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區塊鏈 > 天使輪融資區塊鏈

天使輪融資區塊鏈

發布時間:2023-04-01 08:51:47

❶ 本周共18家產業互聯網企業累計獲得約26億元融資

本周共有18家產業互聯網領域的企業獲得融資,行業集中分布在 旅遊 、醫療 健康 、物流、智能家居、企業服務等領域。其中, 旅遊 網站馬蜂窩獲新一輪騰訊領投2.5億美元融資;聯醫醫療宣布完成B+1輪2000萬美元融資及配套信貸;易代儲獲1.2億B+輪融資 用於互聯網技術迭代。

本周產業互聯網融資匯總表

↓↓↓

一周產業互聯網融資匯總

1. 騰訊領投馬蜂窩新一輪2.5億美元融資

5月23日,騰訊領投 旅遊 網站馬蜂窩的新一輪2.5億美元融資。另外,馬蜂窩還吸引了General Atlantic和啟明創投的投資。新一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昭示著馬蜂窩正式成為騰訊布局 旅遊 產業的重要一環,也會使在線 旅遊 市場呈現出新的競爭格局。

馬蜂窩 旅遊 網聯合創始人、CEO陳罡表示,本輪融資後,馬蜂窩將繼續強化「 旅遊 消費決策」的內容壁壘,構建以AI和數據演算法為驅動的新型一站式 旅遊 服務平台,成為中國年輕人 旅遊 出行時的首選品牌。

2. 聯醫醫療宣布完成B+1輪2000萬美元融資及配套信貸

聯醫醫療近日宣布完成由VisionMax Health Fund 牽頭的B+1輪2000萬美金融資及配套信貸。

聯醫團隊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與VHF達成協議,具有包括沙特王儲等深厚區域背景資源的VHF將業務資源和資金注入會為LyncMed帶來新一輪的增長動能,十分期待和VHF在一帶一路區域資源,產品線和資金等方面的雙贏合作。」

3.易代儲獲1.2億B+輪融資 用於互聯網技術迭代

5月21日,北京易代儲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易代儲」)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旋石資本等。至此,易代儲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已完成累計超3.2億元融資,

易代儲創始人兼CEO劉濤表示,此輪融資主要用於互聯網技術迭代升級、人才隊伍搭建,最主要的是完善產品和服務,打造極致產品+服務,為供應鏈賦能。

4. 芸泰網路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將繼續強化互聯網醫院布局

5月23日消息,互聯網醫療品牌「芸泰網路」宣布完成超億元B輪戰略融資,由中電 健康 產業基金領投,朗盛投資參與投資。本輪融資後,芸泰網路將繼續強化互聯網醫院布局,同時發力處方流轉等業務,實現規模化經營,構建線上線下一站式、醫療 健康 全覆蓋的生態體系。

5. 致力於車規級智能晶元研發,芯馳 科技 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

近日,南京芯馳半導體 科技 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芯馳 科技 ) 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經緯中國領投,祥峰投資作為第二大投資方跟投本輪融資。

芯馳 科技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強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 汽車 智能駕艙、ADAS和域控處理器晶元產品的量產和迭代。

2018年,芯馳 科技 曾獲得華登國際、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聯想創投、合創資本等的天使輪融資。

6. 裝修輔材B2B平台掌上輔材 宣布完成A+輪3000萬融資

5月21日,裝修輔材B2B平台「掌上輔材」宣布完成A+輪3000萬融資,本輪融資由源渡創投領投,源碼資本跟投。

掌上輔材是一家裝修輔材B2B線上平台:上游,鏈接品牌供應商並利用渠道優勢獲取價格優勢,同時整合極度分散的優質工廠並通過賦能盤活其過剩產能;下游,為優質工長及裝修公司提供高性價比、有保障的一站式線上采購服務;中間環節,利用互聯網、AI等技術賦能選品采買、物流倉儲、銷售售賣等環節,搭建智能化、高效率、標准化的輔材產業鏈服務體系。通過此模式,掌上輔材正在逐步替代以「建材城」為代表的傳統線下分銷模式。

7.千乘資本領投智能製造工業解決方案供應商「衡開智能」3000萬元Pre-A輪融資

5月24日消息,智能製造工業解決方案供應商「衡開智能」宣布已於近日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千乘資本領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團隊拓展。

據了解,長沙衡開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3月,專注於自動化裝備、智能機器人、線纜纏繞機器人等高端自動化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以及承接工業自動化、數字化車間設計改造項目,是國內自動化、智能化的優秀生產商和服務商。其中,衡開智能的線纜纏繞機器人產品是該領域內國產唯一實現了全自動的高端設備。

8. 閃電倉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集、星河等投資

5月21日消息,近日,電商倉配領域——自動化智能雲倉服務商「閃電倉」宣布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中集產業資本、星河金融控股、鼎興量子聯合投資。閃電倉創始人&CEO劉龍向億歐物流表示,該輪融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投入與打造Demo倉的標准化、精細化運營。

9. 積加 科技 (Addx.ai)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華創資本參與投資

2019年5月21日,AIoT(AI of Things)領域初創公司積加 科技 (Addx.ai)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線性資本領投,華創資本、智友金苗、IMO等天使投資人跟投,其中包含兩位科學顧問天使投資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專家王田苗教授,以及深鑒 科技 創始人、清華大學汪玉教授。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團隊建設、產品開發等。

10. 「聯恆星 科技 」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5月20日,油田多相流計量方案提供商「聯恆星 科技 」完成來自武岳峰資本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將用於原油多相流計量技術的提升和推廣。此前,其還獲得穩正資產和廣華創投的天使輪融資。

聯恆星 科技 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自動化裝配設備生產服務商,致力於為石油上游開采過程中的油氣生產關鍵參數計量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其研發的多相流在線測量技術能夠實現對油井進行全天候的在線檢測及信息化分析,解決油氣生產物聯網建設中的行業痛點。

11. ABC診所管家宣布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真格基金領投

5月20日消息,目前,ABC診所管家剛剛完成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千萬元,由真格基金領投、經緯中國跟投。ABC診所管家創始人兼CEO莫沙表示,這輪資金主要用於產品的進一步打磨及早期拓客。

同時,ABC診所管家也研發了基於雲上大數據的醫療AI服務(CDSS),幫助基層醫生很方便地得到專家大腦的協助,提升診療質量,降低醫患風險。

12. 打造口袋裡的建材城,天天開工完成近千萬天使輪融資

天天開工截至2019年5月已累計完成近千萬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有國企供應鏈公司和建材領域個人投資者。天天開工創始人兼CEO劉劍宇表示,天使輪資金主要用途在於軟體研發、供應鏈統倉統配管理、雲五金店運營和團隊建設等方面。

根據網路數據顯示,目前裝修材料行業規模達3萬億,同時每年產值工裝同比增長8%,家裝增長7.2%,但我國現城市化率僅50%左右,發達國家這個數據在80%左右,按每增加1%來算,裝修產值可增加1萬億。

13. 奕至家居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發力全屋場景智慧燈光解決方案

5月20日,奕至家居 科技 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元禾原點,官方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產品研發、業務拓展、團隊建設等方面。

奕至家居創始人表示,目前公司定位主要是做B端業務,已與國內多家定製家居品牌、家裝公司和地產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公司計劃在下半年推出多款場景燈光產品組合,把不同場景下使用的燈光產品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構建出一套完整的全屋燈光解決方案

14. 打造「一站式」智能物流體驗 「佰米智能」獲新一輪融資

「一站式」智能快遞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和運營商。「佰米智能」近日獲得新一輪融資,資方為醴陵眾微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與桑衛峰。

「佰米智能」以「12小時人工服務+24小時智能自助快遞櫃」相結合的方式,為全校師生提供一站式快遞寄件、取件服務。 目前「佰米智能」的智能快遞服務站已進駐浙江師范大學、杭州電子 科技 大學、鄭州大學、吉林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昆明醫科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服務學生超過百萬,成為校方、電商、快遞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一周企業服務平台交易融資

15. 打造「ERP+」一體化零售企業服務生態 「旺店通」獲過億元融資

零售雲服務提供商「旺店通」獲得TPG軟銀合資基金過億人民幣的投資,本輪融資資本將用於服務升級、人才擴張和產品研發。

憑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市場創新,旺店通實現了每年100%以上的客戶增長;10萬+客戶涵蓋了中糧、強生、3M、百威、周黑鴨、MG小象、水密碼等世界500強、上市公司、知名品牌、TOP商家……2017全年交易額近萬億。

16. 集商網86Links成功獲得A輪數千萬融資,或成產業互聯網標桿企業

5月14日,集商網路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商網86Links」)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次融資後,集商網將重點發力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領域,進一步優化產業互聯網平台,並持續加大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投資。

集商網86Links成立於2016年6月。作為國內最早涉獵產業互聯網的創新型企業,集商網86Links可以被看作是是一個全球產業園區的Airbnb,主要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AR/VR、在線視頻、實時語音翻譯、需求推送、地圖搜索(20年實現區塊鏈的應用)等互聯網技術服務於實體經濟。

17. 普菲特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聚焦工業軟體與製造數字化轉型

5月20日消息,工業軟體與製造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普菲特信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菲特」)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一集團領投,大米創投跟投。普菲特董事長對億歐新製造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市場拓展以及產品的研發迭代。雲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普菲特董事長王毅告訴億歐新製造,在製造升級的大趨勢下,普菲特憑借對於傳統製造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來在工業軟體實施領域所積累的深厚經驗,已經積累了200多家頭部製造業客戶,並擁有很強的客戶粘性。

18. 聚焦大數據開發利用 「小辛 科技 」獲梅花創投的首輪融資

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小辛 科技 」近日獲得首輪融資,資方為梅花創投。

公開資料顯示,「小辛 科技 」是一家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聚焦政府大數據、行業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涵蓋包括數據加工融合、應用建模和價值變現(數據開放共享、交易變現和數據服務)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資產運營服務。

❷ 區塊鏈技術公司「Cybertino Lab」獲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近日區塊鏈技術公司「Cybertino Lab」獲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雲九資本領投,渶策資本、萬物資本、UpHonest、Hashed、Animoca Brands、Divergence、Draper Dragon等知名投資機構跟投。融資將用於團隊擴張、產品研發。

❸ 誰知道幣安是做什麼的呀

幣安是世界頂級的區塊鏈公司,打造了包括 Exchange、 Labs、 Launchpad、Blockchain Charity Foundation (BCF)、 Info、Academy和Trust Wallet 在內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反正就是功能挺多的。

❹ 10年後,到天上采礦去 | 甲子光年

據說是未來最有錢途的職業,就像從前的煤老闆一樣。


作者 | 劉景豐 李智穎

編輯 | 楊楊


1903 年,俄國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一個在當時震驚世人的想法—— 探索 小行星。這位後來成為蘇聯火箭之父的科學家,第一次激發了人們對太空資源的嚮往。


但真正挖到第一鏟太空資源的卻是美國人——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當時,站在月球上的阿姆斯特朗,除了踩下一個大腳印,說了一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外,還收集了月球土壤和岩石帶回地球。


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外太空採集礦產。


阿波羅11號登月後宇航員走出艙外取土


阿姆斯特朗不會想到,這些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除了一部分被用於科研外,還有一些日後被拍出了天價——一克月壤420多萬美元,堪比世界上最稀有的緬甸紅寶石的價格。


這比在地球上苦苦挖礦尋寶要誘人得多——紅寶石數量稀少,極難獲取,而外太空的礦產則取之無盡,前提是能把采礦設備送到太空並安全帶回礦產。


難怪有人說,未來最有錢途的職業將是太空采礦——就像幾十年前的「煤老闆」。


巨大的誘惑吸引著數量眾多的商業冒險家。從2012年行星資源公司 (Planetary Resources) 公開其太空采礦計劃後,一群群超級富豪、天文學家爭先恐後地撲向太空采礦。


盡管2019年的一波行業低潮讓部分太空采礦公司夢想破滅,但挺過低潮的「倖存者」又加快了步伐。今年3月,日本初創公司Astroscale在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顆用磁鐵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ELSA-d;今年4月底,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起源太空也將發射一顆名為NEO-01的太空采礦機器人原型機,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首次小行星商業開採行為;而歐洲ClearSpace公司則計劃2025年承接ESA (歐空局) 的一項太空垃圾清理項目。


從名字上看,清理太空垃圾和太空采礦並非一回事,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技術的兩種應用,太空采礦技術的初級應用便是清理太空垃圾。


在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 探索 小行星近百年之後,太空采礦正在由想像變成現實,而且已經走到了商業化的邊緣。


不過在投身這場新造富運動前,有必要了解下太空挖礦的以下現實:





太空采礦熱幾年前就在上演。


2012年4月24日,一家名為行星資源的公司,在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以幾顆小行星為目標,對其水資源和貴重金屬進行勘探和開采。公司宣稱,這項開發將為地球創造「數以億計的GDP」。


行星資源公司成立於2009年,這時候它已經隱身運作了三年。


盡管如此,行星資源的太空采礦消息一出,還是讓眾人驚訝。第一次聽這樣的計劃,相信很多人會以為這簡直天方夜譚,甚至還會把它當作「騙子項目」。


但公司背後的股東名單可能會讓人更震驚:既有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與董事會主席埃里克·施密特,Word之父、微軟前首席軟體架構師查爾斯·西蒙尼,Sherpalo創建者、谷歌董事局成員西姆亞姆,佩羅集團董事局主席羅斯·佩洛特等身家億萬的企業名流,也有科幻片《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達》上映時行星資源公司剛成立), 還有一群前NASA科學家……


這群富可敵國、頭腦精明的精英領袖們,會為了行騙而編出這樣的故事嗎?答案可能是另外一種—— 太空挖礦是一場更大的造富運動


現代工業對資源消耗量越來越大,一些資源已日趨枯竭。BBC曾做過一份報告,地球上的銦是ITO靶材、半導體材料的重要元素,但地殼剩餘開采年限只剩十幾年;鉑是重要的催化劑,但地殼中極為稀少,剩餘開采年限也不到20年;就連人們常見的銀剩餘開采年限也只有20餘年。


從更宏大的視角看,過去百年的工業革命依靠的是煤、鐵等地表資源,而新一代 科技 發展依賴的稀有重金屬則主要沉澱到地心,開采難度極大。但天上就不同了,那裡資源極其豐富:小行星富含大量的金屬資源,甚至有預測某些星球幾乎遍布黃金、鑽石……完美解決地球資源稀缺的問題。地球上目前開採的鉑金屬就是在億萬年的地球演化史中被小行星「砸」下來的。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大量獲取太空資源,很可能會顛覆地球現有的工業體系,重塑 科技 實力。這或許說明了,為什麼越是 科技 富豪越對外太空感興趣。


在行星資源後,陸續有十餘家新興公司加入到「太空采礦天團」中。其中包括開發出3D列印機的3DSystems公司、深空工業公司,日本的Astroscale在中國成立的起源太空。


公司一擁而入,資本也跟著進來了。行星資源獲得了接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日本月球 探索 初創公司ispace先後融資超過1.2億美金,Astroscale共融資超過1.9億美金,中國的起源太空也在成立後不久獲得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第一波太空挖礦熱,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即使是這波熱潮,距離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也已經過去了40多年。在人類取回月壤和岩石後,為什麼沒有將目光從月球轉向更多的小行星?


所謂太空挖礦,主要是在月球和小行星上開采礦產資源。完成太空資源採集,要分成五個階段:找礦-探礦-落礦-采礦-用礦。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航空航天技術。


太空采礦,首先需要的是可對小行星地質材料進行分析的望遠鏡;其次需要有能夠捕捉、控制天體的能力。比如外太空沒有引力,當一個機器人去捕捉一個天體時,很可能自己先被彈開;且高速飛行的星體如同一顆炮彈,如何使采礦機器人既能不被天體擊中又能改變其運行軌跡,這需要很多工程化的開發和驗證。而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技術發展需要一個進程,也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內,航天活動的成本極高。


1969年阿波羅11號搭載三名宇航員完成登月計劃,光鮮的背後,是這項太空活動准備了近8年、總耗資為400多億美元。僅為這次載人登月准備的測試活動就有數十次 (其中包括阿波羅1~10號的10次測試) 。


即使後來的太空梭,平均每次的發射成本也高達15億美元。而且太空采礦還有對礦產價值的鑒定等問題,這可不是一個普通公司和富豪會輕易去做的嘗試。因為哪怕一次失敗,就有可能使其陷入破產的境地。


2010年之後,隨著美國商業航天進入黃金時期,這一狀況已大幅度改變。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開始與波音、SpaceX、藍色起源、內華達山脈等商業航天公司合作,並通過輸送訂單扶持創業公司。


商業航天的最大優勢,就是大大降低了往返太空的成本。以SpaceX的可重復使用的重型火箭獵鷹9號為例,其單次 (首次) 發射的價格為6200萬美元,多次復用的發射價甚至低至3500萬美元/次,這比同樣可重復使用的太空梭的發射成本低了95%。


這為日後商業開發太空資源奠定了基礎。 太空采礦熱之所以不是40年前發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40年前這個夢想並沒有市場。 實際上人們對地球資源環境的擔憂也是最近二十年多的事,在資源環境尚不短缺的時候,太空挖礦是一個十足的瘋子想法。





但太空采礦,真的很容易嗎?


要知道,這項誘人的計劃,目前尚沒有一家商業航天創業公司完成了太空采礦的技術和商業驗證。


會有公司撞牆,這是預料中的事情。只是沒想到,太空采礦公司的失敗會來得如此迅速,其中最吸引人的案例,就是股東背景華麗的行星資源。


2016年,行星資源公司為其Arkyd太空望遠鏡發起的眾籌項目未能成功。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 Lewicki當時表示,他們非常不幸地發現,Arkyd項目並沒有像預期中那樣得到更多企業及政府部門後續的資金支持。


「不幸」還不止這些。2018年該公司在發射第三顆衛星時因融資失敗陷入資金困境,最終導致其被一家區塊鏈公司收購。


兩個月後,曾和NASA簽署兩份小行星采礦商業化和工業性 探索 合同的深空工業公司,被Bradford Space收購。第一代小行星采礦公司大多數止步於此。


如果回到故事原點,宇宙中有無窮盡的資源,只要搶先一步就能免費占為己有,相比地球上資源正在枯竭,這的確是個好主意。但為什麼有的公司就講不下去了呢?行星資源和深空工業未能堅持下來的很大原因,是「他們鋪的攤子太大了」。


「太空采礦的技術是可行的,行星資源和NASA都論證過,技術原理不是障礙。」起源太空副總裁楊成文告訴「甲子光年」。太空挖礦聽起來炫酷,但其背後還是基於現有的航空航天技術。


問題是商業化開采不僅要求有技術,還要求能獲利。


盡管這兩家企業背後有NASA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但由於長期燒錢做基礎性研發,缺乏里程碑性的進展,最終耗光了投資人的耐心。


太空 探索 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燒錢活動。業內人士說,僅僅是建一座航天器測試實驗室,光基礎設施投入就要數千萬元人民幣。


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技術要求,且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


2012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曾做過一項研究,2025年左右將一顆500噸重的小行星拖到月球軌道,成本需要26億美元。


但從繞月軌道到地球,仍有不小地難度。


因為周期漫長、投入巨大,短期難以商業化落地,過去的太空采礦公司活下去並不是個容易的事。即使曾一度引領太空采礦產業的行星資源也在2015年承認,小行星開采仍需20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前期 探索 和實踐。





前人踩過的坑,成為後人的經驗。


為了活下去,太空采礦公司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節流。在吸取了前行者的教訓和經驗後,為了控製成本,後來的太空采礦公司開始嘗試輕資產運營。起源太空副總裁楊成文對「甲子光年」說,前期起源太空不自建航天器測試實驗室,而是以合作的方式使用基礎設施,盡量把資金用到項目上。


其次還在嘗試開源。這就需要太空采礦公司在不同的階段有對應的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收入。


在「找礦-探礦」階段,需要通過發射多譜段的空間探測衛星,形成小行星資源資料庫。這一步起源太空已經慢慢在實現了。2020年7月2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包括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在內的三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


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配備了自主研發的龍蝦眼聚焦X射線探測器與高精度小型載荷平台,將完成若乾重要的空間X射線探測實驗。該項目由起源太空公司和南京大學合作發起。


起源太空新的望遠鏡「仰望一號空間光學/紫外望遠鏡」也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射。楊成文稱,這將是我國首個可見光與紫外波段的太空望遠鏡,預計實現百米級近地小行星觀測及資源探測,「不光能發現新的小行星,還能夠分析小行星風化及成分。」


而在此之前,依靠之前多個探測衛星的相關數據等服務,2020年起源太空已實現數百萬的收入。但這一商業模式仍有待考驗。


下一步是「落礦」。目前這一環節已進入技術驗證階段。比如起源太空將在今年4月底發射一枚代號為「NEO-01」的太空采礦機器人原型機,為開展小行星采礦做技術驗證。與此前日本發射的用磁鐵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ELSA-d不同,「NEO-01」通過自帶的一個網狀捕手,在太空模擬小天體捕獲控制、智能飛行器識別與控制。完成該步驟後,機器人通過自帶電推進系統,帶著捕獲的模擬小天體目標在大氣層中一起燒毀。


總裝前後的起源太空NEO-01太空采礦機器人


簡單來說,「NEO-01」要在太空完成相關技術的驗證,為後續真實采礦做准備。


太空采礦模擬圖


這項能力在當下可用於太空垃圾清理。聽上去清理垃圾一點也不炫酷,但這卻是一項回報豐厚的任務。此前2018年,歐空局曾出資1520萬歐元支持英國薩里大學一項對空間碎片主動清理技術的項目;2020年底,歐空局又豪擲8600萬歐元 (約合 6.8億人民幣) ,購買了瑞士初創公司 ClearSpace (清潔太空) 的一項特殊服務——從軌道上清理一塊太空垃圾。


太空中的垃圾如果擋在正在運行衛星的軌道上,一旦兩者相撞不僅會損毀該衛星使其無法繼續工作,還會影響地面各種應用甚至國家安全。因此這些衛星運營主體在碰到類似情況時,一般都會斥巨資清理太空垃圾保護衛星正常運行。


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衛星被送入太空,這些衛星的安全運行和達到使用壽命或損毀後的處理,給太空垃圾清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對太空采礦公司來說,清理太空垃圾只是目前為了活下去的「副業」,更大的夢想還是誘人的太空采礦。





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太空采礦或許是未來,但現階段的日子顯然沒那麼好過,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公司、機構爭前恐後地踏上冒險之旅?


在商業化機構的競爭背後,是一股濃濃的焦慮:誰能在未來更多佔有太空資源?


一場太空資源的爭奪戰,已經先行打響。


少有人知道的是,人們針對太空有一部「空間憲法」——1966年,美蘇兩國分別向聯合國大會提出訂立《外層空間條約》 (OST) 的建議,於次年10月生效並開放簽字。



但這部條約僅僅約束了主權國家的行為,對商業公司開采、開發天體的行為卻並未約束。也因為國際法規存在漏洞,有些國家在內部已經用法律鼓勵商業公司開發利用太空資源。


2015年,美國實施《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確認美國公民擁有從小行星上獲取資源的所有權,並鼓勵小行星資源的商業開發與利用。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明確認可私人擁有月球及其他天體上礦產權的國家。


2017年,盧森堡通過了《 探索 與利用空間資源法》,明確太空資源可以為盧森堡注冊實體所擁有。



所以,NASA早早就開始將目光瞄準太空資源 探索 ,如2014年NASA與深空工業和行星資源公司的合作,並已在2020年10月實現登陸小行星「貝努 (Bennu) 」的計劃,探測器按計劃成功採集塵土樣本後,預定在2023年9月24日返抵地球。


此外很多成立不久的商業太空挖礦公司紛紛推出了太空資源採集計劃——行星資源公司提出2020年前,在近地軌道上建立推進劑倉庫,從地球附近的小行星提取水冰資源;深空工業提出在2015年發射一隊小行星攔截飛船,用來在附近的小行星上尋找資源。由於此後這兩家公司被收購,項目無疾而終。


而作為歐洲第一個籌備「太空礦業」相關法律和監管條例的國家,盧森堡則針對境內合法注冊的十家太空采礦公司,給與2.23億美元的資金扶持。


盡管中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太空資源的相關法案,但也已經有商業公司行動起來了。比如起源太空,其計劃在2025年實現首次小行星商業開採行為。


然而,過去數百年的地球資源開采經驗告訴人們:人類每一次資源的開采,必然伴隨著利益的再分配、產業和話語權的重構。太空采礦顯示出,人類的資源爭奪已經從地球延伸到太空。


科幻劇《蒼穹浩瀚》 (The Expanse) 的大背景,是200年後,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爭奪著水、空氣等,它們是比黃金更貴的資源。對比之下,太空采礦就像這個場景的預兆,未來比想像來得更快。

❺ 區塊鏈搶人大戰了嗎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說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湧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布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游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

❻ 什麼是數字貨幣天使輪

數字貨幣天使輪起源於ICO、私募。意思就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天使投資,天使投資獲得的折扣是非常大的,一般都在5折以內,甚至1折。不過,大部分都有鎖倉,還有這些人一般也都是站台的,是行業的大佬。
基本上去年和今年出來的絕大多數項目都是這個套路,最賺錢的是交易所、站台的大佬、項目方、他們聯合割小韭菜。當然,市場上還是出現了一些比較優秀的項目,例如量子鏈、維基鏈等等。

❼ 區塊鏈有哪些靠譜的營銷推廣方式,或者是智能營銷平台什麼的

城外圈的區塊鏈營銷推廣:
區塊鏈項目剛上線時是品牌推廣的大好時機,項目結合品牌一起推廣,能提升區塊鏈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大幅吸引用戶關注項目應用。
城外圈目前有10000+區塊鏈萬人群。如果想做區塊鏈廣告,那就試下城外圈吧!

❽ 普通人如何用區塊鏈賺錢區塊鏈要怎麼賺錢

區塊鏈的出現是一種社會新潮。它預示著人類社會轉型、改朝換代的新時代的到來。區塊鏈的社會學基礎是基於生物邏輯的自然、社會、技術的進化規律:分布式、去中心;從邊緣到中心再到邊緣,從失控到控制再到失控。區塊鏈的技術基礎是分布式網路架構,正是因為分布式網路技術的成熟,去中心、弱中心、分中心及共享、共識、共擔的組織架構、商業架構和社會架構才有可能有效建立起來。

第一、 炒幣。炒幣是區塊鏈賺錢門檻最低的一種方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漲了四萬倍。除了比特幣,還有很多數字貨幣,例如以太幣等等。

炒幣分一級市場(ICO)和二級市場(交易所)。一級市場就像為某個項目的天使輪投資,一般是行家玩的;二級市場就是到交易所買幣,像買股票一樣,低入高出。

第二、 商販。區塊鏈是全球性的市場。每個幣種在每個平台每個時間段的價格不一樣。很多人可以像小商販一樣,從價格低的平台搬到價格高的平台去賣,賺差價。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的門檻較低。不過現在出現團隊化商販,利用軟體來操作,快狠准。

第三、 推廣賺傭金。這種方式就像淘寶客,把淘寶的商品鏈接推廣出去,成交了就可以分傭金。區塊鏈的做法是,首先注冊交易所賬號,生成自己的邀請鏈接,然後推廣,有人通過你的鏈接注冊了交易所並產生交易的話,你就有傭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也比較低。

第四、 挖礦。比特幣中的「挖礦」就是記賬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搶,搶到記賬權機會就有獎勵,獎勵的東西是比特幣。這個行為就是「挖礦」。挖礦需要設備,專業的礦機。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稍微高一些。

第五、 技術支持。給一些團隊和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高,需要有技術基礎。

第六、 開交易所(交易網站)。開交易網站,讓大家來交易,收取手續費。門檻高。

第七、 開發錢包。錢包是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就像區塊鏈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主要經營流量。門檻高。

第八、 做區塊鏈項目。比如發幣。例如以太坊。以太坊基金會募集了1800萬美金啟動資金,然後自己留了1000萬以太幣。他們的玩法是這樣的,首先把募集資金花掉,主要是給開發人員。等開發人員開發出核心技術之後,以太幣就升值。然後就消費以太幣,花掉900萬個以太幣,以太幣就流通起來了。剩下100萬個以太幣估值1億美元;B、研究區塊鏈應用。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很高。

第九、 基礎設備供應商。區塊鏈火起來,不管是挖礦還是其他,都需要設備。例如生產礦機和晶元。例如生產硬體和軟體的比特大陸,一年收入幾十億美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太高。

❾ 區塊鏈全民熱潮亂象是什麼

據報道,隨著區塊鏈從高冷晦澀的專業術語變身為全民熱議的「爆紅」風口,眾多嗅覺敏銳的商家,正在想方設法搶佔先機,以各種花式「蹭熱點」借機吸金。而在各方資源資本裹挾追捧的背後,恐是興奮與焦慮摻雜的糾結:搶占風口還是戳破泡沫?

這么火爆為哪般?據悉,「流量礦石寶盒」是一款入門級的「挖礦神器」,可以說是用共享經濟來挖礦。主要通過收集利用閑置寬頻資源,通過流量礦石的區塊鏈數字資產LLT來回報用戶,而數字資產LLT則可兌換購物卡,充值電費、話費、網費等,獲取一定的現實收益。

全民熱議的背後難掩各界對區塊鏈未來命運的糾結與擔憂。「一方面,大家意識到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前景可期,想搶占風口,但正因為是一個新事物,同時也有諸多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泡沫風險。」業內人士坦言,在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的背景下,對於一些「跑步入局」的機構來說,如何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謹防「劣幣驅逐良幣」,值得進一步深思與關注。

閱讀全文

與天使輪融資區塊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太坊錢包更新慢 瀏覽:928
比特幣第一年多少用戶 瀏覽:771
華擎h61probtc裝顯卡 瀏覽:205
eosbtc是什麼幣 瀏覽:912
btc分叉何時結束 瀏覽:98
比特幣怎麼領糖果 瀏覽:835
虛擬貨幣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97
礦機算力板維修論壇 瀏覽:263
擁有100p算力 瀏覽:989
比特幣源碼工作量證明 瀏覽:669
吉比特bd幣 瀏覽:88
btc合約對賭 瀏覽:733
比特幣礦工在給誰工作 瀏覽:90
比特幣礦機商城哪家靠譜 瀏覽:972
btc日均線怎麼看 瀏覽:954
以太坊比特幣通道 瀏覽:737
中國比特幣hsr會停幣么 瀏覽:710
以太坊會淘汰顯卡礦機嗎 瀏覽:111
以太坊同步很慢是什麼原因 瀏覽:427
rx560算力eth 瀏覽:530