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BIM+區塊鏈,讓城市建設更智慧
這篇文章,我們聊聊區塊鏈和建築行業的結合及應用。
在開始正文之前,先解釋一下BIM的概念。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築信息模型化。美國國家BIM標准裡面對BIM做了如下的解釋:
(1) 以數位化方法表達一個設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
(2) 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
(3) 分享跟這個設施相關的信息,在設施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為所有的對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
(4) 在建設項目的不同階段中,各參與者經由在信息模型中嵌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與反應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建築業是當今全球范圍最大的行業之一,未來依然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建築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 101萬億 元,其中建築業總產值為 26萬億 ,佔比超過 25% 。
建築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修築了萬里長城、古埃及的金字塔這樣的宏偉工程。但是發展至今,建築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效率依然很低,其主要原因大概可歸結為以下五點:
1)項目的一次性;
2)組織的鬆散性和臨時性;
3)管理的碎片化;
4)合作的多方性和低效性;
5)生產過程的非標准化和非工業化。
以上原因帶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1) 信任缺失 ,由於項目的一次性、組織的臨時性、合作的多方性,帶來不可避免的信任缺失。
2) 效率低下 ,由於組織的鬆散型和臨時性,生產過程的非標准化和非工業化,高耗低效,整個建築行業施工企業的利潤水平平均只有3%左右
3) 風險可控性弱 ,由於缺乏系統性的標准化管理體系、管理碎片化,導致工程延期、設計變更、費用索賠幾乎每個項目都不可避免。
國內建築信息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 設計信息化 ,90年代「甩圖板」工程推動國內 CAD 技術應用的普及;
第二階段: 企業信息化管理 ,2005年計算機輔助管理問題解決實現項目和企業管理信息化;
第三階段: 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2015年BIM 技術的應用助力建築業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
1.為何要在建築領域實施BIM?
住建部 在《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 》中對BIM應用的意義有詳細解釋,指導意見指出: BIM要為產業鏈貫通、工業化建造和繁榮建築創作提供技術保障。也就是說BIM是建築業工業化轉型的技術基礎 。
2.BIM具體能幹什麼?
1)實現建築全生命期各參與方在同一多維建築信息模型基礎上的數據共享;
2)支持對工程環境、能耗、經濟、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檢查和模擬;
3)為項目全過程的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4)支持各專業協同工作、項目的虛擬建造和精細化管理。
3.建築工業化的意義
1)工業化生產的材質和裝配式的建造方式更容易形成一套規范化系統,確保產品品質;
2)裝配式建築的大部分構件均在工廠完成,整體交付比傳統建築快 30%~50%;
3)裝配式建築現場以干法作業為主,可有效減少能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低碳環保;
4)裝配式建築由於其可拆除的特性還可以實現重復利用;
5)裝配式建造成本的下降空間就目前而言,遠高於傳統建築,後期運維費用更低,全生命周期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建築工業化轉型已成為國家級戰略
住建部等各部位近年來陸續出台多項促進建築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建造、智能建造的重要政策。
2021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明確提出要 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住宅,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目標 。
4.建築業BIM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建築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實現建築業轉型升級是建築業乃至國家近10到20年的戰略目標。因此,BIM數字化技術在本次建築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必將起到基礎性重要作用。
建築工業化轉型的方向是 標准化+工廠化+裝配式 ,BIM解決的是這個過程中的 數字集成及可視化 問題。
雖然BIM是建築業工業化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但是它並不能有效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比如協作多方之間的信任、效率、復雜體系下的碎片化管理等問題。
而解決信任、協作、效率、復雜體系下的碎片化管理恰恰是區塊鏈技術的天然優勢,能夠很好的與BIM技術形成互補。
因此我們說: 工業化生產(BIM支持)+數字化協作(區塊鏈支持)+大數據決策(AI技術)=智慧建造
我們把建築全壽命周期分為規劃設計、建造、運維三個階段來舉例說明
1.規劃設計階段
跨部門協作審批將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
規劃設計階段的特點是行政監管角色多,協作審批手續多,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徵恰好適配此類場景,可以極大的提高協作審批效率(多地政府已開始了區塊鏈政務審批系統的試點)。
我們假設規劃設計階段的監管單位有發改委、國土、交通、住建、水利等,再者相關單位包括建設單位、規劃設計等咨詢單位,他們在區塊鏈上都有各自的節點,並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當咨詢單位創建好第一階段的BIM概念模型(比如適用於項目建議書),並載入GIS信息、規模、佔地、造價等各項經濟指標,將模型數據上區塊鏈。
BIM概念模型及項目建議書經建設單位確認後,由建設單位向發改委啟動審批手續,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發起所有審核流程。
發改委通過密鑰訪問區塊鏈上BIM概念模型,必要時載入周邊基礎設施的BIM模型及GIS信息,分析該項目是否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及項目的可行性,將審批結果上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將審批結果的數據文件發送回建設單位。
同樣,建設單位啟動土地預審相關手續辦理,智能合約啟動,國土部門通過密鑰訪問區塊鏈上的BIM佔地模型,並進行審查,將審批結果上區塊鏈,智能合約將批復結果的數據文件發送回建設單位。
與此同時,任何監管部門都可通過密鑰驗證發改委、國土等部門審批結果的真實性。
隨著後續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不斷對模型的完善,發改委、國土、交通、住建等行業監管部門隨時可以通過密鑰訪問區塊鏈上該項目的BIM模型數據,實時監測項目有沒有違規設計、建造。
所有審批工作的流程在線上自動運行,但不再是基於一個中心化的平台,而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有效降低協作成本,提高協作效率,並保證數據的隱私和安全。
2.建造階段
同樣我們假設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其他第三方咨詢機構在區塊鏈上也有自己的節點,也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統,那麼他們都可以通過密鑰訪問區塊鏈上該項目的BIM模型數據。
我們簡單地把建造過程分為計劃、采購、生產、驗收、支付幾個環節。並且假設模型和施工階段的WBS分解結構是一一對應的。
· 計劃環節:
承包人可以通過Office系列的Projec軟體,或者國內廣聯達的斑馬進行計劃編制,將計劃數據文件導入區塊鏈上的BIM模型,BIM模型就有了4D的進度可視化屬性(如Autodesk系列的InfraWorks可展示),數據中還可以包括資源、資金等計劃。所有參建方都可以基於該BIM模型同步開展項目管理。
· 采購環節:
建築行業具有高度分散和復雜的供應鏈體系,供應商和承包人的合作可能是臨時性的或者一次性的,因此信任較難建立、協作效率較低。
我們先說區塊鏈是如何解決交易的信任問題的。
區塊鏈是用智能合約來完成交易的,比如對於買方,交易之前智能合約首先檢測買方數字錢包(央行數字人民幣)的余額(抑或者銀行授信、擔保額度)是否滿足交易標的,如果滿足則鎖定,當買方驗收並簽收了賣方的貨物後,智能合約將鎖定的數字人民幣點對點自動匯入賣方的數字錢包。
因此區塊鏈解決的並不是買賣雙方的互信問題,而是信任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建築工程中砂石材料用量大,而且采購頻繁、來源分散,是建材供應鏈中最不易掌控的材料之一。
我們假設承包人在料倉中安裝了攝像頭,承包人的采購系統通過攝像頭檢測出料倉余料低於預定的閾值(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系統調用計劃數據(Project導入BIM模型的數據)發現未來的用量需求大於料倉總容量,則啟動智能合約自動完成砂石料的訂單,甚至可以從多個供應商中選擇價格最低的。
砂石料供應商不需要加入任何系統,只需要在區塊鏈節點上創建自己的賬戶就可以完成與承包人的自動化交易協作。
在運輸過程中,供應商將運輸車輛或船舶的GPS位置通過IOT硬體實時上區塊鏈,承包人的采購系統就可以通過密鑰實時追蹤到貨物的位置,系統可以對材料供貨時間是否對生產計劃造成影響進行分析(搜索演算法),以便重新啟動智能合約進行補救。
每一批材料的采購批次、到貨時間都可以寫入BIM模型對應的位置並寫入區塊鏈賬本,智能合約將提醒監理單位按材料到場批次組織驗收或試驗檢測工作。
系統可以把項目經理從繁雜的訂單、詢價、賬務處理中解脫出來,更好的投入到更重要的事項上。
· 生產環節:
生產過程必然離不開人和設備。
工業化的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效率和質量的提高,而人和設備的過程行為質量將決定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
因此過去以結果為導向的施工過程管理必然要轉向工業化的以過程為導向的施工管理,那麼每一個分項工程由哪些個班組生產,對每一組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參數進行實時(IOT硬體)監測並寫入BIM模型對應的位置,同時將這些數據寫入區塊鏈賬本,永久保存、不可篡改,生產過程的所有數據應該真實、可信。
我們假設大型構建由吊裝設備進行安裝,再假設如果在暴雨天氣、或者風力超過六級的情況下不適合吊裝作業,那麼吊裝設備通過IOT硬體(或者網路通訊)感應到這種極限狀態後,區塊鏈智能合約將提醒現場管理人員將設備恢復到安全狀態,直至危險狀態解除。
生產過程中每一台設備運行的油耗、用電將通過IOT硬體進行監測,並將這些數據寫入區塊鏈賬本。
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對耗能進行碳排放指標計算(GBT 51366-2019),一旦發現碳排放超過了核定指標,自動在碳交易市場購買新的指標。
前面提到的所有生產設備上的IOT硬體都無需接入參建各方的系統,參建各方只需要通過設備的密鑰就可以進行數據訪問。也許這個密鑰被設備開發商設計成了一個客戶端(如APP),那麼參建各方只需要安裝一個客戶端就可以訪問設備生成的所有數據。
· 驗收環節
我們假設混凝土構建的強度由試驗設備(IOT硬體)將數據直接寫入BIM模型對應的位置,並寫入區塊鏈賬本。
構建的外觀尺寸、鋼筋數量或許可以利用三維激光掃描設備生成點雲,與BIM設計模型進行比對,可以根據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精確計算出蜂窩麻面的百分比,驗收精度將遠高於人工計算的精度,寫入BIM模型的對應位置和區塊鏈賬本。
所有參與驗收的人員和數據寫入區塊鏈賬本後永久保存,不可篡改。
假如發生質量問題,區塊鏈上的賬本記錄就像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一筆流水賬,從當前記錄開始一直向前追溯,誰驗收的?誰製造的?誰運輸的?誰采購的?誰供應的一目瞭然。
· 支付階段:
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並且支持可編程性,當數字人民幣進入工程款支付領域後,可以說每一筆工程款的去向已基本固定,都可以在區塊鏈進行追蹤,根本不可能發生工程款挪用現象。那麼當工程質量經過驗收合格,符合智能合約設定的條件,則自動觸發智能合約點對點的支付操作。不再經過銀行,還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
因此根據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未來資金未落實的項目必然得不到開工審批,獲得開工審批的項目,承包人、專業分包人、材料供應商甚至勞務人員再也無需擔心拖欠工程款的問題了。
當BIM模型與實體建築物實施錨定,實現數字資產化後,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在區塊鏈就可以實現流動。
我們假如一個實體工程構件在業主尚未支付工程款以前的所有權還暫時保留在承包人手裡,當一個承包人資金出現困難,恰好區塊鏈上的BIM數字資產(錨定了實體工程構件)證明了一定的未來收益(業主未來支付的一筆工程款),那麼承包人完全可以將這部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進行抵押貸款,智能合約可以鎖定未來業主支付的那一筆工程款,用於承包人贖回該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3. 運維階段
在運維階段很好的一個場景就是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智能交互。
我們假設一台無人駕駛的巡邏車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系統發現公路上瀝青路面的一處缺陷,觸發智能合約啟動另外一台瀝青路面維修車,該維修車同樣用智能合約自動下單采購所需要的瀝青混合料修復材料,並自動行駛至缺陷處完成修復,在此過程中只有少量的或者根本無需人的干預。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BIM可以更好地實現智慧建造,反過來BIM模型又可以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儀表盤,隨著IOT硬體的不斷涌現(尤其在運維階段),數據的不斷填充,模型的不斷刷新,維度越來越飽滿,所見即所得,區塊鏈+BIM將會成為一個更加智慧的智慧建造決策系統。
文章中我們列舉了規劃設計、建造、運維三個階段中一些點的應用,而現實中的應用場景遠不止這些例子,這些例子也僅僅起到以點帶面的探討。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技術都是現今已有的或是已經實現的功能(如區塊鏈政務系統、供應鏈追蹤,質量溯源等),欠缺的只是把這些技術整合起來,就像區塊鏈技術原本也不是一項新技術,而是把分布式存儲、非對稱加密、共識演算法等計算機現有技術整合起來,成就了這一偉大發明。
也許有人會說,BIM正向設計在我國建築行業還未普及,基於BIM的4D、5D數字化建造管理才開始普及,此時探討區塊鏈技術+BIM的智慧化建造是不是為時過早?
而我想說的是,
BIM的概念早在1975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ChuckEastman博士就提出了,2002年Autodesk公司正式提出BIM理念和技術,從3D的可視化開始已經發展到了今天8D的概念。
區塊鏈技術也是早在2008年由中本聰提出,至今除了數字貨幣,在其他非數字貨幣領域也有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就像人工智慧技術,
1956年由計算機專家約翰·麥卡錫首次提出,但一直受限於計算機技術和硬體止步不前,直至2012年的ImageNET挑戰賽中視覺識別准確率達到95%以上,超越人眼的極限,在突破了計算機硬體和技術限制之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迎來了大爆發,才有了近年來我們手機中美顏相機、語音識別、智能推送等生活應用的集中爆發。
所以說,任何一項技術,在它大規模應用爆發前,能量一直在積累,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一方面可能是技術、硬體的限制,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懂得人太少、參與的人太少,一旦大家都懂了、都會了,這種爆發力就會自然而然的蓬勃出來。
就像我們在不停地吹一個氣球,總有一天它會炸開 。
如果你也對區塊鏈應用感興趣,搜索微信公眾號「 Candy鏈上筆記 」,我們一起前行。
⑵ 虛擬幣全球100排名
虛擬幣全球100排名部分如下:
1、比特幣,比特幣(BTC)在虛擬貨幣榜單中排名第一,總市值約為1637.03億美元,分別佔全球總市值的65.91%、67.28%、67.02%、65.62%、63.57%和64.17%過去六周分別是數字貨幣。
2、以太幣,以太幣(ETH)的總市值約為 227.66 億美元。以太幣系統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支持完整應用開發的公鏈系統。與比特幣相比,以太坊的系統以太坊屬於區塊鏈2.0的范疇。它是為解決比特幣網路的一些問題而重新設計的區塊鏈系統。
3、里波幣,xrp(XRP)總市值約為88億美元,Ribo幣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虛擬貨幣 貨幣投資者關注的是,與沒有實際用途的比特幣相比,它在瑞波幣系統中具有主要的橋梁貨幣和安全功能。
4、泰達幣,泰達幣(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於穩定價值貨幣美元的代幣。它可以將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美元掛鉤。是一種存於外匯儲備賬戶,以法幣為支撐的虛擬貨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加密貨幣價格的劇烈波動。
5、比特現金,比特現金總市值約為42.16億美元,由於版本切換,比特幣區塊鏈被分叉成兩個獨立的區塊鏈。
6、比特幣SV,全球虛擬貨幣排名前 10 位的比特幣 SV 由安提瓜的 coingeek 挖礦贊助。它是一種誕生於比特幣現金硬分叉的加密貨幣。
7、萊特幣,萊特幣 (LTC) 是受比特幣啟發而改進的數字貨幣版本。它是由一位為谷歌工作的程序員設計和編程的。萊特幣和比特幣在技術上有著相同的實現原理,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移是基於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
8、投幣,BNB由「全球三大市場內交易所」貨幣證券交易所發行的加密貨幣之一,總市值約25.51億美元,它是一種基於以太坊和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erc20標准代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數字資產。
9、柚子幣,葡萄柚幣 (EOS) 歸一個名為 block.one 的組織所有。它的發行可能是歷史上眾籌金額最大的數字貨幣,總金額超過40億美元。
10、特所思, Tezos 是一個可升級的開源平台,可以從中創建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⑶ 聽說幣安平台是全球交易排名第一的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是真的嗎
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現在還是挺早期的,不是說現在排第一,以後就排第一。比特幣中國(BTCC),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曾經如日中天——一度占國內數字貨幣交易量的80%,最終也是失敗退出了市場。
根據coinsmart顯示,目前有300多家交易所,幣安是排名前十的交易平台,但不是第一位。
⑷ 區塊鏈技術結合BIM輕量化,為建設全過程提質增效
建築業信息化是建築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築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對建築業綠色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加快建築工業化升級方面,要求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築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築信息模型 (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
近年來,BIM模型在建造行業的應用逐漸廣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協作可信度低、信息傳遞效率低、數據存儲安全性低、工程量數據無法互通等問題。
而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存儲、防篡改、去中心化等特性,能夠實現各單位之間的緊密協作,解決跨組織協作的難題。
在工程建造行業中,區塊鏈技術和BIM技術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全過程管理和結算更加直觀且高效。
透明建造為項目管理方/監管方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工作存證+實景監管+BIM」 透明可信工程指揮系統,提升管理效益,滿足監管要求。
透明建造基於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的特點,將各參建單位納入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可信協作。
透明建造將建設過程信息與BIM模型實時關聯。BIM工程師能夠在透明建造中不斷持續完善模型,進行協同工作,向項目各方實時透明共享工程建設信息。
透明建造通過全透明的流程協同與高效的BIM協同,形成良性閉環。「區塊鏈+BIM」,讓建設過程高度可視,為項目管理提供監管服務,為工程建造提升效率。
項目建設過程中,BIM模型可被視為項目參建各方之間的合同要件,即實際建築的建造需要與BIM設計模型相符。
施工過程偏離BIM模型:
建設方或監理單位可以要求施工方停止施工並按照BIM模型的原始設計整改和修復。
BIM模型有沖突或錯誤:
施工方可提出變更,通過再次完善BIM模型的方式予以確認。
各參建單位可通過移動端實時記錄施工現場的進度、質量安全問題、工序檢驗及各項檢查等內容,並關聯到與BIM模型對應的模塊中。
透明建造「區塊鏈+BIM」,讓進度更新透明化,讓建築成長可視化,使各參建方清晰了解項目進度,提高管理質量。
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參建方會產生多種獨立數據與協作數據。透明建造將這些數據從「進度、質量、安全、成本、環保、低碳」等多維度進行集成和分析,為項目管理/監管方提供信息模型+實景過程跟蹤的工程指揮系統,方便對項目進行指揮調度。
項目指揮大屏
此外,透明建造把建設過程中的可信數據進行採集及統計分析,形成數字價值和數據資產,助力各參建企業享受普惠金融服務。
建設方/監管方通過BIM模型可對具體問題進行追溯,將實際建設情況與BIM模型比對,快速核驗。
系統會對沖突問題進行提示預警,加快問題的整改效率,提高整體工程建設效率。
透明建造集成現場監控、VR、無人機航拍等先進技術,提升各方的協同效率,對現場質量、安全進行可視化管理。
各參建單位的負責人通過透明建造系統的輕量化BIM功能,進行深化的流程協同,讓每筆數據來往都經過上鏈確認。
透明建造為負責人提供可視化的BIM模型,可在系統中查看階段性工程量算量、材料下料追蹤等數據,設置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關鍵里程碑,協助業主方高效管理工程節點預算。
錨
定
通過將階段性里程碑與BIM模型相關聯,形成一系列「智能合約」。系統中發布的場景存證、安全質量記錄、工程文件資料、形象進度等過程數據,都可成為工程量透明結算的依據。
⑸ 帶你了解DCEP、USDT、ULAM、LIBRA
DCEP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中國自己的數字貨幣。從英文字面意思來看,更強調電子支付。不過,它的定位和人民幣一樣,只是以數字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DCEP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一旦發行,會通過雙層運營體系發到我們普通人手裡。央行把DCEP發給銀行,我們用現金去銀行兌換DCEP。但是DCEP並不會像比特幣一樣完全是無需許可的無國界的區塊鏈運行體系,不可能很快成為跨境國際支付清算體系。
1、發行DCEP是可以取代現金,所以紙質現金的頻繁使用導致的破損、找零不方便等缺點和數字貨幣一樣,統統沒有了。
2、DCEP不同於微信和支付寶,無需賬戶、無需手續費、無需聯網,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
3、和背靠社交網站的Libra相比,它更加穩定,它由央行直接發行,價值只與人民幣掛鉤,不會面對商業銀行和企業倒閉的問題,安全性極高。
Libra
全球社交巨頭Facebook的加密貨幣項目Libra於2019年6月18日發布白皮書。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Libra旨在成為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低波動性的加密貨幣和一個智能合約平台,旨在創造一個新的機會,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創新。
Libra是一個數字貨幣項目,它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無國界的貨幣,並且建立為全球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USDT
USD(簡稱USDT),中文名稱為泰達幣也成為穩定幣。發行 USDT 的 Tether 公司,原名 Realcoin,注冊地為馬恩島和香港。2014年,Realcoin 公司更名為Tether。2015年,Tether 公司發行的 Tether 在交易平台 bitfinex 和 Poloniex 上線,此後又在更多的大型交易平台上線。它是將現金轉換成數字貨幣,錨定或將美元、歐元和日元等國家貨幣的價格掛鉤。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穩定幣。
ULAM
ULAM(簡稱ULAM),中文名字為烏拉姆。該項目與2018年10月發布白皮書。ULAM的使命是達成共識竟如此簡單。ULAM利用哈希函數的特性創造出超低能耗,完全去中心化和高度穩定性的全新共識演算法。現已經上線很多家交易所。
⑹ 虛擬貨幣圈幾位大神天才,V神、BM、孫宇晨,哪個更勝一籌呢
說到虛擬貨幣圈的大神,首推的當屬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了。
但這位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自從2008年10月31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後,便消失於人們的視野當中了,江湖上也只留下他的傳說。
中本聰是如何做到在人肉搜索那麼強大的互聯網上隱藏自己的身份的?
有人說中本聰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幕後組織,也有人說中本聰已經死了,還有一些人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中本聰,但卻得不到人們的認可。這個虛擬貨幣圈「創世紀」的人物可能只存在於人們的傳說中了。
以太坊創始人V神。
1994年,一個小男孩出生於俄羅斯,父母給他起名Vitalik Buterin。受程序員父親的影響和熏陶,V神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
2011年,V神從他父親那裡了解到比特幣。在論壇上認識一些人之後,他被邀請為一個比特幣博客寫文章,當時,他寫一篇文章可以得到 5 個比特幣(價值 3.5 美元)。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只有很少的人關注比特幣,這個博客網站很快關停了。
2013 年,V神周遊全球,他曾有一段時間待在中國,他的中文也很好,常和中國網友在論壇上用中文交流。
2013年19歲的布特林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能用這樣的名字命名,可見這個大學也絕非泛泛之輩。這所大學在加拿大排名第三,並且是北美最優秀的學校之一。可惜V神只在區塊鏈,入學8個月後,就走上了很多大佬的老路:輟學了。
2014年1月23日,20歲的小V神在比特幣雜志上發表了《以太坊:一個下一代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一文,首次公開提出以太坊技術相關概念。
以太坊已經不是一個單一的貨幣了,而是一個全新的區塊鏈平台,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且不局限於數字貨幣交易。
如果說中本聰和比特幣掀開了21世紀區塊鏈革命的大幕,那麼V神則接過了中本聰手中的火炬,與以太坊一起開啟了區塊鏈2.0時代,給革命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EOS(柚子幣)創始人BM
BM原名Daniel larimer,幣圈一般都叫他BM。BM誕生於美國的工程師家庭,從小在他老爸的指導下在Mac上進行編程。
BM在09年比特幣出現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開發一種數字貨幣了,而就在BM研發數字貨幣的時候,比特幣橫空出世。但是發現比特幣存在可測量性的問題 很難支持小型支付,於是他就和中本聰在論壇里互懟起來。
2010年7月,BM覺得比特幣10分鍾一次的交易確認時間太長,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就在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社區里發了一個帖子公開指出這一問題,提出改進共識機制。
沒想到引來了中本聰本尊的回應:「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如果你不信或者不理解,我也沒時間去說服你,抱歉。)
後來這句話成為了幣圈的金句,翻譯成中文就是:愛玩玩,不玩滾。
之後BM自己就開發出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BTS(BitShares),同時創造出了DPOS(授權股權證明)共識機制,不同於比特幣的POW(工作量證明)。
然後BM又開發了STEEM和之後的EOS,BM也成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成功開發了三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系統,並且都曾進入世界前50的人。
波場幣創始人孫宇晨(Justin)
把孫宇晨放入這個名單中,大家是不是覺得:這不是在開玩笑吧。誠然孫總在技術上無法企及上面幾位的高度,但要說起營銷的話,估計幣圈沒幾個人能比得上孫總。
2015年,馬雲創立湖畔大學,孫宇晨作為區塊鏈行業代表,成為湖畔大學的首期學員。自那以後,他就自稱是馬雲最年輕門徒。
2017年,ICO站在了風口上。作為區塊鏈的早期參與者,孫宇晨肯定不能錯過。
7月, 孫宇晨 發布區塊鏈項目—— 波場,拉上這些年認識的大佬,包括比特大陸吳忌寒、OFO戴威、、薛蠻子等。8月21日,波場直接在幣安平台開啟認籌,5億個波場幣在53秒內以0.01元的價格出售完畢。其實也才500萬而已,有這么多資本給背書,自己隨便搶一下不就完了嗎。
之後趕上了94事件, 要求相關項目進行清退,幣圈陷入恐慌,ICO瞬間冷卻下來。孫宇晨苦思之後,想到了一個營銷方法:因為波場最開始對標的就是以太坊,碰瓷以太坊的創始人V神怎麼看都合情合理。
之後,V神的推特下水軍出沒,常常出現踩以太坊誇波場的言論。V神跑去看看波場,白皮書抄的,代碼抄的,啥也沒有的空氣啊。這下徹底怒了,回懟道: 「如果以太坊被波場取代的話,那麼人們將失去希望!」
孫宇晨一看V神下水了,營銷已經成功。頗為「紳士」的回應: 「如果波場取代以太坊,我將為以太坊樹碑立傳。」
2017年12月,孫宇晨發動豪車攻勢,交易排名前列者送瑪莎拉蒂、賓士等禮品。一波波騷操作下來,2018年1月,波場達到 歷史 最高點1.3元,相比發行價暴漲了130倍,流通市值近22億美元。一時間,孫宇晨豪言壯語, 「馬雲做到了1000億用了十年,但我只用了四個月。」
2019年6月,孫宇晨花了3000萬拍到巴菲特午餐,萬眾期待,不是好奇他多有錢,而是想看巴菲特怎麼懟他。因為巴菲特之前說過,虛擬貨幣基本上就是一種幻想。
按照原計劃,7月25日,孫宇晨會和巴菲特在舊金山共進午餐。誰也沒想到午餐前夕,孫宇晨卻突然宣布不去了。理由是:突發腎結石。
這波操作估計連巴菲特老爺子都要感慨:活久見啊。
拍下午餐吸引一波眼球,放鴿子再引發一波爭議,最後吃飯再營銷一波,「一餐三用」的操作你感覺水平如何?在2020年1月,孫宇晨也是「圓夢」巴菲特,和他共進了午餐。
至於其它的方法,比如:
羅永浩創業失敗,他慷慨地說「高薪聘請」,為他捐排憂解難;
ofo深陷押金退還危機,他站出來說「要幫朋友戴威給1萬個ofo用戶退押金」;
見義勇為反被拘捕,他又站出來宣布「為被冤枉的趙宇先生提供總計1000萬元的支持計劃」;
還有和王思聰互懟、和王小川互撕等故事就不勝枚舉了。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如果說孫宇晨是個營銷天才,你還會質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