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區塊鏈通縮幣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通縮幣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07-16 16:52:15

⑴ 如何辯別真正的區塊鏈數字貨幣

某個數字貨幣是否是一個有價值的幣種,在目前基本屬於「天使輪」階段而言,判定標准有三個,一是團隊,二是經濟模型,三是行業需求。

團隊的隨機性太大,在此不進行討論。本文首先對數字貨幣的經濟模型進行一個詳盡地分析,在隨後的文章中,筆者會根據不同行業對部分數字貨幣進行剖析。

嚴格來講,本文所涉及的經濟模型,並不完全等同於經濟學中所述概念。特指在數字貨幣中,貨幣的共識機制與激勵機制。

一、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各個節點達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應根據系統類型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靈活選取。

常用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及其變種)等。另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同應用場景,以及各種共識機制的特性,本文按照以下維度來評價各種共識機制的技術水平:

a) 合規監管:是否支持超級許可權節點對全網節點、數據進行監管;

b) 性能效率:交易達成共識被確認的效率;

c) 資源消耗:共識過程中耗費的CPU、網路輸入輸出、存儲等計算機資源;

d) 容錯性:防攻擊、防欺詐的能力。

1 行業背景

尋找行業痛點:資產管理需要專業的團隊與知識,然而現在大多數數字貨幣投資者並不具備;數字貨幣市場行情波動巨大,在行情下挫中,投資者無法對資產進行保值。

2 自身優勢

在股票、期貨市場深耕多年,有成熟、高素質資產管理團隊;AI大數據團隊技術實力強勁。

3 市場調研

進行市場調研之後,預估未來5年內,資產管理的市值約為10億美元。

4 數字貨幣總量

在考慮預期資產管理市值、開發周期與難度後,考慮發行基於以太坊ERC20數字貨幣XT,數量20億枚,永不增發。

5 分配方式

早期投資人持有10%,團隊持有20%,商務運營10%,社區建設10%,投資者持有50%。

6 數字貨幣釋放/回購機制

釋放機制分為三類:

第一類:商務運營持幣部分為全部解鎖,用途限定為商務及運營活動;

第二類:社區建設部分的釋放機制為,社區成員發布獨家資訊、合作平台發布獨家項目進展等行為,根據參與ID數,釋放相應比例XT(發布者與參與者各獲得50%),直至全部釋放完成(釋放完成之後,後續獎勵來源於平台利潤池);

第三類:投資者持主流數字貨幣,在平台中進行資產管理,根據兌換比例,釋放一定數量的XT,早期投資人與團隊持有部分同步,按比例解鎖;

回購機制為:所得利潤(以XT計)的50%返還給持幣者;剩餘進入平台利潤池中,按月對利潤池中的50%的XT進行銷毀,直至XT總量為10億枚;其餘作為平台生態建設基金;

7 數字貨幣權益

利潤分成:持有XT,是為平台用戶,可以享受平台利潤50%的分成;

平台治理:參與平台活動享受XT獎勵、其他項目方的空投活動;

功能定製:可基於平台AI大數據,投資者可購買針對個人交易策略進行優化的服務

⑵ 為什麼說虛擬幣是區塊鏈存在的唯一意義

為什麼說虛擬幣是區塊鏈存在的唯一意義
區塊鏈已經是一個世人皆知的名詞了,有人甚至斷言,未來人類社會的一切都將以區塊鏈為基石。但若問區塊鏈究竟是個什麼技術,各路「專家」的解釋可謂語焉不詳:有些堆砌常人不可理解的術語,有些大談其潛在應用,有些乾脆冠之以「第四次工業革命」——至於區塊鏈的本質,大家終究還是不甚了了。
之所以閃爍其詞,原因並不難猜。就功能而言,區塊鏈無非是一個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資料庫,這種毫不性感的概念是沒法用來炒作的。當然,區塊鏈吸睛如斯,其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如其功能般缺乏營養。要把它講清楚,我們需要了解大量技術本體以外的信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
區塊鏈的痛點
放在五年前,世上並無太多人知道什麼是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這個系統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得名區塊鏈(blockchain)。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和之前存在的IT技術之間沒有顯著的壁壘,並無革新性的進步;但從價值觀層面看,它們則有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所有的技術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區塊鏈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鑒於比特幣是區塊鏈標志性的存在,我們不妨拿它作為樣本。
比特幣體系內的每一筆交易記賬都在全網范圍內由無數個用戶驗證,驗證通過後,該次交易才能成立。而第一個成功記賬的用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幣獎勵。這個信息處理過程俗稱「挖礦」。目前比特幣系統的活躍用戶數約500萬人,2017年全年處理量約3000萬筆交易。3000萬筆是個什麼體量呢?2017年11月11日這一天時間里支付寶完成了14.8億筆交易,約為比特幣全年交易量的50倍。
這個差距並不說明太大問題。畢竟比特幣的用戶數遠低於支付寶,應用場景也遠少於支付寶,所以交易量有數量級的差別並不奇怪。真正說明問題的,是支持這3000萬筆交易所消耗的電量:外媒Digiconomist公布,2017年比特幣系統消耗的電能達到了300億度,佔全球耗電量的0.13%,超過數十個國家的全國年用電量。換言之,處理一筆交易,比特幣系統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電;以我國居民電價計,相當於每個活躍用戶人均承擔電費30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耗電量意味著巨大的算力配置,這與其渺小的處理功能形成了強烈反差。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只體現在算力,還體現在數據存儲。
繼續以比特幣為例,眾所周知,比特幣(區塊鏈技術)要求用戶分布式儲存公共賬本。其背後的邏輯很奇葩:「去中心化」理念認為中心賬本的管理者會作假,故賬本的存儲必須公共化。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GB,並以每年數十GB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TB。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其荒謬性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系統現在允許用戶存儲不完整的公共賬本,即「輕錢包」,但其交易驗證仍然依賴網路上其他人的完整賬本。我們試想,當公共賬本大到絕大多數人都無力完整存儲的時候,僅剩的那些完整用戶節點不就又成了中心賬本嗎?
把視野延伸到虛擬幣以外的區塊鏈應用(如果存在的話),公共賬本需要記錄的將不僅僅是純數字的交易金額,還可能是每一輛車的保險信息、每一個人的信用信息,這些多維度的數據若也要「去中心化」存儲在每個用戶的終端上,那我們需要的將是天文數字級的存儲空間。短時間內,這將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難題。
從哲學高度講,科學的本質是懷疑,宗教的本質是相信。區塊鏈作為科技范疇內的概念,是如何讓眾人無視諸多悖論、淪為其信徒的呢?答案當然也離不開比特幣,這個現世的造富奇跡。
比特幣的哲學
不知從何時起,大佬們開始刻意把比特幣和區塊鏈作為兩個概念割裂開來,眾口一詞稱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應用之一。
其中的動機是多樣的。
但凡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比特幣不可能成為正常經濟體的通行貨幣。它自帶通縮屬性,無視貨幣政策,與現代經濟理論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戰的信用貨幣,實在是過於強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數幾個失敗國家,清一色都是基於政府信用發行貨幣的。信用貨幣之所以也被稱為法幣,是因為絕大多數國家都用法律明確規定,本國貨幣為國內流通領域「必須接受」的一般等價物。通過這種方式,國家確保信用貨幣不被拒絕,也同時保證了貨幣持有人的權利不受侵害。換言之,信用貨幣並不是憑空發行的,它背後有政府信用背書,有國家機器撐腰。
而比特幣的發行機制(也就是挖礦),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貨幣集權「去中心化」,背後則是對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質疑。
前面已經提到過,「去中心化」的邏輯出發點是對中心化機構的不信任。比特幣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選擇用「機器共識」來代替「制度共識」,根本上的理由是認為政府主導的貨幣發行制度無法體現公平正義——通脹、貧富不均——這些比特幣試圖解決的問題,無不指向建制。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低效的共識機制也就有了「效率換公平」的哲學意義。
如果技術的進步終將讓損失的效率忽略不計,那是否意味著「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機構就無需存在呢?
這是一個危險的問題,好在我們暫時不必作答——因為比特幣的「公平化」嘗試已經基本失敗了。
比特幣設計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幣參與者在同一時期能大致機會均等地獲得比特幣。為此設計了一個相當精巧而理想化的區塊鏈演算法,也就是所謂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基於PoW機制,每個用戶獲得比特幣的概率直接由他貢獻的算力決定,投入越多,回報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當然,事情沒那麼簡單。
一方面,比特幣的PoW是極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隨機數獲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預期概率是1/62^18(不到億億億億分之一),所以全體設備需要海量的窮舉運算才能決出記賬權。比特幣高昂的運行成本極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這個「公平」的激勵機制。
另一方面,比特幣設計者對算力分布做出了嚴重誤判。他本以為用戶會老老實實用CPU運行挖礦程序,而受限於CPU的核心個數和成本,單一用戶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從GPU到礦機,再到大型礦坑,一個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統已經近乎寡頭化。
比特幣之所以會嚴重背離其理念,原因其實並不偶然。
規模化的生產給「礦業巨頭」帶來了諸多好處:更強的電費議價能力,更高的固定資產利用效率,更低的綜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發攤銷成本。即便是比特幣這樣的虛擬產品,其生產過程終究還是符合邊際成本遞減這一樸素的經濟學規律,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從自然科學角度看,類似的結論同樣成立:一盤散沙的個體是熵值最高的狀態,而高熵意味著無能。
有些人認為,是PoW扭曲了比特幣理念,降低了效率,誘發了算力競爭,把它廢止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於是他們設計了PoS、DPoS等新的激勵機制。依我愚見,這些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在「效率」和「公平」這個蹺蹺板上,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滿足大多數人。
說得再玄一點:任何一種虛擬幣激勵機制都是一套經濟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證一個動態經濟體系穩定運轉,只有「活的人」可以。
脫幣化的困境
由於比特幣的種種問題,圈內的有識之士意識到,繼續把區塊鏈和比特幣綁定在一起,必將一損俱損,以「技術無罪」的名義切割關系已是當務之急。這不單是應時勢,更是遂人願:比特幣的影響已經過於深遠,若不把區塊鏈解放出來,後來者的致富空間將被壓榨殆盡。
然而,區塊鏈真的可能脫幣化嗎?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資者都覺得「真實,不可篡改」的區塊鏈單憑技術本身便存在無限的價值。
對此我要說,這中間誤會太大了。
比如銀行間結算,即便區塊鏈系統成功完成了記賬操作,但某無賴銀行拒絕對外打款,區塊鏈能代替法律、保證對手銀行權利不受侵害嗎?再如產品防偽,即便二維碼全程無誤,但賣家第一時間在盒子里裝的就是次品,區塊鏈能施展魔法、讓顧客順利收到正品嗎?事實上,區塊鏈的「真實,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於虛擬信息,它的觸角根本伸不到現實世界。
然而,現在這些概念正被有意無意地濫用。負責任地說,大部分號稱前景遠大的區塊鏈應用,完全是基於「真實,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這些應用的人並不理解區塊鏈技術本身,他們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實性」為痛點的應用場景而已——而此類場景當然是無處不在的。然而,最後所有人都會發現,即便克服了低效冗餘安全性等眾多難題,想像中的區塊鏈需求依舊不會出現。
因為這很大程度上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個經濟問題。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設計意味著系統運行成本會被分攤到每個用戶頭上,但理性人的天性從來都不是共享和奉獻,而是搭便車。以比特幣為例,且不講礦機之類的硬體投資,僅是電費一項,活躍用戶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幣。如果區塊鏈應用不產生切實的個體收益,就不會有自發的參與者,即便勉強參與了,其可靠性亦會存疑。所以,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斷不能和激勵機制脫鉤。
說得更深入點,區塊鏈的共識,並不單單是技術上的公共賬本共識,更是對區塊鏈價值介質的共識。比如在比特幣系統里,如果沒有激勵機制,抑或比特幣一文不值,那就不會有人提供算力,就不會有人提供存儲空間,就不會有人傳教佈道——比特幣本身就是系統的價值,理念和技術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現在媒體報道的各種區塊鏈應用,總結起來無非兩種:要麼就是借題材炒作,在中心化機構的交易中強行套用區塊鏈演算法;要麼就是純粹的「展望」,絲毫不考慮實現的方式和難度。出於某些原因,這些媒體在鼓吹區塊鏈的過程中達成了奇妙的默契,絕口不提虛擬幣,這對大家產生了嚴重誤導,以為區塊鏈只是一個純粹的網路技術。事實上,如果確有名副其實的區塊鏈生態出現,那白皮書最後圖窮匕見的,必定是虛擬幣。
據此,我們不妨重新審視下虛擬幣和區塊鏈的關系。
圈內有個說法,稱「區塊鏈為本,虛擬幣為用」,此話的真偽甚是難辨。
挑明了說,區塊鏈的本質是虛擬幣為了建立「公平激勵機制」而創造的特定演算法,所謂的「區塊鏈為本,虛擬幣為用」無異於買櫝還珠。在此我們大可斷言,一旦失去虛擬幣這個靈魂,區塊鏈就不存在價值。
這個論點或讓人一時難以接受,但邏輯上並無太多不妥。
所謂「產生價值」,無非三個標准:創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從成本看,區塊鏈之於中心化可謂毫無優勢;從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幣社會實驗已然揭開分曉。那麼唯一留有懸念的,就是區塊鏈是否「創造需求」了。
這時候幣圈人可以跳出來斬釘截鐵說,當然有需求,你看這風起雲涌的ICO!
ICO的狂歡
ICO,全稱InitialCoinOffering,即首次代幣發行。簡而言之就是把早期項目的特定虛擬幣,以比特幣等通用虛擬幣作價,向公眾發售份額的眾籌融資行為。所謂的「早期項目」有多早呢?組一個團隊再寫一個白皮書就夠了。如果有閑工夫,順便做個PPT那算是相當勤奮了。至於盡職調查、財務分析,那都完全不需要,因為大部分項目一分錢營業收入都沒有。
「特定虛擬幣」這個稱呼略有點不專業,在幣圈通行的叫法應是token,高雅點的翻譯叫「通證」。在白皮書里,項目團隊會畫出各種大餅,告訴你將來自家通證會有多大「價值」。但你若想知道通證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不好意思,區塊鏈圈子有一個優良傳統,叫「語焉不詳」。
出於某些意味深長的原因,大部分ICO的法律文書(LegalDocuments)都是純英文的,而通證的真實定義其實就藏在其中。幾乎所有ICO都在法律文書里作了類似如下的規定:「通證不授予白皮書所規定回報以外的任何權利,且僅在項目成功時方能生效。眾籌投資者對項目發展和管理不可施予任何影響。通證不代表投資者對項目擁有任何形式的所有權,亦不可憑此獲得項目相關的未來收入和知識產權。」
這段讓人瞠目結舌的文字,說白了就是:雖然你出了錢,但你什麼都不是。ICO眾籌並不是我們過去知道的那個眾籌,投資者花錢買到的不是股份,而是籌碼,什麼時候莊家不玩了,籌碼就歸為空氣——且不講大多數莊家根本玩不起來。
沒有底層資產,沒有主體信用,沒有商業模式,沒有法律保障,這樣的虛擬幣,賣得出去嗎?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這一切看似荒謬絕倫,但背後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很多人通過ICO賺了錢。
建團隊寫白皮書是ICO產業鏈的第一環,緊接著要拉大佬站台,到境外「交易所」發幣,虛擬幣上線了還要操縱幣價吸引更多炒家入場,最後看準時機套現離場就算走完了全程。有人在這個游戲中直接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些雖然沒吃到肉,但也喝到了湯。
面對門檻如此低的造富奇跡,任誰都要心動一下。
但是,如果項目本身無法盈利,那不管如何包裝美化,ICO終究還是個零和游戲——如果有人賺得盆滿缽滿,那肯定有人賠得底褲不剩。這就像我們熟知的傳銷,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後一棒會死,但都覺得自己不會接到最後一棒。
那區塊鏈在ICO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眾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和公平公正,這些都是區塊鏈標榜的理念。我們反觀ICO:若要上線發幣,就必須向中心化的交易所支付巨額「上幣費」,這是何等的「去中心化」?項目團隊欺詐橫行、幣圈媒體刻意誤導、交易賬戶頻遭黑客,這是何等的「去信用化」?莊家大鱷肆意哄抬價格,牟取暴利,傾軋韭菜,這是何等的「公平公正」?事實上,除了提供虛擬幣和噱頭,區塊鏈在幣圈什麼都不是。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很多ICO發行的虛擬幣甚至都沒有基於區塊鏈技術。
所以,ICO不是區塊鏈創造的需求,而是區塊鏈之恥。
鏈和幣的未來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虛擬幣是區塊鏈存在的唯一價值,那麼對於區塊鏈未來的分析也就有了大致的思路。
法定貨幣充分電子化的當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幣在正常社會生活中並無太多實用價值。但置於特殊場景,虛擬幣卻有一個電子法幣不可復制的優點,那就是隱私性。
但凡以銀行作為支付通道的交易,都是能被監管的,如果當局願意,他們可以知道你把錢給了誰,這筆交易的背景,發生的時點,一切的一切。所以在比特幣問世之前,絕大多數見不得人的交易都是用現金完成的。你只見過黑幫片里提著一大箱子現金去買毒品,絕對看不到帶著一個POS機過去的。
而比特幣的橫空出世,革新了洗錢、販毒和黑市軍火買賣。有了這種完全匿名的貨幣,不法分子再也不必為一箱箱現金提心吊膽,再也不必為連號的美元支付折價了——比特幣就是便攜的黃金,正如它的設計理念一樣。
所以,比特幣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因為逃脫監管的需求將永遠存在。
只要虛擬幣不死,區塊鏈經濟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間,因為虛擬幣代表的價值必然需要兌現的途徑,而這個途徑不可能永遠是法幣。
這里要插一句,最近區塊鏈和中心化賬本的妥協產物,比如雷電網路等,正逐漸露出頭角。原理上中心賬本能大幅提高處理效率,適應大規模高頻次應用,但如果虛擬幣核心用戶的主要訴求是脫離監管,那麼這個功能可能並不會受歡迎。結果如何,不久便知。
另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風起雲涌的ICO會導致虛擬幣大爆發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虛擬幣不受法律強制保護,所以其公眾接受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價值和前途。在接受法幣支付時,我們默認自己得到的法幣,別人也同樣會接受,其面值在流通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折價,具有100%的流動性。虛擬幣的場合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缺乏流動性量化指標,我們只能根據公眾對其接受度的籠統判斷,決定是否接受該種虛擬幣支付。這種判斷方式會形成強大的馬太效應,因為公眾的選擇會迅速趨同。
另一方面,公眾自發接受的貨幣種類也是有上限的。拿共享單車打個比方,我們會給摩拜充押金,會給OFO充押金,心很大的還會給Bluegogo充押金,敢問同時給4種以上共享單車充過押金的人有多少?通常情況下,大眾對於同質化功能的接受上限僅有「三個」。在貨幣的場合,法幣第一的位置無法動搖,第二多半是比特幣,第三是以太坊——所以很不幸,不出意外其他所有虛擬幣都長不大。
有人會說,這是基於公鏈的判斷,我們還有私鏈和聯盟鏈。
在這里,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站定立場:私鏈就是個中心賬本,和區塊鏈理念一點關系都沒有。至於聯盟鏈,相關的誤解就更多些。比方說,現在很多聯盟鏈的構想是沒有token成分的,這便是最大的誤解。如之前分析,若沒有激勵機制,高頻應用會變成低頻應用搭便車的工具,更差的情況甚至連價值傳輸的介質都會缺失。另外,如果不同應用間token價值的兌現方式存在區別,聯盟內部的套利也將不可避免。總之,聯盟鏈和公鏈相比,除了隱私性略有提高外,問題只多不少。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著它只能在公鏈的陰影下靠底層資產價值苟延殘喘。
綜上,我們對於未來區塊鏈的應用范圍也就有了基本的認識:大部分自然生長的區塊鏈經濟,都將基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存在。這里說的自然生長,特指與中心化機構強行附會的偽區塊鏈進行區別。無論是銀行間結算、產品防偽還是其他任何場景,如果參與主體間的共識和信任早已存在,那所謂的區塊鏈應用充其量只是個資料庫,而且不會是最優設計的資料庫。
最後一個問題:區塊鏈的熱潮什麼時候會退去呢?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在一個時間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愚弄一個人,但不可能永遠愚弄所有人。

⑶ 港媒社論:中國對待加密貨幣目光敏銳,你如何看待加密貨幣

個人認為加密貨幣是一種必然,但不是必須。

加密貨幣一般是指在區塊鏈技術中,為了激勵區塊鏈運算參與者而形成的獎勵機制,也就是說你參與了區塊鏈的運算。在你搶到記賬權之後並完成了記賬系統賦予你的獎勵。

第一:加密貨幣或者准確的說這種代幣,隨著區塊鏈的興起,一定會大放異彩,尤其是在區塊鏈技術普及之後,不同的區塊鏈生態中,作為支撐整個生態運行的一種機制,他會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說,加密貨幣的存在是必然

第二:在數字貨幣普及的如今,加密貨幣因為其優良的安全唯一及可追述性,必然會成為數字貨幣的載體,再通過有絕對公信力的團體進行規范和信任賦予之後,加密貨幣是最好的數字貨幣

第三:雖然區塊鏈加密貨幣有種種優勢,但是因為其天然的通縮性質,以及其他的原因,我覺得他很難完全取代貨幣,只能作為一種電子貨幣對支付形態進行補充,不會完全取代現行貨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不是必須的

另外,一些科技界、金融界的巨頭公司也紛紛看好加密貨幣,認為加密貨幣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未來有可能取代法幣,全球大多數國家也大多肯定了底層技術區塊鏈,也都在區塊鏈方面發力。

⑷ 超詳細整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術語(建議收藏)

比特幣詞彙表:你需要知道的每一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短語

盡管困難重重,區塊鏈技術已成為主流。比特幣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詞,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都投資於加密貨幣或允許其客戶這樣做。與此同時,NFT 吸引了各路名人的加入和贊賞。

但盡管如此,區塊鏈技術仍然非常神秘。只有才華橫溢的工程師才能真正理解這些——其中許多人是比特幣和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早期採用者,而對於外行來說可能仍是很困難的。

以下是您可能會覺得有用的區塊鏈術語的詞彙表。(所有短語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空投(Airdrop)

空投是指公司將加密貨幣或 NFT 直接放入您的錢包中。 區塊鏈 服務將推出代 並空投給曾使用過該服務的用戶,而不是首次公開募股。這樣做有幾個原因:它可以是純粹的營銷,因為空投提高了人們可以投資的代幣的意識,或者可以為 DAO 提供治理代幣。

最近的一個例子:以太坊名稱服務允許用戶將他們的錢包號碼更改為錢包名稱(如 CNET.eth)。去年 12 月,它推出了自己的 ENS 代幣,向所有使用該服務的人空投了一定金額。使用以太坊名稱服務的人越多,他們被空投的代幣就越多——在某些情況下價值數萬美元。

山寨幣(Altcoin)

任何不是 比特幣 以太幣的加密貨幣都被稱為山寨幣(Altcoin) 。有時候也被稱為「 shitcoins。

幣安(Binance)

世界上最大的 加密貨幣 交易所,人們在這里購買和交易加密貨幣。它正在接受美國司法部和美國國稅局的逃稅和洗錢調查。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是「分布式資料庫」。簡單來說,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將信息記錄在數字「塊」中。一旦一個塊被挖掘並添加到鏈中,它就不能被更改,因此區塊鏈提供了不可更改數據的公共記錄。

有許多不同的區塊鏈具有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性。許多人擁有自己的加密貨幣——例如,以太幣是一種建立在 以太坊區塊 鏈上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是第一個 加密貨幣 ,建立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它是由一個人或一群人以中 本聰 的筆名於 2009 年創建的。只能鑄造2100 萬枚,其中大約1890 萬枚已經在流通。

銷毀(Burning)

加密貨幣 通過發送到只能接收而不能發出的錢包而被「燒毀」。銷毀機制通常被用來造成通縮影響:流通中的 代幣 越少,投資者持有的 代幣 就越稀缺。

買跌(Buy the dip)

這是指在價格下跌後購買更多資產。例如,如果價格下跌 10,000 美元,比特幣持有者可能會「逢低買入」。

冷錢包(Cold Wallet)

未連接到互聯網的加密貨幣錢包。這些錢包更安全,更不容易受騙。

跨鏈(Cross-chain)

將數據、代幣或資產從一個區塊鏈發送到另一個區塊鏈的能力。這不同於為在多個區塊鏈上工作而構建的「 多鏈 」服務。

密碼學(Cryptography)

一種信息加密形式,其中數據只能使用密鑰進行解密。使用 工作量證明 協議的 區塊鏈 依賴於解決極其復雜的密碼學難題,以便挖掘和驗證新區塊。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加密貨幣是 區塊鏈 原生的代 。加密貨幣通常隨著每個新區塊的開采而鑄造。例如,每 挖出 一個新的 以太坊 區塊, 都會 獲得兩個以太幣作為對礦工的補償。

加密貨幣是一種代 。它們的誕生是它們的決定性因素:其他代幣是使用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平台和應用程序創建的,而加密貨幣則內置於區塊鏈的協議中。

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縮寫。

道(DAO)

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 是一個通過共識做出決策的組織:所有 治理代幣的 持有者都在組織決策中獲得投票權,投票最多的解決方案是 DAO 的行動方案。想像一個去中心化的投資銀行,但不是由基金經理做出投資決定,而是由其 治理代幣 的持有者投票決定如何投資其國庫中的資金。

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

去中心化交易所用於購買和交易 加密貨幣 。與典型的交易所不同,這些交易所使用繞過任何中心化權威的點對點交易。其中包括 Uniswap 和 Sushiswap。

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縮寫。DeFi 是使用 區塊鏈 技術繞過中心化機構任何金融工具,例如 智能合約 DAO

鑽石手(Diamond Hands)

鑽石手是長期或在價格動盪期間持有金融資產的人。

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的縮寫。

以太幣(ETH)

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開採的 加密貨幣 。以太 的市值僅次於 比特幣 ,但卻是一種更常用的加密貨幣。大多數 山寨幣 也是 基於以太坊構建的 ,因此與以太 幣掛鉤 。大多數 NFT 也建立在以太坊上,這就是為什麼以太是 NFT 交易中使用的主要代幣。

以太坊(Ethereum)

比特幣 競爭的區塊鏈。它旨在採用 比特幣 開發人員開創的區塊鏈技術,並將其用於更復雜的金融工具,如 智能合約

閃貸(Flash loan)

閃電貸是一種 DeFi 工具,允許在沒有抵押品的情況下進行貸款。閃電貸允許您借錢購買資產,但前提是可以購買資產並在同一區塊內償還利息。想像一下,使用貸款購買一棟 100 萬美元的房子,但只有當您已經排好另一個願意支付足夠費用讓您償還貸款和利息的買家時,貸款才會被批准。

這些貸款使用 智能合約 技術。

FUD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的縮寫。這可能是合法的,例如人們對代幣或 NFT 項目的安全性或合法性或安全性表示擔憂,例如鼓勵人們出售、降低資產價格的有組織的舉動。

Gas

Gas 是您使用 以太坊 網路所要支付的價格。每筆交易都需要支付gas ,這取決於 區塊鏈的 過載程度。每筆交易的價格通常在 50 美元到 500 美元之間,但在網路負載過重時價格可能會飆升。

治理代幣(Governance token)

治理代幣是賦予所有者對給定項目投票權的加密貨幣。另請參閱: DAO

GWEI

gas 的成本以 GWEI 表示。作為粗略的指導,當 gwei 低於 50 時,gas 會很便宜,而當 gwei 高於 100 時,gas 會很貴。

HODL

「hold」的故意拼寫錯誤,用於鼓勵人們在價格下跌期間持有他們的代幣。

Layer 1和Layer 2

如果您涉足 加密貨幣, 您會聽說Layer 1和Layer 2解決方案。Layer 1是 區塊鏈 架構本身,而Layer 2是指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架構。

例如,以以太坊的高gas成本問題為例。Layer 1解決方案是讓 以太坊區塊 鏈更高效,例如通過採用 權益證明 協議。Layer 2解決方案的一個例子是 Immutible X,這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交易所,它使用 智能合約 技術允許無氣體、碳中和的交易。

流動性市場(Liquid Market)

流動性市場是一個擁有大量買家和賣家的市場,它允許幾乎立即完成買賣訂單。 加密貨幣 市場具有流動性,而 NFT 市場則不然。大多數合法的加密貨幣可以隨時買賣,因為 NFT 交易者需要列出待售物品,希望買家手動購買。

主網(Mainnet)

一個供公眾使用的區塊鏈協議將被放入主網。這將它與測試網區分開來,後者更像是區塊鏈協議的測試版發布。

模因幣(Memecoins)

許多加密貨幣旨在提供實用程序或服務為目的。Memecoins 不提供實用前景,純粹作為投機資產存在。狗狗幣是最知名的 ,但還有很多很多。


元掩碼(MetaMask)

一種基於瀏覽器的在線數字錢包,主要用於 以太坊區塊鏈 上的交易。

礦業(Mining)

挖礦是驗證交易並將區塊添加到區塊 鏈的過程 。這通常涉及解決復雜 密碼 問題的強大計算機。至關重要的是,這也是將新的 加密貨幣 添加到流通中的方式。

礦機(Mining Rig)

為挖掘 加密貨幣 的特定目的而設置的功能強大的計算機。

礦場(Mining Farm)

全天運行的采礦設備倉庫(或房間),用於挖掘 加密貨幣

鑄幣(Mint)

在區塊鏈上,鑄幣意味著驗證信息並將其作為區塊鏈上的一個塊。

「鑄造」 NFT 意味著在公開發售期間從其創建者那裡購買它。「鑄幣價格」是指它的創造者出售它的價格——例如無聊猿遊艇俱樂部的「鑄幣價格」是 0.08 以太幣。在一個集合中的所有 NFT 都被鑄造之後,想要接觸該集合的交易者需要從 OpenSea 等二級市場購買它們。

多鏈(Multi-chain)

設計用於多個 區塊鏈 的應用程序或服務。這與 跨鏈 應用程序和服務不同, 跨鏈 應用程序和服務旨在將數據或資產從一個區塊鏈發送到另一個區塊鏈。

月球(MOON)

價格的急劇飆升被稱為「mooning」或「a moon」。「To the moon(去月球)」是一個常見的短語。

NFT

不可替代的代幣(Non-fungible token)。這些是證明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數字契約。目前,它們與藝術相關,但 NFT 可以證明任何數字的所有權。

鏈下/鏈上(Off-Chain/On-chain)

鏈上是指存在於 區塊鏈 上的東西,鏈下是指存在於 區塊 鏈之外的東西。 加密貨幣 是鏈上貨幣,法定貨幣是鏈下貨幣。

OpenSea

它是最大的 NFT 市場,專門研究基於 以太坊 的 NFT。(建立在不同區塊鏈上的 NFT 通常在專門的市場上出售。例如,Solana NFT 在 Solanat 上出售。)

Play to Earn(P2E)

Play to Earn (P2E) 游戲 集成了區塊鏈,並以 游戲 內 加密貨幣 獎勵玩家。這些 游戲 中的加密貨幣可以兌換成比特幣或以太幣。最突出的例子是 Axie Infinity,玩家可以獲得 Smooth Love Potion ($SLP)。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POW)是一種共識機制,通過該機制將塊添加到區塊鏈中。工作量證明要求礦工解決復雜的 密碼學 難題,這需要強大的采礦設備提供大量能源,以驗證新的區塊鏈交易。

工作量證明是一種安全且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但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這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區塊鏈的運作方式,盡管以太坊很快就會轉向更高效 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面對工作量 證明 的巨大能源需求, 權益 證明(POS)是一種更新的共識機制,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區塊。權益證明允許 加密貨幣 持有者在相關區塊 上驗證新區塊。

他們通過抵押他們的 加密貨幣來 做到這一點。網路用戶質押他們的加密貨幣,如果他們的股份是通過隨機演算法選擇的,他們就有機會驗證一個新區塊——為此他們將獲得更多加密貨幣形式的獎勵。質押的加密貨幣越多,選擇用戶驗證新區塊的機會就越大。

工作證明獎勵那些花費最多計算能力來解決密碼難題的人,而權益證明獎勵那些長期投資加密貨幣的人。

抽水和傾銷(Pump and mp)

抽水和傾銷計劃涉及對產品的人為刺激,從而導致人們購買並提高其價格。然後,抽水和傾銷協調者以高價出售其資產,從而導致價格急劇下跌。

這些存在於傳統市場中,但在 加密貨幣 交易中更為常見,因為微市值加密貨幣的低流動性使其價格更容易操縱。

地毯拉動(Rug pull)

地毯拉動是指 加密貨幣 的創造者消失,並帶走資金。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偽造的Squid Game 硬幣,盡管這些硬幣遠非罕見。「地毯」本質上是「騙局」的簡寫。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比特幣 創造者的化名。解釋去中心化金融的必要性和解釋比特幣如何運作的白皮書由中本聰簽署,但沒有人知道真實的人是誰。據推測,中本聰實際上是幾個人。


助記詞(Seed Phrase)

當你創建一個 加密貨幣 錢包時,你會得到一個 12 字的種子短語。每次在新設備上登錄錢包時,都需要使用助記詞。 永遠不要把你的助記詞給任何人

分片(Sharding)

分片在 區塊鏈上 分配網路負載,允許每秒處理更多事務。這聽起來很枯燥,但它非常重要。 以太坊 將在明年整合分片,這將使使用它更便宜,對環境的破壞也更小。

垃圾幣(Shitcoin)

Shitcoin 是一種不提供任何效用的 山寨幣 ,無論是 memecoin 還是無效的 山寨幣

絲綢之路(Silk Road)

Silk Road 是一個在線黑市,於 2013 年被 FBI 關閉。這是許多人第一次接觸 加密貨幣的地方 ,因為 比特幣 是該網站非法商品的流行支付方式。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智能合約是在滿足所需條件時自行執行的數字合約。例如,如果 Wallet X 向 Wallet Y 發送 0.08 ether,Wallet Y 向 Wallet X 發送 NFT Z。它們最常用於自動交易,但也可用於更復雜的用途,例如 快速貸款

穩定幣(Stable coin)

穩定幣是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其中包括 Tether 和 USDC。他們的目的是讓 加密貨幣 交易者將他們的代幣保存在加密生態系統中,而不會經歷 比特幣 以太幣 價格波動的波動。

質押(Staking)

權益質押是在加密貨幣錢包中鎖定持有資金,從而支持區塊鏈網路運營。從本質上講,它包括鎖定加密貨幣以獲得獎勵。在大多數情況下,該流程需要用戶使用個人加密錢包參與到區塊鏈活動中。

權益質押的概念與權益證明(PoS)機制密切相關。它被用於許多基於PoS或相類似的其他區塊鏈系統中。

TLT

「think long term」的縮寫。

代幣(Token)

代幣是多種形式的區塊鏈資產。像 比特幣 這樣的 加密貨幣 是一種代幣。其他類型包括 治理代幣 ,它授予持有者在 DAO 或服務中的投票權,或 實用代幣 ,其中根據持有的代幣數量授予對服務的訪問許可權。

TXN

交易(transaction)的縮寫。

實用代幣(Utility Token)

旨在提供某種功能的代幣。這些可以是對應用程序、服務或 游戲 的訪問。示例包括 Filecoin,它授予對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存儲的訪問許可權,以及 Link,它連接 了鏈下 類型數據的智能合約。

虛榮地址(Vanity Address)

由 Ethereum Name Service 等公司提供的個性化錢包地址。它允許您將錢包地址更改為您選擇的單詞或短語,例如 CNET.eth。

Vaporware

承諾但從未真正進入市場的產品。該術語在 90 年代後期隨著最初的互聯網繁榮而流行起來,並且由於陰暗的 加密貨幣 創造者而得到了復興。

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區塊鏈 背後的創造者。

錢包(Wallet)

加密貨幣錢包是您可以存儲加密貨幣和 NFT 的地方。這些錢包可以是熱錢包或冷錢包——即連接到互聯網的瀏覽器錢包或未連接到互聯網的物理硬體。錢包可以讀寫,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作為簽名或在線 ID。

Web 3

Web3 是區塊鏈愛好者想像的互聯網的下一次迭代。從互聯網發明到 2005 年左右,Web1 是只讀互聯網。Web2 指的是用戶能夠製作內容並將其上傳到互聯網上的出現。Web3 將是一個集成了區塊鏈的互聯網。想像一下,將您的社交媒體帖子作為 NFT 擁有,使用像以太幣這樣的 加密貨幣 作為通用貨幣,並將您的錢包作為一種 ID 形式而不是電子郵件/密碼組合。

鯨(Whale)

持有大量加密貨幣的人。

白名單 ( Whitelist)

加密貨幣 NFT 的 預售清單。列入白名單的投資者可以在公開發行前購買資產,有時以折扣價購買。

WAGMI

「we're all going to make it」的縮寫。


⑸ 比特幣是否是一個大騙局玩比特幣的人多嗎

比特幣就是一個騙局,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謹慎。

即便是被稱為「硬通貨」的黃金,金價也不會只漲不跌。黃金本身沒有泡沫,但價格過高,就有泡沫了,而泡沫最終都會破滅,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同樣如此。通用虛擬貨幣越多,比特幣的價值越接近於0。

這種純粹運算出來的數字元號的貨幣,沒有任何資產支持,沒有財務收支,沒有現金儲備,沒有使用價值,本身只是一個流通符號而已,一旦失去了信用保證,就是一堆印刷漂亮的廢紙。投資者應該警惕,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安全的投資,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文嚴厲整治上述行為,明確代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隨著一些虛擬幣交易平台轉向境外,投機炒幣行為也轉為「地下」。面對不斷翻新的行為,政府部門在繼續嚴監管的基礎上,更應不斷升級監管手段和能力,持續加大宣傳科普和打擊力度,避免群眾上當受騙。

(5)區塊鏈通縮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投資虛擬貨幣更多的是一種投機行為,投資者應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在未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不要涉及金錢往來,不要輕信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產品,尤其不要隨意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這些往往是電信網路詐騙分子精心設計好的圈套。

投資理財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進行購買,並且要從官方的、權威的渠道去了解,當發現被騙時及時向警方反映。妥善保護好各類賬號密碼、身份信息等,不要輕易告知他人。凡是提到需要轉賬匯款,都應引起高度警惕,多找信得過的熟人商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瘋狂的比特幣:每個800元 新的龐氏騙局?

人民網-三男子設比特幣騙局獲利15萬余元被判刑

人民網-人民網評「解析區塊鏈」之三:如何避免脫實向虛

⑹ 幣市與股市一樣嗎

幣市和股市是不一樣的,但是幣市往往是借鑒了傳統股票二級市場的交易邏輯。從形式上來看,幣市和股市都會經歷一級市場的募資和二級市場的交易。但是他們之間存在諸多不同,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發行方式不同:幣通過區塊鏈發行,有總量的設置,不可增發,且伴隨著銷毀機制,大多數屬於「通縮型」貨幣;股是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發行的一種證券資產,並不具備貨幣屬性,是一種收益型資產,通過持股數*股價來確定股份的價值;
 
(2)交易方式不同:加密數字貨幣可以同時上線多家數字貨幣交易所,並可以7*24小時交易,而首次證券發行的公司往往會選擇一家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逢節假日會休市;
 
(3)監管不同:幣市目前仍處在無監管狀態,沒有權威、獨立的監管機構,發行加密數字貨幣更大程度上屬於個人意願;而全球股市都會有證券監督委員會這樣的官方監管機構,他們往往起到市場監督、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
 
(4)功能不同:幣除了用於二級市場交易外,還可以用於日常消費、購買相關業務產品等,根據功能不同,幣可分為功能性、證券型和商品型,比特幣就是典型的商品型;而股一般都指證券,只能用於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的轉讓、交易。目前各國也在探索分類監管模式,將證券型功能的幣與股票證券市場一樣進行監管。

⑺ 銆愬尯鍧楅摼銆戞瘮鐗瑰竵濡備綍紜淇濅笉瓚呭彂錛

姣旂壒甯佹槸涓縐嶉氱緝鍨嬭櫄鎷熻揣甯併

涓轟粈涔堟槸2100涓囧憿錛 鍏充簬榪欎釜鏁扮洰鏉ョ敱鐨勭寽嫻嬫湁璁稿氾紝鍏朵腑姣旇緝闈犺氨鐨勭瓟妗堟槸錛

濡傛灉澶у跺圭數鑴戝唴閮ㄥ瓨鍌ㄥ拰浜岃繘鍒跺嶮鍏榪涘埗鏈変竴浜涙傚康錛屼細鐭ラ亾涓涓32浣嶆暣鏁幫紝涔熷氨鏄 FFFF FFFF鍙浠ュ瓨鍌ㄧ殑鏈澶ф暣鏁版槸2鐨32嬈℃柟鍑1錛屽張鍥犱負棣栦綅瑕佺敤鏉ユ樉紺虹﹀彿錛屾墍浠ユ渶澶ф槸2鐨31嬈℃柟鍑1錛屼篃灝辨槸2100涓囧氫竴浜涖

涓轟簡鑳借╂瘮鐗瑰竵鐨勬暟瀛楄兘鐢ㄤ竴涓甯︾﹀彿鐨32浣嶆暣鏁拌〃紺猴紝鎵浠ヨ皟鏁村墠闈㈠嚑涓鍙傛暟錛屾渶鍚庡緱鍑轟簡2100涓囦釜鐨勭粨鏋溿

姣旂壒甯10鍒嗛挓浼氫駭鐢熶竴涓鍖哄潡錛屾瘡灝忔椂6涓鍖哄潡鐨勯熷害涔樹互 24灝忔椂錛堟瘡澶 錛夛紝鍐嶄箻浠365澶╋紙涓騫達級 錛屾渶鍚庝箻涓4騫達紙涓涓鍛ㄦ湡錛夛紝緇撴灉鏄涓涓鍛ㄦ湡鍏變駭鐢21涓囦釜鍖哄潡銆傛墍鏈夊尯鍧楃殑濂栧姳浠50鍒25鍐嶅埌12.5閫愭笎閫掑噺錛屾墍浠ヤ竴鍏辨槸 50 + 25 + 12.5 + 6.25 + 3.125 ...= 100鐨勫栧姳錛屼袱鏁扮浉涔樺垯鍙浠ュ緱鍒2100涓囨瘮鐗瑰竵鐨勬婚噺銆

涓鏈鑱鍦ㄨ捐℃瘮鐗瑰竵鏃惰勫畾姣忎釜姣旂壒甯佸彲浠ョ粏鍒嗗埌灝忔暟鐐瑰悗8浣嶏紝鏈灝忓崟浣嶄負鑱(1鑱鏄0.00000001涓姣旂壒甯)銆

鏈鍒濇瘡涓鍖哄潡鍙戣50涓姣旂壒甯侊紝姣21涓囦釜鍖哄潡鍚庢瘡涓鍖哄潡鐨勪駭閲忓噺鍗娿

鍥犱負姣旂壒甯佹瘡10鍒嗛挓浜х敓涓涓鍖哄潡錛21涓囦釜鍖哄潡澶х害鏄4騫存椂闂達紱涓鑸姣忓埌姣旂壒甯佹暟閲忓噺鍗婃椂涔熶細鏄姣旂壒甯佷環鏍間笂涓涓鍙伴樁鐨勬椂闂淬傝繖涓姣旇緝瀹規槗鐞嗚В鍥犱負浜ч噺鍑忓皯浜嗭紝鑷鐒朵細瀵艱嚧浠鋒牸涓婃定鍢涖

鎴姝2017騫存瘮鐗瑰竵宸茬粡緇忓巻涓ゆ″噺鍗婏紝褰撳墠姣忎釜鍖哄潡濂栧姳鐨勬瘮鐗瑰竵鏄12.5鏋氥

澶х害鍦2045騫99.95%鐨勬瘮鐗瑰竵灝嗗彂琛屽畬姣曪紝鍒2140騫存瘮鐗瑰竵鏃犳硶緇х畫緇嗗垎錛岃嚦姝ゆ瘮鐗瑰竵瀹屽叏鍙戣屽畬姣曘

鑷2140騫存瘮鐗瑰竵鍙戣屾婚噺涓2100涓囨灇錛屽疄闄呭ぇ綰︽槸20999999.97690000鏋氾紝姣2100涓囧皯涓鐐廣

姣旂壒甯佹嫢鏈変笌浼犵粺緇忔祹浣跨敤鐨勮揣甯侊紝濡傜編鍏冩垨榛勯噾絳夛紝涓嶅悓鐨勭壒鎬с備紶緇熺殑璐у竵錛屽傜編鍏冿紝鏄鍩轟簬鍊哄姟錛岃繖鏄娉曞畾璐у竵鐨勫滻鏈夌壒鎬с傜劧鑰岋紝姣旂壒甯佸彲鑳藉逛俊璐鋒墿寮犳洿鍏鋒湁鎶靛盡鎬э紝鍥犱負瀹冩湰韜騫朵笉涓庡哄姟鎸傞挬銆

鍥犳わ紝鍦ㄥ熀浜庢瘮鐗瑰竵鐨勭粡嫻庝綋涓錛屽湪緇忔祹宕╂簝鍜岄氳揣緔х緝鐨勬儏鍐典笅錛屽哄姟瀹為檯浠峰煎為暱鐨勫獎鍝嶅彲鑳戒笉濡備漢浠鎯寵薄鐨勯偅涔堜弗閲嶃

榪欎嬌鍩轟簬姣旂壒甯佺殑緇忔祹浣撲腑鐨勫哄姟閫氱緝婕╂丁璁虹偣鍙樺緱涓嶉偅涔堥噸瑕併傚湪鎴戜滑鐪嬫潵錛岃繖鏄寰堝氭瘮鐗瑰竵璇勮哄跺湪璇勪及姣旂壒甯侀氳揣緔х緝璐у竵鏀跨瓥鐨勫姡鍔挎椂蹇界暐鐨勪竴鐐廣

灝界℃瘮鐗瑰竵閫氱緝鐨勮揣甯佹斂絳栨槸鍚﹀悎鐞嗭紝鍦ㄨ揣甯佸︿笂浜夎寰堝ぇ錛屼絾榪欎竴鍙戣屾満鍒舵縺鍔辯潃鐭垮伐灝芥棭鎶曞叆鍒版瘮鐗瑰竵鎸栫熆涓錛屼嬌寰楁瘮鐗瑰竵緋葷粺鑾峰緱澶ч噺綆楀姏紜淇濅簡緋葷粺鐨勫畨鍏ㄦс

姣旂壒甯佸彂琛屽畬姣曞悗濡備綍緇存寔鐭垮伐緇х畫鎸栫熆鐨勭Н鏋佹у憿錛 榪欎釜澶у彲涓嶅繀蹇ц檻錛屾瘮鐗瑰竵闄や簡閫氳繃鈥滄寲鐭庫濊幏寰楀栧姳澶栵紝鐭垮伐榪樺彲浠ラ氳繃浜ゆ槗鎵嬬畫璐硅幏寰楁敹鐩娿傚叾瀹烇紝浠庢瘮鐗瑰竵鐨勫彂灞曞巻紼嬫潵鐪嬶紝鐪熸e獎鍝嶇熆宸ユ槸鍚︾戶緇鎸栫熆鐨勫洜緔狅紝騫墮潪鏄鍚︽湁鐭垮彲鎸栵紝鑰屾槸鎸栫熆鐨勬敹鐩婂備綍銆

鍦ㄦ瘮鐗瑰竵浜ゆ槗閲忓炲姞銆佹墜緇璐瑰崌楂橈紱鎴栬呮瘮鐗瑰竵浠鋒牸鍗囬珮鐨勬儏鍐典笅錛屾寲鐭挎敹鐩婂彲瑙傦紝鐭垮伐浠鐨勬姇鍏ョ儹鎯呴兘浼氱浉搴旈珮娑ㄣ傞偅涔堬紝鍙瑕佹瘮鐗瑰竵浠峰艱繕鍦錛屼笉綆′綍鏃舵寲鐭塊兘浼氭湁鍒╂鼎錛屾繪湁鐭垮伐涓嶄細鍏沖仠鎵嬩腑鐨勬満鍣ㄣ

⑻ 中本聰會不會偷偷地增發比特幣系鈴人會不會解鈴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知道。

一開始每十分鍾就會憑空發行50個比特幣。

經過幾次減半後,現在每十分鍾憑空發行6.25個比特幣。

也就是說,一直都在增發的過程中。

只是總量不會超過2100萬個。

那麼總量會不會超過2100萬個呢?

白皮書裡面寫了,如果對現有規則不滿意,那麼大家可以投票。

比如減半到每十分鍾發行量 1個的時候,礦工可以投票,如果都同意以後不繼續減半了。

那麼總量必然會超過2100萬個。

當然,投票的時候要考慮好,會不會導致比特幣的崩盤。

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即使規矩有改動的話,也不是某一個人說的算的,中本聰也不行。而是要全體礦工投票。

中本聰、 傳說中的人吧,你知道他長啥樣嗎,你知道他住在哪嗎?多大年紀,是男是女,哪國人!其實這些你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這個比特幣是他創造的,比特幣的源碼在網上公布。那麼你知道這個公布的源碼和現在用的源碼有多大的出入?那麼那麼多的謎一樣的信息,甚至有人懷疑這是美國人製造出的一種數字概念武器,專門用來忽悠中國人的。就跟當年的 星球大戰計劃 一樣,那個是忽悠蘇聯人的,結果把老大哥直接忽悠瘸了,我么要小心了。

你想想現在還有地平學說的支持者固執的存在,堅持地認為,我沒看見的東西,你就是在忽悠我,那麼這個叫 中本聰 的人,用電腦打出的一組數字憑啥就是錢,難道就因為他宣稱這個比特幣發行有限,不能偽造嗎?前者我不信,後者我更不信。你要信你就信吧!至於好多人在炒,這也沒啥大不了的,那些 游戲 里的打出的金幣也有人在用現金交易,可能流通性差些,也沒那麼大規模和影響力。但是人家至少有運營公司背書吧!

你要稍微懂點大餅的運作機制就不會問這種問題。

會光明正大地增發!不過,概率極小極小。

偷偷增發是不會,這都在鏈上被控制好了。

起源

區塊鏈,很好理解,區塊鏈起來。

這個區塊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是每10分鍾,產出1個區塊,每產出21萬個,難度就會增加,後面就越來越難挖,越來越接近0,總量被限制在了2100萬個。

公開及試圖增發

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的白皮書和代碼都是公開的,誰都能看到,但不是誰都能改。

如果想要增發比特幣,勢必要去動代碼,就會形成 一套新的規則 ,那就可能引發地震。

要去動代碼,就需要 鏈上有這個共識 ,要社區內都同意。

所以,不可能去偷偷改代碼,因為改不了,大家都沒投票,所以也不會給誰來搞大地震的機會。

如果現在發起增發需求

當下,比特幣社區的底線,就是比特幣總量恆定。

在這個鏈上有許多既有受益群體,比如,

某人持有了1200萬枚比特幣,是總量的一半,這個時候你說增發,增發到2億四千萬枚,

他第一個不同意,還有很多大戶都不會同意,那就沒法通過。 就是分叉失敗。大家不承認。

這要是現在能通過,那就沒信任可言了,一直增發還值什麼錢?

美元一直增發,也貶值。黃金,貶低都是,也貶值。一個道理。

綜上

結論,要自己偷偷增發是不會了,都在大家的視野和控制之下了。

但如果,有一天他像佛祖一樣,從天而降,給信徒們講一套什麼新的東西,就不好說了。(僅做想像~~~)

您這個問題,如果被比特幣的粉絲看到了,一定會罵你無知的。因為比特幣的演算法在那裡放著呢,據說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

關於比特幣,我並不認可其粉絲或者吹捧者的觀點。

首先,人們知道比特幣是中本聰弄的,但沒有人知道中本聰是誰?

我們看到有關中本聰的介紹,其實都是中本聰自己通過網路說出來的,他並沒有現身。中本聰究竟是一個自然人,還是一個組織,我們不確定。

其次,比特幣是否真的是去中心化?我們並不能確定。

因為中本聰是誰,我們都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受到某個國家或組織控制,我們也就不能確定比特幣是否是去中心化的。

如果比特幣是非去中心化的,那就有可能被某個組織控制。可以進行增發或減發。

第三,比特幣本質上就是一些代碼編寫的程序。

只要是程序,就有可能存在漏洞或者是後門。比特幣是否存在相應的漏洞或者是後門,沒有人知道。

第四,比特幣的危害,現在已經顯現出來。現在比特幣挖礦,每年消耗的能源相當於挪威等國家一年的用電量。

能源浪費巨大,即使中本聰不放水比特幣,他給 社會 帶來的危害,也不能忽視。

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你 1分鍾 了解區塊鏈

比特幣是一種通縮型虛擬貨幣,總量是2100萬個,具有恆量的貨幣屬性。


1

比特幣為什麼還沒挖完?

比特幣系統靠調節難度系數保證比特幣不被太快挖完。

每10分鍾,全網礦工共同計算一道難題,競爭記賬權及比特幣獎勵。如果全網算力不斷增長,比特幣將很快被挖完。

為了保證比特幣穩定在約10分鍾挖出一個區塊,中本聰設計礦工挖礦獲得比特幣的難度每過2016個區塊(約2周時間)動態調整一次,調整後的難度使得每生成一個區塊的預期時間為10分鍾。

現在的難度系數約為480PH/s,大約是創世區塊的680億倍,也就是說,以現在的算力,全網礦工需要經過約3000萬億億次哈希運算才能找到一個符合條件的答案,生成新的區塊。


2

比特幣的反 社會 屬性?

當一個具備通貨緊縮屬性的貨幣出現會導致大量的人群開始囤錢,而市場上流通量就越來越少,而錢也就越值錢,這樣就會導致產出的價格就相對下降,產出下降的結果就是工資和需求的下降,又導致產出價格的下降,最終造成了螺旋形通縮(deflation spiral)。

雖然比特幣嚴格來說並不屬於貨幣,但是比特幣總量在2140年會達到2100萬數量的極限,貨幣總數量不會再次增加,那麼比特幣的數量就會處於恆量狀態,而具備恆量或者通縮特性的貨幣,會帶有反 社會 的隱藏屬性。

盡管比特幣通縮的貨幣政策是否合理在貨幣學上爭議很大。


3

中本聰會不會偷偷增發比特幣?

數字貨幣是可以增發的,這個要根據白皮書,每年增發多少的代碼一開始可以設定好後,以後執行就行了,當然也可以中途改代碼,但是要大部分算力同意才行。

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規定每個比特幣可以細分到小數點後8位,每個區塊發行 50個比特幣,每21萬個區塊後,每個區塊的比特幣產量減半。

比特幣目前已經被挖出18萬枚,現在要更改這個規則來增發比特幣,已經不可能了。

所有的加密貨幣創始人在發布的時候都自己先印夠了屯著。轉起來修改規則什麼的他有很大權威,和神差不多。但是創造新物質是沒戲的。

我也來回答一下,中本聰是人不,他想要錢不,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肯定增發。就像美元,開始的時候也像比特幣一樣不能隨意增發,但是現在疫情影響,去年 印九千億美元,今年加印1.9萬億美元!最終目的是收割。

凡是略微了解比特幣的就知道。中本聰沒有公布最開始他自己的原始比特幣數量。要知道最開始的時候挖幣幾乎無成本。

我先說說我的觀點:可以但是不能!為什麼這么說,下面是我的論據。

比特幣為什麼在不斷的上漲,因為在大家心裡,普遍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比特幣以後會越來越難挖,因為比特幣總量是一定的,基於這個基礎,所以比特幣的價值才會有越來越高可能性。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源代碼就已經設定了總量會固定在2100萬左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比特幣可以增發嗎?當然可以 !比特幣的源代碼本身就是開源的,就是大家都是可以看到源代碼的,如果中本聰或者是維護比特幣的工作人員可以的話,可以輕松的更改。 但是他不能!為什麼?

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開源的代碼就已經設定好了,總量就是2100萬,也就是說源代碼已經固定好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如果想要增發,就必須更改代碼 ,換句話說就是說原來2100萬的規則是需要改變的。這樣的話,就必須將原來的代碼重新制定規則,意思就是之前挖出來的比特幣和更改規則之後的比特幣是不一樣,根本就不是一個鍋里的飯!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原來規則下的比特幣總量還是不變的,只不是產生了一種類似於比特幣的新型數字貨幣罷了!

那麼問題來了, 目前已經擁有了比特幣的人是不是支持這種新型的貨幣呢 ?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沒有人會人為的將自己手中的貨幣弄的貶值的,所以增發的可能性很小幾乎為零。因為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比特幣都已經被挖出來了,所以,如果增發的話,會直接影響這些比特幣的價值,所以,如果這些礦工們不同意或者說不能達成共識,那麼增發比特幣的可能性幾乎為0.

增發比特幣的結果是什麼?

增發比特幣不是沒有人想過,之前的時候有人增發了比特幣鑽石等等,最後怎麼樣了?到現在依舊是沒有多少人認可,沒有人認可的虛擬貨幣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和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說,增發比特幣的關鍵是: 大眾達成共識和認可!而這種共識達成的可能性幾乎為0.

閱讀全文

與區塊鏈通縮幣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手機挖比特幣 瀏覽:243
數字貨幣什麼時間開始流通 瀏覽:921
paypal買比特幣的平台 瀏覽:106
如何計算礦機的算力 瀏覽:968
中國比特幣app轉出 瀏覽:476
比特幣獲取移動平均線的值 瀏覽:302
全網一天出多少比特幣 瀏覽:202
虛擬貨幣對沖套利 瀏覽:199
以太坊為什麼選擇golang 瀏覽:140
數字貨幣壽命多久 瀏覽:895
瑞波幣比特時代 瀏覽:987
300418是不是數字貨幣股票 瀏覽:190
比特幣錢提不出來什麼意思 瀏覽:294
區塊鏈未來有五種廣闊應用前景 瀏覽:406
有一萬枚比特幣 瀏覽:371
巴比特數字貨幣是正規的嗎 瀏覽:237
投資虛擬貨幣哪個好 瀏覽:399
區塊鏈安全威脅原則 瀏覽:983
泰拉瑞亞比特幣 瀏覽:471
比特幣了解人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