用數字化的手段進行改造,自初創就沒有採用線下模式,而是創立純線上新模式的招聯金融,經過7年迭代,所應用的早已不是某一個線上工具或模式,而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完整的 科技 生態。
當然,技術發展至今我們已經意識到, 科技 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消費金融領域也是如此,當金融服務線上化後,信用風險在無紙化、快速化的業務流程中可能被進一步放大。但對招聯金融來說,當以數字 科技 為核心,包含著融資、獲客、審批、放貸、風控、貸後管理、消費者保護等全流程的 科技 生態建立起來之後,生態本身就能很好的對抗風險,同時也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強化了自身壁壘。
從系統架構來看,招聯金融自設立之初就自主構建了以「雲技術」為基礎的消費金融系統,並成為同業首家「去IOE」的消費金融公司。要知道,消費金融小額高頻的特性意味著將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數據的運維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在傳統「IOE」架構下。招聯金融做業內首家「去IOE」消金公司,並主動布局上雲,在一方面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極大的節約了使用和維護成本,這一步也足以體現招聯金融在 科技 布局層面的前瞻性和普惠導向性。
公開資料顯示,招聯目前的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早在2017年,招聯金融就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中科院先進院-招聯金融智慧金融聯合實驗室」,是國內首家消費金融機構牽頭發起成立的智慧實驗室。2021年,招聯金融與中山大學聯合成立「中山大學-招聯數字金融聯合研究中心」,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機器學習和反欺詐等數字金融 科技 領域關鍵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及產學研合作。2022年,招聯金融獲准設立深圳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七年來,招聯金融取得諸多領先的 科技 應用效果。
如飛秒審批,可以實現7x24小時不間斷服務,授信審批自動化率在99.99%以上,實現秒級放貸。
如招聯金融自主研發的風雲風控系統,是覆蓋貸前、貸後、徵信、反欺詐、模型、催收等風險管理流程,含雲策、雲智、雲信、雲盾、雲識、雲網、雲挽七大方面。據介紹,這套系統可以根據不同風險的客戶、不同場景的消費進行智能分級、自動校驗、模型評分,通過運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在短短幾秒鍾內建立客戶風險畫像,對欺詐、偽冒、套現等行為予以有效攔截,實現實時數據源毫秒級的高性能計算和每秒數萬次事件的處理能力。
要知道,招聯金融的欺詐率BP為0.002,即一千萬批核客戶中只有2單欺詐,而2020年銀行卡平均欺詐率為0.75BP,其差別顯然不是一個量級;此外,招聯金融欺詐拒絕率2%,重大欺詐風險0發生,均遠低行業水平。
此外還有與貸後、客服策略耦合的AI智慧大腦、同業領先的反欺詐機器學習模型GPS漁網、合規高效的數智化催收體系等,招聯金融 科技 生態體系中各環節彼此聯動,在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一步一步更靠近普惠的終極目標。
與時代共振
既然站在時代之巔,就要共擔時代責任,企業只有與時代共振,才能行穩致遠。
經過幾年的抗疫經驗,從 社會 、企業到個人,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應對機制,這背後 科技 的力量頗為重要。
疫情之下,金融服務不打烊。招聯金融在新冠疫情以來積極響應「疫情不出門,服務不斷線」的監管號召,積極為廣大客戶提供了多渠道、多路徑的在線自助服務,推出了相關服務指引,以智能化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快速而又安全的金融服務和保障。通過招聯金融APP等線上平台,客戶能24小時享受到全線上、一站式自助服務,借款、還款、結清證明、更換手機號、綁卡等多種業務都可輕松辦理。
此外,要想用金融產品和服務帶給用戶幸福而不是麻煩和窘迫,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都頗為重要。招聯金融一直都非常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已建立起一整套消保機制,並以文章、漫畫、短視頻、直播、相聲等多種形式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並連續多年在深圳大學開設《消費金融創新實踐》學分選修課、聯合中青網選拔大學生隊伍開展「三下鄉」 社會 公益實踐活動,弘揚金融正能量 。
回顧過往,招聯金融一路乘風破浪,用七年走出了一條 科技 賦能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之路,普惠作為初心,無論是招聯金融還是消金行業,都在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誠然,真正理想中的普惠金融依舊任重道遠。但,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既已明確 科技 是未來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正確道路,已經率先上路的招聯金融,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在七年之期給出的承諾:惠無止境、未來可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㈢ 智能製造構築競爭新優勢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智能製造是我國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關乎我國製造業質量水平及未來製造業全球地位。智能製造發展重在把握時代特徵、立足製造本質、緊扣智能趨勢。當前,我國處於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加快高質量發展的 歷史 交匯點,機遇與挑戰並存,製造業市場需求加大但供給適配度不高,產業鏈供應鏈顯著優化但穩定性面臨挑戰,綠色智造形成共識但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本文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引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並思考新形勢下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的五大目標措施。
我國對智能製造重視程度在不斷加大。為貫徹落實製造強國戰略,牢牢把握智能製造這一主攻方向,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部門先後發布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2018年版)《「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結合當前經濟及產業發展需求,以製造本質需求為出發點,提出了具體目標、四大重點任務、六大行動,給各地制定自己的產業規劃以明確的指引,為智能製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不斷完善了國家推進智能製造的頂層設計。
近年來,我國智能製造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智能製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0餘家。推廣應用成效明顯,試點示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5%、產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現出離散型智能製造、流程型智能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此外隨著智能製造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並在消費升級、要素成本上升、環境約束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企業對智能製造的需求日益增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需求市場,加快向智能轉型已成為產業界的共識。
與此同時,智能製造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智能製造裝備和技術嚴重依賴進口、智能製造系統集成度不高、智能製造標准體系仍需完善、智能製造領域高素質人才缺乏問題依然存在。
第一,堅持市場主導,構建智能製造發展生態。
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職能。 加強組織領導,把智能製造作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完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加強統籌協調,開展智能製造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研究,提升央地協作,鼓勵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各類 社會 資源聚集,形成系統推進工作格局。建立智能製造重點領域項目布局引導機制,以各地產業園區為載體,深入推進兩化融合、軍民融合,創新軍用、民用 科技 等成果雙向轉化機制,鼓勵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加快實施智能製造,持續做好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
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鼓勵分行業組織開展各類智能製造供需對接活動,推動智能製造裝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與需求企業進行對接,以區域為單位,推動區域內自主可控裝備、系統、軟體示範應用。鼓勵各地組織面向中小微及專精特新企業的智能製造推廣活動,引導中小企業積極應用智能製造新模式提升發展競爭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智能製造經驗交流會、現場推進會等活動,引導和帶動本地區、本行業提升智能製造水平。
第二,堅持融合發展,搭建智能製造產業平台。
重視智能製造基礎平台建設。 圍繞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聚焦短板技術、裝備、系統、軟體,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工程和關鍵技術攻關工程,加快攻克高端數控系統、精密感測等智能製造核心技術基礎與關鍵部件,全面突破設計、工藝、試驗、檢測等一批關鍵共性環節。加強智能製造標准建設,鼓勵智能製造領域行業重點企業實施技術標准戰略。鼓勵行業組織、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建設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組建智能製造創新引擎研究院,搭建智能製造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工業支撐軟體發展,提升工業軟體支撐能力。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礎網路建設,不斷完善工業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公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提供工業設計、管理咨詢、合同研發、檢驗檢測和宣傳推廣等服務,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向市內企業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積極開展智能製造大應用系統。 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意見,科學發揮網路連接作用,加快發展推動生產供應、製造與流通服務的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進程。面向企業層面,應大力發展數字化設計、數字化製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製造工業軟體,創新開發面向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的新型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參考模型和綜合技術標准體系;面向行業層面,應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廣行業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整合產業要素資源,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優化,發展網路化協同製造等新生產模式,服務並推動製造業從自動化向自主化演進。支持軟體和互聯網企業與製造企業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台,鼓勵建設工業雲、大數據等技術集成應用大平台,為各地中小企業提供標准化、專業化的軟體與網路系統解決方案。
第三,堅持系統創新,健全智能製造創新體系。
加快新技術進一步融合。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滲透,現代製造業的感測器、智能儀控系統等核心裝置和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3D列印設備等高端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雲製造平台等系統平台,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互聯網新技術將重構產業價值鏈和生態圈。
搶占技術標准制高點。推進企業、行業標准,完善國家標准,搶占國際標准制定製高點。重點制定、修訂國家智能製造專項標准,將技術標准作為智能製造發展的規范引領,與企業共同開展智能製造共性基礎、行業應用標准體系研究及試驗驗證。
第四,堅持安全可控,優化智能製造要素配置。
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 集約用好我國現有工業園區空間資源,使其成為新型增量的重要載體。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從投入產出強度、能耗、水耗等方面,提高項目准入門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鼓勵研究差別化的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利用政策,綜合運用規劃、土地、資金等手段,採取收回、回購、置換等方式盤活土地資源,為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發展儲備空間資源。
創新資金支持方式。 一方面各地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積極對接國家相關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 社會 資本及專業機構投資於智能製造重點領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鼓勵出台相關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拓寬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企業聚集的有效途徑,發揮金融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加強國家重大 科技 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對智能製造領域的支持。落實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政策。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的作用,加大金融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為市場前景廣闊的骨幹企業提高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開展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供資金支持,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國際化研發、生產體系及品牌推廣搭建金融服務平台。
第五,堅持系統推進,保障智能製造協調發展。
完善項目支撐服務體系。 圍繞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品牌質量建設、工業設計水平提升等方面,搭建多種形式的產業投資互動與對接服務平台,輔助項目發現、孵化和推廣,推動關鍵環節實現突破。支持行業聯盟、技術服務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等服務機構發展,以智能製造為重點,開展技術標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的創制服務活動。加強知識產權創造與管理,建設專利信息利用等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加強重點領域的專利組合布局及專利池建設。
組織重點領域人才引育。 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向本科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類、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和高職裝備製造大類、電子信息大類等對應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專業傾斜,提高重點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比例,鼓勵招生單位擴大製造業重大基礎研究、重大科研攻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發揮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智能製造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和實訓基地,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各類院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培訓機構為輔助的多樣化人才培育體系,搭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加快引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望形成持久經濟增長點的相關領域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急需人才回國就業創業。
深化對外交流合作。 加強與相關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的交流,開展智能製造技術、標准、人才等合作,及時跟蹤把握全球智能製造發展趨勢,在全球范圍集聚智能製造資源要素。鼓勵跨國公司、國外科研機構等在華建設智能製造研發中心、示範工廠、培訓中心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准規范。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加強與國外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面向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精準性、系統性推進智能製造,提高合作發展水平。鼓勵智能製造裝備、軟體、標准和解決方案「走出去」。
促進區域產業協同聯動發展。 一方面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優勢,推動相關先行先試政策向智能製造重點產業傾斜,建立適於智能製造要求、具有時代特徵的發展機制。另一方面,促進區域智能製造聯動發展,鼓勵地方創新完善政策體系, 探索 各具特色的區域智能製造發展路徑,推動跨地區開展智能製造關鍵技術創新、供需對接、人才培養等合作。 探索 建立共享共擔和資質互認機制,推動建立共建園區產值分計、節能減排、稅收分享等利益分配和責任分擔機制,建立疏解承接企業生產許可等資質互認制度。
作者系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 徐東華
來源/《經濟》雜志-經濟網
編輯/譚冉
㈣ iCO是什麼意思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簡單介紹: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4)區塊鏈應用展望銀團擴展閱讀:
國內禁止: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㈤ 數字貨幣相對傳統貨幣有哪些優勢
數字貨幣,也是區別與現有的電子貨幣的。未來的數字貨幣充滿科技感,將區塊鏈、移動支付、雲計算、密碼學、安全晶元結合在一起的新一代信用貨幣,下面就相比傳統紙幣,數字貨幣的優勢有哪些介紹一下:
降低銀行業經營成本
這是毋庸置疑的,與傳統貨幣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行環節,材料不再需要了,硬幣、紙幣徹底告別流通,人力、機器、場地等這些成本費用幾乎縮減為零。二是交易環節,因為數字貨幣使用是電子記賬方式,不需要人為建立個人賬戶,其賬簿獨立且唯一,不再需要貨幣清算,幾乎消滅實體貨幣交易中的繁瑣環節。
有助於共享金融的發展
遠程交易或轉賬匯款的費用及效率一直被人們所詬病,而數字貨幣交易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機構畫足添足,即可實現實時到賬功能;不僅如此,它還能實現與物聯網、人工智慧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各類現代化技術的無縫對接,從而能夠提升金融服務的層面及覆蓋面,也進一步提升服務及工作效率。
支付的便捷
在支付領域,紙幣逐步淘汰是不爭的事實,目前,幾乎全國老百姓都在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與此二者相比,數字貨幣更具有分割的能力進行微型的支付,如:BTC的最小細分單位是小數點後的第8位,叫做「聰」;瑞波幣的最小細分單位是小數點後第6位,叫做「滴」。或許,今後還有更強的分割能力出現。
具有對反洗錢的優勢
現有的紙幣或者金銀沒有身份識別功能,無法確認貨幣所有者的身份,也就是說誰也不知道錢出哪裡來,它的起始源頭及渠道出自於何時何地;而數字貨幣在通過一定的演算法之後,每一個貨幣都貼上獨一無二的標簽,這標簽就如同編碼,裡面記載著所有者的 賬號、交易記錄等信息。而作為管家角色的金融機構可以持有「私鑰」隨時隨地對數字貨幣持有人進行審查,這進一步加劇洗錢者的風險系數。
央行貨幣研究所總架構師曾表示,央行一年花在人民幣押運上的成本是350億,每張百元人民幣的印刷和回收成本達到2元。演算法貨幣的運用可以消除紙幣流通的成本。
除此以外,數字貨幣以計算機代碼的形式存在,可實現編程,從而智能化運行。也就是說,發行貨幣方可以規定貨幣的用途,比如慈善基金里的數字貨幣就只能用作指定的用途,不能被挪用,更多學習資料可以參考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